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 第133章

作者:柠檬炒辣椒

  既然已经拍下来了,当然要敲定之后的更多合作事宜。

  郭河年在香江的主要产业嘉里集团总部在尖沙咀那边,因此两人过来铜锣湾这边显然是更方便。

  最终,双方商议,先期投资暂定为5亿港元,其中林浩然入资2.495亿港元,持有49.9%股份;嘉利集团入资2.505亿港元,持有50.1%。

  如此一来,拍卖的地皮资金有了,地皮的前期投资,也有了。

  起码一年时间内,林浩然无须继续往里面投钱。

  而且,双方也已经确定,等设计图纸出来之后,这个工程交给万安集团负责。

  这可是一个重大工程项目,万安集团从这个项目中,起码能赚取数千万港元的工程款,只是想要搞好这个项目,起码需要好几年时间。

  嘉里集团主导这个项目,万安集团负责项目的工程建设,皆大欢喜。

  到了3月6号上午,正在家中的林浩然收到了一封来自粤省的邀请函。

  邀请函中,诚挚邀请林浩然访问视察粤省的鹏城和羊城,时间并没有受限制,只要他前往,便可以提前告知,那边会派人全程接待。

  在收到邀请函没过多久,林浩然便接到了包裕刚的电话。

  “浩然,去内地的时间,你有没有什么想法?”包裕刚电话一通,便问道。

  “包叔叔,我都可以,看您那边的时间安排吧!”林浩然回答道。

  他近期,的确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办,所以在时间方面,算是比较自由了。

  “既然如此,那明天早上八点过去,如何?”包裕刚直接说道。

  “可以,不过您得与郭河年先生商量一下,我无所谓。”林浩然笑道。

  这是在林家的时候约定好的,到时候郭河年也一同过去。

  “放心吧,我已经跟他商量过了,就这个时间!”包裕刚回答道。

  “行,既然如此,那就定这个时间过去吧!”林浩然确定道。

  “好,明天上午八点在尖沙咀九龙仓大厦见,到时候一同到罗湖口岸办理过境手续,我等会就给粤省那边相关部门打电话让他们做好接待准备!”包裕刚熟门熟路地说道。

  他们这些时常回内地的商界巨头,自然对这些熟悉得很。

  挂了电话后,包裕刚去忙他的事务,而林浩然则着手简单整理了两套衣物放入行李包,同时吩咐李卫国和李卫东做好前往内地的准备。

  这次过去,不是一天就会回来,起码会待上几天。

  而且,林浩然过去除了考察内地市场之外,还有两件事情要办,一是想办法找一些实力强的退伍军人,二是将李卫东、李卫国的家人接到香江来,让两人的忠诚度进一步提高。

  听到消息的李卫东和李卫国既激动又略带担忧。

  “老板,我们去了内地,公安会不会找我们麻烦啊?”李卫东满脸忧虑地问道。

  “别担心,你们现在持有的是香江身份证,不会有事的。而且内地现在对偷渡行为的处罚已经减轻了,再说,他们也会给我个面子的!”林浩然微笑着安慰道。

  内地邀请林浩然前往,主要是为了吸引投资。

  至于李卫国和李卫东这些偷渡者的身份,不过是小插曲罢了,内地不会为这点小事而让林浩然感到不快。

  毕竟,林浩然如今掌控着港灯集团、中华煤气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他的影响力足以让内地方面对他给予高度重视。

  “对了,正好这次去内地,我会设法安排你们的家人来香江团聚!”林浩然微笑着补充说道。

  “谢谢老板!”李卫东和李卫国满脸惊喜。

  来到香江后,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上了以往想都不敢想的优渥日子。

  然而,由于偷渡的原因,他们与家人失去了联系,已经一年多不知道家人的近况了。

  家人,成了他们心中最深的牵挂。

  此刻,能够有机会再次与家人相见,甚至还能把家人接到香江来,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梦寐以求的事情。

  可以预见,一旦家人能够团聚并来到香江,他们对林浩然的忠诚度将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215章 我想把这里盘下来,搞一个大型工业区!

  1980年3月6号,上午。

  这一天,林浩然早早地便起了床。

  上午九点多,便带着两位保镳出了门。

  今天,他们要去内地,已经和包裕刚约好,上午十点前在九龙仓大厦碰面。

  九点五十分,林浩然的劳斯莱斯准时停在了九龙仓大厦的楼下。

  此时,包裕刚已经在这里了。

  林浩然还注意到,一旁有一辆中巴车停靠着,一名司机坐在驾驶室等待着。

  没过一会儿,郭河年的车子也过来了,郭晓涵依然跟随在他身后,显然这一次去内地,郭河年也是打算带着他这位侄女一起过去的了。

  “既然大家都到齐了,那我们就启程吧,你们的车留在这里就行了,我已经安排了一辆公司的中巴车直接开到罗湖口岸,到了那边,内地方面会有专车接应我们。”包裕刚微笑着说道。

  林浩然和郭河年均无异议,毕竟对于前往内地的路线他们并不熟悉,有包裕刚引路自然省心不少。

  至于口岸那边,有特派人员接待自然更为方便和安全,自己驾车确实没有必要。

  于是,众人纷纷上了中巴车。

  “包叔叔,您去过羊城几次了?”待大家各自落座后,林浩然好奇地问道。

  “羊城啊,我只去过一次,其实,我几年前才第一次重回内地,之后也回去过几趟,但更多是去北平和我的老家浙江。

  每次回去,内地有关部门都给予我热情的接待,身为华夏人,我当然希望内地能够繁荣发展。”包裕刚满怀感慨地回答。

  包裕刚31岁才正式离开内地,前往香江创业,因此他对内地的感情还是非常深的。

  相比之下,郭河年的人生经历则大不相同。

  他在马来西亚出生并长大,几乎一生都在南洋度过,自然难以体会包裕刚那种对家乡的感情。

  然而,郭河年的父亲也是内地移民,内地同样是他父亲的故乡,所以他对内地也并非毫无感情。

  旅途中,三人围绕着内地的话题聊了起来。

  包裕刚因其在内地方面的丰富阅历和深刻了解,自然而然地成为说得最多的那位。

  郭河年则不时插话,而林浩然则主要是倾听者,他听得非常投入。

  尽管林浩然前世在内地长大,但那已是几十年后的世界了。

  对于这个年代的内地,他并没有亲身经历,唯一的印象,或许就是从那些电影里的镜头或者社交上的照片了解的。

  从尖沙咀的九龙仓大厦启程,他们穿越了整个九龙半岛的市中心,驶过狮子山隧道,沿着沙田路经过沙田城区,然后转入吐露港公路,一路向北,翻山越岭。

  经过粉岭公路,再沿着罗湖道,最终抵达了罗湖口岸的香江一侧。

  其实距离不算远,从尖沙咀到罗湖口岸就只有四十来公里的距离,但也耗时一个多小时,主要的原因还是路不好走,而且弯弯曲曲的小路非常多。

  香江罗湖口岸这边的边境官员,自然不敢为难林浩然等人,这些可都是大佬。

  所以,把该走的程序都走了之后,便放行了。

  过了口岸,进入到内地口岸,早已经鹏城的特派人员接待了。

  “包先生、郭先生、林先生,你们好!欢迎来到鹏城!”接待负责人热情地与林浩然等人一一握手,显然他们已经提前查阅了几人的资料,因此能够迅速准确地认出每一位。

  寒暄过后,大家再次上了一辆中巴车。

  不过这辆中巴车已经不是包裕刚的那辆了,而是内地安排的专车。

  在这边,还是得听从他们的安排,否则林浩然等人,连路都不知道怎么走。

  按照计划,他们首先将在鹏城进行一天的视察,次日上午再启程前往羊城,与那里的相关领导会面洽谈。

  对于这个时代的鹏城,林浩然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好奇。

  前世,他曾在鹏城工作,那时的鹏城已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繁华程度与香江不相上下,甚至GDP都已超越了香江。

  那是一座创造奇迹的城市!

  然而,眼前的鹏城,给林浩然留下的第一印象却是贫穷与落后。

  香江的城市面貌,无疑是非常现代化的,而鹏城的街道,甚至连香江的偏远新市镇都比不上。

  当中巴车缓缓驶入鹏城市中心时,负责人特地安排他们下车,在街道上漫步一圈,以便更直观地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

  行走在鹏城的街道上,他们首先注意到的是那些略显狭窄却洋溢着浓厚生活气息的道路。

  路面多为未经精心雕琢的石板路和土路,偶尔的坑洼在破旧自行车的碾过下扬起阵阵尘土,为这条街道增添了几分质朴的气息。

  街道两旁,低矮的砖瓦房和木板房错落有致,墙壁斑驳,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店铺虽不多,但每一家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简陋的招牌上用毛笔歪歪扭扭地书写着店名,透露出一种别样的亲切感。

  杂货铺里,日常用品琳琅满目,从锅碗瓢盆到针头线脑,虽不齐全,却足以满足居民们的基本需求。

  小饭馆里,简单的饭菜香气四溢,没有奢华的装饰,只有几张简陋的桌椅,食客们却是吃得津津有味。

  路上的行人穿着朴素,蓝色、灰色的布衣是主流,款式虽单一,却透露出一种质朴的美。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对生活的期待和憧憬,步伐匆匆却精神抖擞。

  孩子们在街道上追逐嬉戏,他们的游戏简单而纯真,一根皮筋、一个弹珠就能带来无尽的欢乐。

  远处,施工场地的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为这座即将崛起的城市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眼前的鹏城,与林浩然记忆中几十年后的国际化大都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难以想象,这座如今还略显落后的城市,未来竟能焕发出如此耀眼的光芒。

  一路上,李卫国、李卫东都不敢出声,生怕给老板惹出麻烦。

  他们偷渡到香江去,正是从鹏城的蛇口一带过去的。

  当初为了探路,都不知道来过鹏城这些地方多少回了。

  所以,对于鹏城他们也自然比较熟悉。

  此刻,再次踏入这座既熟悉又带着几分陌生的城市,两兄弟的心情异常复杂。

  罗湖、福田甚至是蛇口,一路向西考察。

  现在的鹏城,人口还太少,整个市也不过是几十万人口而已,可是林浩然却是知道,这里未来将会容纳一千多万人口!

  接待负责人带着他们重点考察了沙河工业区、蛇口工业区等正在建设中的工业园区,当地领导也亲自陪同,并且不断说出优惠政策,希望吸引林浩然等人在这里投资。

  “我想把这里盘下来,搞一个大型工业区!”林浩然看着这一片正待开发的土地,指着蛇口工业园区旁的一块地皮,微笑着对领导说道。

  对方一听,惊喜万分,林浩然的信息,他可是知道的,别看林浩然年轻得过分,却是好几家大型企业的老板,在香江商界都是赫赫有名的。

  如果他愿意在这边投资,对鹏城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邀请他过来,不就是为了让他投资嘛!

  去年,鹏城的地区生产总值,也就是大家经常所说的GDP,还不足两亿人民币!

  而林浩然旗下随便一家企业的市值,都要比他们鹏城一年GDP还要高!

  “林先生,我们鹏城随时欢迎您的投资,并且对于您的投资,我们将提供最大的优惠待遇,地皮位置任您挑选!”领导爽快地说道。

  此刻的鹏城,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招商引资工作还在逐步推进,因此这里的一切都如同一张白纸,等待着有志之士前来描绘蓝图,到处都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林贤侄,你的产业居然还涉及到制造业吗?”一旁的郭河年好奇地问道。

  关于林浩然是爱美高公司老板的消息,在香江并没有太多人知道,林浩然对此事一向也很低调,所以郭河年对此并不了解,也是情理之中。

  “郭叔叔,其实早在两年前,我就和朋友一起创办了一家大型风扇厂,现在的年产值已经达到了数亿港元。”林浩然微笑着回答道。

  对于这些商业大佬来说,制造业往往不是他们的首选,他们更青睐于贸易、房地产、金融等能够快速获利的行业。

  就像李加诚一样,他最初也是从制造业起步,经营着一家朔胶厂。

  但当他发现房地产行业更具潜力时,便逐渐将朔胶厂的业务交给了妹妹打理,自己则全身心投入到房地产行业中。

  因此,林浩然在面对郭河年的询问时,也没有必要刻意隐瞒自己的制造业背景。

  实际上,到了今年秋天,林浩然已经计划在与刘峦雄商议后,将爱美高公司推向上市。

  一旦上市成功,他将直接从中套现一笔不小的资金。

  尽管他并不打算继续在风扇行业深耕,但制造业这块阵地他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在他看来,制造业虽然利润率相对较低,但它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对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

  如果能够通过制造业为更多人提供就业岗位,那么他在内地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无疑会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