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15章

作者:楚国隐士

  宋利不带半点声音的垫着脚轻飘飘的出了宫殿,徒留下朱元璋在那儿沉思。

  不多时,朱元璋拿起手里的玉如意在桌上轻轻一敲,看着毛骧问道:“毛骧,咱问你,这中间可有人出面压下学子的非议?”

  毛骧这次倒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沉吟片刻后,才认真答道:“据臣所知,没有!”

  “一则锦衣卫一应人等确实没发现此类踪迹。”

  “二则,此事波及的乃是整个大明今年恩科所有参考学子,臣不认为谁有这个能力能让这么些人同时闭嘴。”

  朱元璋听到这儿不置可否的微微点了点头。

  而后,殿内再次陷入到了沉寂之中。

  毛骧汗都出来了,总觉着自己今儿明明没犯错,却总是提心吊胆的。

  好在这时候,救命恩人宋利捧着一张大大的试卷快步走了进来。

  得救了!

  毛骧倒是松了口气,可拿过试卷,直接把视线落在试卷最末的朱元璋傻眼了。

  “这是啥?”

  “宋利,你不会拿错了吧?”

  宋利苦笑着躬身答道:“回皇爷,小的自礼部调取考卷时也以为拿错了,还特意核对过!”

  朱元璋惊骇的看着试卷最末尾那个异常扎眼的“0”,无语的撇了撇嘴。

  这什么玩意儿?

  咱怎么也看不明白呢?

  想到这儿,朱元璋那好奇心还真上来了,干脆扭头吩咐道。

  “宋利,去一趟胡惟庸府上,让他进宫一趟!”

  “咱倒想听听,他到底是怎么弄出这么个玩意儿的!”

  “既然天下学子弄不明白,咱不是个读书人也弄不明白,那就让他这个出题的,给咱说明白!”

第23章 老朱继续懵逼!这题还能这么解?

  第二十三章老朱继续懵逼!这题还能这么解?

  胡府。

  “胡学士,陛下宣您入宫觐见!”

  听着传旨内侍这话,胡惟庸略带迷茫的眨了眨眼。

  不过倒也没多想,不急不慢的起身,连衣裳都没换,就身上这身家居服蛮好。

  坐上马车,两手揣在袖子里,晃晃悠悠的朝着记忆当中的皇宫驶去。

  在前身的记忆中,这样的禁宫之旅时不时的就会发生一次。

  所以,他还真挺平静的。

  反正如今咸鱼一条,连翻身都懒得翻身,又没干啥天怒人怨的事儿,朱元璋也不至于针对自己。

  因此,这趟自他穿越过来后的第一次进宫之旅,他还真挺好奇的。

  没错,心态放平和以后的胡惟庸,对于朱元璋那是相当的好奇。

  毕竟怎么说也是大明开国皇帝,上下五千年里难得的开局一个碗的奇人嘛。

  前身的记忆固然没少跟朱元璋当面交流,但那终究不是自己的经历,始终隔了一层。

  如今亲自走上一遭,算是圆梦了。

  不多时,马车溜溜达达的到了皇宫门口,随车的内侍先行下去给胡惟庸引路。

  有内侍在,还有胡惟庸这张脸,进宫简直不要太简单。

  毕竟早几个月,这位爷天天来宫里上班的时候,都得从这儿过来着。

  和门口的守卫熟稔的打了个招呼,胡惟庸背着双手沐浴着这春日的暖阳,不急不慢的在宫中行走着。

  甚至还有心到处打量、观察呢。

  他是真心觉着好奇。

  皇宫,还是有主人住在里边的皇宫,这谁不感兴趣啊。

  要知道,后世得买门票进去的紫禁城,就是仿的应天府皇宫,只不过面积缩小了一点而已。

  如今走在这主人还在的“正版”里边,可不就得多看两眼?

  可时间终究有限,旅途总有终点,在紧张的汗流了一背的小内侍的指引下,胡惟庸终于迈入了御书房的大门。

  “臣胡惟庸见过陛下”

  “免礼,赐座!”

  胡惟庸作为前任丞相、如今的翰林学士,最重要的还是朱元璋的起家老臣,那来了自然不能跟毛骧这等皇家奴仆一个待遇。

  待宋利搬来墩子后,胡惟庸可没有半点客气的,直接就一屁股踏踏实实坐了下去,而后一脸坦然的带着淡笑看向了朱元璋。

  比起记忆里的朱元璋,此时的老朱貌似又憔悴了一些。

  想必,每日里繁杂的政务,各种糟心事儿一起涌来,对于他也是一种摧残。

  或许是前身的记忆、情感在作祟吧,还没等朱元璋开口,胡惟庸却先行颇为感慨的说道。

  “陛下,您还是要注意调养啊,一段日子没见,您可憔悴了不少!”

  这话一出,整个御书房内的人都愣住了,朱元璋也颇为惊讶的抬起头看向了胡惟庸。

  可四目对视之下,朱元璋却只能从对面那双干净的眸子里看到担忧、关心和坦然。

  想想对方的身份,朱元璋心头一暖,原本绷着的老脸也不自觉的放松了下来。

  “唉,咱事儿多啊,哪像你啊,你这一病,倒是把差事推了个干净!”

  “如今看来你也是好得差不多了吧,瞧瞧这气色,比咱可好太多了!”

  胡惟庸被当场揭穿了在家摸鱼的事实,可他却没有半点不好意思,反而笑着挑了挑眉道。

  “上位,您忘了当年在红巾军的时候,我就说过,我这人啊,将来肯定是要享福的!”

  “这不前段时间真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后,我就觉着,嗯,以后老老实实、舒舒服服过日子吧!”

  “反正您手底下能人辈出,就让我关上门过点小日子,不也挺好!”

  一声“上位”差点让朱元璋当场破防。

  对啊,眼前这位前任宰相看着保养的不错,跟个小年轻似的,可实际上也是跟着咱一路走来的老臣子了。

  也对,那时候这小子就是个疲懒货,就想着怎么偷懒来着。

  一想到当年征战沙场的那些经历,朱元璋看向胡惟庸的眼神再度柔和了至少五分,嘴角的笑容更是遮掩都懒得遮掩了。

  “行了,知道伱喜欢玩,那你便先休息段日子,不过咱真有事儿叫你了,你可不能躲着啊!”

  “那臣先谢过陛下了!”

  “嗯,不过,今天叫你过来,主要还是为了本届恩科考题的事,你是咋想的,怎么就弄出那么一道题来了?”

  若是朱元璋趁着他刚进门的时候就直接发问,胡惟庸估计还会紧张一二。

  可如今气氛都到这儿了,朱元璋自己的语气都软和了不少,那胡惟庸就愈发的淡定了。

  甚至还有心思腹诽道:“还能咋想,不就是不想出头嘛!”

  “这跳得欢,噶得快啊!”

  不过,这些话也就在他脑海里转悠转悠,半句都不敢拿出来说的。

  嘴里自然有另外一套说辞在。

  “陛下,臣当然不是胡来,这符号,看似让人摸不着头脑,可内里也是暗含深意的!”

  “首先,这题含无规矩不成方圆之意,学子们可以规矩二字破题。”

  “其次,若是有人杂书看得多,当知此乃天象,代表咱大明乃天命所归,故此可以用天命二字破题!”

  “甚至,哪怕什么都不懂,就觉着自己不认识这符号,那是不是可以坦诚自己的不足,以诚信二字破题?”

  “您瞧,不是臣胡乱出题,而是本身这道题就能看出学子的不少心思来。”

  “学问深厚的,可以谈规矩;所学颇杂的,可以谈天命;学的不杂也不深,但性情敦厚老实的,至少可以谈诚信!”

  “一道题,臣预留了好些个方向,就看对方是什么人了!”

  “所以,臣这也是为了咱大明的将来好啊!”

  朱元璋听到胡惟庸这番解释,再低头看了看御案上这张他之前看了无数遍的试卷,还有那个他琢磨了好久都没琢磨明白的圈圈,这会儿整个人都听楞了!

  不是,我滴个胡大人,你这出道题,内里居然还有这么多弯弯绕绕,还能这么解释的?

  你这怕不是吃了个诸葛亮当补药吧,不然怎么算计这么多?

第24章 胡惟庸:忽悠,接着忽悠!

  第二十四章胡惟庸:忽悠,接着忽悠!

  看着朱元璋那晦涩难明的表情,胡惟庸难得的紧张了一下。

  不是,老朱你这人咋回事?

  怎么你这抗性这么高啊?

  不吃忽悠是咋地?

  我头一回正儿八经跟你当面对线,这话术伱难道一点都不吃?

  不可能吧?

  上辈子咱也是干过销售的,忽悠人也是一把好手来着!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咂咂嘴,有些意味难明的说道:“这个,惟庸啊,你这么一说吧,倒也有些道理。”

  “不过,咱还是觉着,你这题目是不是太过晦涩了?”

  “毕竟,一般学子哪有你这么聪明!”

  听到老朱这捎带手的还夸了自己一句,胡惟庸顿时松了口气。

  这态度还行,至少客户关系还在,客户态度还没掉到无药可救的地步。

  胡惟庸脑海之中疯狂闪动了片刻后,都没起身,就坐在墩子上,冲着朱元璋拱了拱手道。

  “陛下,恕臣不敢苟同,这考题,固然有些难度,可臣也是为了大明好啊!”

  “哦?具体说来听听,咱倒想听听看,你这是个什么说法!”

  胡惟庸这话一出,朱元璋还真就来了兴致。

  要知道,胡惟庸之前是什么职位?

  丞相啊!

  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

  所以,当胡惟庸开口说为了大明考虑的时候,朱元璋还真不会当他是在忽悠。

  因为丞相就是干这个的啊。

  胡惟庸略微捋了捋思绪后,沉声道:

  “陛下,臣是跟着陛下一路打过天下的,咱们都知道,那些只会之乎者也、咬文嚼字的学子,哪怕当了官儿,也不过是个泥塑菩萨。”

  “甚至,好些这样的学子,当了官儿后,连个泥塑菩萨都当不好,要么被人欺上瞒下的架空,要么贪欲作祟上下其手。”

  “说白了,他们压根没那个施政的能力,他们最大的本事就是读书了!”

  “所以,趁着这次陛下钦点臣当主考的机会,臣想试着改一改!”

  胡惟庸说到这里,自己都信了,感觉自己真像个为大明鞠躬尽瘁的忠臣一般。

  朱元璋听到这儿也是感慨不已。

  作为一位自草根崛起的帝王,胡惟庸所说的这些话,他体会可太深了。

上一篇:始皇家的好圣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