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第172章

作者:葫芦村人

  都是天之骄子,能在恢复高考第一年就考上大学,即使题简单,分数也得靠前才能进入哈工大这样的重点大学。

  他们顿时意识到,从一开始就对立,错的有多离谱。

  要不是谢威主动,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知道班上同学在用他们不知道的方法。

  于是乎,整个班上原本的对立很快就消失不见。

  不到三天时间,除了几人坚定要去计算机项目,剩下的全部去了化学实验室,参与到液晶分子配方的实验中。

  在这过程,康毅又安排了化学系老师专门给新加入的同学补基础。

  化学实验室人手充足后,进展就快了不少。

  仅仅两个多月,就从无数配方比例中找到了基本符合需求的基础配方。

  虽然这其中有谢威开挂的原因,更多是人手充足,经费充足,可以大规模地进行各种配方的实验。

  换成别的科研单位如此搞,领导怕是早就骂负责人是败家子了。

  虽然李校长有着众多毛病,在经费给了各个项目后,从来不会去干涉项目团队怎么花。

  “你小子不错啊!”

  有了基础配方,就算解决了有无问题。

  一开始分辨率可能不会太高,甚至还有质量等问题,可只要持续地对配方进行研究、改进,就可以得到性能更好的液晶显示器。

  “这是学校的支持,大家的努力,再加上您跟众多化学系老师的帮助!”

  谢威咧嘴笑着。

  同时心中也有疑问,为了搞液晶显示屏,虽然基础配方的得到花费了上百万的实验经费,整个实验室超过60人夜以继日地不停测试,可为什么那些有着这方面基础的单位……

  “我不是说成果。你解决实验室缺人的办法……虽然一开始那批同学因为基础不好,速度很慢……”

  康毅瞪了谢威一眼。

  这小子给自己戴高帽子,还怎么提让他把人多留一些在化学实验室?

  实验班的学生,那学习能力,真的让人惊叹。

  “听说是你提供给了他们一种效果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康毅问谢威。

  “不是我提供的,是班上同学一起总结整理的。”

  “不用谦虚,学校已经有领导提议把这种学习方法在全校公开,校长说需要征得你的同意……如果你愿意公开,要不先给我提供一份?”

  康毅眼巴巴地看着谢威。

  “公开啊!这是解决目前人手不足的最好方法。人手不足,那就只能让加入项目团队的人基础知识更扎实,咱们液晶分子的解决,就是最好的证明。”

  谢威一点犹豫都没带。

  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提升现有人员的水平,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甚至,在他找莫灵羽跟张敬研等人沟通后,他们已经在学校私下把整个实验班改进的学习方法传授出去了。

  “你这觉悟,没得说!”

  康毅直接竖起了大拇指,“现在液晶分子已经解决,物理实验室那边……”

  “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基础准备工作。再经过一些测试,先搞出可以使用的。计算器只需要清晰地显示数字就好……”

  化学成分搞定,物理方面反而不是问题。

  当然,目前搞出来的液晶显示屏其实分辨率很低,根本无法显示复杂的图像。

  可对谢威来说,能清晰显示数字,把计算器内部计算结果显示出来,已经足够推向市场了。

第141章 基于HZ80的低端芯片,又一个实验班大佬冒头

  “这样的推向市场?”

  看到谢威手里捏着的手指宽的液晶显示器说直接让生产计算器样品,梁红斌嘴角接连抽动。

  在他看来,这东西根本就是劣质产品。

  “能满足使用功能就行了!而且,有了这个,咱们完全可以开发更多的小东西,比如电子手表,技术简单,科技含量高……”

  谢威一想到八十年代卖疯了的电子手表,那玩意儿看起来是高科技,实际上呢,几乎没有什么科技含量。

  甚至,在九十年代,都还卖得非常火爆。

  “……”

  梁红斌目瞪口呆地看着谢威。

  投入一百多万搞出来的先进技术,谢威居然就想着用如此低劣的产品推向市场……

  能说什么?

  “什么产品适应市场,谢威比我们更熟悉,我们需要做的是帮着他把技术研发出来,而不是去质疑他,难道你比他还懂技术?”

  杜国旺没好气地数落着梁红斌,虽然梁红斌是他大舅哥,“还是得加大投入,我们的数控系统所需的显示屏,目前的技术肯定不行。”

  “……”

  梁红斌更是无语。

  自己难道不清楚?

  只是看向谢威。

  “其实,数控系统所需的,要求也没那么高。最多增加图形显示,不需要展示色彩……”

  谢威想了想,以早期的数控系统,显示器同样只需要显示数字跟字母,最多就是模拟程序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刀具路径。

  比起电视机需要显示各种色彩,更高的分辨率,数控系统的要求可以说跟计算器的显示器相差不大。

  唯一不同的就是显示器需要显示更多东西,屏幕尺寸需要大一些。

  “不管高不高,现在没有对吧?CNC数控系统,需要先制造样品进行测试,然后再改进。控制系统一直处于滞后状态……”

  杜国旺一脸不满地看向谢威。

  从谢威到学校,杜国旺就强行问校长要了两笔经费,CNC数控系统、PLC可编程控制器可以说是最早的。

  结果,其他项目成果不断出现,而这两个项目……

  “杜主任,之前控制系统进度滞后是受制于芯片……”

  “受制于芯片?年前,芯片样品就已经提供了,这几个月你在干什么?”

  杜国旺顿时粗暴地打断了谢威的话。

  借口!

  谢威说的都是借口。

  “你自己当初不停强调数控机床在未来有多重要,对制造业的升级有多关键,甚至关系到国防安全啥的。结果呢?按照你的要求搞的,结果呢?”

  杜国旺此刻仿佛上头了,把对谢威的不满通通发泄了出来。

  人是他亲自去蓉城接过来的。

  结果……

  “呃,杜主任,芯片是核心啊!没有芯片一切白搭。”

  听到杜国旺的话,谢威都有一种自己始乱终弃不负责的感觉。

  实际上,从一开始,他就没有表现出丝毫对这方面的兴趣。

  提供那篇论文,只是为了感谢杜国旺。

  哪曾想,让杜主任误会了。

  不过,要没有这两个项目的经费,所有的一切都搞不起来的。

  “芯片成功了!”

  “……”

  谢威不吭声了。

  目前,必须坚持自己的想法,在计算器搞定,推向市场后,再以计算器为基础,扩展功能,尤其是图形处理功能,以此开发专门用于辅助设计的专用计算机。

  有了HZ-80芯片后,国防科大的超级计算机进度应该会提前,如果学校有钱,谢威会毫不犹豫地要求李瑞从那边购买一台用于学校的一些重点项目。

  不过在各个分项目中,微型计算机更合适。

  然后再利用超级计算机作为服务器,把全校的计算机组成局域网,整合整个计算机网络中所有的计算能力。

  整个项目,涉及到很多未来的高科技。

  只有基础有了,其他的方面才能更好地发展。

  “杜主任,无论是PLC可编程控制器,还是CNC数控系统,对于未来的制造业确实至关重要。不管是PLC可编程器,还是数控系统,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发展。在计算机领域,目前我们落后世界先进的并不是太多……”

  谢威强调着。

  计算机技术发展,才是未来的关键。

  “我没说计算机技术不重要。”

  杜国旺的声音小了很多。

  终究,没有再要求谢威先把时间花在数控系统跟PLC上面。

  有了液晶显示屏,谢威顿时轻松多了。

  计算器,已经开始在金工车间生产样品。

  “唉,要是早两个月搞出来,参加广交会,应该会获得不少的出口订单吧!”

  于国峰一脸失落。

  搞出来,他还是希望能出口挣老外的钱。

  “不用广交会,只要咱们在国内市场打开局面,自然没有问题。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找不到合适的生产工厂。”

  谢威摇头。

  最闹心的就是这,即使设计出来,搞定各项技术,可要投入生产也不容易。

  在他那个时代,国内拥有全世界最完善的配套,今天设计出来,只要技术不是太复杂,明天就可以拿到样品,然后投入批量生产。

  有专门打样的工厂,也有代工厂。

  而现在,一切都没有。

  “14厂那边可以生产。”

  于国峰提醒谢威,“那边原本的一些落后的小规模集成电路也没有订单,从沪市转到学校后,就没有了生产计划,都得靠订单。而现在HZ80芯片的订单不多……”

  还有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即使HZ80芯片订单不少,整个厂也不可能全负荷生产。

  “那边只是电子设备厂,交由他们生产,需要增加注塑机、液晶生产线等……”

  谢威摇头。

  “如果找770或774帮忙生产呢?”

  于国峰试探性地问谢威。

  神态略显紧张。

  “???”

  谢威疑惑地看着于国峰,不解他是什么意思。

  之前不是说了770跟774厂也只能通过实验室条件小规模生产,无法大规模生产?

  合作?

  想法刚冒出来,谢威就直接否定了。

  “770跟774的基础都不差,即使建设生产线,也会很快就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不过,他们不会接受你提出来的那些跟校企办合作的条件,更不会给技术使用费。”

  “那还合作什么?我们研发技术免费提供给他们,然后他们赚钱,我们得到的,只是他们供应的产品……”

  谢威直接就否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