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第311章

作者:葫芦村人

  解决了,国内的坦克,就能拥有比进口的马可尼公司还先进的火控系统使用,如何能不愿意?

  哈工大搞成功,那也是国家技术的提升啊!

  “我以为,他是最不好说动的。”

  离开祝老总的宿舍后,李瑞眼神复杂地看着谢威,“你小子,弄这个弄多久了?亏得你还说我瞎搞项目……”

  在李瑞看来,谢威是典型的又当婊子又立牌坊。

  口口声声地说自己瞎几把增加项目,反对搞这些军工项目,结果准备工作比谁都做得充分。

  “我要说是巴基斯坦人来了后才弄的,你信么?”

  谢威看着李瑞,一脸玩味。

  “信!我信你个鬼!你小子之前说我这糟老头子坏得很,现在你说说,是你这年轻小伙坏得很,还是我这糟老头子坏得很?”

  谢威并没有跟李瑞争论什么。

  要没有巴基斯坦投钱,他绝对不会支持学校搞坦克项目的。

  除非部队把项目给了学校。

  有着专门设计的201所,有着集产研于一体的617,还有专门的装甲兵学院,哪里能轮到哈工大?

  “你小子怎么不早点说?要是去年,咱们根本就不用这么麻烦……”

  第二个找的是臧克茂。

  李瑞了解到情况后,不由埋怨起谢威来了。

  臧克茂原来在哈工大隔壁的哈船舶工作,去年8月才调入装甲兵工程学院,专门负责炮控系统的研究。

  在进入装甲兵工程学院之前,臧克茂就提出了现代坦克炮控系统体系结构跟炮控方法,跨越了中国外炮控系统的两个阶段,并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坦克电驱动系统原理原车。

  被调入装甲兵工程学院后,主要负责全电战斗车辆技术的研发。

  项目带头人啊!

  人可不好弄走!

  “我就奇了怪了,他一个研究坦克技术的,为什么留在哈船舶……”

  李瑞抱怨着。

  谢威直接给了他一个白眼儿,“军舰的炮塔不用电传系统?再说了,哈船舶是当年哈军工留下的,又不是只搞船舶……咱们学校也不是只搞导弹……”

  “你这啥态度!要是你早点说,有这麻烦事?”

  “这不能怪我,去年即使邀请他到学校,学校有项目还是有经费?”

  谢威没好气地说道。

  “额……”

  李瑞顿时无语了。

  “在装甲兵学院搞这个,跟在我们学校搞这个没啥区别,而且,我们完全可以跟装甲兵学院合作啊……如果学校不设置相关专业,直接给他们提供经费就好了。”

  谢威不负责任地说道。

  “这怎么行!咱们出钱了,技术可以共享,学校不能不培养人才啊!连个完整的坦克都无法设计,咱们还怎么好意思说成为国内第一军工院校?成为军工界人才培养的扛把子?”

  李瑞不乐意了。

  学校出钱了,技术可以共享,人得留下,有了人,就能持续不断地培养人才。

  “你放心,我来想办法……咱们去找下一个,这个曹贺全,不会也很难搞到我们学校吧?”

  无论是8000万刀,还是跟巴基斯坦合作搞三代坦克,都能让装甲兵工程学校让步了。

  李校长觉得,大不了多跟装甲兵工程学校的领导喝几顿酒,实在不行,就喝到进医院的那种。

  要是还不行……

  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可以给他们透露一下的。

  “那不至于。”

  谢威给出来的名单里,最难搞定的就是前两个,搞防护装甲的曹贺全,反而是最容易的。

  出生于45年的曹贺全,69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原唐山铁道学院),70~74年在大连从事铁路装卸机械的设计、生产工作,然后调入五机部52研究所从事机械设计工作。

  “你在开玩笑?我们跑这么远,你就为了找个搞机械设计的?”

  当到了内蒙金属材料研究所,了解到情况后,李瑞怒了。

  机械设计啊!

  那是哈工大的王牌专业!

  即使学校自己培养的机械设计人员不行,学校的老师跟教授呢?

  “那又如何?虽然他是搞机械设计的,你可别忘了,52所主要研究坦克装甲材料,了解国内所有的装甲材料,拥有丰富的设计经验……他设计的都是跟装甲相关的!”

  谢威其实也没想到。

  他只知道这位是中国兵器首席专家,哪里想到现在他还没有开始从事装甲防护材料的研究工作?

  历史证明,这是大拿。

  85年就搞出了国内第一代可用于实战的反应装甲,并且跟国际同类水平不相上下!

  现在已经是80年了。

  这么短时间就搞定的,不是大佬是什么?

  “谢威,这可不能开玩笑!”

  “你觉得我是开玩笑?学校一堆事呢!你以为谁都像你,整天没事瞎逛?”

  谢威肯定不会承认自己失误了。

  “再说了,还有几个人在617,咱们不来内蒙也搞不走……”

第240章 阿巴边境,游击队、火箭筒、T72装甲部队

  “行吧,反正以后学校要交到你手里。”

  看着谢威一本正经的样子,李瑞总觉得这小子的反应很反常。

  虽然谢威说他费了不少力气才打听到,加上曹贺全在52所也确实是技术骨干,加上52所又主要研究防护装甲,也懒得去纠结。

  “不过,你还是跟他谈谈,他要是不愿意去,就不好搞了。”

  “没有什么好谈的。”

  话是这样说,谢威还是在李瑞找52所领导之前,跟这位未来的首席兵器专家接触了一番。

  “我们学校有个坦克项目,需要人专门负责装甲防护材料研究、装甲研究……如果你愿意,这方面的技术交给你负责,经费保证充足,不会有人干涉你的研究方向……”

  见到正当壮年,尚未开始进行装甲防护材料研究的曹首席时,谢威在递上自己专门写出来的《金属管状间隙复合装甲与爆破反应装甲》的论文,同时开口。

  尚未开始进行装甲设计的曹首席内心大震。

  不可思议地看着谢威。

  这东西……

  怎么跟自己的一些想法不谋而合?

  快速翻看论文,发现里面的东西比自己设想的还更加完善,曹首席看着谢威,愣神了好一阵。

  “你们是?”

  “哈工大。他是哈工大校长,在学校准备搞三代坦克项目后,几经打听,了解你有些想法跟我们的设想不谋而合……”

  谢威指着一旁的李瑞。

  李瑞瞪了谢威一眼,特么的!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不是谢威几经打听?

  而且对方只是一个搞机械设计的啊,就这么弄到学校去负责装甲防护设计与相关材料研究,到时候……

  “对!不少人向我推荐了你……”

  即使心中有着众多的担忧,出于对谢威的信任,李瑞还是点头了。

  “可我的组织关系在五机部……”

  “只要你愿意,组织关系的事情学校会搞定的。”

  于是乎,未来的兵器首席专家没有任何犹豫,甚至都没有担忧自己是否能胜任工作,就这样被谢威给拐到了学校。

  “671那边的人,得麻烦校长了……”

  看着谢威的笑容,李瑞怎么看都觉得这小子没安好心。

  具体有什么坑,饶是李校长分析来、分析去,也找不出原因。

  想让谢威跟自己一起去找617厂的领导,谢威借口学校一摊子事情,不能浪费时间。

  何况,谢威在学校里面对很多事情能插手,并不是因为谢威的职务跟级别,而是学校领导们对谢威的重视。

  事实证明,谢威的很多提议,不仅加快了学校发展,更是每一步都踩在政策上,各种项目也都是能带来很大回报。

  于是,谢威一个人踏上了返回学校的列车。

  巴基斯坦。

  国防部。

  “……情况就是如此,坦克项目只是合作的基础,如果效果理想,我想到时候我们不只是能建立自己的坦克工业,在战机方面也能拥有自己的设计、制造能力……即使不能拥有,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关系进行出口。”

  穆里塔·扎里达克向着一众将军认真地介绍着情况。

  “8000万美元,真的能设计一款比T-72性能更优秀的坦克?”

  “T-72不只是对我们有压力,对最先进坦克只有69式的中国,同样有非常大的压力!”

  伊莫罕·法鲁克没有直接问话的将军,“他们既然提出来,肯定是有把握的,多年的合作,中国方面并没有信口开河。”

  “不是他们是否信口开河,而是中国的基础……”

  另一名国防部高层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或许,他们的真实技术水平,跟我们了解的有着很大出入。”

  穆里塔·扎里达克看了一眼考察团团长艾哈默德将军,见他一直都不开口,无奈地说道。

  对于这方面的合作,艾哈默德将军不支持,也不反对。

  “怎么可能!”

  “有更先进的坦克,PLA自己会不装备?他们面临的压力远比我们更大!”

  “最先进的,他们应该不会卖出来……”

  众多高层尽皆不信。

  都认为对中国的工业基础、科技水平非常了解。

  “诸位将军,中国改革开放后,军费在不断削减,很多项目因为缺乏经费而停滞……即使我们有着深厚的友谊,最先进的技术项目,没有研发成功之前,他们会对我们开放吗?”

  见穆里塔看向自己,伊莫罕挺直胸膛,对着众多高层反问,“别的不说,这次我们带回来的火箭筒,就是最明显的……”

  坦克技术跟火箭筒能一样?

  搞出了性能先进的火箭筒,就能搞出先进的坦克?

  闹呢!

  “这次我们采购的火箭筒跟市面上的都不同,爆破杀伤型比起市面上的,除了价格,性能并没有太大优势;而穿甲型号……他们能搞出穿甲能力如此强的火箭筒,坦克防护装甲防护力肯定会远超过这样的厚度……这次合作的项目,是中国在WZ-122坦克项目上,已经研究了十多年,如果不是性能太过先进,所需经费太大,我们是没有机会的……”

  穆里塔补充着。

  国防部并不反对合作研发,只是质疑中国人是否真的能研究出如此性能的坦克。

  “先看看火箭筒跟狙击榴实战效果再决定!”

  对于中国的技术水平是否与了解的不同,巴基斯坦军方有怀疑,却没证据。

  刚好,从那边带回来的火箭筒跟狙击榴,已经被CIA运走了。

  效果如何,很快就会有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