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外卖小哥,签到三年后无敌了 第461章

作者:昆吾

飞船在太空昼夜温差何其之大,收集到的能源何其庞大?

最后一种技术则是增材制造技术,简单的说就是多维度打印技术,可以融合多种材料,电子元件,电池以及其他原件。

发展到最后,甚至可以打印器官等等,从此人类的器官移植将不再受限于同源移植了。

而且,这种技术可以和食物合成技术结合在一起。

半个小时的时间,陈诺将获得四种技术都给浏览了一遍,怎么看,这四项技术都是为他定制准备的。

飞船跨行星旅行,动则数个月,甚至以年为单位,只要人类的人体冷冻技术没有大突破。

那么水、食物、能源将是人类星际远行的限制。

水是生命之源,不吃饭只喝水正常能生存7-10天,之后由于得不到补充,器官就会开始衰竭。

而只吃食物(膨化食品),可能三天后就会因为脱水导致器官衰竭。

最重要的是,水可以电解出氧气,这也是生存的必须的一个条件。

如果没有空气制水技术,青鸾号就得带很多的水,但这玩意总归会消耗掉。

现在就不需要带那么多水了,太空中直接制取水就行了。

所以,只要具备这两样东西,在飞船中就能生存下去。

能源虽然现在有可控核聚变,似乎不用发愁,但可控核聚变需要氘氚燃料,飞船即便能带很多,但如果中途遇见陨石群的攻击开始能量护盾,能量将会呈数百倍的输出,能量总有耗尽的一天。

而且现在的可控核聚变的炉壁材料可不能一直使用,需要更换。

但如果有全天候能源收集技术,至少能维持及飞船的运行。

而增材技术,可以打印飞船零部件,用于飞船的维修,也能为生命提供保障。

总之,这几项技术不仅是可以用在飞船上,人类社会也需要。

例如空气制水,地球因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气候发生变化,淡水内循环遭到破坏,虽然现在有海水淡化技术,但在偏远地区,这个技术的使用的代价无疑是巨大的。

他已经拿出了BECCS技术,未来还有DACCS技术,改善气候也是时间问题,缺水问题也会环节。

但这需要时间,短则五年,长则十年,空气制水倒是极大的环节部分区域缺水的问题。

再例如全天候能源收集技术,虽然有可控核聚变的电能,但以后都是智慧城市,用电需求更大,这个技术也能提供大量能量。

再例如无人机,有这个技术也能永远不降落,新能源汽车可以做到不充电。

但陈诺并不想立刻拿出来,一来是目前很多的技术和市场都没有吃透,再拿出来容易分散精力。

二来目前的局势问题,至少得局势稳定了,地位稳定了,能保得住的才是自己的东西;

三是技术和工业化的问题,集合国家之力搞一些试验用的倒无所谓,想工业化可能还需要一段不短的路要走。

陈诺调出系统商城,找出四项技术对应的名望值,空气制水技术价值35万,食物合成技术价值42万,全天候能源收集技术价值68万名望值,多维打印技术88万名望值。

花了100万名望值,抽中了合计233万名望值的4份技术,简直是赚大发了。

特别是这四项技术,简直和青鸾号是绝配,给了自己跨行星旅行的有力保证。

青鸾空间够大,到时候搞个无水栽培的实验室,种一些蔬菜,可以合成食物。

飞船上搞两个小菜,与心爱的人在一起看着星空美景,那就一个滋润!

“赚大发了,以后星空之大,尽可去得!”

第799章 再下一城,黎曼定理

“真不经花呀!”

梳理完四项技能之后,陈诺看向系统面板感叹了一声。

名望值只剩下了一百六十多万,买能量护盾这项技术还差近二十万。

“量子计算机和量子加密算法差不多了,估计也会带来百万的名望值,但这远远不够!”

“还是先把黎曼猜想搞定吧,赚多少算多少!”

平复了心情后,陈诺拿出做到了一半的黎曼猜想,陷入了沉思。

而在京都的一间会议室中,齐总、林总、方总、周正峰、雷凌等人齐聚。

“齐总,陈教授已经搞定了人造重力场,并且已经完成了人造重力场和鸾鸟的结合,且完成了智能组装程序的优化,我刚刚和项目组的梁晋院士等人体验过了。”

齐总等人听着周正峰的话,眼睛一亮。

以他们的涵养此刻也是兴奋了起来,这就意味着鸾鸟升空指日可待了,在这种局势之下,无疑犹如定海神针一样的存在。

兴奋了一会儿后,齐总继续道:“毛目工厂那边怎么样了?”

“机械臂等各项装置已经全部完成了,目前正在调试中,进展顺利!”

“零部件什么时间开始生产?”

对于这个问题,周正峰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了方志新。

“方总,鸾鸟的整套设计都准备了,需要让各大兵工全速运转起来,这一点需要您下来主持!”

“好!”

方志新慎重的点了点头。

“按照项目组的规划,明天(2月27号)开始生产,预计在3月18号左右全部的零部件生产完成,19号开始组装,如果不出问题,预计在4月10号完成组装!”

“鸾鸟的发射不需要考虑发射天气问题,随时都可以发射!”

周正峰越说越兴奋。

虽然在虚拟空间体验了鸾鸟号,但那毕竟是虚拟,他真的很想看看现实中的鸾鸟号,代表着地球最高的黑科技。

齐总深吸了一口气,站了起来,看着众人眼中精光绽放。

“方总,鸾鸟零部件的生产问题,拜托您了!”

“雷部长,加大对内外的探查工作,这段时间逮住的谍子,无论是哪方面的,全部扣起来,凡是探查毛目工厂的,全部杀无赦!

另外,启动所有隐藏的我们情报人员,加大对那几个国家的探查工作,对他们所有的动作全都记录在案,一旦有暴露的危险立刻撤回!”

“费总,从即日起,封锁所有进入毛目的道路,加大巡逻。”

……

一条条的指令从齐总口中传出,说到最后几条时,眼中杀气毕露。

“诸位,事关国运,容不得有丝毫的马虎,度过这段时间,再也没有任何规则可以束缚我们了,拜托了!”

˙众人刷的一下子站了,接到指令的众人脸色皆是凝重,他们知道鸾鸟计划的重要性。

“周部长,陈教授在忙什么?身体还好吧?周部长,你劝劝陈教授,现在万事俱备,可以放慢脚步了!”

安排了这些事情之后,众人站起来准备离开的时候,齐总顺嘴问了一句。

陈诺闭关了一个礼拜,天天通宵的事情他们是知道的。

“陈教授?”

周正峰满脸的古怪之色:“我走的时候问了一嘴,好像是在研究黎曼猜想吧,已经完成一半了。”

众人面面相觑。

刚完成一个跨时代的难题,又在搞一个千禧难题,这真是闲不住呀。

“按照陈教授这个速度,千禧难题估计要在今年全部搞定呀!”

“估计够呛,黎曼猜想陈教授当然没问题,但关键是BSD猜想是他的学生伏赫然在研究,什么时间搞出来,那就不好说了。”

“哈哈,师傅妖孽,徒弟也妖孽,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呀!”

……

众人散去后,一个个的保密电话打了出去,庞大的国家机器都动了起来,调动的资源是不可估量的,只为了确保鸾鸟。

这一日,各大工厂的老大都接到了方总的电话,语气、措辞之严厉他们想想都哆嗦。

到最后叛国、民族的罪人这等骇人的罪名都出来了。

不等这些老大们布置工作,他们的工厂都有两个连队的全副武装的战士进驻。

这一日,各大工厂的保密等级提到了最高等级,直接就进入了战时级别。

而后这些工厂开始动了起来,二十四小时三班倒,人停机器不停的连轴转。

每一个零部件生产出来都是三查三审,然后层层包装运走,检查之严、保密之严,连在工厂内工作了数十年的老工程师们都咋舌。

鸾鸟的零部件有条不紊的生产着,国内表面是一片宁静祥和,至少普通百姓是这种感觉。

如此过了个把礼拜的时间,习惯逛原点期刊的科研工作者突然发现原点期刊数学板块挂了一份黎曼猜想的论文预印本,而论文的作者正是陈诺。

陈诺是谁?千禧七大难题独自搞定了四个,次一级的世界级猜想更是数个的大佬。

他的研究,从未让人失望过,因为这篇论文的刊登,迅速的在学术圈传播着。

半个小时左右,全世界的搞数学的学者都知道陈诺搞定了黎曼猜想。

内行看热闹,外行看门道,在学者涌入原点期刊的时候,吃瓜群众议论了起来。

“我去,陈神终于对黎曼猜想下手了,而且还成功了,真是牲口!”

“太意外了,距离陈教授搞定物理大统一三个月了,一直没动静,我还以为陈教授放手了,终究是我太年轻呀!”

“黎曼猜想呀,这座数学皇冠终于被陈教授搞定了,真是数学的一大盛世呀!”

“还真是盛世,以黎曼猜想成立为前提提出了一千多条的数学命题,陈教授证明了黎曼猜想,这些命题瞬间升级为定理了,这些人算是沾了陈教授的光了!”

“盛世个毛线,我是数学专业的,多了一千多个定理,特么的脑袋都要秃了!”

“这些数学家真是闲的蛋疼,从一个猜想搞出这么多命题,有啥用?”

……

无数次的事实证明,陈诺的每一项研究都是正确的。

但网站只是预印本,看不到全文。

联系不上陈诺的众人找到了陈诺的围脖,于是陈诺的围脖账号沦陷了,纷纷询问什么时间召开学术报告会。

而此刻的陈诺却是待在一个车间,盯着眼前的一台机器满是好奇。

第800章 墨子号量子计算机

“这就是你们组装出来的墨子号量子计算机?”

看着眼前的庞然大物,眼中满是诧异、古怪。

墨子号,是量子计算机攻关小组在开始组装时从数个名字中选择的。

也征求过陈诺的意见,但当时他在搞黎曼猜想,便让他们自行协商,于是就有了墨子号!

墨子,是历史上第一位创立了以数学、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公输班相比,世人尊称为“科圣”。

而量子计算机就涉及到了数学、物理量子力学、光学等学科,叫墨子也算是咱们文化底蕴的自信。

“陈教授,墨子号丑是丑了点,但目前阶段追求的是实用性,等应付了对方的量子入侵之后,咱们再优化量子存储和量子芯片。”

量子计算机技术攻关小组的组长裴广济院士脸色有些尴尬,这台量子计算机样子的确是丑了点。

陈诺也没有纠结,量子计算机的相关技术虽然是他搞定的,但并没有见过技术搞定后的实物,他唯一参考对象就是华清的那台固定的、波色取样作用的量子计算机了。

墨子号量子计算机和华清的那台固定算法的量子计算机一样,都足足占地有近百平方,但这台比那台复杂太多了。

从存放条件看,华清的那台量子计算机放在了绝对零度的玻璃容器内,而这台则是直接放在了车间之中。

这一场景若是被其他量子计算机的机构看到估计又要跳出来叫嚣了。

而两者的运算力看,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华清的量子计算机只有几个量子比特,而眼前的这台足足有1000量子比特。

“陈教授,咱们时间紧,任务重,量子存储技术和量子芯片的制造还只是摸索,但我们做了研发规划。”

说到这里,裴广济院士拿出一份资料递给陈诺,标题就是量子计算机的规划。

陈诺拿着大致翻看了一下,3个月内完成量子芯片的优化工作,6个月内体积缩小一半……三年内完成个人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工作。

看着规划书,陈诺暗自点头,理论是完善的,就看怎么将理论变成现实了,这个过程的因素很多。

从0到1很难,但从1到100那就简单太多了。

而且这个个人量子计算机的时间,不一定只是研发,还要包括整个计算机行业的调整,更新、换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