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第130章

作者:葫芦村人

  两枚样弹已经包装好,装在一辆篷布解放汽车货箱里。

  赖桂昌见谢威出现,急忙招呼他上车。

  “部队的人来这么快?”

  谢威见货车旁边站着好几个荷枪实弹的军人,也分不清是什么兵种。

  学校是肯定没有军人的。

  尤其是这些军人手里端着木质枪托、折叠刺刀的63式自动步枪,腰上绑着武装带,插满了弹匣。

  而不是56半自动,也不是56冲。

  应该是精锐部队出来的。

  “军代处安排的押运,你上前面的吉普车,时间来不及了,车上有干粮跟水,将就一下,到了地头,再吃热乎的。”

  见谢威身上裹着军大衣,赖桂昌直接催促谢威上车。

  谢威刚上了吉普车后座,见于国峰跟石宏伟两人已经坐在后座。

  前面开车的同样是一名军人,也不好打招呼。

  刚坐好,吉普车就发动了。

  趁着夜色,直接向学校外面开去。

  “石教授,火车不是更快吗?”

  赖桂昌已经说了,是跟112厂的战机试验合并。

  从哈城到沈城,铁路肯定要比公路的时间短,人也没那么遭罪。

  “我们要去的地方不通火车,时间紧,任务重,需要提前到达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现在时间还早,睡一会儿吧。”

  石宏伟对谢威解释着。

  车子开了一整晚。

  第二天上午,周围就开始变得偏僻,谢威不熟悉东北的地形,自然也不清楚到了哪里。

  没有高速路,也没有路标。

  对于周围环境不熟悉的人,在荒无人烟的状况下,根本就不知道到了哪里。

  全程除了偶尔停下车让大家活动一下,上厕所外,全程一直都在开车,甚至中途212吉普的司机换了人,也不知道是解放汽车下来的,还是另外一辆212吉普上的。

  谢威几人所在的吉普车一直都在中间,前面有一辆212吉普领航,后面跟着装着样弹的解放汽车,在那之后,还有一辆拉着全副武装士兵的解放汽车。

  那辆汽车里,不仅所有装备着63式的士兵,谢威还在出发时看到几个背着火箭筒的士兵,甚至还装备了一挺班用机枪!

  至于么!

  可他都懒得问了。

  问了也得不到答复,于国峰几人知道也不会说,部队的更是不会回答。

  车队一路行驶,往什么方向谢威也不清楚,反正周围都是冰天雪地的,从下午开始就很少看到人家了,一直到天快黑了,才在一片小山后面,进入了一片简陋的一层建筑。

  “到了?”

  浑身骨头都快散架的谢威见到前面的建筑,不由精神大震。

  “赖教授,一路辛苦了。”

  一名穿着四个兜的干部带着几人欢迎着车上的众人。

  “你们才幸苦,要不是我们,大家都能好好过个年。”

  赖桂昌跟负责的干部寒暄着。

  很快,就有士兵指挥着车队开向旁边不远处的一个仓库里。

  谢威几人一直在车队停在仓库,才下了车。

  “歼-7?”

  看到仓库一侧停着的战机,谢威一眼就认出了那架战机并不是歼-8,而是歼-7。

  两则目前都是机头进气,最简单的区别就是歼-7是单发,歼-8是双发。

  “对,歼-7。这台歼-7是用于204雷达进行测试的……先进的导弹需要配合先进的雷达。204雷达上基本上完成了设计指标,一直都没有机会进行进一步测试……”

  之前迎接赖桂昌的干部从旁边的吉普车下来,笑着向谢威解释。

  “这是红外制导导弹……”

  “如果搜索距离更远,跟踪距离更远,导弹靠谱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在更远的距离就发射导弹。”

  干部笑着说道。

  “各位,立即对导弹进行检查,做打靶测试前的最后准备!”

  赖桂昌对着众人招呼着。

  啊?

  谢威再一次愣住了。

  一上来,直接就进行夜间打靶么?

  “晚上的红外特种要明显一些,明天就过年了。部队相信学校的技术实力……为此,基地专门搞来了两架长空-1号遥控无人机,以此来测试改进后的导弹性能。喏,就是那个。”

  负责人介绍时,指着仓库不远处一架安置在发射车上的红色大型无人机向谢威等人示意。

  长空-1号!

  空军这是下血本了啊。

  长空-1号大型喷气式无线电遥控高亚音速无人机,主要用于导弹打靶跟防空部队训练。

  属于拉-17仿制产品,却进行了改进,发动机采用歼-6的涡喷-6发动机,最大飞行高度18000米,最大速度910公里/小时,最大起飞质量2500千克,机上携带的600公斤燃油可以让靶机在中高空滞空45~60分钟!

  在起飞85秒后转入机上程序控制,并且可以接收地面无线电指令改变飞行轨迹。

  “还好!还好!只是长空-1号。”

  谢威看到长空一号,想起这款空军打靶了多年的靶机,不由松了一口气。

  就怕拿出更先进,更加灵活的靶机。

第114章 两发两中让部队领导激动?不藏着掖着的谢威泼冰水了

  “晚上打靶会不会太麻烦?”

  谢威问基地负责人。

  歼-7的雷达并不先进,航电系统也落后,并不具备太强夜间作战能力。

  根据谢威的了解,歼-7全天候型号是歼-7III。

  “歼-7改进雷达系统后,夜战能力得到了部分提升,这段时间也进行过部分夜间试验;长空一号机翼增加了曳光管跟拉烟装置,有红外增强翼尖吊舱,机尾携带了4枚海鹰-1号红外曳光弹……”

  负责人看着不远处几名穿着军装正进行起飞前检查工作的红色长空一号,向谢威介绍着,“空军需要拥有夜战能力的战机,在航电系统跟雷达系统无法提供更强的夜间作战能力时,只能从武器系统上想办法……如此明显的红外信号……”

  说到最后,看向了一旁已经从汽车上吊装下来,正在开箱的两枚也不知道能不能算是霹雳-4空空导弹样弹。

  能在夜晚完成打靶,即使歼-7的航电跟雷达系统不行,空军也能拥有部分夜战能力。

  比目前夜间基本上没有战斗力要靠谱不少。

  五爷跟六爷晚上飞到空中,雷达能探测到敌人也没用,没有配套的导弹使用。

  靠机炮么?

  还没等敌人进入射程,就已经被敌人当成靶子用导弹给击落了。

  谢威明白了。

  “谢威,你先去吃点东西,休息一会儿。打靶时间暂定凌晨4点。”

  赖桂昌从一旁走了过来,对谢威说道。

  谢威看着周围忙碌的人群,这会儿自己没什么事情可干。

  导弹跟战机等检查完成就会装上一旁的歼-7试验机,到预计时间,会直接升空,通过地面雷达检测上空的靶机、战机、导弹的各种参数。

  “那我先去休息一会儿。”

  谢威开口说道。

  “食堂给你们准备了晚饭,我们还需要做很多检查工作,今晚上就不陪你们了。”

  很快就有人过来带着谢威等人去了旁边不远处一排低矮的房屋。

  在这排房屋最右侧,是食堂。

  食堂只准备了一个菜:酸菜猪肉炖粉条。

  肉比较腥,加入了酸菜后,吃起来味道也不算太差,重要的是油水十足。

  从学校出发,一天都没热乎的进肚,谢威用食堂的洋瓷碗盛了一碗菜,就着两个馒头吃得满头大汗。

  也不管吃了就睡是否会长胖,让坐了快24小时车而腰酸背痛的身体摊在单人行军床上,腿都已经浮肿了。

  出发时学校没让带被子等,这意味着在基地待的时间不会很长。

  要不然,有搪瓷盆,打点热水烫个脚,会舒服很多。

  这年头的试验条件一点都没法跟几十年后比。

  试验基地的被子泛着酸臭味,疲惫的谢威很快进入了梦乡。

  凌晨三点。

  谢威被于国峰叫了起来。

  到之前卸货的仓库,一枚样弹已经挂载在歼-7试验机左侧翼根处的武器挂点上。

  歼-7试验机的地勤人员正在进行着起飞前的检查。

  “大家一晚上都没睡?”

  谢威见赖桂昌等人脸上泛着油光,神情满是疲惫,问道。

  “就怕出问题,多做了几遍检查,战机的发射系统也进行了几次测试,得确保测试过程没有问题。”

  赖桂昌向谢威解释着,“而且这次不只是歼-7要做夜间试验,上面的雷达也需要进行一些测试……”

  “……”

  谢威不知道如何接话。

  测试本身就急,204火控雷达也没有完成设计定型;连打靶的导弹,没有太多地面实验。

  虽然对导弹的控制系统跟制导系统非常有信心,可发射平台、靶机等,还是夜间环境,谢威心中不由没底了。

  时间一分分过去。

  3:20,地勤把挂载着导弹的歼-7试验机推出了机库,停在跑道上。

  3:30,年龄40左右的飞行员登上了战机驾驶舱,进行起飞前的例行检查。

  谢威等人被带到旁边一排房屋内,桌子上摆着两排整齐的无线电监测设备,还有几台11寸左右黑白显示器。

  此刻,黑白显示器已经亮起,屏幕上不停地闪烁着点点雪花。

  “防空雷达?”

  谢威小声地问身边的赖桂昌。

  怎么看,都觉得这跟几十年后的指挥中心差距太大了,连监测设备都显得是那么落后。

  也不知道这些监测设备是否能监测到位。

  “对。这是空军一处秘密测试基地,不仅装备了314丙型中程预警雷达,同时也装备了406乙型米波雷达,这些雷达不仅能对周围空域目标进行详细监测,也能对周围300公里空域警戒……”

  谢威并不知道雷达安装在哪里。

  对于雷达的技术也不熟悉。

  听到赖桂昌的介绍,知道这处测试基地在国内已经属于先进。

  可看着那体积庞大,显示屏上满是雪花点的雷达显示屏,也不好发表意见。

  毕竟,对谢威来说,更熟悉有源相控阵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