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第359章

作者:葫芦村人

  世界上永远不会缺乏目光长远的人。

  尤其是这个年代中国的领导干部。

  要不是他们长远的目光,在改革初期就对未来数十年进行了长远规划,中国也不可能在从成立时的一穷二白在短短不到百年,就引领整个蓝星踏上星辰大海的征途。

  “有个问题,合作时间长了,一旦合作方基础发展起来,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到时候要撇开我们单干……”

  刘德宝着急地表示了担忧。

  最开始校企办跟花都油脂化工厂合作时,谢威就提出了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

  才过去多长时间?

  他居然忘记了!

  “军工技术合作与民用技术合作不同。刘书记,军工技术的研发,很多时候不是以利润为第一考虑的目标,而是技术提升,让我们的技术缩短跟国际的差距;民品不一样,必须以市场利润为导向!”

  谢威认真地解释着。

  军用技术如果要去考虑利润,基本上很难。

  别的不说,即使99坦克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前的99年就已经定型投入生产,可到最后部队依然没有把所有坦克全部换装成99系列坦克。

  落后的96系列依然大规模存在。

  甚至15式轻型坦克出现后,PLA也没有大规模列装,而是选择攒家底的方式,一年生产一点,只是保持军工厂的军工生产能力。

  说到底,搞军工的单位,别想发财,但是也绝对饿不死。

  唯一能发财的就是军品外贸……

  全国多少先进技术装备,能出口的又有多少?

  哪怕到谢威离开自己那个时代,歼-20都从小甜甜变成了牛夫人再到老奶奶,也是终究没能出口的。

  “何况,有些先进装备,即使花费更高成本研制出来,但凡危害到国防安全,别说上面不会允许,我们自己都不能去想着卖出去……”

  谢威义正言辞地说道。

  刘德宝嘴唇动了动,正准备反驳。

  谢威又补充了一句:“当然,如果生存都成了问题,只要不会严重威胁国防安全,首先得考虑生存下去……”

  得~

  好话歹话全都由谢威说了。

  刘书记还能说什么?

  此刻,他什么都不想说。

  “那就这样跟他们签合同?”

  “122厂那边还没有明确的答复么?如果他们不合作,直接告诉他们,咱们放弃跟他们合作造车了!全国这么多单位呢!”

  122厂的合作,这么多天都没敲定。

  谢威不乐意了。

  看看江北跟江山机械厂,同样都是军工单位,122厂为什么做事如此磨蹭?

  早点把哈飞宏光推向市场,在外资汽车技术跟品牌尚未大规模涌入之前快速占领市场、积累资本跟技术经验,然后向轿车进军。

  等到汽车业务发展壮大,合资品牌崛起,国家开始加大汽车产业的扶持,那时候,校企办手里捏着的哈飞汽车股份也就可以出手了。

  到时候哈工大能获得庞大的经费,购买股份的单位也会因为未来十多年国内汽车产业的快速增长而获得大量投资收益。

  多好的事情!

  可现在,122厂因为谢威以500万要40%股份而不签合同,八字这一撇都没成。

第280章 地空导弹、单兵防空导弹该搞出来截胡进口相关导弹的业务了

  “我催催他们。”

  刘德宝尴尬地说道。

  他没告诉谢威,122厂那边希望哈工大的500万投资占股从谢威提出来的40%降低到32%,如此一来,即使哈工大校企办加上汽车工程系所占股份,总额也只有40%,以此来确保122厂在汽车产业的话语权。

  由于谢威提出来的,并且给了充足理由,无论是张鸣秋还是刘德宝,都不好做出让步。

  谢威不置可否。

  由于江北机械厂跟江山机械厂都是军工单位,合作的也是武器装备,这属于刘德宝的管辖范围,大体方向敲定,谢威自然不会参与到具体的细节谈判中。

  反正只要按照他的预期进行就好了。

  哈工大要想发展,成为国内第一,乃至全世界第一的军工院校,就必须跟国内军工单位紧密合作。

  趁着阿卜杜拉尚未回来的时间,谢威必须快速跟学校的导弹团队敲定地空导弹、便携式单兵防空导弹的方案。

  要不然,阿卜杜拉回来被伊扎克说动,问起来连方案都拿不出来,还怎么忽悠对方把美金从兜里掏出来?

  “谢威,你怎么有空来我们这边了?”

  见到谢威出现,赖桂昌意外不已。

  要知道,谢威平时都是躲着他们的。

  学校的导弹团队不仅希望谢威能说服学校加大对空空导弹项目研制的投入,同时也一直打着让谢威转入到空空导弹项目的研究中,学习导弹相关专业。

  78级实验班,到现在,就谢威没有明确告诉学校自己的学习、研究方向。

  所以,谢威突然出现在他一直抗拒的空空导弹设计室,自然让赖教授意外。

  “来这边看看情况,了解一下进展。”

  谢威说明了来意。

  听到这话,赖教授顿时来了兴趣,“有客户想要地空导弹了?”

  现在学校的项目团队,除了校企办相关的民品项目资金充足,研究经费最充足的就是方鹏举的远程火箭炮团队。

  那是真的要人给人,钱都不用给,5000万的专用经费!

  没有任何人嫉妒得起来:远程火箭炮出口卖出了上亿美元!而且有消息说,还有5亿的订单。

  所以,学校各个军工相关的项目团队都希望谢威告诉他们,他们手里研制的武器装备已经有了国外订单,那样才能在后续研究中获得充足经费。

  “没呢。”

  谢威摇头,“不过目前有有客户需要单兵防空导弹,要是咱们团队搞出来,很快就能获得订单。”

  “单兵防空导弹?之前你不是说利用PL-4的技术,搞近程地空导弹,先积累经验?我们工作主要用在这上面。”

  赖桂昌虚眯着眼看着谢威,不明白谢威怎么又改变了想法。

  搞一款三军通用型的防空导弹,是之前说好的。

  红旗-61防空导弹性能并不先进,到现在都还没有完成上舰任务。

  赖桂昌等人也清楚知道防空导弹同样是空军所急需的。

  “近程地空导弹的研发得持续,如果可能,我觉得尽快拿出一款单兵防空导弹来……想要从市场上获得更多经费,就必须根据市场需求来。”

  谢威说道。

  单兵防空导弹的价格比起火箭筒高了不知道多少,却没法跟近程防空导弹系统比价格,但是市场规模却比近程防空导弹大多了。

  不是每个国家的军队都能装备得起防空导弹系统的。

  单兵防空导弹就不一样了。

  只要有一两具便携式单兵防空导弹,就能对低空、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以及直升机形成威胁。

  不说两伊战场上用来提升双方没有太高素养的步兵战斗力,帝国坟场那边随着一次性火箭筒投入运用,苏军的装甲部队在武装直升机、对地攻击机的保护下行动,让游击队伤亡惨重。

  CIA提供的红眼睛防空性能并不好。

  而FIM-92虽然已经使用硒化铅制导头替代了原本的硫化铅制导头,探测头灵敏度有所提高,不过依然不具备夜间作战能力、刚干扰性也差,效果并不理想。

  “研究团队缺乏经费……”

  “学校可以为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跟近程防空导弹提供800万经费。”

  谢威没有任何犹豫。

  “谢威啊,我们之前就有考虑过这些方案,也论证过,你跟我去看看,提点建议……”

  “……”

  谢威无语地看着赖教授:你好歹是个教授啊!

  变脸如此快,合适么?

  赖教授丝毫都不觉得如此有何不妥,拉着谢威就往设计室内部走去,要向谢威介绍他们在这之前就已经有了设计方案的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跟近程导弹系统。

  所有的技术都来源于PL-4的修改。

  “从当初使用锑化铟探测器替代硫化铅探测器后,我们团队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研究,林先生那边也展开了实验,可以提供纯度更高的锑化铟……在更换了新的制导头、固体燃料推进剂以及火箭发动机后,PL-4空空导弹的射程已经增加到28公里、最大速度增加到3.6马赫,最大飞行高度22000米……”

  赖桂昌翻开了设计图。

  首先向谢威介绍的是PL-4导弹的改进性能。

  得益于谢威提出的高纯度锑化铟制导头,让PL-4空空导弹不仅远远超过了设计需求,甚至性能直接从第一代跳到了第三代。

  同样是谢威拿出来的固体火箭燃料配方,能量密度更高,导弹团队改进了火箭发动机后,推力更强,使得PL-4从原本的2.4马赫直接提升到3.6马赫。

  “风洞吹了吗?”

  谢威问道。

  要是PL-4的性能真的达到了这样的性能,完全可以截胡空军花5亿美元从以色列采购1500套怪蛇空空导弹的订单。

  “全尺寸风洞模型已经做了,不过没钱生产样品跟遥测弹……”

  “……”

  面对赖桂昌三句不离要经费,谢威无话可说。

  “地面发射的PL-4,增加了直径跟长度,不过射程只能达到18公里,射高也降低到14000米,最大飞行速度3.2马赫……”

  见谢威不接招,赖教授平静地转移话题。

  向谢威介绍地面发射的由PL-4防空导弹改进而来的防空导弹。

  从空中发射跟从地面发射可是两码事,看看采用同样技术、同样燃料推进剂制造出来的不同发射方式的导弹性能数据差异就知道了。

  “这不错啊!空军为了提升防空能力,听说准备从法国引进响尾蛇防空导弹系统……”

  “可不是!就因为知道这消息,所以整个团队平时都不敢休息,现在改造的防空导弹已经完成了论证工作,完成了风洞实验,下一步工作就是生产遥测弹进行测试……”

  一旁不知道什么时候过来的石宏伟副教授打断了谢威的话。

  随后严肃地看着谢威,“谢威,之前我们并没有多少基础,即使PL-4改进也没有进行过测试,空军并不相信我们设计的导弹有这样的性能……我们需要更多经费来加快实验……”

  从国外引进,不可能是最先进的。

  但是在引进成品后,很快就能形成战斗力。

  从国外引进全套生产技术甚至可以加快国内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

  哈工大之前的空空导弹团队,也不过是PL-4项目改型的研究,上面根本就没给经费,哪怕一年多前谢威提供了锑化铟制导头后打靶表现耀眼,当初因为固体燃料、发动机以及对锑化铟制导头的研究不够深入,空军只追加了200万经费,然后就没管了。

  “既然如此,那就先制造遥测弹。加快进度。”

  谢威想都没想。

  “同时搞3个项目的样品测试,人手不足不说,经费……”

  赖教授又开始提经费。

  学校现在有钱,他们都知道。

  想要获得更多经费,找张鸣秋跟刘德宝都不如找谢威管用。

  “人手方面,我也没办法。赖教授、石教授,你们之前有不少同学跟学生,还有师兄弟是搞这个的吧?资金方面,先期的800万如果不够,我会想办法说服刘书记追加对防空导弹跟空空导弹的经费投入……”

  谢威翻了个白眼。

  防空导弹设计室这边,确实不适合来。

  自己都已经答应给他们800万经费,依然还想要更多。

  不过,谢威倒是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