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 第452章

作者:柠檬炒辣椒

  所以,倘若说汇丰银行最不担忧会“跑路”的重要客户,并非那些英资企业,而是李嘉诚旗下的企业,像长江实业集团、和记黄埔集团等。

  这两大集团在如今的香港上市公司中,皆名列前茅,稳居前15位,其中和记黄埔更是高居第5位。

  因此,李加诚未来的成就越大,实际上对汇丰银行而言,就意味着更稳固、更丰厚的回报。

  此次沈弼过来,主要还是让李加诚稳定其合作伙伴,不能让和记黄埔、长江实业的那些合作伙伴将金融业务从汇沣银行转移到东亚银行或者其它银行去。

  毕竟,这段时间汇沣银行转移出去的资金太多了,再继续这么下去,汇沣银行高层都担心会因为资金不足而导致资金链断裂。

  当初,林浩然让港灯集团、置地集团、万青集团、香江电话等公司的合作公司把金融业务转移到东亚银行去,便直接让东亚银行的资金大涨超过两百亿港元。

  虽然李加诚旗下的公司与林浩然的企业有不小的差距,但所涉及的资金,几十亿港元还是有的。

  李加诚望着窗外繁华的中环,心情愈加的复杂。

  他与汇沣银行深度捆绑,自然不可能看着汇沣银行倒下。

  毕竟,如果汇沣银行倒下,就很容易连累到他。

  和记黄埔与长江实业,以及他旗下其它公司的资金,可都是存放在汇沣银行的金库里。

  一旦汇沣银行的资金出现问题,他的商业帝国也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

  那些依赖汇丰银行资金链运转的项目,极有可能因资金断流而陷入停滞,合作伙伴的信任也会随之崩塌,股价暴跌、债务危机接踵而至,多年苦心经营的商业版图可能瞬间分崩离析。

  这样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虽然他不觉得汇沣银行会轻易倒下,但商场风云变幻莫测,任何可能性都存在,谁都无法保证汇沣银行能够一直保证自己的金融行业统治地位。

  就如一年前的怡和洋行,谁又能想象得到,那个“洋行之王”,居然能够被林浩然逼得最终不仅仅失去香江的大部分产业,更是无奈退出香江市场呢!

  “林浩然这位年轻人,真是不得了啊,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李加诚有些感慨地喃喃说道。

  犹记得,当初他盯上靑洲英坭公司的时候,等入场了才发现,这家香江最大的水泥生产商,已经被林浩然这位商界中没有任何知名度的年轻人先登足捷了。

  而且,对方居然能够请得动包裕刚这样的大佬,来为他说情,希望他放弃对靑洲英坭的收购计划。

  如今,两年时间过去,对方却一二再,再而三地做出令他震惊的事情。

  李加诚后悔与汇沣银行深度捆绑吗?

  当然不后悔,因为他清楚,在入主和记黄埔之前,他李加诚在香江虽然也算是大富豪,可仅凭长江实业,根本算不上香江的顶级财团主。

  而等成功入主和记黄埔之后,他才正式跻身香江顶级财团之列,拥有了与香江其它顶级财团分庭抗礼的实力与底气。

  汇丰银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没有汇丰银行当初那关键的一步助力,他迈向顶级财团的路恐怕会崎岖漫长许多。

  虽然敬佩林浩然这位后辈,但是,作为汇沣银行的盟友,当汇沣银行与东亚银行成为死敌的时候,他注定不可能与林浩然保持很好的关系。

  想到这里,李加诚拿起桌子上的纸和钢笔,开始写了起来。

  “致和记黄埔与长江实业各合作伙伴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合作伙伴:

  展信佳!

  我是李加诚。

  此刻,我怀着诚挚且恳切的心情写下这封信,想与诸位聊聊当下我们共同面临的金融局势,以及我们携手应对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和记黄埔与长江实业在商海中一路披荆斩棘,取得如今的成绩,离不开各位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与信任。

  我们一同经历了市场的起起伏伏,每一次的合作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与智慧,也正是这些合作,让我们在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站稳脚跟,不断发展壮大。

  一直以来,汇沣银行都是我们最为紧密且可靠的金融伙伴。

  回首过往,汇沣银行在我们发展的关键时刻给予了至关重要的支持。

  然而,近期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想必各位也有所耳闻。

  汇沣银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资金外流压力,大量资金从汇丰银行转移出去,长此以往,汇丰银行极有可能因资金不足而陷入困境。

  一旦汇丰银行陷入困境,我们与之紧密相连的商业链条也将遭受重创。

  ………………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合作伙伴一直以来对和记黄埔与长江实业的支持与信任。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我们的共同未来而努力!

  祝商祺!

  李加诚

  1981年7月20号。”

  李加诚长期审批工作,因此文字写得极快。

  不到半个小时,洋洋洒洒的几百字便呈现在几张白纸之上。

  重复看了一遍,觉得没有任何问题之后,李加诚这才将纸张叠好,然后把秘书喊进来,让他将这份信件复印数百份,然后将信件递送至各合作伙伴的负责人手中。

  秘书接过信件,恭敬地说道:“李生,我这就去安排,保证以最快的速度将信件送到各位合作伙伴负责人手中。”

  李加诚微微点头,神色间仍带着一丝凝重:“此事至关重要,务必不能有丝毫差错,在信件送达后,你跟进一下,看看他们那边有什么反馈,及时向我汇报。”

  “好的,李生,我明白了。”秘书应道,随后便匆匆离开办公室去安排相关事宜。

  李加诚重新坐回座椅,双手交叉放在身前,眼神望向窗外繁华却又暗藏风云的中环街景,心中思绪万千。

  在把和记黄埔远大班韦理赶走之后,他已经逐渐彻底掌控这家庞然大物的一切。

  有和记黄埔在手,再加上长江实业这个地产巨头,李加诚对自己的未来信心十足。

  因此,他必须要保证,汇沣银行不能倒下,不能连累到他。

  否则,一旦汇沣银出了问题,他多年苦心经营的商业大厦将摇摇欲坠,心中那些宏伟的商业计划也会化为泡影。

  几个小时后,和记黄埔与长江实业的各大主要合作伙伴负责人或企业老板,都陆续收到了李嘉诚亲笔撰写的信件。

  这封信的内容,如同长了翅膀一般,以惊人的速度在各大媒体公司间流传开来。

  毕竟,信件送达范围广泛,涉及众多企业,想要完全保密实在是难如登天。

  而信件内容,也传到了林浩然的手中。

  看着手中这份信件,林浩然只是微微惊讶一下,不过并没有感到太过不可思议。

  毕竟,李加诚与汇沣银行是盟友,盟友之间相互帮助,本就在情理之中。

  林浩然轻轻放下信件,手指在桌面上有节奏地敲击着,眼神中透露出思索的光芒。

  “李加诚此举,看似是在稳定合作伙伴,实则也是在向外界释放信号,表明他与汇沣银行同进退的决心啊。”林浩然喃喃自语道。

  他自然清楚,李加诚在商界摸爬滚打多年,绝非等闲之辈,这一步棋走得既稳又狠。

  仅仅是李加诚旗下企业以及那些依附他们过日子的企业,就能稳住一百多亿港元以上的资金业务。

  而且,这里面,有些合作伙伴的金融业务,原本并不在汇沣银行,毕竟此前李加诚并没有强求过合作伙伴一定要与汇沣银行合作。

  如今这般操作,也能给汇沣银行带来更多的资金。

  虽然这点资金与东亚银行的新增资金相比,算不得什么大资金,可这对汇沣银行而言,也终究是一件好事。

  而李加诚这顿操作,也会给汇沣银行的其他客户带来一种心理暗示,让他们觉得汇沣银行仍有强大的资金支撑,哪怕资金流失不少,汇沣银行依然还是香江的金融业霸主,让他们选择继续将资金留在汇沣银行。

  这对于稳定汇沣银行当前的资金局势,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而且,汇沣银行除了李加诚这位盟友之外,其它盟友可也不少。

  比如太古财团、会德丰财团、嘉道理财团等等,这些洋资企业,在香江的金融业务,大部分还是倾向于与汇沣银行合作。

  虽然林浩然这两三年里收购了许多英资巨头,让香江的洋资财团势力大幅度缩水,但他们的实力依然不可小觑。

  林浩然明白,汇沣银行凭借多年来积累的深厚根基和众多盟友的支持,东亚银行想要在短期内击败汇沣银行,从而登上香江金融业的王座,的确很难。

  他最近的目标,如果能够让汇沣银行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地步,那是最好不过了。

  如果做不到这一步,让东亚银行的市场份额一举超越汇沣银行与恒声银行之间的总和,那也不错。

  “既然李加诚选择与汇丰银行同进退,那我就看看你们究竟能有多大的能耐。”林浩然轻声说道,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微笑。

  对于李加诚亲自下场支持汇沣银行,他一点都不慌。

  这不过是他此前用过的招数罢了。

  汇沣银行能拉到很多人支持,他的东亚银行,也同样能够拉到不少人的支持!

  转眼间,一晚上过去了,来到了7月21号。

  今天,不少主流报纸都把李加诚的这封写给合作伙伴们的信都刊登在了显著位置。

  标题醒目且引人注目,诸如“李加诚力挺汇沣银行,呼吁合作伙伴共渡难关”、“李加诚亲笔信曝光,力保汇沣银行资金链稳定”等,瞬间在香江各地掀起了轩然大波。

  市民们纷纷对这封信展开热议,有人认为李加诚此举是明智之举,在关键时刻与盟友站在一起,展现出了强大的商业凝聚力和责任感;

  也有人觉得这是李加诚作为华资企业家,就算支持汇沣银行,也不应该这么光明正大地公布出来。

  毕竟汇沣银行作为英资背景深厚的金融机构,在香江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中,难免会引发一些关于民族资本与外资势力关系的争议。

  看着报纸上铺天盖地的报道,沈弼等汇沣银行高层的心情瞬间一片大好,这段时间笼罩在心头的阴霾仿佛被一扫而空。

  “李先生果然深谙商场之道,行事果断且有魄力啊!”沈弼坐在汇沣银行总部的办公室里,手中紧紧握着当天的报纸,目光在那些醒目的标题上停留,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他着实没想到,李加诚居然会亲自为合作伙伴撰写如此详尽的信件。

  要知道,昨天他与李嘉诚见面时,双方交谈虽然甚欢,可李嘉诚却只字未提会采取这样的行动。

  这份意外的助力,无疑让沈弼对李加诚的感激又多了几分。

  “谁说不是呢?我们当初选择李先生作为我们扶持起来的华裔盟友,简直就是慧眼识珠啊,选得太对了,沈弼先生,还得是您,当初选择李先生,还是您坚决要指定他的!”对面的包约翰朗声笑道。

  听到包约翰那恭维的话,沈弼顿时心情愈发舒畅。

  他摆了摆手,故作谦虚道:“约翰先生,话可不能这么说,当初选择李先生,也是经过多方面考量的,李先生自身的能力和眼光才是关键,我们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

  话虽如此,但沈弼脸上的神色却透露出他内心的得意。

  这段时间以来,汇沣银行的坏消息一接踵而至,资金外流如同决堤的洪水,难以遏制,高层们日夜忧心,眉头紧锁,心情烦躁。

  如今,总算看到一个好消息了。

  “说起来,包先生才是我们扶持的第一位华裔企业家,李先生都这么做了,却没见包先生有任何行动,真是让我对他感到有些失望啊!”包约翰继续说道。

  提到包裕刚,沈弼沉默了一下。

  他们昨天向包家那边提出与包裕刚会晤的事情,没想到,包裕刚的女婿居然直接拒绝了。

  而且,拒绝的理由他们也有些无奈,包船王的女婿吴广正直接言明,岳父目前大病修养中,不宜见客,一切事务暂由他以及其他几位女婿代为处理。

  但涉及汇沣银行相关事宜,他目前不便表态,需等岳父身体康复后再做定夺。

  这番话虽说得客气,却也透着几分疏离与冷淡,让沈弼和包约翰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

  “不用管他,他们包家如今还欠咱们十几亿港元,包家的产业金融业务总不能从汇沣银行转走吧!”沈弼罢了罢手,不在乎地说道。

  “包先生与林浩然之间的关系听说很不错,他不想发声也能够理解,嗯,不谈他了,他不发声就不发声吧,反正他也不可能离开我们汇沣银行!”包约翰深以为然。

  包裕刚与汇沣银行的合作历史太长了,从1956年开始,当时,包裕刚以一艘船向汇沣银行承作抵押借款,得到当时的汇沣银行大班桑达士的同意,取得了一小笔贷款,用于购买包裕刚旗下第二艘货轮“金碧号”,这是他与汇丰银行建立借贷关系的开始。

  之后双方便一直保持着非常亲密的关系,甚至包家的环球航运集团,汇沣银行都有着不小的股份。

  虽然说,这种合作,没有谁离不开谁这一说,但包裕刚的航运帝国在发展过程中,汇沣银行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资金支持作用。

  这么多年来,双方在金融业务上紧密相连,包家产业在汇沣银行的金融账户、贷款业务等规模庞大,想要轻易割舍绝非易事。

  所以,他们不相信,包裕刚会背叛他们。

  “另外,沈弼先生,我从证券部门那边得知,今天咱们汇沣银行的股价有所上涨,这次可不是咱们自己护盘拉价所导致的!”包约翰说了个好消息。

  现在,才上午的十点钟,因此股市开盘并没有多久。

  不过,一般如果某只股票的股价在开盘初期就出现明显波动,往往预示着全天走势的不寻常。

  听到这个消息,沈弼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原本放松的坐姿也不自觉地挺直了。

  “哦?股价上涨了?这可是个难得的好兆头啊!”沈弼哈哈笑道。

第652章 反击,大哥林浩宁的支持

  要说股东们最关心的,除了银行业绩外,就数股价了。

  毕竟,股价如果高,那些股东们的财富也会随之水涨船高,如果想套现,也能以更理想的价格出手,获取丰厚的利润回报。

  因此,股价一直跌,给汇沣银行高层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