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第182章

作者:葫芦村人

  看到出现在自己面前的谢威满脸疲惫,于国峰有些不解。

  平时谢威一直严格按照自己的作息学习、工作,即使有时候会打乱作息,也会在手头工作理顺后,很快调整过来。

  这还是第一次看到满脸疲惫的谢威。

  “不是。”

  谢威摇头,“是校企办发展这块。”

  “市场经济,全国估计也就只有商务部有一些经常跟国际贸易公司打交道的人懂……目前咱们出口的比例不高,还有时间学习。”

  于国峰安慰着谢威。

  谢威并没有解释,或是说他根本就不知道怎么解释。

  在基础配套跟不上,连人才都没法从人才市场招聘,更不要说高端人才通过猎头公司解决的时代,一个人要操心的,总是太多。

  “咱们的微型计算机项目,是不是要加快进度?”

  于国峰转移了话题。

  计算器已经成功,按照目前的功能,只是单纯地用于计算,已经不需要进行多少改进设计,除非是技术发展,用一些技术更先进、成本更低的电子元件替换原有的。

  “还是按照现在的进度吧。”

  “???”

  于国峰不解地看着谢威。

  微型计算机跟计算器完全是几何级的功能提升,一开始搞计算器就为了给团队练手,计算器已经获得大量订单,利润也相当可观,居然不加大这方面的研究投入?

  “大部分利润都是学校的……”

  知道于国峰所想,谢威只能苦笑着解释。

  “什么?校长怎么能这样!即使是他帮着推销的,也不能让校企办什么利润都没有吧!研发经费是校企办投入的,生产工厂是校企办贷款搞的……”

  于国峰听完,天都塌了。

  虽然不理解谢威为什么要把大部分利润拱手相让,倒也没有埋怨谢威,“不行,我得去找他!”

  当即,于国峰就向着校长办公室而去。

  “你这又是何必呢?”

  晚上,杜国旺满脸不解地看着谢威,眉头拧到了一起,“几百万的利润,全部给学校,校企办却没钱,后面项目怎么搞?”

  他是专门把谢威叫到家里的。

  白天都忙,王征劝不动谢威,也没法理解谢威说的,反正他就知道不能把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利润全部给学校。

  找了杜国旺,希望杜国旺能劝说谢威改变想法。

  “因为干电池的蓄电量问题?”

  梁红斌眉头同样拧在了一起。

  之前谢威单独找过他,就因为目前的干电池所储蓄的电能太少,即使学校开发的这种功能单一的计算器,使用两节7号干电池,最多续航时间也只有不到一个星期。

  使用频率高一些,每次也就使用两天左右的时间。

  没办法。

  目前的电池技术就是如此。

  学校开发的干电池,比起市面上的干电池蓄能已经提升了不少,可比起谢威说的那种即使高频率使用,两节7号干电池需要保证计算器在高频率使用状态下保持一个月以上的续航时间,差距太大了。

  “电池只是一方面,甚至在我们计算器功能面前可以忽略不计。”

  谢威摇头。

  这年头,相比功能,各种配件的性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从后世过来的人,如果真的要论续航能力,目前学校开发的计算器,在谢威眼中无疑垃圾。

  不能那样算不是?

  “那究竟为什么?”

  杜国旺有些冒火,语气不自然地就变得不太好了。

  “之前于主任从国外搞了一台计算器,功能不如我们的强大,甚至计算能力也没有这么强……”

  谢威知道,杜国旺是真的在为自己考虑。

  不解释都不行了。

  “你们的定价,跟国外的计算器有什么关系?”

  杜国旺不理解。

  按照王征的说法,目前国内的计算器功能是相当庞大的,各个单位迫切需求。

  不仅能加快科研进度,甚至能让很多需要大量计算的项目在之前得不到超级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情况下也能推进。

  现在谢威说国际上的计算器……

  瞎几把扯淡呢。

  “有太大关系了。”

  谢威深吸了一口气,但凡有可能,他也不愿意。

  “惠通公司的计算器,在72年就已经开发出来,到目前,经过了7年时间持续不断地改进,谁都不知道他们的计算器功能到了什么程度……”

  “???”

  杜国旺的眼睛虚眯了起来。

  这让谢威自己都觉得如此说辞解释不过去。

  “实际上,我们要做的不只是考虑开发国内市场,更要做好跟国际巨头干架的准备。他们有着雄厚的资金实力跟技术基础,我们有什么?唯一的优势就会在于成本!他们想要以国内市场为基础,用在咱们国内赚的钱来打压我们,那是做梦!”

  谢威说到这里,脸上神色变得严肃。

  对他来说,国际巨头在刚开始进入国内市场时候,是最好的阻击时间。

  一旦错过就很难再有机会。

  人家靠着从全球赚取的利润来进行资本运作,根本就不是目前细胳膊细腿的校企办能抗衡的。

  “之所以定价那么低,就为了快速在国内市场打开局面。这不仅让国际上的竞争者进来后会发现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庞大的利润,同时也给他们制定了规矩:想要利用技术讹诈整个国内市场,没有可能了。”

  谢威的态度陡然严肃起来。

  不是他跟钱有仇。

  但凡是于国峰没告诉他惠通公司的计算器准备进入国内市场,他就不会采取如此的价格策略。

  市场营销中,价格策略占据很大的比例。

  “这跟你把利润给学校有什么关系?谢威啊,我觉得价格战并不是真正的市场竞争,总有些……”

  后面的话,杜国旺说不下了。

  红光机械厂的价格战情况,他是了解的。

  到头来,市场搞烂了,谁都没有得到好处。

  不对,消费者得到了好处!

  “我们需要的是快速降低成本!目前无论是芯片还是液晶显示器,成本都太高。有了庞大的订单,哪怕前期亏损几百万,又何妨?”

  谢威一脸不屑。

  玩资本,比起这年头的国际巨头,他算是祖师爷的。

  三十年后,国内市场的内卷有多严重,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一开始,内卷的公司、企业都觉得国际上的更有竞争力,为了在国内生存,他们就不得不尽最大可能降低成本,以此来获得生存。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机械代工厂,在接受订单的时候,加工价格甚至会低于成本价格。

  亏本?

  不可能亏本的。

  机械零部件的加工过程,会产生部分废料。

  而很多的代工厂,利润来源就在于这些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卖出去,就是利润!

  在公知的宣传下,国外一切都是强悍的。

  结果,这些在疯狂内卷几乎活不下去的工厂,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后,却发现,抛开所谓的品牌效应后,根本找不到一个能打的。

  就如同在历史上,匈奴被赶走,残存的力量到了欧洲,直接就成为了上帝之鞭!

  怎么解释?

  “杜主任,我们需要的是大规模生产建立的产能,以及对各种配套产业快速增加的需求。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有能力的单位才会主动上门给我们配套,进一步压低成本……”

  谢威再一次解释了。

  “这么说来,数控系统也面临这样的问题?”

  杜国旺的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目光紧紧地盯着谢威。

  “不一样。数控系统根据精度不同,分为低中高端。咱们一开始,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肯定是不可能进入高端市场的……”

  谢威这话很不让人待见。

  即使杜国旺知道他说的是事实。

  “国际上,高精度数控机床,属于战略装备,是巴统对我们绝对禁运的……”

  “那又如何?”

  杜国旺不服气了。

  “全国都知道我们技术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即使我们告诉市场用户,产品跟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差不多,有人相信么?”

  谢威眉头一挑。

  杜国旺顿时沉默了。

  而一旁的王征此刻也傻眼了。

  他根本就没想到,这事情牵扯如此广,甚至都影响到数控系统了。

  “数控系统被誉为战略装备的核心零部件,主要就在于可以快速低成本地生产各种小批量、单件产品……这样的生产,主要就用于各种样品……在别的领域表现没有那么明显,军工呢?”

  “……”

  这下,杜国旺几人是彻底傻眼了。

  根本就找不到反驳谢威的说辞!

  数控系统,只是控制部分。

  加上普通的机械加工机床后,就完全不一样了。

  国内的工业基础来源于苏联,大规模生产时候,往往都会根据所生产的产品,专门设计生产一条生产线。

  对于大规模生产来说,成本会低得令人发指。

  可在进入大规模生产之前呢?

  各种单件小批量的生产,就不一样了。

  手工生产?

  效率低下,对工人技术要求高,质量还无法保证!

  那成本,根本就难以让人接受。

  “国家之所以要搞改革开放,不只是为了从国际上引进先进技术跟工艺,让我们尽快缩短跟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也是为了让我们快速降低成本……”

  谢威直接以战机的一些寻常零部件来举例。

  尤其是飞机上使用异型零部件,在没有数控机床的情况下,根本就无法保证所有加工的零部件保持一致,从而失去了互换性。

  和平典范时期,歼-8战机的零部件无法互换,就是如此。

  甚至歼-7在研制成功后,部队不愿意接收,也是在手工生产下无法保证各种零部件的精度一致而造成的。

  “国际巨头进来,跟他们比资金、比技术,咱们没法比。唯一的,就是劳动力!”

  谢威再一次强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