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风起2005 第76章

作者:树下有只猫

  “保强,沿着江边转转,去不去?”

  王保强自无不可,俩人沿着鸭禄江大街慢慢开着。

  宽甸是典型的边境城市,经历过战争,当年志愿军就是从这里经过鸭禄江进入朝鲜的战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部反特老电影《铁道卫士》便是在宽甸拍摄。

  还有一部叫做《长空雄鹰》的老电影同样如此。

  这里遗留的一些战地遗迹,是剧组选在此地拍摄的主要原因。

  到了鸭禄江断桥,俩人停好车,买票,一前一后上桥。

  迎着江风,脚下是滚滚流水,遥望一江之隔,两种全然不同的风貌,心中不由升起一股豪迈的情怀。

  想着念几句诗词助助兴,绞尽脑汁才发现大脑一片空空。

  淦!

  我果然是学渣,陆远心道。

  这时江面一条体型超过一米的大鱼猛地跃起。

  耳边有人说是鲟鳇鱼。

  陆远正打算喊上一句卧槽,以表震惊。

  靠在桥架上的王保强忽然悠悠来了句:“冯导这次压力不小啊!”

  陆远无语:“伱这多少有点破坏气氛!”

  王保强道:“两个大老爷们晚上不睡觉,跑过来看江景,你还想要什么气氛?”

  说的还挺有道理,忽然好想把刘施施从家里拽过来。

  陆远扶着桥架:“冯导想转型,《夜宴》那会就看出来了。”

  王保强感叹::“网上对《夜宴》的批评声可不少。”

  陆远笑笑:“钱赚到手就行。”

  可不是赚到钱了嘛。

  《夜宴》投资1.2亿,仅靠海外发行就回了本,国内票房也达到1.3亿。

  内地的票房收入都是纯利润,加上后期的音像、电视等版权,差不多赚了1000万美元。

  以至于这次新片《集结号》,50%的投资资金来自银行的无抵押贷款,利息很低,完全是版权抵押。

  王保强轻笑一声:“冯导还是很有追求的,我听他讲过,这次对标的是《拯救大兵瑞恩》,冯导要拍国内电影史上第一部现代战争题材的商业片。”

  “那这回海外市场就不好喊价了,能不能回本全指望国内。”陆远看向对岸,依稀闪烁着几缕灯火。

  “好在公司的态度是力挺,只要不亏钱就好。”

  “冯导是准备为梦想窒息了。”

  宽甸郊外,这里原本是一片荒地,空无人烟,什么都没有。

  冯晓刚硬是让人按照实际比例,搭建了一个战火小城镇。

  陆远像往常一样,站在冯大导演背后,默默看着监视器里的画面。

  这是他第一次接触电影的拍摄,因此始终抱着学习的态度。

  冯晓刚知道他是公司签约的艺人,王忠磊还特地打过招呼,倒也没怎么管他。

  爱看就看呗,还能学会不成。

  几天的观察,陆远发现电影和电视剧差别确实挺大。

  如果说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那么电影就是导演的艺术。

  电视剧天生可以凭借剧情长度来构建观感。

  电影则更多需要依靠导演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故事讲精彩。

  就演员本身而言。

  电视剧演员像是长跑选手,这一集不行,下一集表现好一点还可以补救,一切为剧情发展服务。

  而电影演员更像是短跑选手,更考验演员的表演张力。

  每一场戏都需要反复的磨,要是几条下来依旧找不到感觉,导演可是要跳脚的。

  “卡!重来!”

  “卡!”

  “卡,演员休息!”

  监视器前,冯晓刚踱着步,思考许久还是叫停了拍摄。

  陆远数了数,这场戏是导演第十二次喊卡。

  冯晓刚招手:“陈漱,你过来一下。”

  场内,一特有韵味的女人款款而来。

  即使身穿老旧的蓝色大褂,扎着土到冒泡的辫子,也遮盖不住对方的妩媚。

  她叫陈漱,饰演戏里的女主角孙桂琴。

  三十岁的年纪,标准的美人面,脸型秀美,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美人在骨不在皮,陈漱就是这样的人。

  长相固然惊艳,但陆远觉得她的气质更为动人。

  如果说刘施施是少女羞涩的含苞待放,那么陈漱便是大姐姐从容的风情万种。

  陈漱走近后,先是朝陆远微微点头,随后看向冯导,柔声问道:“冯导,怎么了?”

  “我得换了你!”

第90章 陆远,你怎么看

  “导演,为什么突然换掉我,是我演得不好吗?你指出来,我肯定改。”

  陈漱紧紧抿着嘴唇,掌心传来轻微的刺痛。

  这是她第一次参与电影的拍摄,格外珍惜。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付出了许多。

  不仅花大量时间研究人物,还仔细揣摩了不少同类型的剧。

  甚至特地去农村待了段时间,就是希望自己能和角色契合。

  冯晓刚盯着她好一会儿,最终还是遗憾的摇摇头。

  陈漱是圈内有名的美妇人,在年初热播剧《暗算》中饰演黄依依,让不少观众为之心碎。

  几个月前同黄小明合作,拍摄《新上海滩》。

  她在戏里穿着一身得体旗袍,大秀身材,定妆照刚被放出就引发网友热议。

  旗袍下是隐隐若现的细腿,婀娜多姿的身姿,加上回眸的一颦一笑。

  完美身材展现无遗,优雅迷人,完爆女主孙丽一万倍。

  冯晓刚之所以找到陈漱,也正是看重这一点,期望借其正当红的热度,给电影带来更多的看点。

  可这几天的拍摄让他意识到自己犯了个极其愚蠢的错误。

  陈漱美则美矣,却不符合女主角的气质。

  在戏里,孙桂琴是一个农村小媳妇,漂亮、温柔、善解人意。

  可陈漱不一样,她身上贵妇的气质不要太强,压根演不了农妇,怎么化妆都盖不住,同孙桂琴这角色完全不契合。

  不换,留着做什么?

  他的御用男主葛尤因为形象不合都能换,更何况区区一个陈漱。

  冯晓刚想好说辞,宽慰道:“恰恰相反,你演得很好,只是气质太出众,在整个剧中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陈漱眉头紧锁,面色不佳。

  冯晓刚接着解释:“我也不想出尔反尔,但为了电影整体效果,只能这么做。”

  “你的演技、颜值都很好,下次有机会,一定找伱合作。”

  陈漱无奈的点点头,一句话都没说,低着头走了,步调缓慢,迈出的每一步都显得无比沉重,如同挂了铅。

  陆远全程一言不发,他也没资格插嘴。

  只是心里对冯导说有机会再合作这件事存疑。

  陈漱走了,悄无声息。

  走之前,王保强去送了对方,还拉上陆远。

  王保强在《暗算》中和她有过合作,可以理解。

  拉上陆远纯粹是免得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保强这人,当真是滴水不漏。

  陈漱走后,没两天剧组又来一新人。

  叫汤燕,这姑娘总是低着头,显得特别老实,梳着两麻花辫,换上土里土气的蓝色大褂,妥妥的农村妹子既视感。

  自此,剧组的拍摄正式进入正轨。

  《集结号》是依据一部叫《官司》的迷你小说改编而来。

  大致讲述的是战争时期,某团连长谷子地被要求率领全连阻击敌人,保证大部队的转移。

  团长在下达命令的时候关照谷子地,4小时后会吹响集结号,到那时候连队就可以撤退。

  结果在阻击了敌人12个小时之后,集结号仍旧没有吹响。

  以至于最后全连壮烈牺牲,只剩下谷子地一个人幸存下来。

  由于在最后的阻击战中被炮声震聋耳朵,因此谷子地始终不能肯定自己是否听到过集结号,

  战争结束后,全连士兵都没有被追认为烈士,而是被认定全部失踪。

  为了搞清楚当时究竟有没有吹响过集结号,此后,他开始寻找大部队。

  最终发现在战争时期,他所在的团已经全团牺牲,当初对他下达命令的团长也躺在了坟墓中。

  而当年的司号员告诉他,为了让大部队顺利转移,集结号根本没有吹响过。

  谷子地最后决定返回当年打阻击的战场,寻找牺牲在那里的战友,给他们一个最后的交代。

  于是他找到了煤山上。

  至于到底找没找到,剧本没写。

  “那么多埋在地下的死人,怎么就让他挖出来了?”冯晓刚接过陆远递来的茶水。

  剧组拍摄稳步进行,但关于剧情的结尾,却迟迟没下定论。

  在这方面,冯晓刚倒是挺能接受意见,经常拉着大伙讨论。

  关于结局,冯晓刚给出了三个方向。

  第一个是圆满结局,当年牺牲的四十七个谷子地兄弟的遗体悉数被找到。

  第二个是开放性结局,以谷子地在煤山上挖煤为结尾。

  末尾镜头慢慢拉远,并不打算交代谷子地是否实现夙愿,留着空白,让观众自己琢磨。

  而第三个结尾,则较为悲壮和凄凉。

  谷子地什么也挖不到,被人当成疯老头,冻死在破棚子里,临死的时候手上拿着半个干馒头。

  冯大导演显然更倾向第三个。

  编剧刘恒是个大圆脸,头发略显稀疏,他弹了弹烟灰,摇头道:“我不同意!”

  冯晓刚没生气,只是静静看着他,等着解释。

  刘恒敲着桌面道:“这个连队的士兵已经全死了,你必须得留一个,晓刚你要知道观众是相信神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