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腊肉回来了 第395章

作者:十期颐

这时,王导、王敦等人,纷纷出来,对司马睿毕恭毕敬的。

大家大吃一惊,也纷纷出来拜见司马睿。

这么一闹,司马睿在江南士族之间的威望,便大大地提高了。

而这,便是王导给司马睿想出来的计策。

事实证明,这个计策非常成功。

接着,司马睿又在当地的士族里面,找了两位名士,予以高官。

于是,这两人也在自己的家族之中,大力地推崇司马睿。

如是这般,司马睿才算是在建康站稳了脚跟。

公元317年,司马睿定都建康,是为晋元帝。

同时,琅琊王氏掌权。

司马睿称帝后,任王导为丞相,王敦管军事。

王与马,共天下。

时人如是说道。

“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后来又坐镇荆州,控制建康。王氏兄弟权倾内外,司马睿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登基大典那天,皇帝司马睿突然拉住大臣王导同升御床,一同接受群臣的朝贺,表示愿与王氏共有天下的意向。这段剧情,应该就是东晋门阀政治的巅峰了吧?”

“这段剧情确实是挺有意思的,整个五千年系列,之前都没有出现过世家大族鼎盛到这种程度的时候吧?”

“你为什么不说是司马氏太菜了呢?”

“我感觉吧,司马睿这个皇帝,当得真的是太勉强了,感觉没什么意思啊!”

“让我来!”

“楼上的,让你来?你怕不就是那个千古第一昏君吧?”

五胡乱华的这段年岁里,整个北方大地,民不聊生,生灵涂炭。

百姓流离失所,可谓是十室九空。

五胡乱华,对于这片中原大地,造成的伤害,是前所未有的。

“这段剧情,毫无疑问,是五千年系列里,最黑暗的年岁,我不忍猝看。感觉心脏都在痛。”

“五胡乱华的直接原因,毫无疑问,就是晋朝在八王之乱中,从河北到中原大规模的,反复地残酷绞杀。而它造成的后果是:‘积数十年兵甲具毁’,‘精卒尽没于征伐’,‘丁口填于沟壑’,‘四野无可充之黍’。辽阔的关东大地,出现了‘兵死光,城废光,粮吃光’的局面。而五胡,正是凭此良机,跃马中原,开始了军事和人口的双重征服。”

“这种噩梦般的情况,在三国鼎立时期,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中原无恙,则诸胡莫敢侵陵。”

“哈哈,大魏要是来一场五胡乱华,武侯怕是可以直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了!”

“还是司马氏太垃圾!得国不正,祸该至此!”

“这段剧情,汉族遭到了大量的屠杀,我已经看不下去了!这些胡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整个北方的汉人被杀到只剩下四五百万。”

为了免于屠杀,残留的汉人纷纷筑城自卫与胡人对抗。

公元350年,被胡人养大的冉闵率军于陵水河畔,打败鲜卑族二十万人,夺鲜卑族大小二十八城。

随后冉闵建立冉魏政权,颁布了杀胡令,号召汉人杀胡人复仇。

各地汉人纷纷响应。

冉闵以正义之师十战十捷,几番大战之后,打出了汉家铁骑的威风,一举光复了多处失地。

而在公元354年,东晋将领恒温,终于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北伐。

他率领着大军,北伐前秦。

这时,后赵已经湮灭在了历史的尘埃里。

恒温经过了多次血战,打到了关中。

恒温驻军灞上。

长安城,就在眼前。

而这时,距离长安城陷落,已经三十余年。

附近的百姓纷纷前来归附,许多的老人失声痛哭。

真的是没想到啊,竟然还有看见官军的一天。

但是恒温的第一次北伐就停在了这里。

他的军中缺粮,这个情况,被前秦军发现了。

于是,他们坚壁清野,让晋军无法收割当地的粮食。

晋军缺粮,最后只能带着关中的三千多户百姓撤退。

“那个年代里,人口,才是最重要的啊!”

“所以刘皇叔每次都不会丢下百姓啊!”

“太难了!这段剧情。我不喜欢。”

356年,恒温再次北伐。

这一次,晋军收复洛阳。

但是东晋朝廷并没有心思经营北方,不久之后,豫州、青州等地,再次失陷。

“恒温的前两次北伐,名义上是收复失地,实际上,却是为了自己在增加政治砝码,为自己的篡位在做准备。这两次北伐,原本可以取得更大的成果,但是东晋朝廷和恒温的心思都不在这里,所以北伐的事业,注定了没有什么收效。”

“恒温就是为了自己吧?我刚开始的时候,还以为这货是为了收复北方呢!我在心里还给他加油呢!”

“这片中原大地,什么时候,才能一统啊!”

“看不下去了!难受。”

“我说这一部是祁元写得最烂的一部,你们没意见吧?”

“????你就直说你喜欢看爽文,不喜欢虐的就行了。”

“我觉得恒温还是很厉害的,要是换做是你,你能做得比他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