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第159章

作者:葫芦村人

  他以为对方是跟红光厂签了合同的,说那些话,只是表达对工业局放任下属单位随便仿制红光厂的产品不满呢。

  “对,一开始我们也以为是来签合同的。可对方要把价格压低20%,刚好您来。”

  秦柏林解释着。

  对于出口的事情,他同样是两眼一抹黑。

  来这,就是应付差事的。

  “降价20%,有点多了,如果对方订购的数量多,能换来更多外汇,还是可以考虑降价的。”

  魏国幍看向一群人消失的方向,开口说到。

  没有什么比赚外汇更重要。

  降价20%,红光厂的利润依然不低。

  “可其他厂……”

  秦柏林一脸担忧。

  一旦红光厂降价争取订单,其他厂能不心动?

  “他们本就不应该来。这展台摆得宽敞,根本就没有什么差异化!你们作为先开发出这些产品的单位,技术经验更丰富,质量更稳定。这样,晚上我召集大家开个会,让他们把展台撤了。不过,到时候出口订单,你们可得分他们部分……”

  作为工业局副局长,魏国幍很清楚,要是按照目前的价格战继续在外贸市场上搞,蓉城工业局下属单位在日用品生产上,也会白瞎。

  价格战,绝对不是好事。

  “他们能同意?”

  “不能同意的,直接就换人!好歹,我也是工业局副局长。”

  秦柏林的质疑,刺激到魏国幍了。

  他不等秦柏林继续开口,直接转身走了。

  黄智杰一行人并没有在会场多逛,出了会场后就回到了酒店。

  在酒店里,一脸急切的吴涛跟王征两人看着黄智杰等人,“怎么样?”

  “目前尚未谈妥,他们不同意降价。”

  黄智杰默默地叹了一口气。

  对于眼前两个比他年轻的老板,他内心是不服气的。

  可没办法,人家给得多啊!

  18万港币的年薪,外加公司盈利的3%分红,如果公司年盈利超过千万港币,提成直接上升到5%;年利润超过亿,将会有7个点的分红!

  仅仅是18万港币的年薪,在79年的香江,也算是高薪了。

  而那种阶梯式分红,更是吸引人。

  香江尚未回归,确实大陆商品出口贸易的桥头堡。

  以前他就听说过,从大陆进口产品卖到国际上,利润非常高。

  可赚钱的瓷器、茶叶以及原材料等,根本就不是普通人能染指的,能代理这些产品的,大多数都是跟大陆合作了几十年。

  作为香江大学毕业的高材生,黄智杰在香江,原本收入也不算太高,每年也不过6万港币。

  新成立的德胜贸易,直接给他开出了18万港币的保底年薪,而在盈利后的提成,更是让他心动。

  利润过亿他不想。

  仅仅是过千万,还是容易的。

  “既然他们不同意降价,就按照他们的来就行了呗!”

  王征不以为意地说道。

  这都是按照谢威的吩咐办的。

  红光厂是谢威老爹在负责,谢威也是能影响到的。

  “王总,可不能这样!从一开始您说不干涉公司运营……我们的收入都跟公司盈利挂钩……产品的市场潜力不小,可按照他们的价格,我们的盈利就少了不少……”

  柴宏和急忙开口。

  哪怕谈五个点的价格下来,就意味着他们的利润增加了5个点。

  为了拿到更多的分红,德盛公司从注册招聘到现在,不足十天的时间,但是公司却已经派出了超过五名业务人员分别前往东南亚各国开拓市场去了!

  锑锅、高压锅、电饭煲等产品的市场潜力会非常大的。

  “按照市场规则,咱们贸易公司负责买低卖高,以此赚取中间差价。进货价格高了,自然也就会影响到公司的盈利……”

  黄智杰也急忙补充着。

  他们知道吴涛跟王征两人是大陆来的,他们并不在意。

  只在意他们不插手公司运营。

  至于不按照说好的给提成?

  入职之前先签劳动合同,都是经营人士,自然比吴涛跟王征两人更清楚合同中是否有陷阱。

  何况,德盛公司在成立的第一时间,招聘到黄智杰这个经理后,首先就要求招法务,公司有着经验丰富的法务呢。

第134章 看守所,谢厂长赖着不走了

  “好吧!”

  吴涛有些失落,可之前招聘时候他确实承诺过,只监管财务,在黄智杰团队不影响到公司盈利的情况下,不干涉经营。

  “既然这样,按照你们的去办吧。不管如何,德盛公司必须跟红光厂达成合作协议!”

  这是硬性要求。

  上百万港币注册公司,按照谢威提出,开出总经理18万的年薪,甚至更加让人震惊的盈利过亿给10%的分红。

  两人早就麻木了。

  按照那样的规定,如果德盛公司盈利,总经理黄智杰个人将会得到1000万港币的分红,而其他管理团队,也能分到很高的份额。

  “你们得这样想,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咱们不给更高的利润,能保证赚那么多钱吗?赚不到那么多,他们也拿不到多少……而他们能拿到那么多,会给咱们赚更多!”

  这是两人表示无法接受的情况下,谢威说出来的理由。

  根本没法反驳。

  “还有,国际贸易公司,需要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公司要发展,需要更多优秀人员,薪水不足够,如何吸引到优秀人才加盟,并且快速发展起来?咱们很多的成果转化,都要面向国际市场。作为校企办的负责人,你们应该比我更清楚未来的发展方向。”

  谢威的话,时刻萦绕在两人的脑海中。

  “老板,你们放心,红光厂的厨房用品确实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成本也不高,适合目前公司的状况。”

  黄智杰安慰两人。

  两人的身份特殊,他是知道的。

  看在给出那么高年薪的份上,他并不在意老板的身份是什么。

  只要他们不干涉公司运营。

  “花都油脂化工厂的产品,你们什么看法?”

  王征问几人。

  “国际市场上,很旧之前就有洗涤用品,价格高昂。花都油脂化工厂的各种日化产品效果好,价格低廉,市场潜力非常巨大,今天我们先看了,很多大公司在争取代理权。新成立的我们资金不足,也没有这方面的市场渠道,应该是拿不到代理权的。”

  柴宏和回答到。

  这次广交会上出现了不少新产品。

  最吸引人的就是花都油脂化工工厂推出的新款洗发香波、洗洁精、沐浴露等日化产品,吸引了不少在广交会寻找廉价产品的贸易公司。

  “我觉得目前咱们先做好厨房餐具的业务最好。”

  “之前就说了,经营由你们负责,我们不干涉。成立公司之前就想着这些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面对黄智杰提出放弃日化产品业务,吴涛并不反对。

  只要花都油脂化工厂的业务行情好就行。

  那关系到校企办的收益。

  谁代理,都得给钱不是?

  当天晚上。

  即使已经十一点过,花都油脂化工厂的核心领导干部依然被召集到会议室里。

  “……情况就是这样,今天已经跟两家公司签订了合同,香江那边40万港币,马来西亚38万刀,而日本那边的公司,需要带样品回去化验后才有结果……”

  赵良玉把这两天参加广交会获得的成绩向厂里领导干部们做了汇报。

  “哗哗哗~”

  热烈的掌声响起。

  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喜悦。

  就连一直反对的曹兵,也是尴尬地陪着笑容。

  如此情况下,还怎么跟侯国勇斗?

  “诸位,这只是第一批订单,市场我猜是“反响”超过了预期;而目前厂里准备的产能,交付这些订单都不足。而厂里的产能主要是肥皂……我觉得,咱们除了利润更高的香皂,肥皂业务可以放弃了……”

  厂里原来的主打产品就是肥皂。

  即使改造了部分设备跟生产线,依然保持着原本60%的肥皂生产能力。

  肥皂在国内用量大,各地都有油脂化工厂,甚至花都油脂化工厂这样的规模都排不上号。

  市场竞争激烈,利润不高。

  侯国勇作为厂里恢复厂长责任制后的首任厂长,不仅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同样也有着很强的冒险精神。

  放弃肥皂生产!

  “厂长,这会不会太冒险了?”

  保守的曹兵一脸担忧地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冒险?这是机遇,一旦不能抓住,我们将会错失机会!哈工大校企办的人从一开始就没安好心,把国内市场按区域划分……这就意味着,国内还会有好几家工厂拿到他们的生产技术跟工艺,并且从他们手中获得核心原材料!”

  一提到这,侯国勇心中就怒骂提出市场按照区域划分的谢威。

  完全是按照资本主义世界的那套,追求利润最大化。

  对方掌握着核心原材料,不接受都没办法。

  “目前,国内是否已经有了其他的竞争对手,我们不知道。但是在一开始,就必须打响我们的名声。这就是最好的机会!”

  面对曹兵的质疑,侯国勇沉声说道。

  原本跟曹兵一伙的保守干部们,顿时都向着曹兵看去。

  40万港币、38万刀的外汇订单,看起来不多,可这只是开始。

  他们是化工厂,可不是出口基础原材料跟各种工艺品、农产品的公司,这也是整个花都化工系统第一次向国际市场上出口日化产品。

  化工局领导本就重视侯国勇,以后……

  “侯厂长,您是厂长,如何发展由您把握方向,我们搞好后勤工作。”

  在众人的注视下,曹兵平复心情,果断地向侯国勇低头示好。

  没法斗了。

  继续下去,要么自己被边缘化,提前退休,要么就被调离。

  厂子日益红火,谁舍得走?

  指不定职位还得升一升。

  “既然大家都没有反对意见,就这样办。进一步扩大洗发香波、沐浴露、洗洁精的产能,把肥皂生产线改造成香皂生产线……另外,给哈工大提前转50万的分红过去,要求他们加大AES跟香精的供应。”

  “厂里技术部门进行扩建,加紧开发新产品。”

  “厂长,哈工大那边供应AES始终不是个事情,既然成立了技术部,咱们可以以哈工大提供的AES跟香精为基础,进行逆向研究,一旦成功,咱们就不会受到限制……”

  在侯国勇发布了连串的命令后,尤其是提到技术部扩张,曹兵顿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