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柠檬炒辣椒
原本他还担心香江这边的环宇公司没了苏志学镇场,戴石一个人搞不搞得定,如今看来,自己是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戴石还是很靠谱的。
“是的,老板,戴总和他的团队在对香江电话发起收购中,确实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出色的操作能力,按照目前的趋势,我们有信心在今天之内就能完成持股34.9%的目标,而且成本控制得也相当到位。
甚至,在完成这一目标后,股市上预计还会有不少低价股票可供购入。
可惜的是,证监处那边从前一个月开始已经实施了新的政策,触发《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的规则门槛从原来的50%降低到了35%,否则我们很乐意吸纳更多的股份。”马世民略带遗憾地说道。
自林浩然成功收购置地集团,从而间接控股怡和洋行的事件发生后,证监处迅速作出反应,宣布修改相关条约,将并购触发点从原来的50%降低到35%。
这一改变的意图显而易见,旨在防止华资财团进行大规模强制收购英资企业。
显然,为了维护英资财团的利益,总督府方面可谓费尽心思。
听完马世民的话,林浩然陷入了短暂的沉默,随后问道:“香江电话公司是否属于公共事业上市企业?”
“老板,香江电话公司并不属于公共事业上市企业。”马世民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对它进行全面收购?”林浩然再次确认道。
“老板,按照一般情况来说,确实如此。”马世民肯定地回应。
紧接着,马世民反问道:“老板,莫非您想要全面收购香江电话公司?”
林浩然在电话那头轻笑一声,回答道:“的确临时有这个想法,起初,我还以为香江电话公司的情况和港灯集团类似,私有化会比较麻烦。
但既然它不是公共事业上市企业,自然就没有那些限制,我个人非常看好这家公司。
通讯行业,无论是在现在还是未来,都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它的增长速度可能不如那些受政策和市场推动的行业那样迅猛,但它的稳定性是其他行业难以比拟的。
而且,通讯企业往往拥有庞大的现金流,就像中华煤气公司一样。最重要的是,目前香江电话公司在香江还处于垄断地位,即便未来出现竞争对手,也很难轻易夺取它的市场份额。
一旦全面收购成功,香江电话公司将成为置地集团的一个重要支柱,为集团带来持续稳定的收益和现金流。”
印象中,香江电话公司在另一个时空里,曾遭遇了怡和联合置地集团发动的“破晓突击”行动。
在那次行动中,怡和洋行和置地集团迅速在股市中大肆收购香江电话的股票,最终成功持有约占该公司已发行股票的34.9%,一跃成为大股东兼控股公司。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香江房地产泡沫的破裂,置地集团因盲目投资而陷入负债累累的困境,怡和洋行也因此受到牵连。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减轻负债,它们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决定,将香江电话公司的股权出售。
而最终,这一宝贵资产落入了早已对香江电话公司虎视眈眈的英国大东电报局之手。
到1987年,大东电报局将香江电话公司与大东旗下其他在港业务(如国际电话、电报服务)合并,成立香江电讯有限公司,简称HKT。
此时,香江电话公司成为HKT的固网业务部门。
HKT在整个90年代几乎成为香江唯一的综合电讯运营商,涵盖固话、移动通信(CSL)、国际通讯和数据服务,一直垄断着香江的通讯市场。
直到进入千禧之年,李加诚之子的盈科数码动力才以780亿港元的高价收购香港电讯(HKT),合并后公司更名为电讯盈科有限公司。
这些,都是林浩然前世记忆中对香江电话的了解。
而现在,香江电话公司才二十多亿港元的市值,收购它自然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
而且,随着林浩然穿越到香江这个年代里,如今的香江商场,早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以一人之力,彻底改变了香江的商界格局。
这个世界里,在林浩然将目标放在香江电话公司的时候,就已经注定大东电报局已经彻底失去了收购香江电话公司的希望。
至于李加诚之子未来还有没有机会收购香江电话公司,那谁也不知道,毕竟那是远期的事情了,未来如果林浩然觉得香江电话公司已经不值得进行持有了,抛售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不过,等收购了香江电话公司,十几年内,林浩然是没有抛售打算的。
“置地集团目前资金充裕,香江电话公司的市值也相对适中,进行全面收购并非不可行。这家企业确实十分优质,我也非常希望置地集团能够将其纳入麾下。
不过,如果决定进行全面收购,我们需要向证监处提交详尽的全面收购材料,向所有股东充分披露信息,包括要约的具体条款、要约人的意图以及财务顾问的专业意见等,这一系列流程相当繁琐,目前我们还尚未做好任何准备。”马世民经过一番思考后,回答道。
“其实,对于是否进行全面收购,我是无所谓的,只要能够尽可能地增加我们在香江电话公司的股份就行。目前34.9%的股份对我来说,确实略显不足,在我看来,持有的股份,最好超过50%,如果能够如置地集团那般,对其私有化,那就更完美了。”林浩然略作思考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老板,那其实更好办,触发并购条约只是收购流程中的一个步骤,收购能否成功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也就是说,即便触发了并购要约,我们也不一定要将对方公司彻底私有化,例如,如果一些大股东拒绝出售他们的股份,这实际上可能导致并购失败。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责任就相对减轻了。根据并购条约,只有当我们持有超过90%的股权时,才有权发动强制性收购。
像置地集团、靑洲英坭、万安地产公司等这些企业,之所以能被老板您成功私有化,正是因为你们持有的股份最终比例超过了90%,从而行使了强制收购的权利,最终实现了对这些公司的完全控制。
而香江电话公司虽然不是公共事业单位,但是它还是比较特殊的,这是香江对外界联系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窗口,所以我建议即便发起并购,老板您也别想要将其彻底私有化,毕竟这会涉及到政治因素。
最好就保持它的上市地位,如此一来,即便总督府有意见,也不会过多地干涉!”马世民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听完马世民的话,林浩然不禁点了点头,说道:“行,那就保持香江电话公司的上市地位,至于我们的持股比例,无论是50%还是70%,你根据市场情况和战略需求来灵活调整,置地集团如今资金充足,你可以放手去做,大胆去干!”
第431章 果断出手,持有416股份!
香江电话公司市值尚不到三十亿港元,这样的规模对于许多人而言或许是个天文数字,收购起来可能需要周密策划,甚至倾尽全力。
然而,对于林浩然来说,彻底收购香江电话公司所需的资金尚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毕竟,置地集团本身就已持有香江电话公司一千万股的股分,这部分股份占比已经超过10%。
有了这个基础,林浩然对进一步增持乃至最终收购香江电话公司充满了信心,同时代价也小了不少。
凭借置地集团的雄厚实力和精准的市场判断,这次收购行动必将水到渠成,顺利达到他们的目标。
马世民也建议,鉴于香江电话的独特性,最好保持其上市地位。
这样一来,就无需进行百分百的收购,最多只需投入十几亿港元。
对于当前拥有一百多亿港元现金储备的置地集团来说,这十几亿港元轻轻松松就能拿出来。
挂了电话,林浩然便早早洗漱休息去了。
如果放在两年前,收购香江电话公司这种大事情,他一定很重视,甚至晚上都有可能睡不着。
可两年时间过去了,他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香江电话公司虽然在香江也是巨头,可相比他如今所掌握的企业而言,香江电话就显得不算牛逼了。
而且林浩然也相信环宇投资公司的团队以及马世民的能力。
他相信,自己一觉醒来,不出意外的话,第二天早上便会收到香江那边的好消息。
所以,他很快便入睡了。
视线转移到香江这边来。
在与老板打完电话之后,马世民当即又给戴石打了电话。
策略改变了,不再是仅仅持有34.9%的股份,而是不设上限!
只要股价合理,尽管收!
置地集团这边,会准备好并购材料的。
只要向证监处申请了,最终能不能收购成功,又是一回事。
戴石接到马世民的电话时,正忙着处理一些吸纳香江电话公司股票的细节工作,最重要的是研究挂单的情况。
听到马世民说收购策略已经改变,他立刻精神一振,详细询问了新策略的具体内容。
“马先生,您的意思是,我们不再局限于持有34.9%的股份,而是要尽可能多地收购香江电话公司的股票?”戴石确认道。
“没错,戴总,你的理解完全正确。”马世民笑着回应道,“只要股价合理,我们就尽管收。置地集团这边会准备好并购材料的,你只管放心大胆地去做。”
这次收购香江电话公司,资金是由置地集团这边出,而不是使用环宇投资公司账上的资金,因此戴石倒也没有任何资金负担。
如今听到马世民说要对香江电话公司发起并购式收购,而不再局限于34.9%的股份,且还是老板那边亲自要求的,对戴石而言,这更好操盘。
“好,马先生您放心,下午我就会开始进行操盘,目前来看,只要我们操盘得当,今天最终置地集团持股超过40%也不是事儿!”戴石笑着回答道。
本身置地集团就已经持有10.95%的股份了,再加上上午所吸纳的将近一千五百万股,实际上置地集团已经持有香江电话将近27%的股份了。
而以香江四大证券交易市场上午的情况,下午再吸纳多几百万股甚至是一千万股,完全不是问题!
接下来,就等着下午的行动了。
在临下午一点钟前,有手下再次给戴石打电话,汇报了四大证券交易所股民的一些言论。
这些股民,因为上午追高,最终吸纳了不少的香江电话公司股票,如今反而成了烫手芋头。
一些人,上午都明明挂了27港元甚至是26港元每股的价格,可那位神秘的幕后之人好像消失了一般,上午自从前五分钟大肆吸纳之后,后面都没有任何动静了。
所以,就连中午午休的这一个小时里,许多股民都不敢离开交易所。
他们的心,都牵挂着自己在二级市场上的挂单,生怕真的卖不出去,就这样砸在手上了。
因为,现在挂单太多了,上午30港元以内的挂单,就足足多了三四百万股。
挂单越多,如果买家越少,股价自然就只能往下跌了。
这一天,对许多股民而言,简直就是煎熬。
下午一点,随着香江四大证券交易所准时开市,交易大厅内瞬间人声鼎沸,紧张而热烈的气氛笼罩了整个空间。
在环宇投资公司的办公室里,戴石稳坐指挥中枢,面前是一排排忙碌的操盘手。
每位操盘手都占据着一个工位,每人都配备着一台电话。
他们此刻正全神贯注地打着电话,与四大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员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实时了解着香江电话公司股价的细微波动,以及根据市场情况迅速作出买入或卖出的决策。
股市开盘之后,戴石和他的团队便开始了行动,他们不动声色地缓慢吸纳着25港元附近的挂单,小心翼翼地控制着市场的节奏,既不让香江电话的股价跌破25港元这一关键价位,也不让它因为过度的买盘而迅速上涨。
这种微妙的平衡,正是他们精心策划的结果。
他们非常清楚,一旦股价跌破25港元,将会引发更多股民的恐慌性抛售,从而进一步打压股价,到时候,前台庄家必定会入场,如此一来,环宇投资公司的操盘手们,可就有竞争对手了;
而股价过快上涨,则可能会吸引其他大资金的关注,增加收购的难度和成本。
然而,这种平衡对于普通股民来说却是难以捉摸的。
他们看着股价在25港元附近徘徊,心中充满了不安和疑惑。
一些人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被庄家做空了,成为了被割的“韭菜”。
这种情绪的蔓延,使得交易大厅内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
股民们纷纷交头接耳,讨论着市场的走势和可能的应对策略。
而戴石和他的团队,则在这种混乱中保持着冷静和专注,继续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操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置地集团的持股比例在操盘手们的精心操作下逐渐攀升。
而股民们也发现香江电话的股价一直涨不起来,他们开始感到无力和迷茫。
还好的是,起码没有大肆下跌,这对股民们而言,也算是一个好消息了。
只要不跌太多,那么他们即便会亏损,也不会亏太多。
香江电话这支股票,如今已让众多股民深感失望,特别是那些只做短期买卖不长持的股民。
他们原本满怀期待地想要在这波行情中搏一搏,赚取一些利润。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一记重击。
此刻,许多股民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他们手中的香江电话股票,似乎陷入了无人问津的境地,要想出手,恐怕只能忍痛割肉,亏损不少。
这种局面,让原本就持有该股票的股民开始心慌意乱。
他们担心,现在起码还有人在25港元的价位收购,可如果香江电话的股票连25港元的价格都难以维持,那么接下来会不会出现一波大跌潮?
这种担忧在股民中迅速蔓延,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
实际上,这种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在股市中,一只股票的涨跌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公司的优质并不会让公司的股价一直上涨,包括公司业绩、投资者情绪等。
而香江电话股票当前的困境,正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它明明是一家很优质的企业,可相比如今正在疯涨的房地产行业,却又显得比较一般。
然而,对于戴石和他的团队来说,这正是他们收购行动的关键时刻。
他们非常清楚,只有充分利用市场的恐慌情绪,才能以更低的价格收购到更多的股票。
因此,戴石和他的团队继续保持着冷静与耐心,他们密切监控着市场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寻找着最佳的买入时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江电话的股价仍然在25港元附近徘徊,而置地集团的持股比例却在悄然增长。
股民们的焦虑与不安,成为了戴石团队最好的掩护。
他们利用这种市场情绪,不动声色地吸纳着更多的股票。
时间,如细沙般悄然流逝。
上一篇:超神:每天一个概念级,震惊凯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