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 第456章

作者:柠檬炒辣椒

  甚至在汇沣银行入主之后,都不得不多次对海丰银行注资,可以说,收购这家美国银行对汇沣银行而言,短期内,就是一个累赘!

  这也是他们为何仅仅以3.41亿美元的价格便可以入主了,因为原股东顶不住了。

  要是不连年亏损,他们想要收购,所付出的代价根本不会这么小。

  一家连年亏损的银行,自然会成为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的重点关注对象,对其资金流向和业务操作有着极为严格的审查,特别是这种资金流入海外的情况,审批流程繁琐且成功率极低。

  汇沣银行若想从海丰银行抽调资金到香江来应对此次危机,不仅要面对海丰银行董事会的重重阻力,还得跨越美国金融监管机构那一道几乎不可逾越的高墙。

  毕竟,虽然汇沣银行已经成为海丰银行的控股权,可并不代表汇沣银行可以对海丰银行为所欲为。

  那两百多亿美元的资金,可都是美国公民的资金,美国金融监管部门怎么可能让汇沣银行这个海外金融机构轻易调动?

  一旦操作不当,引发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汇沣银行和海丰银行都将面临灭顶之灾,甚至可能引发国际金融纠纷。

  也就是说,想要从海丰银行这个刚收购不久的控股银行获得援助,是一个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而海丰银行已经是他们最大的海外指望了,如今这条路被堵死,汇沣银行高层们只觉前路一片黑暗,看不到一丝曙光。

  除了海丰银行之外,汇沣银行在海外主要投资的银行还有两家,分别是有利银行以及中东英格兰银行。

  只不过,汇沣银行想要从这两家银行身上获得帮助,就更不可能了。

  先说有利银行,本身是一家英资印度银行,很长时间里更是在香江拥有发钞特许,汇沣银行在1959年将其收购。

  不过随着有利银行的作用削弱,有利银行已经在1974年停止发钞,如今在香江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存在感了,已经沦落为一家小银行,资金规模不值一提。

  而中东英格兰银行,则是一家主要在中东地区开展业务,为当地的贸易和经济活动提供金融支持的银行,同样是在1959年的时候被汇沣银行收购,成为汇丰银行集团在中东地区扩张的基础。

  只不过,中东英格兰银行继续面临着各种挑战,包括地区政治局势不稳定、经济波动以及银行业竞争加剧等,汇沣银行想要将希望寄托在中东英格兰银行,也同样没有任何希望。

  面对这种外援无法提供帮助,内部资金链又岌岌可危的绝境,沈弼感觉自己的太阳穴突突直跳,每一根神经都紧绷到了极点。

  “难道真的只能眼睁睁看着汇沣银行走向衰败吗?”沈弼在心中不断地问自己,他不甘心,汇沣银行是他们这些英国人的骄傲,也是香江金融界的标志性存在,绝不能就这样毁在林浩然的手里。

  “各位,咱们远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真到了绝境,我们便向其他势力寻求支援,比如渣打银行等,大家同属香江金融业的重要一员,我想他们也不愿看到一家华资银行独大,压我们一头。

  况且,我相信总督府不会坐视我们汇沣银行倒下,毕竟,汇沣银行在香江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一旦垮台,对香江经济的冲击将不可估量。”沈弼目光缓缓扫视一圈会议室,声音里带着几分难以掩饰的疲惫。

  三四个月前,他们还志得意满,一心谋划着收购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妄图逐步将汇沣银行的主战场从香江迁移至英国。

  彼时,他们仿佛站在世界金融舞台的聚光灯下,野心勃勃,满心以为能借此进一步拓展版图,巩固自身在全球金融界的地位。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

  英国本土金融行业对他们充满歧视与阻拦,各种明里暗里的手段层出不穷,最终收购计划以失败告终。

  即便如此,那时的汇沣银行在香江金融界依旧如日中天,是众人眼中不可一世的巨头,举手投足间尽显霸主风范。

  可谁能料到,仅仅过了三个月,风云突变。

  林浩然如同一颗突然升起的新星,携东亚银行带着凌厉的攻势杀入战局,将汇沣银行逼得节节败退,毫无招架之力。

  如今的汇沣银行,已然陷入了大厦将倾的绝境,曾经的辉煌与荣耀仿佛一场遥远的梦。

  这巨大的落差,如同一盆冷水,狠狠浇灭了会议室里高层们心中的希望之火。

  他们如坠冰窖,满心都是苦涩与绝望,曾经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此刻都化作了泡影,只留下无尽的迷茫与恐惧。

  不过,高层们听了沈弼的话,眼中重新燃起一丝希望之光。

  “对对对,我们还没到绝境,沈弼先生说得对,渣打银行和我们一直有业务往来,说不定愿意伸出援手;还有总督府,他们肯定会权衡利弊,不会让汇沣银行就这么倒下的。”一位高层急忙附和道,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就在这时,秘书神色慌张地冲进会议室,大声说道:“沈弼先生,不好了!市面上流传许多对我们银行不利的消息,说我们银行面临重大危机,资金链即将断裂。

  很多客户看到消息后,纷纷打电话来询问情况,甚至有一些客户已经开始在银行网点排队取款了。”

  这个消息如同重磅炸弹,让原本就岌岌可危的汇沣银行更加雪上加霜。

  “林浩然!绝对是林浩然在背后捣鬼!肯定是他指使人散播这些消息,目的就是要挑起挤兑潮,把咱们汇沣银行彻底打垮!”包约翰双眼圆睁,怒不可遏,额头上青筋暴起,话语中满是愤恨。

  沈弼的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他自然知道,挤兑潮一旦形成,汇沣银行将毫无还手之力。

  如今这足足273亿港元的资金转移,就已经让他头痛不已了。

  如果再发生挤兑潮,那么后果可想而知。

  这是汇沣银行创立一百多年以来,第一次与生死存亡的距离如此之近!

  沈弼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他清楚此刻任何慌乱都只会让局势更加恶化。

  “立刻启动挤兑应急预案,通知所有网点,增加现金储备,安排足够人手应对客户取款需求,同时,公关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发布声明,澄清谣言,强调我们银行资金充足,有能力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

  浦伟士先生,你们恒声银行那边,随时准备调动资金给予汇沣银行提供帮助;约翰先生,您去找总督先生汇报此事,争取得到总督府的支持;

  而我,会马上前往渣打银行,与渣打银行大班布朗先生商谈合作事宜,看看能否从他们那里获得资金援助,以解燃眉之急。”沈弼迅速下达指令。

第655章 几十亿港元在林浩然口中,却成了小钱?

  中环,香江证券交易所。

  此刻,交易所内,热闹非凡,气氛却也压抑得令人窒息。

  交易大厅的简陋电子屏幕上,汇沣银行的股价正以一种近乎垂直的态势急速下跌,红色的数字不断跳动,刺痛着每一个在场投资者的眼睛。

  人群中不时传来阵阵惊呼和咒骂声,投资者们面色惨白,眼神中满是恐惧与绝望,手中的交易单被攥得皱巴巴的,仿佛那是他们此刻惟一的救命稻草。

  “怎么会这样!汇沣银行可是香江金融界的龙头啊,消息不可能是真的!”一位年长的投资者双手看着电子屏幕上那刺眼的数字,声音颤抖,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今天的报纸上,众多与汇沣银行合作的商界巨头,如太古洋行、中华电力、和记黄埔、长江实业、佳宁集团、会德丰洋行等,这些与汇沣银行合作关系非常不错的巨头们,纷纷登报发表声明,支持汇沣银行。

  再加上不少经济专家出来发声力挺,称汇沣银行根基稳固、运营良好,此次股价波动不过是市场短期情绪的过度反应,东亚银行对汇沣银行造成不了什么致命的伤害,汇沣银行香江第一大银行的地位,不会因为东亚银行而动摇分毫,汇沣银行目前还处于低价阶段,很快就会企稳回升。

  种种言论,让众多中小投资者基于这些信息,怀揣着对汇沣银行的信任以及对未来收益的期待,纷纷加大投入,甚至不惜借钱入市,满心以为能在这场看似稳操胜券的投资中大赚一笔。

  因此,仅仅一个上午,汇沣银行的股价便从不足一百三十亿港元,涨到了一百五十亿港元。

  利好,妥妥的利好啊。

  这如果都不抓住机会,那怎么在股市上赚钱?

  许多股民甚至都已经幻想过,现在如果趁早入手,那么等到汇沣银行涨回巅峰期,也就是二百六十亿港元时,那么他们的投资,便能够直接翻倍!

  然而,现实却如同一记沉重的耳光,狠狠扇在了这些投资者的脸上。

  仅仅过了一个午休,画风就变了。

  市场上突然流传出许多流言,比如刘峦雄要将三十多亿港元从汇沣银行转移出去,郭河年要将几十亿港元从汇沣银行转移出去,邵逸福要将十几亿从汇沣银行转移出去等等。

  一个个消息传得有鼻子有眼,仿佛确有其事。

  这些流言像瘟疫一般在投资者之间迅速传播开来,瞬间引发了更大的恐慌。

  原本,大家并不相信,毕竟在大家看来,林浩然一人之力,如何能掀起这般惊涛骇浪?

  可有记者正好拍到众多商界大佬进入汇沣银行总行的照片,包括刘峦雄、郭河年、邵逸福等人,这一下子让大家不得不信,流言似乎有了“实锤”的影子,恐慌情绪瞬间如决堤洪水般彻底失控。

  也正因为如此,下午开盘之后,汇沣银行的股价不仅没有如专家所言企稳回升,反而一路狂泻,毫无止跌的迹象。

  到下午开盘不足十分钟,汇沣银行的股价再度跌回130亿港元以内,而等到下午两点钟时,市值已经不足100亿港元了。

  这是汇沣银行近几年来,市值最低的时刻!

  恐慌在四大证券交易所,以及一些证券公司中蔓延成了一场灾难性的风暴。

  许多人试图打电话给汇沣银行的客户,或者亲自前往汇沣银行总行咨询,然而,汇沣银行总行的电话线路早已被焦虑的投资者们打爆,电话那头永远是忙音,仿佛是汇沣银行在这场危机中发出的无力叹息。

  而前往总行咨询的投资者们,将总行大楼围得水泄不通,人群像汹涌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却也都没有得到汇沣银行高层的解释,保安们拼尽全力也难以维持秩序。

  汇沣银行的数十间分行,早已经开始陆续有客户排起队,打算趁早将自己的资金从汇沣银行里提现出来,生怕汇沣银行真的遭遇挤兑潮,导致自己的资金到时候无法提现出来。

  毕竟,其它银行遭遇挤兑潮时的情景历历在目,他们不得不担心自己的现金安全。

  哪怕是汇沣银行,一旦真的陷入挤兑危机,也未必能独善其身。

  而且,越来越多的小道消息在人群中飞速传播,像毒刺一般扎进投资者本就脆弱不堪的神经。

  有人说汇沣银行内部存在巨额坏账,一直被高层隐瞒;

  有人说汇沣银行的账上资金已经不多,其它资金难以短时间回来;

  还有人传言汇沣银行在海外的一笔重大投资项目彻底失败,资金血本无归。

  这些消息真假难辨,却如同一颗颗重磅炸弹,在投资者心中炸开了锅。

  排队的人越来越多,恐慌也如野火般在人群中肆意蔓延,烧得每个人心神不宁。

  原本还抱有一丝侥幸心理的投资者们,此刻也被这铺天盖地的负面消息击垮,彻底陷入了恐慌中。

  分行里,取款队伍排得像长龙,蜿蜒曲折,一眼望不到头。

  客户们神色焦急,不时踮起脚尖张望前面队伍的进度,嘴里还小声嘟囔着抱怨的话。

  “谁能想到,连汇沣银行这种金融界的巨无霸,如今竟也落得这般田地。”队伍中,有客户长叹一声。

  “谁说不是呀!”旁边的人连忙附和。

  “你们说,那些传言到底是不是真的啊?”又有人满脸狐疑地问道。

  “谁知道呢!反正把资金取出来,心里才踏实,不然晚上睡觉都睡不安稳!”一个中年男子急切地说道。

  “这话在理,林浩然这年轻人,还真是手段了得啊,居然能把汇沣银行逼到这般绝境。”另一人感慨道。

  “我听说今早跟风追涨的那些股民,这会儿肠子都悔青咯,一个个哭爹喊娘的。”

  “还好我向来不碰股市,不然现在也得跟着遭殃!”有人庆幸地拍了拍胸口。

  这样的场景,如同此前各大小银行受到挤兑潮时的情景,是多么的相似!

  东亚银行,总部大楼。

  董事长办公室。

  林浩然站在窗边,俯瞰着不远处汇沣银行总部大楼外人潮涌涌的情景,不禁笑了笑。

  一旁的何善恒,此刻也脸带微笑。

  “浩然,还得是你啊,居然能让汇沣银行陷入这般绝境,这手段,这魄力,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何善恒眼中满是钦佩,嘴角上扬的弧度带着几分畅快。

  即便是过去了十几年时间,何善恒也依然时不时会想起当年恒声银行遭遇挤兑潮时的情景。

  那个时候,他是多么的绝望。

  最终,不得已将恒声银行卖给了汇沣银行。

  然而事情的真相,他却被汇沣银行隐瞒了整整十几年时间。

  如果不是林浩然将当年的证据发出来,他至今都还不知道,当年的那些流言导致恒声银行出现挤兑潮,背后居然是汇沣银行在捣鬼。

  所以,当看到汇沣银行出现如同当年时的场景,何善恒心中那股压抑多年的愤懑与不甘,此刻终于有了一丝宣泄的快意。

  他虽然只擅长经营银行业,不擅长那些暗流涌动的金融博弈手段,但这些年耳濡目染,也明白这场金融博弈远未到尘埃落定之时。

  汇沣银行不可能这么容易被击垮的。

  不过,经过此事之后,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东亚银行便直接超越汇沣银行,成为香江金融行业市场份额占有率最大的银行。

  “何叔叔,我之前就拍着胸脯说过,邀您加入东亚银行,定能让它具备成为世界顶级银行的根基,我向来言出必行!”林浩然爽朗大笑,笑声里满是自信与豪情。

  当初力邀何善恒,林浩然深知,能打动这位金融老将的,绝非庸俗的金钱权势,而是那能让他实现毕生抱负、重塑金融行业格局的宏大愿景。

  此刻,何善恒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那是对未来的憧憬,也是对林浩然的信任。

  “浩然,你放心,东亚银行与汇沣银行之间的商业竞争结束之后,我便会着手开拓海外市场,以东亚银行如今如此坚固的市场,再加上浩然你那些企业作为靠山,咱们定能在海外闯出一片天。”

  81岁的何善恒,此刻心中燃起一股决绝的斗志,只想放手一搏。

  他心里门儿清,属于自己的时间已如沙漏中的细沙,所剩无几。

  在这有限的光阴里,他满心渴望能将东亚银行推上世界十大银行之列。

  到那时,他这位东亚银行的掌舵者,必将在全球金融界声名远扬,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在全球金融史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若是放在以前李佩才家族统治的东亚银行,想要达成这一目标,无疑是痴人说梦,几乎毫无可能。

  可如今,自林浩然入主之后,东亚银行已然脱胎换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它不再是香江市场上规模仅占3%、位居第四的普通银行,而是一头崭露锋芒的金融巨擘,蕴含着无限潜力与强大竞争力,拥有了逐鹿全球市场的雄厚底气。

  就在这时候,林浩然的移动电话铃声响起。

  看了下号码,是戴石那边打过来的,他直接按下接听键,并没有避开何善恒。

  “老板,向您汇报一件事情,汇沣银行的市值,已经跌至95亿港元以下了!”电话那头,戴石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透过听筒清晰地传了过来。

  “95亿以下了吗?”林浩然喃喃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