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商十九
落在铁皮背景板的孔洞上。
像谁把星星钉在了声音树上。
苏淮把这段光斑晃动的声音录下来。
其实是孩子们的笑声混着口琴声。
第二百零五种声音。他说。
文件命名为会发光的旋律。
修鞋匠扛着块木板走过来。
上面钉着排旧纽扣。
大小不一的塑料圆片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这是我孙女的钢琴。他说。
手指按在最大的纽扣上。
发出沉闷的咚咚声。
能当低音键。
小男孩跑过去按最小的纽扣。
清脆的咔嗒声像颗冰雹落在铁皮上。
高音键在这里!他喊着。
按得越来越快。
纽扣碰撞的声响连成串。
像条蹦跳的小溪。
苏淮让陈默把纽扣钢琴搬到舞台侧面。
孩子们的纸飞机落下来时。他说。
示范着用脚尖勾住木板边缘。
(王李的)
就能用脚弹琴了。
木板晃动的吱呀声里。
纽扣发出高低错落的声响。
林溪抱着叠旧报纸走来。
油墨的气味混着阳光的味道。
我想起种玩法。她说。
把报纸卷成筒状。
对着麦克风喊:声音合唱团,预备——唱利!
纸筒的扩音效果让声音变得粗粝。
像老式收音机的短波频道。
苏淮接过纸筒也喊了声.
第428章 张阿姨提议:滴水声入节奏,有呼吸感!
两个纸筒碰在一起的闷响。
像两只手在击掌。
这是天然的人声效果器。他说。
让每个孩子都领了卷报纸。
你们的开场白要用这个说。
看着孩子们举着纸筒叽叽喳喳的样子。
比电子扩音器有温度多了。
中午的阳光变得滚烫.
梧桐树叶卷成了小喇叭。
张爷爷提着鸟笼来换鸟食。
画眉鸟看见熟悉的麦克风。
突然扯着嗓子唱起来。
刚好卡在《声音合唱团》的间奏里。
它在背歌词呢。张爷爷笑着说。
往食罐里加了把小米。
铜勺碰撞的叮当声落进650录音笔。
苏淮把这段声音拖进音轨。
给和声部加了句俏皮话。他说。
看着波形图上突然拔高的尖峰。
比谱子上写的装饰音鲜活多了。
修鞋匠的铁皮剪刀在阳光下闪着光。
他正在给铁皮背景板加新的孔洞。
刚想起三十年前的打铁匠。他说。
锤子敲在钉子上的笃笃声。
他的铁砧能敲出五个音。
剪刀剪开铁皮的刺啦声。
今天补上最后两个。
苏淮蹲在旁边数孔洞的数量。
(bgab)
手指划过冰凉的金属表面。
还差个最低音。他说。
指着背景板最下方的位置。
得像大地的心跳那么沉。
修鞋匠举起锤子往那个位置敲了下。
沉闷的声响震得地面都在发麻。
这个音能镇住全场。他说。
铁皮上的凹痕像只睁着的眼睛。
看着我们把时光敲进歌里。
女生突然吹起段新的旋律。
是在原曲基础上加的变奏。
口琴声绕着铁皮孔洞转了圈。
像只蝴蝶在声音树的枝叶间飞舞。
这里该加段轮唱。苏淮说。
对着正在排练的孩子们招手。
你们唱高音声部。
又看向搬小板凳的老人们。
爷爷奶奶们唱低音。
自己拿起个纸筒举到嘴边。
我们中间声部要像条线。
把所有声音串起来。
陈默扛着摄像机在人群里穿梭。
镜头扫过孩子们发亮的眼睛。
扫过老人手里的搪瓷杯。
扫过铁皮背景板上晃动的光斑。
这些画面得配段旁白。他说。
突然对着镜头开口。
当纸飞机载着音符飞过白发。
当纽扣钢琴弹出乳牙的节奏。
时光就变成了可以触摸的和声。
林溪正在给每个座位摆上梧桐叶。
叶脉的纹路里藏着用铅笔写的小字。
是我昨夜在灯下写的。她说。
拿起片叶子给苏淮看。
上面写着风记得所有的歌。
苏淮把叶子夹进歌词本。
演出结束后让大家带走当门票。他说。
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往广场聚拢。
每个离开的人都能带走片会唱歌的叶子。
下午的阳光开始变得温柔。
社区的广播突然响起来。
播放着《声音合唱团》的排练片段。
混着主持人的声音:今晚七点,老槐树下,听时光唱歌。
苏淮听见广播里的声音笑了。
连广播喇叭都加入合唱团了。他说。
女生的口琴突然对着广播方向吹起来.
第429章 修鞋匠巧思:纽扣钢琴成乐器,能弹高低音!
两个声音在空气里撞了撞。
像久别重逢的朋友在拥抱。
陈默把这段隔空对唱录下来。
这是最特别的二重唱。他说。
看着屏幕上交织的两道波形。
一个年轻,一个苍老。
却踩着同一个心跳。
小男孩举着饼干盒跑过来。
弹珠在里面跳~得越来越欢.
上一篇:卧底?不可能!老六他没毛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