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第409章

作者:葫芦村人

  谢威很清楚,自己之前的接触方式有问题,要是已经成为龙芯之母的黄先生,只要说搞芯片,提供一切支持,她犹豫都不带犹豫的。

  计研所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现在经费不充足是事实,但是真正完全被叫停,需要等到87年,然后黄先生进入初创的微电子中心搞CAD。

  那之后,一直到退休,都没有再搞她心心念念的大规模集成电路。

  同样是01年,中科院发出打造中国芯的集结令,退休的黄令仪加入,成为龙芯一号的项目负责人。

  龙芯一号在最初的市场运营跟工艺流程、成本等,基本上无法跟国际同类型的芯片竞争。

  “这些,我们都有。为了搞这款通用处理器,学校已经做出决定,调拨8000万专项经费……另外,后续经费会随着技术突破持续追加……研发成本,将会不计代价!”

  谢威知道如何打动眼前这位要“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耻辱”的人。

  “不计代价?”

  黄令仪一脸惊呼,“你们……”

  此刻的她,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一个年轻人说出不计成本搞自己的通用芯片。

  同样也怀疑谢威说话的可信度。

  “学校现在研制了一款微机……”

  当即,谢威就把目前学校在计算机方面的项目一股脑地说了。

  越听,黄令仪的眉头皱得越紧,哈工大的计算机技术真的已经走到计研所前面了?

  “谢威同志,用户使用的不只是芯片,而是构建在芯片之上的主板、计算机、操作系统以及海量的运用软件……而目前,咱们的条件,连一块高速PCB板、一个射频模组的设计跟制造都非常困难……”

  黄令仪听完谢威的庞大规划后,叹了一口气,提醒谢威。

  谢威想搞的,可不只是一块通用芯片!

  “对!就因为难,所以我们才需要您这样经验丰富的人来带队。另外,CPU只是在应用上只是擅长处理串行技术跟逻辑运算,而要提升运算速度,就必须在GPU上下功夫,然后融合CPU跟GPU的功能……”

  “你们已经开始做了?”

  黄令仪顿时惊呼起来。

  “对。这两年哈工大一直都在不停地用各种基础项目培养团队……截至目前为止,整个团队一共有674人,但是远远不够。不只是设计开发团队,为了支撑设计研发,我们一直在对沪市无线电14厂跟华峰电子升级……”

  “我去!”

  听到谢威的这些介绍,黄令仪再也坐不住了。

  计研所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条件,根本就没法跟哈工大比啊!

  “那行,麻烦您先去收拾东西,杨书记说只要你们同意,就可以跟我们一起先行返回……”

  说服了黄令仪后,谢威第二个找的是倪光南。

  对于这位曾经联想创世团队的大佬,就因为跟柳卖国一心想要购买国外芯片的理念不合,想要开发自己的国产芯片,直接被柳卖国从联想中踢了出来。

  出来后,他依然坚持搞国产芯片,这也就是2001年研制成功的方舟一号处理器,但是这款处理器在研制成功后尴尬地发现,根本就没有用户使用!

  谢威之所以非得挖计研所这些大牛,就因为他清楚方舟一号是成功的,但是最终却败在了市场上:生态系统!

  当年中国计算机市场上,国产软硬件都只是用在特定领域,距离市场太过遥远。

  而市场上,全部都是使用国外的产品。

  在如此情况下,要想让市场使用国产芯片,就必须提供配套的各种硬件以及操作系统、软件……

  于是,最早方舟一号的研究团队为了建设生态,急速扩张,方舟这个原本只负责设计CUP的团队,扩充到包含design house硬件设计团队、操作系统适配团队、关键软件移植团队等等一直到最终用户服务团队的“豪华配置”。

  一直到06年,方舟三号消耗掉了国家863计划课题的1538万经费,依然没有用户买单,资金链断裂,最终国产软硬件在第一次跟国外产品搏杀中倒在了06年的倒春寒中。

  从最初搞计算机,谢威就疯狂地往这方面的技术跟项目倾斜经费,就清楚这不只是搞某个硬件,而是要建设一个生态。

  否则,最后根本没法跟国际上的竞争。

  目前阶段,国际上的计算机运用还不是太过广泛,除了配套跟技术上国外要先进一些,大家差距不大,完全有很大机会的。

  谢威很清楚,计算机产业跟国际品牌的厮杀,最多还有十年时间。

  他需要在这十年时间让这些大佬们自己去搭建好各种生态。

  “去哈工大搞大规模集成电路?”

  倪光南同样也疑惑地看着谢威。

  虽然他也听过谢威,可不相信谢威能在哈工大做主。

  “经费管够!学校不干涉,唯一要求就是性能不断提升!”

  于是,那个被柳卖国踢出联想,然后把方舟失败的责任全部归咎自己身上的大佬,果断地同意去哈工大了。

  谢威挨着跑了一路。

  没有任何人拒绝。

  “杨书记,签字吧。”

  再次回到杨书记的办公室,谢威是带着人事关系变动的材料的。

  “你小子不是说借?这直接调人,合适?”

  杨书记强忍着揍人的冲动。

  “反正都是这么回事,人借走了,也很难再回来。我想于主任也向您介绍了学校的项目情况跟规划……与其后面跟别的领导扯皮,不如现在就把组织关系转移了。”

  “好!好!好!”

  此刻的杨书记被谢威气得额头青筋都冒了出来,强忍着拉开抽屉拔枪的冲动,“他们都愿意?”

  “经费充足,不计成本。”

  谢威的话,让杨书记瞬间涌起一股无力感。

  没钱,腰杆子挺不直。

  计研所的人才,绝对是全国范围内计算机相关软硬件设计开发经验最为丰富的,却又无法保证所有的经费都充足供应。

  “要不你们哈工大把整个计研所都收了算了?”

  “啊?”

  杨书记突然的一句话,让谢威跟于国峰两人都傻眼了。

  “反正你们那边也需要人,即使抽调这些骨干,也无法解决缺人的问题。”

  杨书记此刻倒是光棍得很。

  “于主任,您没给杨书记聊合作的事情?”

  谢威诧异地问于国峰。

  “他说了。”

  没等于国峰开口,杨书记就回答了谢威,“整个计研所,一年经费都不到2000万,你一张口就是8000万的专项经费……咱们也不多要,每年只给2000万经费就行了。计研所直接从中科院脱离,挂你们哈工大去……”

  “蒜鸟,蒜鸟!”

  谢威听到这话,吓得忙不迭地直摇头。

  开玩笑呢。

  谢威是真的想要把计研所吞并了,整个计研所有全国最全面的计算机相关技术领域的项目,有全国经验最丰富的技术团队。

  问题是要真的这样干了,中科院的领导们怕是会直接杀上门。

  “杨书记,您别吓唬他了。”

  于国峰哭笑不得,“还是按照之前谈的,我们一部分的项目,交给计研所帮忙研究,经费上,只要接受学校审计人员的审计,在学校资金链没有断裂的情况下,我们会充分支持!”

  “每年保底1000万,可是你说的。”

  “签合同,学校负责人盖章啊。”

  谢威在一旁目瞪口呆,什么时候于主任都学会画大饼了?

  “唉~上面虽然知道计算机技术重要,可也没有给更多经费支持。计研所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出来后,于国峰点上了一支烟。

  满脸都是惆怅。

  “全国科研单位都一样,国家穷,没办法。”

  谢威从于国峰兜里掏出烟,给自己叼了一根。

  从忙碌起来后,他发现自己的烟瘾越来越大,为了克制烟瘾,向来都是不带烟在身上的。

  想到倪光南团队搞方舟三号时,所有经费就1538万,那还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的1538万!

  当时这1538万可不只是投入到CPU的研发上,而是CPU整个产业链上!

  还没有现在哈工大在计算机技术项目上投入的多呢。

  “那一千万……”

  于国峰开口向谢威解释。

  “研发经费的事情,您这个负责人作主就好。学校没可能搞完全部产业的,最好是把国防科大、西工大等单位也拉进来一起……另外,我今天晚上先回去,黄令仪、倪光南等,我让李校长安排人给他们买火车票,您辛苦一下,陪他们一起坐火车。”

  谢威并不想过问于国峰跟计研所谈的合作方案。

  哈工大现在也不差一年千万的经费。

  “啥?”

  虽然运-11只能坐8人,可以先走一部分啊。

  “以后专家团队出门,绝对不允许多人乘坐一架飞机。”

  谢威一脸严肃。

  于国峰见谢威突然变得如此严肃,一脸愕然,“为什么?”

  “虽然飞机出现事故的几率很小,但是不是没有……一旦出现问题,乘坐飞机的专家团队直接团灭,这损失我们承受不起!回去后我会跟张校长他们商量,把这形成制度!”

  至于么?

  见谢威如此严肃,于国峰瞬间不知道说什么。

  连开谢威玩笑都没有。

  谢威原本也准备带着黄令仪跟倪光南等人一起乘坐运-11返回,在刚刚他说把西工大也拉入计算机生态建设中,突然想到前阵忽悠西工大搞预警机的事情。

  那场让中国损失了40多名专家的预警机空难,可是让中国的大型预警机发展迟缓了好些年。

  从计研所挖的人,绝大部分都是未来的院士!

  别说哈工大,整个国家都损失不起。

  “你坐飞机,让他们坐火车?怎么想的?”

  李瑞还没来得及问谢威结果如何,谢威就提出了要求。

  这让李校长也是傻眼不已。

  “这倒也是。要不,你也别坐飞机了?每次我坐飞机,总是怕掉下去……”

  李瑞听完谢威的理由后,担心地看着谢威。

  “放心吧,我没事儿。运-11上我让122厂那边给准备了降落伞,要是真出了问题,直接打开舱门跳伞就是了……”

  还有这事儿?

  李瑞正要质疑谢威是否会跳伞,想到谢威学什么东西都快,指不定之前在学校的时候就已经试过。

  “现在计算机团队已经打造的差不多了。要是按照你之前的计划,加上现在十号工程跟核心机等项目,资金压力会很大,之前卖火箭炮的资金,怕是支撑不了太久的时间……”

  李瑞转移了话题。

  无论是哈工大校长,还是目前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的身份,都让他不得不担心学校的经费问题。

  一旦学校经费出现问题,所有项目都会受到严重制约。

  “校企办负责人的人选呢?”

  谢威问李瑞,“到目前为止,校企办负责人一直都没有到岗。我们不只是要问国际市场要经费,同时也得问国内市场要经费啊。”

  对于校企办负责人的事情,谢威一直都怀疑李瑞等人根本就没想要安排人,就准备让谢威去干。

  几个老家伙的心思,谢威一直都清楚的。

  “你不用找借口。这次回去后,我们的微机就会推向市场。华峰那边已经开始做生产的准备工作了。您没事儿的时候多跟各大科研单位领导们走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