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 第61章

作者:柠檬炒辣椒

  见此,他直接打电话给苏志学,安排团队开始吸纳股份,目标是265万股,尽量降低成本,不要超过4港元每股!

  此番决策背后,自然是有着林浩然的深思熟虑。

  原来,在之前的股份抛售之后,他手中持有的青洲英坭股份比例已缩减至44.68%。

  通过此次额外收购的265万股,他的持股比例预计将回升至约49.9%,这一巧妙布局不仅巧妙避开了私有化的触发点,更为后续的战略操作预留了充分的灵活性与空间。

  下午四点钟前,林浩然回到了环宇投资公司。

  “林总,我给您汇报一下,您交代的任务已经圆满达成,我们成功收购了265万股,总花费为975万港元,平均每股成本控制在3.68港元左右。”苏志学向林浩然汇报成果。

  “很好,你们的工作效率和精准度都超出了我的期望。”林浩然闻言,露出了赞许的目光。

  这钱啊,能省一点是一点。

  至此,他控制的靑洲英坭股份再次回到了49.9%整个临界点。

  想要私有化,随时的事情。

  林浩然知道,这次会得罪不少的股民,估计这些人心底已经在咒骂他了。

  然而,他完全不在乎,毕竟这些人本身就是奔着想赚他便宜的。

  既然如此,他何必客气呢!

  那些今天出售的靑洲英坭股份,他很快又会买回来。

  到时候,成本依然会很低,比他卖出去的5港元每股,低得多,这样他相当于赚了不少差价。

  只要综合价格能相差一港元,那么他在这一来一回中,相当于赚了一千多万港元。

  这钱,可好赚多了,而且还是别人逼着他赚的,原本他可没有这个打算。

  对靑洲英坭公司私有化,也是势在必行了。

  因为林浩然知道,如今的靑洲英坭公司财务情况大家都还不清楚,自然对林浩然掌控下的靑洲英坭没有任何信心。

  可一旦未来他们发现,靑洲英坭公司的财务状况不仅仅比以前好了,甚至好了很多,那时候股票肯定是会大涨的。

  虽然他可以利用靑洲英坭的利润进行去投资,可公司真实情况到时候那8名股东也会看得出来,到时候,他们说不定就不愿意卖了,而是选择进行保留公司股份,这不是林浩然想要看到的。

  所以,趁着大家如今都对他不信任的时候,是最合适的私有化时机。

  不过,他要找一个合适的时机。

  那就是这一次他选择先将那八名股东的股份都搞到手,再处理市面上的股票。

  而今天刚刚卖掉的股份,恰好可以拿下这八名股东手上的股票。

  所以,林浩然在考虑,如何让这八名股东主动联系他。

  这些人闹出这么一幕,肯定是想尽快卖掉靑洲英坭公司的股份,只是他们想要一个好价钱而已。

  不过,这点林浩然肯定不会如他们的意。

  尖沙咀的一栋商厦内,此刻,五位英国股东再度聚首一堂,气氛凝重。

  “各位,眼下的局势,我们该如何应对?”其中一人率先打破了沉默。

  “唉,我真后悔上午没跟着那股抛售潮走,那时候每股还能卖到五港元呢。”另一位股东懊悔不已。

  “是啊,谁能想到林浩然会有如此一手,现在股市上堆积着几百万股的卖单,我们想要脱身更难了。”第三人叹息道,眼中满是无奈。

  “我们何不将剩下的三名华人股东也召集过来?他们同样持有股份,此刻想必也在为如何脱手而烦恼,毕竟,当初是我们五人联手设局,若真成功了,他们却坐享其成,这实在不公。”一人提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满与不甘。

  “此言有理,华人中不乏智谋之士,或许他们能提供新的思路或解决方案。”另一人点头赞同,目光中闪烁着期待。

  “那就这么定了,我来负责联系他们,我这里还保留着他们的联系方式,应该很快就能把他们召集起来。”提出联系事宜的股东迅速行动起来,

  ……

  一个小时后,八个人聚集在了这里。

  得知这两天的事情,都是这五人搞出来的,三名华裔顿时惊讶无比。

  原本,他们在上午的时候也同样考虑过要不要趁股价涨到五港元卖掉算了,上午的成交量那么大。

  可一想到被林浩然收购,能赚更多,于是都放弃了售卖,不管是五名英国人,还是三名华人,都是这样的想法。

  谁知道,结果却是完全与他们所想的不一样。

  他们没想到,林浩然居然如此果断,直接大批量售卖股票,让他们的计划落空。

  “亨利说得对,现在我们都在同一条船上,有任何办法都应该开诚布公地分享。”一名英国股东诚恳地说,目光扫过众人。

  事实上,他们五人之前已经绞尽脑汁,尝试了各种方案,但均未能找到满意的出路。

  因此,他们不得不将希望寄托在即将加入讨论的三名华人股东身上,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得到新的启示。

  这时,一位华人股东开口了,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分析和无奈:“考虑到今天林浩然的大规模抛售行为,靑洲英坭的成交量激增至一千多万股,我几乎可以肯定,其中绝大部分的卖单都出自他手。

  这意味着,林浩然至少已经套现了一千万股以上的股票,手中资金充裕,至少有五千多万港元甚至六千万港元。

  而我们所有人手中的股份加起来,也不过是一千二百万股左右,从资金层面看,林浩然完全有能力收购我们手中的股份,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说服他购买。”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环顾四周,继续说道:“现在,我们已经不再奢望能高价出售给林浩然了,当务之急是尽快以一个合理的价格脱手这些股票,减少损失,因此,我们需要集思广益,找到一个既能让他愿意接手,又能让我们尽快变现的方案。”

  此言一出,会议室内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而紧迫,所有人都开始认真思考起这个现实而又棘手的问题。

  “确实,林浩然今天抛售了大量股票,且价格都保持在五港元每股,他手中无疑握有庞大的现金流。”一名股东首先发言。

  “但关键是如何诱导他收购我们的股份,看样子,他目前并没有对靑洲英坭进行私有化的意愿,否则也不会如此大手笔地抛售,即便如此,凭借他如今所持有的股份,他依然稳稳掌控着公司的主导权,我们八人联手,在董事会上的影响力也微乎其微。”另一位股东接过话茬,眉头紧锁。

  “他之前肯定有过私有化的念头,不然不会暗中吸纳这么多股份,只不过因为这件事情,导致他放弃将公司私有化了,或许,我们可以主动出击,与他进行直接对话。”一个较为年长的股东提议道。

  “我赞同,干脆直接召开一次董事会议,把所有问题摆到台面上,人多力量大,或许能说服他给我们一个合理的价格。”另一名股东附和道。

  “年轻人嘛,总是好高骛远,觉得自己一定能经营好公司,不愿意把公司利润与股东瓜分,所以才有了私有化的想法,我们或许可以巧妙引导,让他觉得这是个双赢的选择。”有人半开玩笑地说,试图以轻松的方式缓解紧张的气氛。

  “这家伙自从成为靑洲英坭公司董事长之后,没去过几次公司,有这样的董事长,我是不相信以后他会在公司做出什么事情,听说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要准备将公司的利润拿去投资,我们继续持有公司股票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了,早抛早安心。”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这么决定了,我来负责联系林浩然,安排一场董事局会议,到时候大家在董事会上说服林浩然,让他买下我们的股票。”最后,一位看似颇有威望的股东拍板决定。

第118章 老乡,是拿来出卖的

  “召开股东大会?“林浩然接到一名股东的来电时,不禁微微一愣,显得有些意外。

  他未曾预料到,自己正考虑下一步策略的深思之中,对方却已先行一步,主动提出了这一议题。

  更令他惊讶的是,这位股东在通话中透露,其余七位股东也已达成共识,无需再逐一通知。

  “好,既然大家都有此意愿,那就召开股东大会吧,关于时间,明天上午十点如何?这样大家都能有充分的准备。“林浩然微笑着。

  “林先生,这个时间安排非常合适,我们没有任何问题!“对方回答道。

  “那就这么定了,期待明天的会议,再见!“林浩然语毕,挂断了电话。

  坐在宽敞而明亮的办公室里,林浩然陷入了沉思。

  他的目光透过落地窗,似乎能穿透城市的喧嚣,直达内心深处的疑问。

  他们找自己,究竟是为了探寻靑洲英坭公司未来发展计划,还是另有所图,比如期望他能全盘接手他们手中的股票?

  这些目的如同迷雾中的暗影,林浩然没有急于寻找答案,他知道,时机未到,一切猜测都显得多余。

  正当思绪万千之际,一阵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沉思。

  “老板,有记者想要采访您。”公司女助理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带着几分急迫。

  林浩然轻轻叹了口气,这些记者,果真是嗅觉敏锐,无孔不入。

  在靑洲英坭公司那边扑空后,竟直接将目标锁定在了万安集团大厦这边。

  林浩然微露无奈之色,但迅速调整情绪,不愿轻易与媒体交恶,便温和地问道:“是哪家媒体的记者来访?”

  “是《东方日报》的记者和TVB电视台的记者。”手下回答道。

  林浩然点了点头,说道:“带他们进来吧。”

  《东方日报》是如今香江销量最大的报刊媒体,而TVB则是香江两大电视台之一。

  原本,香江有三大电视台,分别是TVB、丽的电视台、佳艺电视台。

  不过佳艺电视台在几个月前已经倒闭了,也就是8月份的时候,那是在林浩然穿越过来之前所发生的事情。

  这些媒体为了流量,都会不择手段,如果得罪他们,说不定就开始使劲抹黑自己了,所以该采访还是要接受采访一下。

  很快,有三人走了进来,分别是《东方日报》的记者以及TVB的记者、摄影师走了进来。

  “林先生,感谢您给予的采访机会。”一进来,为首的那位三十来岁TVB记者就显得很激动。

  他们没想到,居然采访成功了,而且现在只有他们两家,代表着他们能够拿到独家爆料。

  独家爆料可比大家都知道的新闻更受关注多了。

  林浩然微笑着回应:“别客气,刚好手头的工作告一段落,不过稍后我还有些安排,所以咱们就开门见山吧,给你们几分钟时间提问。”

  “林先生,我自我介绍一下,我是TVB的记者黄伟明,我想问一下,外界传言这是您设的一个局,从而导致股票大涨之后又大跌,请问您对此有什么解释吗?”记者伸出麦克风问道。

  林浩然轻轻摇头,脸上带着一丝无奈:“这可真是冤枉我了,当我收到证监会的通知时,我也感到十分意外。

  事实上,我近期根本没有考虑过对靑洲英坭公司进行私有化,大家都清楚,我父亲的万安集团与靑洲英坭在规模上还有不小差距,我能成功获得靑洲英坭的控股权已属不易。

  至于这次事件的源头,我猜测是有人故意针对我进行举报,至今,我连举报人的身份都一无所知,这让我感到很困扰。

  如果你们真的想深入了解,或许可以尝试联系证监会的主席麦思先生,毕竟,这则消息最初是从证监会流出的。”

  他知道,肯定有不少股民在暗中咒骂他,虽然对于这些普通股民,他不在乎,可被人骂总不爽,既然这些记者问到,正好可以趁此机会撇清关系。

  他早已经猜测到是那些股东干的事情,既然如此,他可就不客气了,就拿他们背锅吧!

  “那请问林先生,未来您是否有考虑过对靑洲英坭公司进行私有化呢?”《东方日报》的记者紧接着提出了另一个问题。

  林浩然微微一笑,眼神中带着一丝无奈:“确实有过这样的念头,但现实是残酷的,要实现靑洲英坭的私有化,至少还需要一亿多港元的庞大资金,这对我来说,目前还是一个难以企及的目标,我不知道何时能够积累到如此巨额的资金。”

  而记者的提问愈发尖锐起来:“请问您以五港元的价格出售大量股票,是否是出于赚取股民利益的考虑?”

  “这个问题真是让我哭笑不得。首先,让我澄清一点,我收购靑洲英坭股票的成本远非五港元每股那么简单,为了证明这一点,我可以直接展示一份我的收购合同。”

  说着,林浩然起身走到一旁的锁柜前,取出了一份与长江实业集团的股份转让合同。

  他将合同递给记者,合同上清晰地显示着长江实业以每股6港元的价格转让了391.5万股靑洲英坭股票给林浩然,总价高达2349万港元。

  “这只是我收购过程中的一部分合同,我的平均持股成本远高于五港元每股,而昨天我出售的股价虽然是五港元每股,但实际上,我在这部分交易中是亏本的。

  二级市场上,靑洲英坭的挂单众多,许多价格甚至低于四港元,如果我真的是故意行为,我完全可以趁低价回购这些股票,赚取差价。

  但事实是,那些挂单依然存在,说明我并没有这么做,原因很简单,我目前还没有将公司私有化的实力。”林浩然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奈。

  他的成本,当然没有这么高,后期股价经过拉低,均价早已经不到五港元了,不过面对记者,他是不会讲实话的。

  “林先生,我们是否可以拍摄这份合同作为报道的一部分?”有记者提出了请求。

  “当然,请便。”林浩然无所谓地说道。

  李加诚在与他交易的时候,曾经对他说过,这笔交易他们会在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中体现出来,既然如此,他公布出去也没什么,只不过林浩然比李加诚更早地公布了而已。

  等他们拍完之后,林浩然已经不打算继续接受采访了,该说的他都说了,而且这些记者显然问问题都喜欢刁难人,谁知道等会会挖什么坑等他跳呢?

  于是,林浩然故意看了看手腕上的时间,然后说道:“很抱歉,我要先去忙工作了,今天的采访就先到这吧。”说完,林浩然匆匆拿起合同放进锁柜中,示意他们出去。

  两家媒体还想继续采访,不过林浩然已经不给他们机会了。

  他直接离开了万安集团大厦,让李卫国这位司机带着他提前回深水湾别墅。

  分了家产,相当于分家了。

  可他如今还没有结婚,跟着父母住自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TVB的记者和《东方日报》的记者眼看无法继续采访林浩然,却又开始打起了证监会主席麦思的主意、

  《东方日报》的记者实际上知道是谁向证监会举报的,正是靑洲英坭的其中一位股东。

  不过他知道,这些事情对方肯定不会承认的,可如果能从麦思那边得到消息,那可就证实了此事的真实性。

  于是,两家媒体的记者又转移阵地,趁着此时离政府部门下班时间还有点时间,打算迟早过去采访麦思。

  证监会办公大楼,麦思再次收到有记者采访的请求。

  这次,他依然同意接受了采访。

  对他们这些高级官员而言,抛头露脸是很正常的事情。

  “麦思先生,据说你们之所以向林浩然先生发函要求他收购靑洲英坭公司,是因为接到了举报,是吗?”记者提问道。

  “的确,我们接到了一封联名举报,之后才开始关注这件事情的,随后我们证监会内部召开了一次会议,这才向靑洲英坭公司发函。”麦思大方地回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