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风起2005 第466章

作者:树下有只猫

  “嗯。”刘施施点了点头,道:“刚拍完两部戏,休息一段时间,顺便为《超时空》的宣传拍素材。”

  宁昊想起自己还是这部电影的监制。

  虽然疑惑“素材”是什么,却没多打听,转而面向陆远。

  “徐铮有没有和你提过,他早年拍的一部短片《犯罪分子》。”

  陆远摇头,表示没有。

  宁昊朝程尔努嘴:“诺,他拍的。”

  “这么巧?”

  “是的。”

  宁昊遥想当年:“99年我去看导演系学生的毕业作品,当时程尔的《犯罪分子》让我印象深刻。

  给我的感觉,是一部极具个人气质的市场化电影,普通学生的作品大多流于表面技巧,但是他的作品特别成熟,是我看过的学生毕业作品中最好的。

  到了2006年,程尔刚拍完首部作品《第三个人》,我们在一部电影的首映式上见面,后来机缘巧合的住在一个小区,成为邻居。”

  程尔谦虚道:“我对宁昊的认识也是从电影本身开始的。我们真正熟络是在他拍完《疯狂的赛车》之后,我认为他解决了中国电影一直以来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制作,一个是市场,说白了就是叫好又叫座。”

  妈呀,这两臭不要脸的在互夸。

  刘施施听了会儿,太肉麻,鸡皮疙瘩掉了一沙发。

  在宁昊嘴里程尔俨然是不出世的天才,在程尔嘴中,宁昊内地导演第一,拳打张一某,脚踹陈凯戨。

  她瞅眼男票,狗东西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点头。

  啧啧啧,好假,不愧是大满贯,学不来,刘施施受不了啦,起身溜达。

  无意瞅见进门玄关处的架子上摆着一副素描画,细细打量。

  小男孩倒是不害怕漂亮姐姐。

  矮矮的个头,冬瓜似的,站在她身边,踮着脚尖,小手一指:“是妈妈。”

  刘施施扭头一对比,确实挺像,只是画中为长发,真人为短发。

  邢爱娜笑道:“和老宁第一次见面时,他给我画的。”

  见刘姑娘好奇,她继续说:“早些年老宁独自来京上学,报了师范大学影视节目制作专业大专班,身上总共2000元,交一期学费就不剩多少,只能想办法挣钱养活自己。

  他会画画,就在王府井大街支了个小摊儿,专门给路人画,有一回我刚好和朋友逛街路过,坐在他身后的条椅上歇脚,这人厚着脸皮非要拉着给我画,我鬼使神差的就答应下来。”

  “谁厚着脸皮了?”

  宁昊就不乐意,梗着脖子:“我是听你朋友抱怨,说生活费没了,然后你说自己的钱也花光了,还指着我举例,说画画也能赚钱,自己有脚有手怕什么,我那会儿觉得你挺乐观,略有触动,随口说了句帮你画张相,不收钱,谁知道你真不给,为了帮你画我至少亏了.”

  “是啊,宁大导演多亏啊,亏到最后,我人都是你的。”

  宁昊:“……”

  陆远听他俩口子斗嘴,莞尔一笑。

  业内只知新生代导演宁昊,却不知,他有一位贤内助妻子。

  宁昊拍第一部电影《香火》时,邢爱娜用自己全部积蓄支持他的电影梦。

  之后帮着修改剧本,剪辑…

  宁昊没成名那些年,俩人租房子住,在北方没有暖气的漫漫寒夜里,邢爱娜无怨无悔的陪着他一起啃馒头,实在冻的受不了,便就着一瓶二锅头取暖。

  他俩继续斗着嘴,陆远则将注意力放在眼前的剧本上。

  剧本是坐下没多久后程尔递过来的,名字很简单,只两个字,《边境》。

  故事分了四个章节。

  地点发生在中缅两国边境。

  因一起毒品交易的意外事件,毒贩劫持了女孩小安为人质,抚养其长大,两人相爱并结为夫妇。

  多年后,毒贩欲金盆洗手,但这行岂是他想走就走的掉的,手下背叛,政府围堵。

  于是带着妻子在警察的追捕、黑帮的追杀、小安父亲的怨恨等重重包围下试图干最后一票,绝境求生……

  然后不出预料的嘎了。

  据宁昊所述,他和程尔经常约在附近的健身会所游泳喝酒聊天。

  某次他俩相约游泳,在晾干的时候,程尔跟他说起这个故事。

  宁昊觉得故事情节很精彩,支持他写出剧本,拍出来。

  今天邀他过来的意图很明显,看看他有没有投资的兴趣,没准还想让他参演。

  剧本的类型,是内地少有的警匪题材,并且加了条感情线。

  近几年华语电影市场逐渐变得红火,片商也开始试探着拍摄更多类型的商业电影,比如悬疑、惊悚。

  唯独拍警匪片的数量不多。

  自2003年的《终极无间》至2011年的《窃听风云2》,每年于内地影市公映的警匪片平均只有1-2部。

  2011年,《窃听风云2》票房冲破两亿,成为有史以来在内地公映的最卖座华语警匪片。

  但在整体产量及类型发展上,警匪片却呈举步不前之势。

  近三年票房虽不断攀升,市场比例却全无进展,甚至可以说是在倒退。

  从2010年到2011年,警匪片在全年总产量从2%跌落至0.5%。

  原因比较复杂,可粗略的分两点。

  一来涉及警察题材的影视作品,要小心处理,审核标准叫人捉摸不透。

  二来这类作品很容易拍得过于主旋律,人物模式化,失去角色弧光。

  所以,虽然陆远觉得剧本写的不错,但并不是很看好市场的反馈。

  程尔讲解道:“最初我想写太妹和毒贩的故事,写着写着玟川地震发生,我就想写一个关于学校楼塌了的故事。

  便琢磨怎么把这两个故事变成一个,后来我想,缅甸有个毒贩,他盖了一间学校,然后楼塌了,故事慢慢写成了《边境》。”

  “.”

  程尔一直在讲,陆远默默地听。

  许是喝了不少水的缘故,程尔起身去了卫生间。

  趁着他离开的空隙,陆远朝宁昊问。

  “剧本没什么大场面,拍出来也不需要多少资金,你怎么会想着找我?”

  这些年,有不少人请宁昊担任监制。

  圈里人心里都清楚,监制无非就是花钱买个品牌,只要挂个名,就可以躺着收钱。

  以宁昊的名气,出去吆喝一圈,说自己看好这个剧本,大把人愿意送钱上门。

  何况他还可以找小马奔腾投资。

  宁昊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道:“你觉得剧本如何。”

  “挺好。”陆远如实回答。

  “我也这么认为。”

  宁昊抱起趴在茶几上的傻儿子:“起初他简单一提,我就知道这是个好故事,至少相比以往同类题材有所突破。

  剧本修改期间,他和我聊了很多,包括拍摄思路,叙事结构等,都是之前国内,甚至美国警匪片很少见到的。”

  他顿了顿,一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表情,道:“我觉得吧,艺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就是负担着探索的使命,而不是拷贝之前的电影和形态.”

  “停停停,说人话。”陆远挥手打断。

  拍《无人区》时他就发现了,这货特别喜欢扯些看起来格局很大的话。

  宁昊正色道:“我们都清楚,国内警匪片的市场不怎么样,所以这部戏的票房可能不会很出色。”

  “所以你想拉着我跳坑。”陆远喝了口水。

  “类型片的市场需要探索。”

  “你不是有个扶持新人导演的群星计划嘛,说明你也有追求,这是个人才,信我。”

第507章 《鸿门宴》:重振古装片市场

  “《龙门》首日票房2500万,《十三钗》紧随其后,斩获1900万,《龙门》暂时领跑。”

  ——新浪娱乐报道。

  “截至12月18日,上映四日,两片票房均突破亿元大关,《龙门》首周末累计票房1.59亿元,《十三钗》则为1.50亿元。差距并未拉开,呈胶着之势,整体市场表现,未及业内预期。”

  ——京城日报。

  “影院方面普遍对《龙门》和《十三钗》的首周表现失望,两片此前斗得硝烟阵阵,但成绩都远不及去年《失恋三十三天》首周1.67亿,或《让子弹飞》的1.8亿。”

  ——潇湘晨报。

  “陆远缺席《龙门》后续宣传,日前与女友刘施施现身首都国际机场,共赴泰国,完成《泰囧》的后续拍摄。”

  ——辽沈晚报。

  “据院线相关人士分析,依照当前形势,两部影片总票房合力冲刺10亿元大关尚存可能,但任何一部单独突破此里程碑,则毫无希望。”

  ——南方都市报。

  “.”

  很意外!

  不少业内人士都懵了。

  这场票房大战,《龙门》和《十三钗》两败俱伤,成绩双双未达预期。

  一般情况下,电影首周票房会占据总票房30-40%的份额。

  当然,也不排除两片走长线突破市场规律的可能。

  但目前来看,如此拉锯下去,后续《亲密敌人》《碟中谍4》《福尔摩斯2》等中外片接连上映。

  12月的中国电影市场,会迎来更为惨烈的竞争。

  《龙门》与《十三钗》的票房,最终很可能落在5-6亿的区间内。

  相比两片的大投资、大卡司以及观众的期待值,如此成绩,实属大跌眼镜。

  跟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贺岁档格外拉胯。

  去年,《唐山大地震》与《让子弹飞》,分别以6.73亿和6.61亿的票房成绩傲视群雄。

  反观今年,截至目前为止,《建党伟业》票房第一,4.23亿。

  电影上映前,张韦平曾夸下海口,票房突破10亿,这个数字有些夸张。

  但考虑到银幕数量逐年增长。

  2011年票房第一,怎么讲,8个亿,不,7个亿总没问题吧。

  业内人士不理解,纷纷陷入深思。

  市场到底怎么了?

  中国电影难道在开倒车么?

  他们能把握档期、影响排片、宣传造势,却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能预测观众的想法。

  《金陵十三钗》口碑大好,被誉为张一谋十年来最好作品,而《龙门飞甲》虽剧情遭诟病,但3D特效却也不俗。

  总体都在水准之上,却只有这個成绩,外?

  为什么和他们设想的不一样,上映前,双方的宣传攻势铺天盖地,微博骂战、奖项争夺、甚至床戏噱头。

  声势之浩大,令人瞠目。

  张口闭口就是突破10个亿。

  当首周票房的残酷现实摆在眼前时,所有的喧嚣都化为泡影。

  新画面影业这边,眼见首周票房走势不利,张韦平再次祭出舆论大旗。

  称《金陵十三钗》在北美宣传发行时,受到日本公司的威胁,否认并扬言封杀南京大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