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 第305章

作者:柠檬炒辣椒

  然而,这个后果并非只由怡和洋行承担。

  罗斯柴尔德家族作为怡和洋行重要股东之一,虽然最终勉强接受了这一决定,但却要求凯瑟克家族承担其中五成的责任,也就是其中的2.5亿港元需要凯瑟克家族自己出。

  这意味着,不仅仅是怡和洋行遭受了重创,凯瑟克家族也因此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此刻的亨利·凯瑟克,内心充满了无奈与忿怒。

  谁曾想到,只是想要暗中报复林浩然而已,最终他们凯瑟克家族居然受到如此重的惩罚。

  反观林浩然那边,不仅仅没有什么损失,声誉也没有下降,反而以很小的代价便收购了五块如此优质的地皮。

  最重要的是,林浩然的影响力,在此次事件中,又再一次有了提升。

  真可谓“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啊。

  罗斯柴尔德家族提出的条件苛刻至极,凯瑟克家族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一旦拒绝,他们在怡和洋行的控股权极有可能被罗斯柴尔德家族趁机巧取豪夺。

  过了漫长的沉默之后,西门·凯瑟克终于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歉意:“哥哥,对不起,我让你感到失望了。”

  亨利·凯瑟克缓缓抬起头,目光落在自己亲弟弟的脸上,最终只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

  他心里明白,这件事不能全怪西门,决策是由他做出的,只是执行过程中鲍富达未能妥善处理细节罢了。

  “我们得加速怡和洋行撤出香江的步伐了,”亨利·凯瑟克沉思片刻后说道,“回到英国后,有我在背后支持和指导,怡和洋行的发展可能会更加顺利。说实话,你还是欠缺一些经验。”

  原本,他们就已计划在1981年内将总部迁回英国。

  但经过这次的波折,亨利·凯瑟克更加坚定了要提前完成这一部署的决心。

  “好,我争取这个月内就彻底搬离香江!”西门·凯瑟克对于大哥的这个决定很认同。

  香江这边,他一刻都不想待下去了。

  “另外,我们需要将香江境内剩余的所有业务悉数抛售,以前,怡和洋行之所以能成为洋行之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总督府的支持。

  但此次事件后,我们与总督府的关系已然紧张,再想获得他们的助力,恐怕是难上加难了。”亨利·凯瑟克面色凝重地补充道。

  目前,怡和洋行在香江的业务板块已大幅缩减,核心业务仅剩下怡和证券公司,其余多为物业资产。

  “大哥,您的意思是……连怡和证券公司也要出手吗?”西门·凯瑟克满脸惊愕,显然难以接受这一决定。

  作为香江首屈一指的证券公司,怡和证券公司无疑是一家表现卓越的企业,其市值在1979年之前长期稳居上市企业前三十强之列。

  尽管这两年因地产行业的迅猛增长导致竞争加剧,怡和证券公司市值略有下滑,退出了前三十的行列,但它依然稳健地保持着香江上市企业中前五十的位置,市值约达十五亿港元之巨。

  如此傲人的市值背后,是怡和证券公司连续多年稳健的营收与可观的利润支撑。

  在怡和洋行的整体业务版图中,怡和证券公司的营收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公司不可或缺的重要收入来源。

  可如今,大哥居然说要把怡和证券公司抛售?

  “没错,怡和证券公司在香江证券界的地位确实显赫,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怡和洋行的全力支持。

  但一旦我们撤离香江,对怡和证券公司的支持自然大不如前,其业绩和收入势必会受到严重冲击,市值也必将随之缩水。

  因此,趁着现在怡和证券公司市值还处于较高水平,将其出售,无疑是我们回笼资金减轻损失的最佳时机!”亨利·凯瑟克语重心长地解释道。

  “可是,大哥,怡和证券公司是我们怡和洋行数十年来的心血结晶,就这样轻易放弃,我……”西门·凯瑟克的话语中充满了不舍与挣扎,怡和证券对他而言,已不仅仅是一项业务,更是承载着家族荣耀与情感的重要存在。

  “西门,我明白你的不舍,但我们必须着眼未来。这次的挫败已经让我们遭受重创,继续纠缠于香江,只会让我们陷入更危险的境地。

  罗斯柴尔德家族虽然暂时接受了我们的条件,但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算计,我们必须为自己留好后路,不能再给他们抓到把柄。”亨利·凯瑟克不容置疑地说道。

  之前将罗斯柴尔德家族引入怡和洋行的股东行列,实属万般无奈下的选择。

  然而,如今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怡和洋行董事会中的存在,却成为了凯瑟克家族的一大隐患。

  起初,罗斯柴尔德家族曾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觊觎怡和洋行的控股权。

  但近期的一系列举动,让亨利·凯瑟克愈发感到,他们的真实意图或许正是夺取怡和洋行的控制权。

  鱿鱼资本,果然都信不过!

  然而,现在说这些,已经晚了。

  凯瑟克家族想要稳固怡和洋行的控股地位,就要减少犯错。

  否则一旦被罗斯柴尔德家族抓住机会,那么他们凯瑟克家族可能就此彻底失去对怡和洋行的掌控了。

  “好,我明白了,那关于我们在香江的这些物业,包括怡和大厦,是否也要考虑抛售呢?”西门·凯瑟克紧接着问道。

  尽管他身为怡和洋行的现任大班,但在大哥亨利面前,他还是更愿意倾听并遵循大哥的意见。

  “香江的楼市目前来看仍有上涨的空间,物业方面我们暂且保留,等待其价值进一步提升吧。”亨利·凯瑟克略作思考后,摇了摇头,给出了这样的答复。

  这几天香江楼市的疯狂程度,他心里十分清楚。

  正因如此,他对失去置地集团感到更加痛心疾首。

  原本,作为香江地产业的龙头,怡和洋行应当是这场盛宴的最大受益者。

  然而,九龙仓被包裕刚强势夺走,置地集团也落入了林浩然之手,他们在香江的地产业几乎全军覆没。

  这样的结果,怎能不让他感到肉痛呢!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他的这个决定,在两年后就会后悔了。

  一年多之后,真正的香江地产泡沫危机来临,到时候,物业商厦价格自然也大幅度下跌。

  可到那时候,他后悔也晚了。

  “既然如此,那尽快为怡和证券公司找合适的买家,但是,以怡和证券公司如今的市值,想要找个合适的买家,可不容易。”西门·凯瑟克面露难色地说道。

  怡和证券公司的总市值高达15亿港元,而怡和洋行持有的股份占比约为40%,这意味着他们手中的股份价值大约6亿港元。

  如此庞大的金额,要找到一个既愿意出价又符合我们利益需求的买家,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

  六亿港元,在如今的香江,许多财团都具备这样的资金实力。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投资热点主要集中在如火如荼的地产业上。

  相比之下,证券商就显得有些冷门,找到合适的买家自然也更加困难。

  若只是几千万港元,或许还能较为容易地找到接手方,但六亿港元这样的巨额,无疑大大增加了交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汇沣银行会有意收购吗?”亨利·凯瑟克想了想,说道。

  他虽然是前任怡和洋行大班,可卸任已久,对香江如今的商界已经了解不多了。

  “大哥,汇沣银行那边就别考虑了,他们有自己的获多利公司,实力与我们怡和证券公司相当,怎么可能再花6亿港元来收购我们呢?”西门·凯瑟克摇了摇头说道。

  “好吧,那你觉得在香江,还有哪些财团有可能买下我们的股份?”亨利·凯瑟克再次提出了问题。

  “最有可能收购我们的财团……”西门·凯瑟克重复着这句话,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亨利·凯瑟克静静地坐着,没有去打扰西门·凯瑟克的思考,只是轻轻搅拌着手中的咖啡,耐心等待着。

  过了许久,西门·凯瑟克终于再次抬起头,眼神中带着一丝无奈。

  “大哥,如果要在香江找出一个既有可能又有能力收购怡和证券公司的人,那只能是林浩然了。”西门·凯瑟克最终还是说出了那个他并不太想提及的名字。

第465章 西门找上门

  在香江,能一次性拿出六亿巨资的财团,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其实也就那几家。

  长江实业背后的李加诚,在彻底将和记黄埔吞并后,资金流大涨,与林浩然一样时不时会爆出已经收购了或者在收购某家企业。

  但是李加诚收购的那些企业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都拥有大量的优质地皮。

  而怡和证券公司显然没有这些特征。

  怡和证券公司能够拥有这么高的市值,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它的业绩。

  在香江,金融证券业三分天下,怡和证券公司、获多利、宝源投资。

  可以说,有怡和洋行这个参天大树当后台,怡和证券公司的业绩是非常强的。

  可一旦失去了怡和洋行作为靠山,怡和证券公司未来实力如何,谁也不知道。

  因此,西门·凯瑟克知道,如果他想把怡和证券公司卖掉,像李加诚这样的地产大亨,绝对兴趣不大。

  而郭德盛、李钊基、陈嵩青、郑玉彤等人,也同样如此。

  他们都是香江有名的地产大亨,因为地产业的蓬勃发展而崛起。

  所以这些人更多的是专注于地产业的发展。

  包裕刚在拿下九龙仓之后,一直处于修身养性的状态,至今才逐渐恢复元气,也断然不可能拿出六亿去收购一家证券业公司。

  汇沣银行那边,有自己的获多利公司,而金融证券行业中,即便获多利公司吞并了怡和证券公司,也不代表获多利会拿下怡和证券公司所占有的市场,因此汇沣银行根本不屑于并购怡和证券公司。

  而经营金融证券业的华商,也有不少,包括新鸿基,也同样涉及证券业,比如新崛起的新鸿基证券,但是想要从这些人手中要六亿港元,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更多的是将资金投入到地产业中,金融证券业不过是他们的次业罢了。

  在如今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的时期,他们怎么可能去抽出这么多资金投资金融证券业呢!

  而林浩然是出了名的企业收购狂,至今香江有多家实力强劲的上市企业都被林浩然拿下,几乎涵盖三百六十行。

  但是,在金融投资领域,林浩然旗下的环宇投资公司显然规模还小。

  以林浩然以往的举措,再加上他的资金实力,即便因为各种收购可能已经负债累累,可六亿港元在数百亿资产中显然不算什么钱。

  综合这些因素,西门·凯瑟克最终判断,香江最有可能购买怡和证券公司的人,非林浩然莫属。

  亨利·凯瑟克在听完西门·凯瑟克的分析后,陷入了沉思。

  他们怡和洋行与林浩然之间的关系已经紧张到了几乎不可调和的地步,历次商业交锋中,怡和洋行大多处于被动挨打的劣势。

  如今,更是因为林浩然,他们被迫要彻底退出整个香江市场。

  而这个死对头,竟然成为了他们最有可能的潜在买家,这不禁让亨利·凯瑟克感慨万千。

  不过,他也是见惯大场面的人,心态很容易就扭转了过来。

  他点了点头,沉声道:“嗯,那你私下与林浩然接触一下,探探他的口风。如果他有意收购怡和证券公司的股份,我们可以考虑出售,但价格方面你得尽量往高里谈,七到八亿港元之间。

  毕竟,一旦他买下我们的股份,就意味着直接获得了怡和证券公司的控股权,这是我们谈判的重要筹码。”

  通过股市公开出售股份?

  这个念头从未在亨利·凯瑟克或西门·凯瑟克的脑海中闪现过。

  作为怡和证券公司的控股方,他们自然清楚根据香江证券法律规定,任何减持股份的意图都需要提前公开披露。

  而一旦怡和洋行透露出有意退出怡和证券公司的消息,无疑会引发市场的恐慌,导致怡和证券公司的股价暴跌。

  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怡和洋行所期望看到的。

  因此,他们更倾向于私下与潜在买家进行协商,以确保交易能够平稳进行,避免对市场造成不必要的冲击。

  同日,下午三点,康乐大厦,置地集团总经理办公室。

  林浩然端坐在椅子上,对面的马世民正向他汇报着摩托罗拉公司团队与香江电话公司之间合作的进展。

  前两天,摩托罗拉公司技术团队与谈判团队便到了香江。

  随即,早已经组建好的香江电话公司团队便与他们进行展开更深一步的谈判。

  虽然在美国的时候,林浩然已经与摩托罗拉总裁罗伯特·高尔文先生谈妥了大致的合作内容。

  可细节合作内容,还需要进一步商议。

  等所有细节都商议完之后,最终双方才会签署合同,这样便会避免合作中双方产生各种不必要的纠纷。

  马世民详细地汇报了谈判的进展,包括双方在技术转移、市场准入、利润分配等方面的讨论情况。

  对此,林浩然也只是了解一下,至于具体的合作,已经不用他去插手了。

  他的目标,是等移动通信正式在香江商业化之后,趁着规模价值还低的时候,便直接让香江电话公司彻底收购这家合资企业。

  如此一来,香江的固话、移动电话领域,便基本掌控在香江电话公司手中。

  诚然,一旦合作成果斐然便急于“卸磨杀驴”,从情感层面看,对摩托罗拉公司或许略显不公。

  然而,商海无情,若双方能就合理的收购价格达成一致,相信摩托罗拉也会基于商业利益考量,接受这一安排。

  毕竟,在资本的舞台上,利益最大化永远是各方追逐的首要目标。

  正当马世民汇报之际,办公桌上的电话突然急促地响起。

  马世民立刻暂停汇报,迅速接起了电话。

  十几秒后,他将电话筒挪离嘴边,脸上难掩惊讶之情。

  “老板,怡和洋行的西门·凯瑟克先生希望能与您会面,他提议去接您,您看,是否要见他?”马世民带着疑惑说道。

  林浩然同样露出惊讶的神色,但随即果断回应:“你告诉他,我就在康乐大厦,如果他真有意愿见面,就请他直接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