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第318章

作者:葫芦村人

  粉末冶金,在高强度零件跟材料上得到广泛运用,尤其是60~70年代,为了提升战斗机机动性,发动机燃烧室需要更高的温度,高性能金属合金材料对加工刀具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镍的熔点倒是只需要达到1453℃,可钨的熔点3410℃、钼的熔点2622℃……

  耐高温的材料,熔点自然越高越好。

  要生产这些材料,寻常的金属冶炼手段就不够了。

  于是,在高压环境中高温烧的结粉末冶金技术运用越来越广泛。

  国内从50年代才开始起步,156个重点工业项目中,只有极少数涉及到粉末冶金。

  这方面的技术,国内远远落后于国外。

  尤利华作为总参的装备相关负责人,经常跟相关技术人员打交道,自然清楚钨材料的加工,想要利用高温熔化手段获得材料根本不可能。

  这也是国内穿甲弹的穿甲厚度不行的根源。

  “你们在粉末冶金上取得了突破?”

  尤利华很快反应了过来。

  “也谈不上突破,目前学校冶金实验室因为经费不足,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满足材料要求,需要先对粉末毛坯进行加压……高压烧结混合了重稀土元素的钨钼合金使用的高频炉受限于技术,容量很小……”

  “也就是说,材料生产有问题?”

  尤利华嘴角接连抽搐了两下,这小子是在哭穷?

  跟李瑞倒是不一样的套路。

  “也谈不上,还好,火箭弹的钨芯直径小,长度也不大……一炉能生产好几十根……只不过要想进一步降低成本,或是高温烧结其他大型毛坯,肯定需要更多投入……”

  “尤主任啊,我们学校项目多,又要承担上级相关部门的课题,还得建设学校……经费方面,实在是紧张。”

  张鸣秋见谢威提出缺经费,自然不会放弃如此机会。

  刘德宝也急忙帮腔,“可不是!为了这个项目,学校都从银行贷款了数百万……”

  看着两人的神态,加上他们的话,谢威都有些愣神。

  这两人见缝插针要钱的本事,深得李校长的真传。

  “……”

  这把尤利华倒是搞得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还好,车子到学校了。

  “到了,咱们先看看学校各个项目吧。随着你们自主项目的增加,究竟有哪些项目、哪些技术,不只是你们部里不清楚,部队方面也不清楚……”

  谢威眼神一亮。

  这才是部队派人来的目的。

  在他的忽悠下,李瑞问部里要了自主立项、自筹经费、独立经营的政策,这些政策不只是针对民品项目,在李校长的操作下,连军用技术也一样采用这政策。

  如此一来,就导致主管的七机部跟部队方面都不知道学校有些什么技术基础跟项目。

  如果没有这次跟巴基斯坦的坦克项目合作,或是没有哈工大的火箭筒在坟场用很短时间直接打爆十多辆先进的T-72坦克,部队怕是也不会想着来学校摸底。

  对!

  尤利华带着人,就是来摸底的!

  “这……”

  张鸣秋一脸愁容,他并不想让部队方面了解学校究竟有哪些军用技术项目,尤其是自主的项目。

  部队知道了,万一觉得先进,不让跟国外客户合作或是不让卖出去怎么办?

  “张校长,尤主任应该是受上级委托,来对学校摸底,了解学校难处……咱们很多项目虽然框架搭起来了,不仅缺人,还缺经费,部队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肯定不好给经费啊。”

  谢威急忙说道,旋即扭头看向尤利华,“尤主任,是吧?”

  “……”

  尤利华差点爆粗口!

  开始还觉得谢威这年轻人不错,不像李瑞那不要脸的老家伙,想尽办法来哭穷。

  现在他才知道,眼前这小子比李瑞更难缠。

  自己不过提出了解学校究竟有些什么项目,避免他们把一些高精尖端技术在上级跟部队都不知情的情况下卖出去。

  怎么就成自己来考察,给经费了?

  “这样啊?尤主任,走,我们先去战机项目……”

  张鸣秋根本就不给尤利华反驳的机会。

  拉着尤利华就向着战机项目所在的办公楼走去。

  “咱们好像进了强盗窝?”

  跟着尤利华前来的两名中年军官,目瞪口呆,见着尤主任被学校校长跟书记架着走了,不由傻眼了。

  “先跟着吧……之前上面提出要往哈工大派军代表,到现在,只是安排了警卫呢!说不得,咱们得留一人在这里,到时候……”

  另一人说到这里,眉头接连跳动。

  不管是谁留在学校当军代表,监督学校的项目,以后的工作怕是不好干啊。

  从学校领导到下面的学生,逮着机会就要钱。

  谁受得了?

第245章 没有部队首长能拒绝99大改坦克

  “尤主任,我们安排了欢迎宴……”

  学校各个项目参观完,从到了学校,一直持续到下午六点过。

  为了节约时间,中午尤利华拒绝了去食堂,让人打了饭,送到翟鑫国的办公室跟项目团队的人一起吃的。

  到了晚上,张校长觉得怎么都应该表示一番。

  “饭就不吃了,情况我们已经大体上了解,这一路太累,先去招待所休息……”

  还不等他说完,原本精神奕奕的尤主任瞬间满脸疲惫,直接摆手拒绝。

  开玩笑呢!

  一整天,到任何一个项目,不管是陪同的校领导,还是项目负责人,三句话不离缺经费!

  对方晚上设宴,话题绝对不会是学校的项目,而是学校缺经费的问题。

  饭,不能吃。

  酒,更不能喝。

  “尤主任,食堂已经准备好了,要是您不去,这不浪费了嘛……”

  刘德宝苦着脸,希望尤利华去参加晚宴。

  开玩笑呢!

  今天一天都在给尤主任灌输学校经费有多匮乏,学校食堂也准备好了,标准的四菜一汤忆苦宴,就准备借着机会,给尤主任多灌点酒,然后让部队给点经费。

  结果,尤利华不去了!

  那怎么发挥?

  “不去了。今天实在是太累……时间很紧,晚上我们还需要对今天的工作进行总结……”

  小样!

  一天都在哭穷,晚上这酒还能喝?

  部队也没钱。

  不管对方怎么说,尤主任那是绝对不接受学校宴请的。

  “上面安排我们来,一方面是了解情况,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评估一些项目是否投资……这饭要是吃了,传出去,怕是会让人误会……”

  对方既然见缝插针就说困难,无论如何这饭是不能吃的。

  一番拉扯,尤利华三人,终究还是没有同意去哈工大食堂吃招待晚宴,而是去招待所就着开水咸菜啃馒头。

  “张校长,刘书记,现在咋整?”

  后勤负责人失落地看向张鸣秋跟刘德宝等人。

  食堂按照学校要求,专门给部队前来视察的部队首长安排了忆苦思甜的四菜一汤:蒜蓉地瓜叶、炝炒南瓜尖、红烧山芋、红烧牛皮、苦菜汤。

  主食则是红薯、芋头、棒子跟混合高粱面的窝窝头。

  为了配齐四菜一汤,还得是忆苦饭菜,可没少费食堂工作人员的心思。

  结果,人家不吃了!

  那还怎么展示学校经费上的苦?

  “算了,算了!”

  张鸣秋叹了口气,只能自己吃了呗。

  “尤主任,军工技术,最多的不是原来的哈军工吗?现在虽然哈军工拆分了,西工大搞飞机、国防科大搞导弹雷达等、南理工搞炮、装甲兵工程学院搞坦克……怎么哈工大现在啥项目都有了?”

  到了招待所,三人没让招待所食堂安排晚饭,直接要了开水,就着咸菜啃他们路上没吃完的馒头。

  卫长城一边啃馒头,一边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不来,还真不知道哈工大有些什么项目,尤其是不少项目都是国内最先进的。

  “各个学校也都是搞前沿技术的研究,没有具体项目,他们却直接上搞项目……”

  另外一名叫王能军的人也皱着眉头。

  倒不是馒头不好吃,咸菜不爽口。

  感觉他们到了一个假的哈工大。

  难怪哈工大天天嚷嚷着缺钱。

  那些专门搞相关装备研究的项目,有上级财政拨款,都缺经费呢。

  “在哈军工成立前,哈工大是国内第一军工院校,尤其苏联对我们工业援助时,这里更是全国培养骨干工程师的地方……后来哈军工成立,从哈工大划拨走了差不多一半的骨干教师,一些军工院系也被并入哈军工……”

  对于学校的历史,尤利华还是清楚的。

  “难不成,哈工大是想要恢复当年哈军工的荣光?”

  王能军一愣,脱口而出。

  “不只是恢复当年哈军工的荣光,从哈军工拆分南迁后,哈工大的校长就开始奔着超越哈军工去的……在没有自主立项政策之前,他们就在自筹经费搞一些项目跟课题,有了自主立项权,就开始放飞自我了……也就是这原因,才导致哈军工现在财务状况一团糟,所有校长逮着机会就要钱……”

  “……”

  两人不知道说什么。

  李瑞校长之前的校长,他们不熟悉,也没有听到多少。

  可李瑞校长的名声,在部队那边都不好,不只是因为李瑞校长要钱,还是撒泼打滚地要钱,不给钱不走的那种。

  “可上面交代的……”

  “目前国家一切为经济基础建设让路,军费不断削减,裁军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先进军事项目已经因为经费匮乏而陷入停滞,基本上注定会下马……哈工大现在这样,或许能拯救一批项目……”

  尤利华叹了一口气。

  要不是如此,怎么可能部队就派他们三人来哈工大?

  “尤主任,停了经费的项目,都是经过评估,指标过高、基础配套不足、所需经费太大、所需时间太长啊。”

  卫长城皱着眉头看了一眼尤利华。

  大批尖端军事装备项目是否下马,目前部队内部的争论声音也非常大。

  这跟哈工大可没什么关系。

  尤利华看了一眼卫长城,并没有跟他争论,咽下口里的馒头,喝了一口水,才说道:“哈工大跟巴基斯坦的坦克合作项目,技术指标虽然已经有了,他们为了经费,很可能会弄指标更高的……而目前战机项目虽然没有总成项目,如果有机会,怕是也会寻求跟国外客户合作……上级派我们来,一方面是了解学校项目的真实情况,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再出现国内都没有使用的先进装备先出口的事情……”

  上级的意思很明白,哈工大已经卖出去的火箭筒就不阻止了。

  跟巴基斯坦已经谈好的坦克合作研发项目,也不干涉,但是不能把最先进的卖出去。

  “最先进的不卖出去?部队给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