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第222章

作者:葫芦村人

  “金属材料那边今年招收了8名研究生呢,不过经费……”

  “如果校企办经费充足,我会让王征尽量向材料研发项目倾斜一些……不过,目前得优先现有的项目。半导体以及碳纤维等,才是我们目前最需要的。”

  谢威说完,就去了实训车间。

  校企办看起来目前收入不错,面对众多欠缺的基础配套,那也只是杯水车薪。

  倒不是杜国旺自私,数控系统要发展,也需要配套跟着发展才行。

  他说这话,就是希望谢威能同意王征把经费向合金材料研究项目进行一定的倾斜,谢威怎么能同意?

  制造技术要发展,材料是最重要的。

  可国内的材料技术都太落后。

  谢威为什么在唐道贤一开始设计出来的40毫米狙击榴项目难度态度叫他先转而研究一次性火箭筒,只是为了出口么?

  其实也是为了材料!

  PF89式80毫米单兵火箭筒,外面的发射筒就是采用增加了玻璃纤维的强化塑料外壳。

  有了这项目,玻璃纤维相关技术研发就能更快,从而推动后续的碳纤维等材料的研究。

  在唐道贤搞一次性火箭筒项目之前,学校的非金属材料领域的研究虽然在持续,却因为经费投入不多,进展很慢。

  “老大,有事?”

  谢威看着专门把自己叫到外面没人地方,不开口却不停抽烟的张敬研,终究还是问了出来。

  要钱,肯定是不行的。

  每一分钱,还没赚回来,就已经决定好如何花销了。

  “六哥,你脑子活,我老师给了我一个课题,是给数控系统配套的,我一直找不到方向。”

  终于,张敬研开口了。

  谢威意外地看着他,“这么快就独立搞课题了?”

  “不是快,材料所的任务越来越多,导师们甚至还嫌太慢了,现在每个人都是负责不同的课题……”

  张敬研苦着脸说道。

  大家虽然都住在一个宿舍,由于参加项目,基本上都是在研究室睡。

  即使回来也都是凌晨,躺床上就能响起鼾声,很少聊天。

  谢威还真不知道金属材料研究室那边的情况。

  “我对材料也不是很熟悉啊……”

  “不熟悉没事,只要你能给出一些建议……咱们的课程有金属材料学跟非金属材料学呢!”

  张敬研认为谢威是在谦虚。

  化学材料,也是材料啊。

  “刀具涂层材料?这可是研究生的项目……”

  谢威听完后,有些吃惊。

  看来,张敬研转到金属材料室那边的这大半年时间成长超乎自己想象。

  “咱们实验班的,经过一年多高强度学习,基础不比学校招的研究生差,几乎每人都配备了一名导师,跟研究生有什么区别?你看看有没有方向?硬质合金,要想继续提升性能,只能从材料配方以及工艺等方面下手……”

  “也不一定啊。直接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给硬质合金基体镀上一层耐磨的高硬度涂层材料就行了啊。比如碳化钛(TiC)、氮化钛(TiN)、氮化铬(CrN)之类的,这些材料国内金属材料研究所应该有……”

  谢威脱口而出。

  大体方向他知道,具体配方、工艺就需要研究了。

  “找你果然没错!”

  张敬研听完,高兴地竖起大拇指,“这下就有明确方向了。”

  “……”

  谢威无语。

  涂层刀片是随着数控机床兴起后,开始大规模运用的。

  国际上,目前也才刚起步。

  在民用领域中,目前各种优秀材料运用不够多,而军用方面,在研发中甚至可以不计代价,总不能为了加工某一种需求量不高的难加工材料专门花费巨大的资金去研究配套的加工刀具。

  资本主义世界,一切都是要考虑投资回报比的。

  而在国内,各种高端材料,诸如高温合金等,很多都没有研究出来呢。

  “老大,你们实验室那么多课题,经费够?”

  谢威想了想,问张敬研。

  “不知道啊。”

  张敬研一脸茫然,他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学习跟研究中,还真没关注经费够不够的问题。

  听到他的回答,谢威没有再说什么。

  “时间不早了,早点回去休息。”

  一夜无话。

  第二天早上谢威跑步时,莫灵羽依然在学校门口等着他。

  现在莫灵羽已经养成了习惯,除非下大雨。

  “班长,咱们那通讯电台的项目你究竟管不管啊!这都多长时间了,你除了偶尔去一下,平时都见不到人……”

  莫灵羽抱怨着。

  “忙啊。”

  谢威有些尴尬。

  说实在的,要是莫灵羽不提起,他都忘记了学校还有单兵通讯电台项目。

  尤其是那个项目本该是由他负责的。

  “现在样品已经制造出来,已经提供给部队进行测试,效果挺不错的。”

  莫灵羽并没抱怨,而是笑着告诉谢威这个消息。

  成功了?

  谢威很意外。

  一时间,忘记了自己正在跑步。

  脚下一个踉跄,眼看就要摔倒。

  莫灵羽急忙一把扶住了他,谢威才避免被摔倒的命运。

  “你之前把设计方案都给出来了嘛,连关键电路设计也拿出来了,在无线电老师们的帮助下,就给弄出来了……”

  莫灵羽一点都不居功。

  整个研发过程中技术攻关的难度她是只字不提。

  “哦。”

  谢威不知道莫灵羽给自己说只是为了分享成功的喜悦,还是有别的,看到莫灵羽脸上浮现出的失落,开口问道:“在测试结果出现之前,项目不需要太多精力,你们团队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听到谢威询问,莫灵羽的失落瞬间消失。

  顿时开心起来,“就是不知道,整个团队已经停了好些天了。罗老师让我问问你的意见。”

  又问自己的意见?

  怎么什么事情都找自己?

  “你们团队目前对通讯基础掌握得不错,我觉得可以继续在通讯技术上进行研究。尤其是数字信号通讯……当然,仅仅是以目前的团队跟设备,并不足以支撑……”

  莫灵羽瞪着大眼睛,眼巴巴地等着谢威给建议。

  结果谢威说出这番话。

  顿时无语。

  “基础条件跟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国家最急需的技术研发,这样可以在有了成果后,通过产品上市快速获得后续研发的经费……”

  “只要国际上先进的,咱们国家都急需啊。”

  莫灵羽有些无语。

  “程控数字交换机,知道不?”

  “程控数字交换机?”

  即使在部队当了几年通讯员,到了大学又搞了将近一年的通讯电台,对于国际上的通讯技术发展,却并没太过关注。

  看着莫灵羽眼里的清澈,谢威一阵无语。

  这都不关注行业信息的?

  “电话转接你知道吧?”

  “知道啊。先拨通总机,然后再由人工转接到需要的线路……”

  “程控数字交换机,其实就是用计算机程序来替代人工转接线路……”

  谢威向莫灵羽简单地介绍了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特点,他并没有介绍得特别详细,学校无线电本就是老牌的优势专业,不可能连交换机的相关资料都没有。

  “这样啊?跟前面我们搞的通讯电台技术几乎没有太大的关联性啊。”

  莫灵羽听完后,好看的眉头皱了起来。

  她不理解技术差距这么大,为什么谢威会说那是基础。

  谢威真的是不懂通讯技术还是太懂了?

  “你想想,咱们经济要发展,迅捷而又可靠的通讯是不是非常重要?别的不说,仅仅是军用,如果我们的电话网络可以随时接通网路内的任何一部电话,那会产生什么效果?”

  见莫灵羽的表情,谢威担心她因为这项目的技术太难,最终放弃。

  到了这年代,他可以忍受没有手机,不能出远门,可无法忍受连跟远处沟通都不行的这种信息传输时间。

  写信,即使挂号信,距离很近,也得好几天时间。

  电报?

  那个倒是比较迅捷,可电报的内容是按字收费,从一个电报局发到另一个电报局很及时,要到自己联系的人手里,那得多久时间?

  打电话?

  别说民用通讯系统,连军用电话网络也得人工转接。

  改革开放,经济要发展,通讯系统是肯定不能落后的。

  “这样的项目,怕是不能得到学校支持……”

  “我支持啊!”

  谢威刚说出这番话,就后悔了。

  看到莫灵羽脸上瞬间红了,急忙补充道:“我的意思是让王征的校企办投资……”

  还不是一个意思?

  不解释还好,越解释,谢威越觉得解释不清楚。

  最终只能无奈地说道:“咱们国内这方面的技术太落后,通讯网络太差……目前技术最先进的就是六十年代研发,在沪市使用的1000门自动电话交换机,那还是使用的国际上二三十年代研发成功的纵横制……”

  听到这番话,莫灵羽脸更红。

  谢威这不是关心自己么!

  不仅给自己课题,还提供项目经费,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的信息,他都了解得如此清楚……

  “走吧,要不然一会儿回去就赶不上上课了。”

  看着莫灵羽的表情,谢威只能无奈叹息。

  从刚开学,莫灵羽就对他有好感,谢威装着不知道。

  不是他清高,而是大学不允许结婚,谢威作为过来人,莫灵羽本身又算得上他喜欢的类型,他怕一旦把持不住……

  两人的前途就得全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