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第118章

作者:葫芦村人

  汇报了也没用,他听不进去。

  整个厂其他管理人员更是沉浸在厂子巨大的发展前景中,觉得侯永军是杞人忧天。

  “啊?谢建国怎么会舍得!”

  罗诚业松开了紧紧抓着的侯永军衣领,如同被人抽调了全身力气,无力地后退了好几步,瘫坐到了办公椅上。

  “厂长,如果没有咱们仿制,谢建国不会便宜其他厂……现在当务之急是想办法让其他厂不要这么疯狂降价,要不然,我们厂就完了。一旦让材料厂了解情况……”

  这段时间生产的锑锅跟高压锅,销售后的钱,全部用于采购年货了。

  材料款没结。

  400万贷款,全部订购了生产设备、制造模具等。

  只要厂里生产的产品没经销商拉走,厂子里的产品很快就会积压起来。

  在其他厂价格更低的情况下,除了之前为了更快拿到货提前交钱的经销商,不会再有新的订单了。

  而到时候,不说贷款,光是材料款,红峰厂都无法偿还。

  红峰厂停产的时间会比红光厂更早。

  没办法,之前红光厂就成立了销售科,好几名销售人员一直都带着样品往全国主要大城市主动开拓市场,即使现在红峰厂降价,人家开始谈好的经销商,第一次也只能从红光厂拿货。

  “怎么让他们不降价?都是穷疯了的!”

  罗诚业满脸无奈。

  其他厂的情况,他是知道的,好几个月都没发工资,也没法从银行获得贷款。

  让他们停止降价,无疑是断了他们的财路。

  “找胡局,让胡局召集各厂负责人……”

  如同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罗诚业连招呼都没打,就向外面蹿去。

  工业局。

  随着红峰厂新设备入场,红峰厂各种稀缺年货同样也没少了上级领导干部,胡春林家里更是几乎快被这些平日里难得见到的好东西堆满。

  胡春林平时走路时,胸膛都挺直了不少。

  “领导,目前好几家工厂向市场供应锑锅跟高压锅。价格最低的只有原来红光厂的6成……红峰厂现在麻烦了。”

  一名手下向心情愉悦的胡春林汇报。

  “怎么会?为什么突然价格降低这么多?其他厂也在偷偷仿制?”

  胡春林愣了。

  无法相信地看着回报的手下。

  此刻的他,并没有意识到中间问题所在。

  “红光厂的谢建国让业务科长秦柏林把生产工艺跟技术给了红星、红河等厂,几家厂为了尽快把产品卖出去,又进一步降价。经销商自然选择价格更低的。”

  “狗曰的谢建国!如此阴险!”

  胡春林听明白后,顿时怒骂起来。

  此刻,原本因为能过从来不曾有过的肥年而愉悦了大半个月的心情,瞬间沉到谷底。

  “领导,红光厂的产品一直没降价。降价的是刚生产出锑锅跟高压锅的红星、红河等厂。”

  “什么?红光厂没降价?那他们现在的订单哪来的?不降价还能有那么多经销商等货?那些经销商是傻子?”

  胡春林显然不相信。

  红峰厂降价了两成,相当于把连两成利润让给了经销商。

  不需要工业券的非计划内产品,各地百货商场都是自己定价,跟计划生产的各种产品全国统一价格不同。

  出厂价越低,经销商利润越高。

  听到红光厂产品的出厂价根本没降低,厂门口依然有大量汽车排队等货。

  手下没有回答。

  红光厂销售科的人,全国到处跑,之前胡春林还专门为这找过谢建国的麻烦,说他是浪费资金。

  马上要过年了。

  效益好的企业,过年时节到处调集紧缺物资,忙碌了一年,多发放一些福利,大家过个肥年。

  效益不好的,也是在想办法,希望能在过年前补发工资,过年福利发不上,不能让大家连过年的钱都没有。

  76年开始,不少单位计划订单就被削减。

  这两年,技术基础差、生产质量低下的单位,计划订单更是被不断削减。

  特别是一些基础差、技术薄弱、设备老化的配套厂。主厂订单都被削减的情况下,产品单一、没有竞争力的配套厂,计划订单更是少了不知道多少。

  能发半年工资的已经算不错了。

  不然,十一届三中全会也不会直接提出“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从计划订单减少后,上面财政拨款不足的单位,一开始还能贷款发工资、过日子。

  拨款改贷款的日子终究不长。

  最早失去订单、贷款过日子的单位本就基础差、没有多少生产能力的单位,贷款发工资后,银行见收不回贷款,自然会收紧口子。

  即使有上级领导打招呼,都不一定能搞到贷款。

  如此情况下,日子过不下去的红星、红河等厂,找不到新的客户前,肯定只能通过降价抢红峰厂外面等候的客户。

  卖出去的产品,能让他们补发工资,甚至还有钱搞年货。

  “领导,都是几个月没有发放工资的厂,银行不愿意再贷款……您之前让他们自己想办法……”

  “嘭~”

  精美的白瓷茶杯,重重地摔在地上,碎成了无数碎块。

  “特么的!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没让他们跟自己人打价格战啊!出厂价降低这么多,不是平白把利润送给销售的百货商场?这些混蛋!”

  胡春林气坏了。

  满脸扭曲地怒骂着红星、红河等厂的领导目光短浅。

  如此搞法,红峰厂别说一年赚上千万的利润,仅仅是那自己给银行打招呼贷款的400万都还不上。

  到时候,别说位置再动一动。

  连现在的位置,都难以保住。

  一想到这里,胡春林整个人顿时愣住了,心更是沉到了谷底:对于红峰厂直接仿造红光厂的产品,魏国幍在局里几次会议跟自己差点动手;而红光厂的谢建国一直都没反应!

  两个阴险的家伙,一明一暗,从一开始就商量好了一切,给自己设的套子!

  可笑的是自己还钻了!

  无法解决眼前的危机,红峰厂如何胡春林管不着,可自己的位置到头了!

  “胡局,你可得给我们红峰厂做主啊……”

  正在胡春林后背冷汗都冒出来时,罗诚业人还在外面,带着哭强调的声音就传了进来。

  “你们怎么搞的?这么多单位拿到技术一点消息都没有?现在怎么办?”

  看到罗诚业出现,胡春林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地指责对方。

  一开始红峰厂如果收到消息,还有可能在其他几家厂的产品上市前想办法解决。

  产品都已经推向市场了,价格降低下来了。

  客户尝到了甜头,还怎么阻止?

  “胡局,这是我的错……我也没想到谢建国会如此阴险,见不得我们好啊!这分明就是他跟魏国幍商量好了,故意要搞我们啊……”

  罗诚业知道如何才能让胡春林出手。

  要是胡春林不出手,拿到技术跟生产工艺的厂根本不会停手。

  虽然,胡春林出面,那些穷疯了的厂同样不一定出手。

  “现在能有什么办法?”

  胡春林黑着脸看着罗诚业,“要不是你这么好大喜功,怎么会出现如此情况?贷款几百万买设备,材料款采购年货……”

  “……”

  罗诚业咬牙看着胡春林。

  MBD,当初自己只想贷款200万。

  是谁让一次到位,他去帮忙说情贷款400万的?

  是谁拿到各种年货,让往家里多送点,七大姑八大姨也需要?

  这会儿,怪自己了?

  可罗诚业清楚,不能跟胡春林翻脸。

  “领导,现在最好的办法是您出面让那几家厂的负责人开会,大家一起定个规矩,不胡乱降价。只要稳住价格,全国这么大的市场,需求很大,红光厂的锅,都卖到花都跟沪市等大城市了……”

  胡春林一听,这方法好!

  当即就安排人去通知其他几个厂的负责人立即来开会。

  此刻。

  谢建国又一次出现在了魏国幍的办公室。

  跟以往不同,这次魏副局长亲自给谢厂长倒水泡茶。

  “老谢,有什么计划能不能提前给我透露一下?亏得我这段时间担忧……”

  魏国幍说的实话。

  他完全没想到,谢建国会这么狠。

  “不能!说出来,就不管用了。”

  谢建国喝着茶,看都没看魏国幍,毫不犹豫地回答。

  随后砸吧着嘴,“魏局,你这好茶都舍不得泡的?之前我来都是特级龙井,今天给我喝的,档次差了不少啊。”

  “……”

  魏国幍无语地看着谢建国。

  根本就没想过谢建国会如此直接。

  丝毫面子都不给自己留。

  “老谢,特级龙井还是之前我从我老首长那顺的特供。就那么点,早让你喝没了!年后红光厂如果发展好,我拼着老脸不要,问我老首长帮你要二两!”

  魏国幍没好气地说道。

  谢建国不以为然。

  只是默默地喝茶。

  脸上的神情,刺痛了魏国幍。

  可魏国幍没法发作,得当神仙把对方供着。

  “老谢,你这是不是太狠了?如此搞下去,谁都没利润啊。其他厂生产也没有什么利润了。”

  作为领导,虽然谢建国的手段魏国幍满意,可价格战对任何生产商都不是好事。

  尤其所有生产单位都是工业局下属的。

  “呵~”

  谢建国把手中的白瓷茶杯重重地顿在桌上,似笑非笑地看着魏国幍,“拿好处了?”

  看着谢建国满嘴跑火车,魏国幍都懒得理他。

  要是拿好处了,用得着跟他在这里扯淡?

  “如果电饭煲也有单位仿制,你也这么解决么?”

  这才是魏国幍担心的。

  高压锅跟锑锅,出口的机会确实不小,电饭煲却更适合出口,技术含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