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葫芦村人
是市政府能拿出钱,还是邮电局能拿出钱?
“咱们必须支持哈工大的发展!”
文敏表态了。
“可咱们没钱啊!”
金效廉忍着脑袋上伤口的疼痛,咬牙说道。
“等他们提出方案吧,咱们尽量筹集经费……”
王成看了一眼金效廉,旋即问文敏,“往省里的报告怎么弄?”
“得等学校拿出方案,不然咱们怎么写这报告?”
文敏苦着脸说道。
没有方案就想问上级要钱?
别说国家计委跟财政部,怕是省里都不会同意的。
经费问题并没有让文敏等人为难太久,张鸣秋跟刘德宝两人第二天就带来了方案。
“谁想出来这么天才的主意?这下咱们根本就不需要打报告申请项目经费!自己就能逐步筹集经费更换全市电话交换机系统啊!”
文敏看完,大喜。
第204章 在家不受重视的谢威上交国家?闺女承欢膝下?
“这样能行?”
金效廉看了方案后,眉头拧到了一起,“市局的机房才是核心啊。任何地方,也应该优先核心的地方啊。”
对于金效廉来说,如果哈工大的方案好,他没有任何办法。
自己挨的那一酒瓶,就白挨了。
可现在哈工大提供的方案明显不适合邮电局的发展。
哪有先升级最不关键的,然后再升级核心的?
“核心的升级了,其他不跟着升级,能解决什么问题?金局长,我觉得你的觉悟有待提高啊。难不成,非得进口小鬼子的升级核心?或是整个市所有的设备全部从日本进口,那得多少钱?两亿,够么?”
张鸣秋丝毫都不觉得自己动手开了对方的瓢有什么问题。
此刻直接给金效廉扣上一顶大帽子。
“张校长,您可别冤枉我!我这是站在邮局发展的立场上!”
见文敏跟王成都没说话,金效廉只能强忍着对张鸣秋的不满,咬牙说道。
涉及到觉悟,这还得了!
“怎么发展不是发展?这方案是充分考虑到邮局目前没有经费……”
张鸣秋对金效廉的态度非常恶劣,并没有因为对方在是否合作上有着很大话语权就有所收殓。
只因为金效廉想要用日本人的贷款采购日本的设备,这深深地刺激到了他。
“行了,行了,张校长,按照这样的方案,第一期我们需要准备多少资金?整个电话交换网路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更换完成?”
“第一批,先在各个支局……”
张鸣秋把谢威提出来的方案做了详细介绍。
具体整个哈市有多少乡镇,还有一些大型单位机房的交换机,他们并没有明确的数据。
按照700元一线,一台交换机差不多18万。
“这么说来,第一期工程款也得上千万啊!”
文敏皱起了眉头。
“要不了这么多。各个单位,可以自己更换……当然,如果他们不需要,依然使用现在的人工转接,咱们完全可以不用理会……先期只更换邮局各支局的交换机……只需要800万左右……”
“……”
文敏等人听到800万,也都是不知道说什么。
“相对几十亿日元的外汇贷款,这800万的先期开支就少多了。还有啊,如果各支局设备更换后,没法提升整个电话通讯网络的质量,这800万学校买单,小型交换机就当支持市里的发展了!文书记,王市长,先不说外汇额度的问题,外汇贷款,咱们哈市怎么还?让日本人在咱们哈市建厂,他们愿意么?”
张鸣秋的这话,顿时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金效廉本来想开口反驳。
看着文敏跟王成等人的神态,再看张鸣秋那带着警告的眼神,顿时不吭声了。
“张校长,这可是你说的!”
王成看着张鸣秋,一脸严肃,“可别到时候整个电话通讯网络的质量没有丝毫提升……”
意思很明显:如果质量得不到提升,以后你们可别强行要求市里使用你们的设备跟方案。
“没问题!”
张鸣秋痛快地说道。
“行,先这样,咱们看看第一期工程的效果,再做决定,如何?”
文敏看了看还想反驳的金效廉,默默地叹了口气。
张鸣秋背后还有李瑞呢。
不同意,指不定对方又整出什么幺蛾子来。
“合同呢?”
“先签订第一期的合同,看了效果再说,如果效果好,我们再向上级汇报……”
文敏留了一个心眼儿。
现在不向上级汇报,不申请立项,整个哈城提供给哈工大实验机会,效果好,再上报,对双方都有好处。
如果现在先把整个项目合同签订,上报上级立项,结果不尽人意,对谁都没好处。
······
“啥玩意儿?意思是咱们必须先行垫资?张校长,咱们哪里去搞钱?”
谢威眉头拧到了一起。
学校什么情况,张鸣秋不知道么?
或是刘德宝也不清楚?
第一期需要上百台256门的程控交换机,即使只算成本,也不是小数目,几百万是要花的。
“谢威啊,如果不用这样的办法,咱们很难说服市政府同意。他们不同意,省里即使想帮咱们也没用……”
张鸣秋是在意谢威的态度的。
“校企办目前的经费也不充足,不说别的,现在连修建办公楼的钱都没有。”
谢威闹心的是这。
如果只是校企办的项目,根本没有这些问题。
奈何李瑞留下了一堆烂摊子。
“钱的问题你不用担心,先由学校垫付……关键是生产这块,程控交换机属于先进电子设备,靠着学校金工车间跟电子实训车间,根本就不够……如果再办厂……”
刘德宝开口打消了谢威的顾虑。
钱,学校可以先出。
至于从哪里出,就不需要谢威担心了。
“这一点不用担心,之前为了生产数控系统,红峰厂专门成立了一个电子设备生产车间,从其他厂抽调了不少电子相关技术人员,只要有学校派过去的技术人员指导,一切都没有问题。”
谢威想都没想就开口说道。
红峰厂,从一开始在他的计划中就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要不然他也不会离开的时候,让老爹谢建国去担任厂长。
生产高压锅、电饭煲这些厨具,可不是谢威的真实目的。
“生产放到蓉城?”
张鸣秋眉头拧到了一起,谢威把各种关键的生产都往蓉城布置,难道是准备毕业后回蓉城?
这可不行。
他走了,学校怎么办?
“谢威,蓉城那边不靠近市场,在配套方面,也比不得长三角……”
刘德宝同样不明白谢威的把各种核心的电子设备生产放到蓉城的意图。
在他们看来,这些产业最合适的就是沪市。
沪市的电子工业在全国都是最前面,有着完善的配套。
校企办下属的14厂也在沪市呢。
“长三角?两位领导,你们忘记之前小鬼子进来,准备以14厂为基础进行合资?如果不是上级领导,现在14厂还是现在的14厂?我们各种芯片设计出来就能很快地流片?”
谢威冷笑了一声。
14厂就因为在哈工大校企办下属后,发展迅速,HZ-80芯片更是供不应求,加上计算器在全国市场的火爆,导致小鬼子直接开始使阴招了。
得亏一开始就从沪市把14厂的所有权要到了七机部。
不然,校企办只能吃哑巴亏。
不同意合资?
“可是蓉城那边配套跟不上啊。”
不只是张鸣秋不明白,所有人都不清楚谢威为什么非得把电子相关的核心产业往蓉城安置。
“怎么跟不上?蓉城时整个三线工程的核心腹地,三线的备份厂技术比不上原厂,给我们所需的配套完全不是问题。有了足够的订单,配套厂也会跟着发展……在沪市,同样需要配套厂升级……”
谢威依然一脸平静。
此刻他也不知道王征跟罗诚两人去找自己老爹的效果会如何。
得益于三线工程,蓉城各方面的基础都有,只是在现阶段因为国家计划订单的减少,不少配套厂生产基本陷入了停顿。
“蓉城对全国市场来说虽然偏僻一些,但是外资进来,也离他们远一些。如果蓉城市政府不支持要用我们的厂跟外资合资,咱们体量够大,直接搬走,他们能承受?”
这是谢威的主要目的。
在其他地方投资,确实会受到一些优待。
可比起外资来,这优待是有限的。
蓉城那边,在改革开放初期阶段,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外资企业到那边投资的。
哈工大在那边投资越多,创造的利税越多,蓉城市政府会给予的优待也就越多。
······
“谢建国,你还我幺儿!”
此刻。
刘梅正把谢建国压在地上,状若疯癫,一边锤谢建国,一边怒斥。
“别打脸……”
谢建国也没想到,自己不过是随口说了一句“反正女娃子将来要嫁人,不如上交国家……”
结果就让刘梅彻底失控了。
“老子非得把你脸撕烂……整天不着家,娃儿上学就一点消息都没有……老子要去看娃儿,你不准……”
此刻的刘梅,别提多委屈了。
无他。
从谢柔走了后,她几乎每周写一份信,都如同石沉大海,一点回信都没有。
谢建国忙于厂里的工作,要管着红峰厂的生产,还得管着电子设备生产,甚至要按照谢威的要求去建设电子设备生产厂,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
“你别那娃儿当借口……”
上一篇:拼爹系男神!
下一篇:我的超能力不是催眠,是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