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是蒜是水仙
“这……”
“咋说呢,哎呀……”
到底是外行人,尽管从事的是这个行业,可这帮资本们对乐理啥的大多都是一窍不通,如西装女柳总,也如那身材发福的胖子,他们都听不懂沈铭恩这歌哪里好,但他们都跟那帮主旋律歌手一样,就是觉得……
听得贼投入!
也特么奇怪!
就有种,听着听着,就想要闭上眼睛,细细体会,细细感受的感觉。
而偏偏就是这种感觉,才是他们最接受不了的!
他们也知道这种感觉意味着什么……
更知道如果出现他们这种感觉,那么观众们肯定也有这种感觉,那么彼时观众们肯定会一股脑的将票全都投给沈铭恩!
继而!
他们,有可能,本期……
又特么淘汰不掉沈铭恩了!
这把……
好像……
他们又特么高兴早了,又特么半场开香槟了啊啊啊!!!
“秦总……”一旁的白发男望着壁挂电视上不时飘过的线上观众们的留言、弹幕,忍不住嘴角抽搐,对着不远处的煮茶人秦总说道:“这歌……真的是海喃渔歌风格吗?”
在场众人里,只有秦总是海喃人,本期《华语打歌中心·红歌季》“八一大命题”的第一期定为赞颂海军蜀黍,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网络上说这首歌像是海喃渔歌调子的很多,那他们也不是海喃人,肯定不知道啊。
“不会吧……”一旁的西装女柳总撇撇嘴,直言道:“我听着就是很普通很烂的童谣,还很老派,哪有他们吹得那么考究?”
“9494……”一旁的胖子也忍不住附和了一句,说道:“这帮人吹沈铭恩吹习惯了,有可能就是过度解析了。”
此时的他们,显然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更丝毫没有注意到,从沈铭恩这首《军港之夜》前奏响起开始,秦总的脸上,就一丝笑容,都挤不出来了……
外地人不知道,作为海喃人,从小海喃土生土长的人,秦总简直太知道这首歌里面那种海喃渔歌风格的曲调了!
更知道的是,这首歌里面仿佛无时无刻不在蔓延着的那种,非常纯正的,源自海喃渔歌里面的“盼归”主题!
渔歌,顾名思义,渔民们唱的歌。
渔民们是干什么的?
出海打渔为生!
海面上波涛汹涌,大海里拥有着无穷的宝藏,但同时也暗藏着数不清的危机……
出海嘛,难免都会有风险,家人们哼唱的歌谣里,便都会带着几分期盼着他们平安归来的基调。
而让秦总十分意外,十分懵逼的是……
这种,在渔民口中口口相传的“盼归”主题,竟然被沈铭恩运用到了他的主旋律作品里!
他用一种“拟人化”的风格,将《军港之夜》里的“水兵”,也就是我们亲爱的海军蜀黍们,比作是远航的亲人,盼望着他们每一次出海,都能平安归来!
“军民一家亲”这句话,仿佛在歌曲里面直接具现化了出来!
这种主题……
就他妈的有点儿无敌!
这首歌,每一句歌词听着都那么的普通,那么的白花,可每一句单独拎出来,又有其想要表达的意思,完全就特么像是在给大家上语文课,考大家阅读理解!
你问大家讨不讨厌语文课,讨不讨厌阅读理解?
肯定讨厌……
哪有学生愿意做阅读理解啊!
可你问国家喜不喜欢这种语文课,这种阅读理解?
那肯定啊!
祖国母亲就喜欢这种,能够发人深省,能够对现在的学生们起到“教育意义”的作品!
《军港之夜》这首歌,秦总仿佛已经想到它能够被运用在哪里了……
被运用在全国中小学生的音乐课里啊!
你想!
你仔细想!
这首歌的曲调,像不像是中小学生音乐教材里的作品!
而如果能够上教材……
那么这首歌的意义,可就非同凡响了啊!
可就远远不是沈铭恩以往演唱的任何一首作品,可以比拟的了啊!
到底是站得高看得远,这首歌在秦总眼里,真就恐怖到了这种地步!
而越是恐怖……
也就,越意味着,他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因为这首歌而去淘汰沈铭恩!
拜托!
你特么因为任何一首歌淘汰沈铭恩都行,哪怕是因为当初的《我和我的祖国》淘汰他,网络上也至多会有些舆论,买点儿水军就能压下去……
可如果你因为一首能够上教材的作品淘汰他……
那到时候,你看看国家答应不答应!
“啪……”
意识到这里,秦总不由抬起小胖手捂住大脸盘子……
不是啊!
他特么真的没想到,哈基恩这寄吧玩意儿,怎么特么就能够在这个紧张兮兮的“二轮battle”里,临时创作出这样一首,几乎能够上教材的主旋律作品啊!
离谱……
这家伙也特么太离谱了吧啊啊啊!
他们,真的都快要被沈铭恩给整崩溃了啊!
……
第132章 海军蜀黍官号转发!经得起推敲的经典!
“哩哩美”,也叫“临高哩哩美”,这里的“临高”指的是海喃的临高县,“临高哩哩美”则是当地渔民世代传唱近千年的渔歌,这种渔歌起源于渔姑卖鱼的叫卖声,后融入赶海、织网等劳动场景,形成“哩呀哩哩美”的标志性衬词和即兴对唱形式。
这种演唱风格具有非常浓厚的当地文化特色和抒情特质,其旋律架构与节奏模式都非常考究,将之融入到一首赞颂海军蜀黍的作品里,使得作品既保留了军旅歌曲的庄重,又增添了海洋文化的灵动。
总而言之……
无论从作词、作曲、立意……等等各方面,这首《军港之夜》都令很多诸如秦总这样听懂了这首歌的人,叹为观止!
离谱啊……
真特么就是离谱!
秦总真的就是打死都没想到,哈基恩这寄吧玩意儿,到底是怎么会那么了解海喃渔歌的文化!
他特么明明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冬大汉,祖籍也一直在齐鲁大地没有离开过……
他特么到底是怎么一会儿会唱《万里长城永不到》的粤语唱的那么对味儿,一会儿又唱《青藏高原》飙藏腔飙的那么纯正,一会儿又特么创作《军港之夜》海喃渔歌风格让人叹为观止的啊!
秦总都怀疑这里是小说世界,沈铭恩是那个自带系统的主角了。
但凡没系统,谁特么能这么离谱啊?!
不合理,太不合理了啊啊啊!!!
秦总这边已经足够绝望了……
谁知道,隔壁,沈铭恩那边,忽然开始诗朗诵了!
……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
“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
“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
“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
……
朗诵、诗朗诵,这种玩意儿一般出现在综艺节目里,除了尬的让人抠出三室一厅来,别的什么作用都没有。
一般情况下,这种环节都会出现在一些个要求“表演才艺”的综艺节目里,那些没有才艺可以表演的综艺咖、演员没得选了才会选。
这东西啊,说好听点儿是传统文化,朗诵诗歌朗诵诗词,赞颂我国悠远的历史;说不好听了,真就是纯恶心人的。
拿音乐作品来说,绝大多数市面上的音乐作品现在都是a段主歌副歌唱完,b段重复再唱一遍,然后最后再来一遍副歌结尾这样的架构。
稍微有诚意一点儿的呢,b段主歌改一改歌词,后面加个bridge也就是所谓的桥段,结尾的时候弄一句比较有深意的歌词……
也差不多就是这样了。
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没什么差别,比较传统。
也是因此,很多人在听完沈铭恩这首《军港之夜》完整的a段主歌、副歌之后,还以为后面他也会遵循这样的“传统”来进行演绎……
可事实却恰恰相反!
沈铭恩b段,一上来,虽然是同样的歌词,但是他采用了一种,“近似朗诵”的演唱方式!
并且那种朗诵……
哎呀咋说呢……
小学的时候上过语文课吧?
语文课上,老师教没教过你,怎么样“生动形象”的朗诵课文?
对对……
就那个感觉!
沈铭恩就是采用了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将那一段歌词给“朗诵”了出来!
前面就说了,“朗诵”这玩意儿在综艺里就是一坨,苟看了都摇头的……
可不知道为啥,沈铭恩的诗朗诵却莫名的让观众们感觉特别具有代入感!
可能是因为前面一整段的主歌副歌营造了完美的氛围感,那种感染力深深渲染到了每一位观众的脑海里,观众们本身就已经被代入到了那个意境当中,所以听这段朗诵,非但没有感到尴尬、出戏,甚至还觉得……
恰到好处!
是啊……
真就是恰到好处啊!
就好像沈铭恩通过语调的抑扬顿挫和节奏的舒缓变化,将歌词转化成为了一种“有声的诗”一般!
那种感觉特别奇特,很难形容……
就好像,前面的演唱,是沈铭恩拉开的一张大幕。
而这段诗朗诵,则是为这个大幕竖起的一根承重房梁!
一整个,让整首歌的情感表达,变得更加立体可感!
“喔……”
不少自诩有品位的观众,都不由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后台的牛导见此一幕都忍不住冷汗直流了,暗自念叨一句:“他真是啥都敢用啊……”
是啊!
啥风格都特么敢用啊!
上一篇:我一个化神期,参加高考合理吧?
下一篇:盗贼游戏:从获得基德卡片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