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第383章

作者:葫芦村人

  他认为赖桂昌是对谢威的安排不满,于是他也不满了。

  赖桂昌知道刘书记为什么不满,苦笑着解释:“接下来咱们项目一分为三,不仅要继续改进PL-4的性能,还要搞中距型号,跟二院合作的地空导弹项目,虽然跟空空导弹技术有很多通用的,可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地空导弹技术论证过程中,石教授负责得多一些,我建议地空导弹由石宏伟同志负责。”

  “我?”

  石宏伟一点准备都没有。

  “我没意见。”

  见谢威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后,刘德宝直接开口表态,“既然没人反对,谢威,说说其他事情安排吧。”

  “……”

  别说会议室里熟悉了刘德宝的众人,就连李瑞的表情此刻都变得怪异起来:你特么的连问都没问题有没有人反对,直接就说没人反对。

  一点原则都不讲了么?

  谢威也有些无语,好歹走走流程,问问大家有没有人反对嘛。

  都知道不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该要的流程还是不应该少的。

  抬起手腕,见时间已经过了十二点,谢威也不想耽搁时间,顾不得其他,开口说道:“接下来学校的军事科研技术,很大可能会向战机领域倾斜,学校之前的各项技术需要加快……”

  “要搞整机设计?”

  刘德宝问,旋即脸上浮现出难色,“应该召集战机相关技术项目的负责人开会啊,咱们在这里讨论没用。”

  “具体如何安排,等明天部队领导参观了项目再说,不过战机属于三机部的项目,这事情需要跟部里进行沟通,要不然到时候容易遇到麻烦。”

  谢威提醒刘德宝。

  这事情需要刘德宝去跟部里领导沟通。

  战机属于三机部管辖范畴,学校属于七机部。

  之前没有大规模投入的情况下部里不会有什么意见,可要是经费跟资源都向着战机相关技术倾斜,即使七机部主管领导没有意见,整个七机部内部也会有很大的意见的。

  尤其是学校握着好几亿的经费,其他兄弟单位日子紧巴巴的时候,一些问题更容易发生。

  “不只是经费跟资源倾斜的问题吧?”

  刘德宝有些头痛地揉了揉脑袋。

  “对,肯定会加大跟三机部方面的合作。目前除了150远火的生产,也就中距导弹跟地空导弹系统跟院内合作,可以用PL-4的技术跟部里谈判。”

  谢威的话,让李瑞直接竖起了大拇指。

  学校的研发经费,部队会支付。

  后续的研发经费部队也会提供,以目前的数额,甚至都不需要动用学校多少经费,而谢威把部队已经买单的技术拿到部队谈条件,一石二鸟。

  这小子越来越油滑了。

  自己没看错人!

  第二天上午九点,龙耀华跟空军的几位首长准时到了学校。

  “直接去你们战机项目所在吧。”

  不等刘德宝几人打招呼,龙耀华就开口了,“时间不多,下午我们得去601所跟112厂那边。”

  随着学校这两年一直在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却因为资金问题,建设规模不大,导致办公跟教学都不够用,连学生都有不少在外面租房子上课。

  不过,战机项目的人不少,加上这几年一直都在缓慢地发展,学校去年修的一栋规模不大的教学楼,被划给航空航天的专业,战机团队就占了整整三层。

  “学校在恢复航空航天专业前,就已经跟601、607、611、410等单位达成了合作,目前主要是以歼-9的技术成果为基础……”

  一边往航空楼走去,谢威一边向龙耀华跟其他首长介绍学校战机相关技术项目的情况。

  “歼-9?不是因为技术难度大、性能指标无法达到而彻底终止了?”

  “前些年就已经减少了投入啊。”

  “歼-9是高空高速战机,目前战机不是已经开始摒弃了高空高速,转而追求综合作战性能,这是你们提供的报告吧?”

  几名空军首长都熟悉歼-9的情况。

  多次技术讨论会议,多次修改技术指标。

  从最初的双24到后来的双25,再到后来的双26指标变化,歼-9的整个研究过程充满了艰辛。

  从一开始的设计思想就非常超前,却面对国内工业底子薄弱、经验不足、配套跟不上等问题。

  在如此环境下,歼-9的设计一开始是达到了单发战机性能极限的2.4马赫飞行速度;空军在此基础上提出双25指标,611采用鸭翼气动布局来应对,可随着战斗机性能要求提升,空军更是激进地把指标提升到了双26……

  国际上单发战机最大速度都未超过2.4马赫,而国内对单发的歼-9提出的双26指标几乎是苛严到了无法实现的程度。

  当然,如果这样的指标的战机能设计制造出来,歼-9性能绝对能在国际上靠前。

  然而,配套的涡扇-6、电传操纵技术这些核心技术无法取得突破,最终导致歼-9的性能指标只能是一种狂想!

  空军已经详细评估过,才终止了歼-9的研发。

  难道哈工大的人不清楚?

  “歼-9的气动布局、设想都是超前的……之前无法满足性能指标,不是因为设计有问题,而是配套的电传操控系统跟发动机跟不上……”

  谢威解释着。

  “何况,我们的项目,从一开始就没有制定必须达到的性能指标,而是根据我们的技术水平,尽量达到我们能达到的程度……而且现在学校只有一个跟巴基斯坦联合研制的超-7项目,还处于论证阶段,他们尚未明确是否合作……”

  谢威的意思很明显。

  跟巴基斯坦合作的战机项目,即使达成,也用不到电传操控系统以及更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等先进技术的。

  而目前跟巴基斯坦最大的合作就是三代坦克的研制。

  很快,一行人就到了航空楼前面。

  宋总早上才得到通知,刚到航空楼外面,就看到谢威就带着龙耀华一行人到了。

  “虽然目前我们没有整机研制任务,战机相关技术项目都是宋总在负责。”

  双方都是熟人,根本不用谢威介绍。

  “你们学校是准备把611兼并了?”

  一名空军的首长笑着问道。

  “合作!合作呢!”

  刘德宝急忙否认。

  空军这位首长实在是没怀好意啊,要是这话传到七机部的领导耳中,怎么解释?

  航天系统的技术项目那么多,作为下属单位不去搞航天技术,向着往太空、往月球发展,去搞三机部的战机?

  闹呢!

  “首长说笑了。这边只有611所部分技术骨干,611所的主要力量还是在蓉城。”

  宋总也急忙解释着。

  他倒是希望学校能把他们611所收编了,那样要经费也容易不是?

  学校现在可是握着好几亿的经费。

  完全可以搞一个整机项目。

  目前,宋总对新一代歼击机研制方案有了非常明确的方案了,就等着机会合适,提供给上级主管单位。

  哈工大是学校,如果隶属三机部,完全就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利直接立项开始搞三代机的方案论证跟设计工作了。

  不像现在,都是在搞配套技术的研发。

  只有整机项目开始搞,配套技术的投入才会加大的。

  “这里是控制技术团队,主要是以四余度电传系统相关技术的研究为主,简单的机械传动无法解决歼-9鸭翼设计中用计算机实时、精确控制舵面的问题,整个学校计算机、电子工程、光电等专业全部参与了进来。”

  到了四余度电传操作技术研究区域,宋总向众人介绍着。

  他设想的下一代战机方案,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是核心技术。

  而学校在这上面也没少投入。

  “为什么非得是鸭翼?控制难度大,结构复杂……国际上的先进战机,采用鸭翼的可不多!之前歼-9采用鸭翼是为了获得更好的高空高速性能啊。”

  一名空军的首长问道。

  鸭式布局带来的气动焦点变化,让飞机天生就不稳定,操纵起来异常复杂。

  这就对操作系统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国内掌握的机械传动技术都不是很熟练,要控制鸭翼,甚至直接跳过了模拟电传技术,直接上马数字信号的电传系统!

  难度得多大?

第300章 空军不支持国产, 要买F16?

  “首长,即使不采用鸭翼,数字信号的电传操作系统也是我们必须研制的……随着技术的发展,战机对操控系统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宋总解释着。

  歼-9当时如果有现在的配套跟充足的资金,指不定就搞出了合适的飞行控制系统。

  要搞鸭翼,飞行控制系统就绝对不能差。

  “首长,鸭翼是目前我们能做出的最好选择!”

  谢威听到那名空军首长问为什么非得要鸭翼,顿时就不乐意了。

  发动机技术不过关,大推重比发动机没有,如果只靠着目前国内能生产出来的发动机,制造出来的战机最大起飞重量能有多少?

  要是发动机动力足够强劲,用得着么?

  什么气动设计技术跟经验储备不足,只能说有这方面的原因,却不是主要原因。

  要是发动机真的强悍,外形设计成砖头,都能被强劲的动力送上天。

  “咱们的发动机技术不够强,尤其是涡扇发动机……鸭翼能显著增加升力和瞬时盘旋能力,低速下更好控制。可以极大地提升战机的机动性能的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在发动机推力不足的情况把更多的燃油跟弹药送上天!”

  “谢威究竟学什么专业的?好像不只是熟悉导弹技术,战机方面的技术也很了解啊。”

  龙耀华小声地询问身边跟着的李瑞。

  此刻的他,有些好奇谢威学什么专业的。

  来之前就通过李瑞了解到了谢威在学校的特殊地位,知道不能以看寻常大学生的目光看谢威,即使龙耀华觉得已经非常重视谢威了,目前谢威的表现却让他觉得依然有些不足。

  “首长,你不会想让他进部队系统吧?这可不行!”

  李瑞一脸警惕。

  生怕龙耀华挖人。

  “瞧瞧你!好歹你现在也算部队的人了。怎么胳膊肘往外拐呢!”

  龙耀华本身没有挖谢威进入部队系统的想法,李瑞这话让他觉得,让谢威去部队应该最合适的,不管是总后还是总装,或是总参的技术部门,都能给谢威提供更大发展平台。

  “……”

  李瑞尴尬了起来。

  此刻他还真不知道如何回答。

  总不能告诉龙耀华,谢威是他在学校时期就选好的校长继承人,目前一切都按照原本他给谢威安排好的路线在发展,加上谢威能力表现得越来越强,未来的潜力,绝对不会仅仅局限在哈工大。

  “瞧瞧你那嘴脸,我不过是开开玩笑。”

  “……接下来咱们还是听宋总向大家介绍战机项目情况吧。”

  这会儿,谢威又把话题给拉了回来。

  本来想要详细给大佬们介绍一番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结果就因为一位首长问为什么非得是鸭翼,导致话题扯远了。

  谢威这才意识到,八十年代的空军首长们,作战经验应该不算差,可文化水平跟战略目光嘛……

  为了不耽误时间,他主动把话题转回来,让宋总继续介绍。

  宋老总正要拒绝,他算是看出来了,谢威虽然年轻,比他更胜任眼前的场合。

  谢威凑过去,小声地说道:“宋总,介绍完了,可是向上级提出三代机的好机会,不一定现在就能被批准立项,空军重视后结果完全不一样。”

  空军没钱?

  那不是问题,空军有人啊。

  何况,作为过来人的谢威非常清楚,83年9月跟拉斐尔公司签订怪蛇-3空空导弹引进合同时,空军可是准备了5亿美元的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