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140章

作者:楚国隐士

  这是一件何等牛逼的事情?

第198章 这破事儿不想干了

  第一百九十八章这破事儿不想干了

  施耐庵此时其实已经去世多年了。

  而在临终前,施耐庵实际上已经完成了整本《水浒传》的写作。

  对于罗贯中来说,如今这忽然之间出现的大明周报,无疑就是最好的平台了。

  不仅能帮着老师扬名,自己将来也是能获得一份收益和名声。

  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改善。

  毕竟,他缺钱啊!

  而就在罗贯中心心念念的赶往应天府时,皇宫里的朱元璋正笑眯眯的拿起今日份的报纸。

  这段时间以来,大明周报已经卖了好几期了。

  慢慢地,应天人已经习惯了每周时间买上一份报纸,然后细细看上一遍。

  然后吃饭的时候,跟自家小孙子大儿子吹上一吹,那感觉简直不要太好。

  或者干脆来到外间的茶馆、酒馆里,拉着三五酒友,根据报纸上讨论的政策、案件或者国事,先吵上一场再说。

  而胡惟庸其实也在慢慢尝试,看能否把这周报变成日报。

  但是想了想,还是不行。

  实在是现在这个时代的信息传播和信息密度压根用不上日报。

  如果发行日报的话,那这报纸怕是就成了一份专门弄诗词歌赋和话本的报纸了。

  毕竟,时文哪里那么容易写?

  而且,时文这东西,可不是胡乱写的,有些政策是不允许议论的。

  因此一字一句都需要细细斟酌才能落笔。

  这等情况之下,若是改成日报,那怕是作者跟编辑都想死了。

  眼下这种周报就挺好,慢悠悠的来,慢悠悠的卖。

  而且,随着销售范围的扩大,报社这里已经出现了专门上门来采购的异地客商了。

  他们其实就为了一件事儿,那就是能够预定一部分专门的大明周报份额。

  到时候,一期大明周刊出来的时候,他们就能直接第一时间拿到货然后往目的地送了。

  这种合作共赢的事儿,对于胡惟庸来说,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至于说这些报纸到时候卖过去是走薄利多销路线,还是精品高端路线。

  那跟胡大老爷有什么关系。

  他就是个简简单单的弄报纸的而已。

  他只希望大明周报越来越好,卖得越多越好。

  而从眼下的情况来看,如今的大明周报,至少在应天府范围内,口碑还是不错的。

  毕竟,形式新颖不说,价格也不贵,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真就是随手赏出去的小费而已。

  而作为大明皇帝,朱元璋如今也习惯了每期大明周报出来以后,来上一份慢慢翻开。

  甚至有些文章,他还得细细琢磨琢磨才行。

  能被胡惟庸看重然后选上大明周刊的文章,质量方面自然不会差。

  哪怕是白话文写作的,那里边的信息量和观点同样不容小觑来着。

  因此朱元璋自从看了第一期以后,这就有些爱不释手了。

  而且,大明报社可不仅仅是发点文章那么简单。

  至少里面的各种物价,搜集的可谓是又快又准。

  这些东西,放在其他人眼中可能扫一眼就过去了。

  可对于朱元璋来说,这都是他执政时需要参考的重要指标。

  同时,如今几期报纸看了下来,朱元璋也隐隐约约发现一个问题了。

  这报纸的号召力,太强了。

  他上面说什么,那么接下来的一周内,无论朝堂还是民间,肯定会有无数人对这个问题评头论足。

  看似内里没有旗帜鲜明的说什么。

  但实际上朱元璋这等聪明人只是看了几期就明白了。

  这不就是预设立场嘛!

  提前把双方的论点什么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那么无论最终胜出的观点是什么,对于胡惟庸来说都无所谓。

  因为他要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了。

  他该传达的观点已经传出去了。

  琢磨明白这点以后,朱元璋的脸色瞬间一变。

  这事儿,他能看破,其实一方面自然是他对于政务的敏锐性和天赋。

  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很早的时候,胡惟庸来申办这个大明周报的时候,就已经跟他提过这事儿了。

  那时候的胡惟庸就曾经说过,大明周报对于舆论的把控的重要性。

  有些事情,大明朝堂需要民间出现什么样的风波,那只要引导到位,那就肯定会出现那样的风波。

  朱元璋如今慢慢的已经感受到了。

  但是他猛然间想到一个问题。

  眼下主管报社的胡惟庸,朱元璋多少还是能放心的。

  毕竟胡惟庸把一切都做在了明面上,没什么遮遮掩掩的,主打就是一个坦坦荡荡。

  可下一任呢?

  到时候又去哪里找这么一个靠谱的人出来呢?

  就在朱元璋忧心忡忡的时候,另一边的胡惟庸其实也开始暗戳戳的琢磨起这个事儿来了。

  胡大老爷对于躺平摆烂这事儿,那可是认真的。

  他弄出洪武大典和大明周报的事儿,可不是为了给自己加码,让自己加班加点的。

  这不过是拿出来扛住丞相之位的手段而已。

  可如今,细细一琢磨的话,似乎局面已经解开了啊。

  大明报社如今运转方面已经正常了,甚至都已经开始盈利了。

  本月初步计算的话,除了奖金发放以外,还能积攒一笔不小的小金库来着。

  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和具体经手人,经过胡惟庸带了大半个月以后,对于自己的工作也基本上手了。

  不说开拓创新,但保持眼前这样的工作状态下去还是没问题的。

  而汪广洋那个真·混子,如今也已经坐到了丞相之位上。

  那么对于自己最危险的丞相之位从天而降的危机,已经没有了。

  那么……胡大老爷开始琢磨起一件事儿来。

  自己是不是可以把这个报社主官的职位给辞了?

  毕竟这职位看似不起眼,但实际上,作为大明如今最为响亮的舆论喉舌的负责人,他手里的隐性权利可真不小。

  老朱那样的人,看自己时间长了会不会又炸刺?

  或者说,这样的权利在自己手里握持得太久以后,难免会扯上一些麻烦呢。

  索性,还是尽快找个合适的接班人,然后把这破差事交出去才好啊!

第199章 送上门的两本名著

  第一百九十九章送上门的两本名著

  对于辞去报社主管一事,胡大老爷可是认真的。

  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宗旨可不是在大明时代搞出多大的功业来。

  什么大工业、什么产业升级,那特娘的想想都头秃的玩意儿,听都不想听。

  而且他也没那个能力好吧。

  他上辈子就是个高级销售而已,干的就是赔人吃吃喝喝乐呵乐呵然后签单拿提成的事儿。

  论怎么玩儿、怎么嗨皮,怎么各种找乐子,那他是专业的。

  可要是让他干正事儿,他真干不出多少来。

  有时候胡大老爷也在琢磨,那些刚刚走出大学校门或者当了多少宅男的人,穿越到古代到底是怎么干出那些事儿的。

  真特娘的上辈子窝囊得要死,这忽然之间换个身份环境就能一下子变牛逼了?

  特么的,那些知识以及处理事务的手腕,能从天而降不成?

  反正胡惟庸觉着,自己上辈子是没点过什么高级管理之类的技能和天赋的。

  同时,自己也不是什么理工科的大佬,做不到那种徒手搓出电气时代的地步。

  所以,胡大老爷的目标很简单,先低调,苟着。

  争取在洪武年间舒舒服服的活下来!

  只要熬过朱元璋,那么到时候若是自己还能说上话的话,便再做出一点努力吧。

  看似很丢脸、很没面子,简直枉为一名光荣的穿越者。

  可这种天天摆烂的感觉,他爽啊!

  没面子就没面子吧,上辈子的工作经历早就告诉他了。

  你又想挣钱又想过得舒服,还想着有面子,那你除非有什么独特的技能、本事。

  否则的话,你总得放弃一两样的。

  所以,面子这东西,稍微丢一丢还是无所谓的。

  反正别人骂的时候,他也听不见不是?

  也正是因为这种想法,驱动着胡大老爷这会儿就开始琢磨着辞职的事情了。

  毕竟,大明喉舌啊,怎么能是他这么一个一心摆烂的混子该呆的地方呢?

  他这人,就应该在家里蹲着,老老实实摸鱼、摸妹子才是最适合的。

  胡大老爷越想越觉着自己就不该弄出这破事儿来。

  辞官!

  必须要辞官!

  不辞官这小日子过起来不安稳!

  一想到自己将来因为自己主动提出来的报社的事儿给自己惹来了麻烦,胡大老爷就觉着自己跟头蠢驴似的。

  娘的,有一个洪武大典还不够,还得弄出这么个东西。

  这特娘的当时脑子糊涂了还是吃饱撑了?

  淦!

  辞职,必须辞职!

  就在胡大老爷一门心思想着赶紧辞官回家的时候。

  忽然有下属跟胡大老爷说起了今儿个遇到的一件趣事儿。

  “相爷,您是不知道,今儿外边来了位特有意思的人儿!”

上一篇:始皇家的好圣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