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旧事 第6章

作者:萌俊

“然后呢?”猪油仔摸不着头脑。

“傻仔,即然换了新设备,旧设备留下来还有什么用?戏院只会一间又一间换新的,以此来吸引观众,淘汰下来的设备只能放仓库发霉。”

“所以我打了一个电话给戏院经理,经理答应以三千块一台的价格把旧设备买给我。”

何定贤找到前台售票员,轻轻拱手道:“你好,我找你们张经理。”

“找我们经理干嘛?”售票员讲着粤语,爱答不理。

何定贤笑笑:“约好了跟他谈生意。”

售票员抬头正眼看他,看到他军装表情一变,客客气气的道:“张经理的办公室在右手边,紧邻厕所的那一间。”

“多谢!”

何定贤来到办公室敲门问候,一进门得到了张经理的热情回应。只见张经理穿着白衬衫,戴着眼镜,在办公桌后站起身握手欢迎:“你好,何先生,钱带来了吗?”

何定贤拿出口袋的钱包,拉开拉链,露出一叠港币:“怎么样?”

“呵呵,何先生不要介意,空手套白狼人的太多了,我也是帮大老板做事,没见钱不交货的。”张经理面露抱歉,赶忙递上一杯热水。

“带我去仓库验货!”何定贤扯上拉链,也是办事干净利落。

三人便并肩来到戏院角落的一间仓库里,张经理掀开一张黑布把放映机展示出来,颇为得意的说道:“美国大力公司瓦氙灯电影放映机,把影盘放入就可以自动播放画面,配合灯光效果一级棒,缺点是比较笨重,瓦氙灯有点老旧,光不够亮。”

“进价一万五千港币,三千块卖给你赚大啦。”

何定贤使了一眼:“上去看看。”

他与猪油仔就一同来到放映机身旁,左右两片审视着放映机,当他看到机身上的生产时间时笑了一下:“45年生产,用了六年再卖我三千,还说我赚了?”

张经理闻言不爽道:“你管我什么时候买的,三千块一台放映机还不满足?怎么,你要开电影院啊!”

何定贤笑道:“拿一部片放出来看看,能放再买。”

“没问题。”张经理用手指向角落一箱杂乱的影盘说道:“你自己拿。”

何定贤走道一箱落灰的影盘上用手抹掉灰尘,一张一张碟片看着,这些影片最早都是三年前的电影,更早则是十年前的。

他在一箱影片中取了一片打开,把胶片插进放映机内,再把投影口转向墙壁,漆黑的房间里就播放出了40年国内女星周旋的一部老电影《三笑》。

《三笑》又名《唐伯虎点秋香》,取材自《警世通言》中的文章《唐解元一笑姻缘》,电影中讲述唐寅因庙中邂逅相府使女秋香,如痴如醉,引得秋香三次发笑,以为秋香有意,乃更名换姓卖身相府为书僮。

以其文才得太师器重,做了太师二子华文、华武的塾师,最后用好友祝枝山所授之计选中秋香,成就姻缘。

与熟知的周星池版不一样,《三笑》是一部标准的爱情故事电影,主线倒是差不多,其实周星池许多电影能在老电影里找出原型。

周厉害就厉害在于可以用老故事玩出新花样,琢磨出了属于自己的喜剧风格……

这部《三笑》播了半个钟头,张经理看了眼手表就不耐烦道:“放映机都转几圈了,要坏早坏了,难道我要陪你把整部戏都看完吗?”

“不用,三千块钱,把影盘一起带走。”何定贤说道。

张经理笑笑:“你倒是想得美啊,放映机加影盘,不过看你的样子好像不是同行,该不会是想要走水到内地赚钱吧?哈哈,这一台货可转不了多少。”

“不用你管,发财的办法都告诉你,你来干好了!”何定贤没好气的甩他一句,张经理也就耸耸肩膀,开出价码:“五千块,放映机加影盘!”

这个年代购买一张影盘即代表拥有商业版权,一张新影盘的价格就在五千往上,旧影盘的价值缩水也值两三千块,很多电影院都会在没新电影的时候买上映旧影片,旧影片在市场上还是有流通价值的。

何定贤也不废话,在钱包里抽出五千港币放在他手上,说道:“我要把箱子里李丽华那版《三笑》一起带走!”

40年国内电影市场一共拍了两版《三笑》,一版由上海国华电影公司出品,周旋饰演秋香,一版由上海艺华电影公司出品,李丽华饰演秋香。

张经理思量片刻用手拿过港币:“成交。”

“拿货,走人。”何定贤回头交代一声,猪油仔已经把另一版《三笑》捡了出来,何定贤则分了支烟给张经理:“如果货没问题,以后再同你合作,如果货出了问题,我就扒了你的皮。”

张经理挑了挑眉头,不置可否:“你说的算。”

第12章 电影一元店

张经理是邵氏父子公司中环一间戏院的负责人。

邵氏父子公司前身为上沪“天一电影”公司,创始人为“宁波邵氏”的大哥邵醉翁,同辈共有五兄弟,两姊妹,一家七口人。

父亲邵玉轩早年在上沪经营一家颜料行,行号“锦泰昌”。

后因战乱所迫,邵醉翁将电影资料,制片工具全部转移到港岛,更名为南洋电影公司继续营业,并扩建制片厂收购电影院,成为当时港岛拍摄最多的电影公司……

最后,邵氏兄弟中的二哥“邵邨人”在扩张中拥有最多股份,与其子邵维枚,其兄邵醉翁把南阳电影公司改组为“邵氏父子”公司。二哥邵邨人任董事长,其子邵维枚任总经理,每间戏院任命一名经理管理,长兄邵醉翁开始退居二线。

邵氏兄弟年纪较小的“邵山客”及“邵义夫”则在26年就前往新加坡,开拓南洋华语电影市场,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目前在南洋各国已经有一百多间电影院,九家游乐场,建立了完成的海外电影发行链条,称雄东南亚市场。

在“邵氏兄弟”还没回到港岛的年代,“邵氏父子”是港岛最有名的电影公司,已经中环拥有四间电影院。

“邵氏兄弟”则在东南亚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南下华商中的影坛一哥,可以说邵氏兄弟各有建树,在战乱中分头下注,都有风光的时候,也都有艰苦的岁月。

当年在上沪拍摄出第一部 华语有声电影的“天一公司”,不可谓是红极一时,却在战乱之中早已经营惨淡,黯然收场。“邵氏父子”在港岛干的有声有色也超不过上沪的“天下第一”,反倒是出走南洋的“邵氏兄弟”别开生面,让人意外。

有邵氏公司撑腰的片场经理,在中环也算是有脸面的人物,只在乎自己能够揩多少油水,怎么会害怕一个军装警的威胁?

何定贤把放映机搬到黄包车上,跟猪油仔一人一边扶着放映机,步行走到北角码头乘最后一班轮渡回到九龙。

这年头放映机娇贵,要是颠坏损失就大了,两人一路小心翼翼,坐上轮渡时才松了口气。

猪油仔擦着脸上的肥油问道:“贤哥,我们不会真的要开电影院吧?”

何定贤骂道:“开个屁的电影院,有电影院没有制片公司还不是给人打工。”

邵氏兄弟在南洋能够打开市场不断做大,就是因为有港岛的邵氏父子进行供片,在保证电影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下,电影院才有扩展盈利的空间。

否则都是为背后的制片厂打工,一旦遇到淡季就会濒临破产。

不过院线要是够大也能依靠发行侵吞小型电影公司。

市场是强者通吃的关系。

“邵氏兄弟”最后回到港岛抢班夺权,也是因为“邵氏父子”在电影质量上被人打败,不得已回来主持制片出品。

“那我是真想不通买放映机做乜?”猪油仔的精明在商业上没有一点用场,想把商业干好需要更宏大的视野。

何定贤笑道:“等会把放映机摆进石硖尾,只需要圈一块空地起来,一人收一张票,一张票一元。”

“港岛现在一间电影院一张票十到十五块,看位置跟片厂、卡司。”

“这个票价太贵了。”他点了一支烟,迎着海风抽着:“那些有钱佬、经理人看得起,难民们可看不起。”

“虽然他们播的是新电影,我们播的是老电影,但是对没有看过的人而言,老片就是新片!”

新片的获取成本太高了,老片获取成本就低了很多,两部片加机器才五千元,单买一部片只需要一到两千元的成本。

也就是每部片卖一千多张票就能回本。

这数量多吗?

太少了!

就算一天只有二十个人看,五十天下来也就回本了,接下来全都是纯赚,电影行业受众是很大的。

他的露天放映厅可是不需要成本。

猪油仔琢磨过味来:“原来是做屋村生意,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可屋村仔们舍得拿一块钱出来看电影吗?”

何定贤自信一笑:“人都是有娱乐需求的,十几块钱一张票没人舍得买,一块钱一张票舍得买的人就多了。”

“石硖尾一户人家干苦力的收入是一百多块,吃喝用度花销最多七八十,剩下的钱都攒起来。”

“这些钱就是他们会拿出来消费的钱,我们票价便宜了十几倍,一部片把一家人全赚了,也就赚个五六块,每个月花五六块搏全家人开心谁不愿意?肯来消费的人一定不少。”

越穷困的人,越需要廉价娱乐,电影在港岛还算是高级的娱乐方式,一下打成廉价娱乐,必定会受到大部分人的簇拥。

而且看过电影的屋村人本来就少,每一个屋村人都是潜在的消费者,在港岛穷人远比富人,所以电影院想要赚钱必须走平民路线,也是当前港岛电影市场收入疲软的原因。

虽然,这个年代的港岛电影市场,获得了来自内地最好的设备、编剧、制片积累,以及最有钱的客户。

但是,这个年代的港岛电影市场真的很小,电影在港岛基本赚不到什么钱,都是发行到南洋市场赚钱。

因为,港岛的有钱人太少,穷人太多,把电影做成高级娱乐,注定就把更多人拦在门外。

所以港岛只有中环的戏院达到九间的数目,一到九龙区就只剩下两间,新界目前一间都没有。

一片荒芜的商业电影市场还未开垦,真正能够打通电影工业,创造具有统治力的电影集团,时间不再辉煌的七八十年代,正在此时此刻。

“港岛目前两百万多人口,有钱人只是其中的两千,剩下两百万人的都归我地!”何定贤信心满满。

这两年逃到港岛的内地有钱人远不止两千,不过大多数都家道中落,丰厚的家资不是被抢光就是被骗光,他们形成港岛未来五十年的人才积累,绝大多数的大亨巨贾都来源于此。

剩下的有钱人要么是鬼佬,要么出走南洋,北美,算华语电影市场的时候,自然不能算上鬼佬。

第13章 事业草创

猪油仔在何定贤的一通解释下,也被感染的踌躇满志,当晚两人就把放映机抬到石硖尾路口的一片空地上售票放映。

晚上九点,一块“电影一元店”的木质招牌就插在泥地里,四周还用简易栅栏围了一圈,圈内空地摆着五十几张木头椅子,都是靠面子临时找邻居借来的。

搭起了一个防水帐篷,防止落雨天淋坏机器,令一元店也能在落雨天开工,顺便还能防止有人偷看。

这些玩意花不了几十块钱,就是比较费功夫,好在搭起来可以长久使用,关键是怎么守住“一元店”的地盘,怎么让邨民们接受圈一块地就能收票的道理。

何定贤穿着一身绿色军装,腰间挂着警棍,低头点起一支烟,把烟雾吐到面前一个村邨民的脸上:“这里是做生意的地方,卖的是电影,要看就买票,不看就滚蛋。”

村民黝黑的脸庞眼神不服气,硬声回呛道:“这块地邨民的活动用地,你要用就得经过全体村民的同意!”

“你是不是来惹麻烦?”何定贤弹弹烟灰问道。

村民望见何定贤背后的五名军装警,其中两人已经把手搭在警棍上,他眼神里露出畏惧的神色:“我是在跟你讲道理。”

何定贤笑了:“谁跟你讲道理?道理有用,你去跟港英政府讲道理!我一个军装警意外巡逻到这里,不希望有人惹事,希望你给个面子。”

“毕竟我们的职责就是管理治安!”

村民面露恨色打算继续辩解,却已被四周的同乡拉走,钱伟善、大基、阿乐、耀辉,沙皮五名军装警已经站在他背后。

大基丢失了上海街赌档的管理权,连带着手下的几个小弟,也跟了何定贤做事。

何定贤开业前通知了一声钱伟善,钱伟善便喊上几人一起到石硖尾。

六名穿着军装的烂仔前后排开,任何想找事的人都得考虑考虑,起码黑白两道没有一个人会因为“一块钱”的小生意来找麻烦。

要么惹不起他们,要么看不起一块钱的生意,有多大权,赚多少钱。

一元店的生意,刚刚是他吃得下的,这也是何定贤会选择一元店起家,否则就算凑够本钱也运行不下去,而现在一元店只要能运营好,优势就会滚雪球一样起来。

“真是有牌烂仔来的!”远去的村民嘀咕一句,背后在调整机器的猪油仔却面露喜色:“有靠山办事就是舒服。”

换他来干,同样的生意也干不起来。

九点半,第一场电影《三笑》将开映,来来往往的村民们都能看见一元店办起来了,有电影看的消息很快传遍石硖尾,陆陆续续有人上前询问票价,得知真的是一元一张票后非常吃惊,一些没看过电影的年轻男女已经有些意动。

年轻人不愧是电影院的忠实簇拥,就算屋村里的后生仔,也觉得电影院是个泡妞的好地方。

何况,在大家都没有看过电影的时代,花一块钱请钟意的女仔去看场电影,带来的体验感很不一样,就像后世在酒吧开神龙套,开假酒玩真妞,简直是物超所值。

钱伟善却走上前一步来到长官身边,用手比了下砍的动作,话道:“贤哥,要不要把那个找事的衰老卸一条腿,让石硖尾的人知道一下厉害?”

要他跟有背景的字号开枪不敢,他去欺负没背景的屋村人倒很勇。

何定贤回头斜了他一眼:“都是一个屋村的人,听口音还是潮汕同乡,干嘛动不动卸人一条腿?是看他好欺负,还是觉得我没人性?”

“不是……”钱伟善讪笑着道:“兄弟们只是怕你生气。”

“我是来做生意的,和气生财。”何定贤之所以会选择在正行挖第一桶金,一方面是想利用现代知识,带来的远见,一方面也是为了降低未来风险。

赚黑钱风光二十年,赚干净钱威风一世,傻仔都知道怎么选,何况他上辈子已经走过偏门,深知偏门的危害,甚至在缅北已经有洗白的念头,但因为在客乡找不到靠山,又得罪太多人,不得已越走越深。

这一世自然是要把身上的皮给用到极致,而且做正行警察有特殊优势,同样级别下说话比捞偏门更管用。

因为,一个军装警捞偏门,社团一个双花红棍就可以不甩你,一个军装警揾正行,双花红棍也要给几分面子,当然在真正的大亨眼里当差、做贼都是给有钱人打工,没有成体系的商业集团,根本无法在鱼龙混杂的港岛拥有一席之地。

所以在何定贤心里赚钱比当差更重要,当差只是获取权力,维护利益的一种手段。

钱伟善说了两句恭维的话,便挥手把大基、阿乐、耀辉、沙皮四人叫上前来介绍:“贤哥,这是之前负责上海街的大基哥,还有他的马仔陈嘉乐、谭耀辉、沙皮。”

“贤哥,你叫我阿基就好了。”大基低眉顺眼,语气小心的讲道,陈嘉乐也道:“贤哥,叫我阿乐就行。”

“贤哥,叫我辉仔就行。”谭耀辉说道。沙皮则道:“贤哥,我叫李志堂,绰号沙皮。”

“好。”何定贤点点头:“听口音都自己人,我也不跟你们客气,不过大基哥是警队的前辈,很多事情还需要向你请教,我还是得喊一声基哥。”

他把香烟给五人发了一圈,回头朝向猪油仔的位置:“这也是我们同乡的兄弟,想要在香江混一口饭吃,往后有什么事情看我面子上帮手一下。”

大基叼起烟,明确表态:“贤哥的兄弟就是我们的大哥,兄弟们绝对不说二话。”

“贤哥,你就放心吧。”阿乐、沙皮、耀辉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