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葫芦村人
吴浩文还是希望能说服谢威不要为了校企联合办的权利跟校长把关系搞僵。
“没有项目,不需要花钱?”
谢威冷笑了一声。
“吴老师,李校长没有告诉你校企联合办需要向合作的花都油脂化工厂提供人工合成香料以及AES?找厂生产或是建设工厂,不需要钱么?后续技术研发,不要钱?”
说到后面,谢威的语气不客气起来。
吴浩文默然。
“还有,非上级下发的研发任务,都需要校企联合办筹钱。学校自筹经费立项上,前期必须先侧重能赚钱的。校长侧重军用技术的研发……”
谢威的脸上神情变得严肃。
李瑞跟学校领导的心思谢威能理解,却无法支持。
不只是学校领导们如此心思,全国只要跟军事沾边的单位都是如此。
尤其是在部队呆过的领导,无论长征路还是抗日战争,再到后来的解放战争,半岛上单挑17个堂口,都是被敌人飞机大炮炸得抬不起头来。
落后,就得挨打。
军事科技方面落后了,不仅要挨打,还会被打得很惨。
军事技术的研发,投入回报比很高,谁都知道。
所有先进民用技术都源于军事技术,如同谢威搞的电饭煲,就是当年鬼子为给部队供应部队开发……
军用技术通过先进武器装备对大量先进技术系统集成,投入太大、研发周期太长,回报周期也长。
即使研发出来,也没法直接转化成民用产品。
涉及国防安全!
苏联把举国之力全部投入到军事工业领域的研究上,在无数领域,走到了世界前列,现在跺跺脚,整个蓝星都得抖三抖。
美帝联手整个西方世界,在军事实力上都无法完全跟苏联叫板。
甚至,十多年后解体的苏联留下的部分技术,在未来几十年,全世界都还没追赶上。
如此强大的苏联,却因为“星球大战计划”,直接被PPT拖入太空军备竞赛,因为经济畸形,短短几年时间一个庞大帝国就轰然倒塌……
所有的一切谢威都清楚,却无法详细解释。
······
“他是这样说的?”
哪怕吴浩文把谢威的话转述得非常清楚,李瑞还是不相信,“难道他不知道国防安全至高无上?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给国防让路?落后,就得挨打!”
“谢威说让您等几天看看情况再决定,他不着急。”
“等什么?”
李瑞愕然。
“具体没说,我觉得应该跟明天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系。”
吴浩文说道。
谢威透露的意思应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说是应该会有新的大政策。
可谢威没明确说,吴浩文自然不好传话给校长。
“十一届三中全会?”
李瑞的眉头拧到了一起,“难不成,国家政策会出现很大变化?”
国家政策发生变化,李校长是有预感的。
从76年开始,一部分生产质量差、技术基础不好的单位,就开始被削减计划订单;这两年,国家下发的生产计划也在不断地缩减,上级更是早就开始鼓励下属单位不等不靠、自力更生。
大批军事研究项目因为十多年无法取得进展,基础配套跟不上,资金需求庞大,现如今,也因为逐渐减少的经费投入而慢慢陷入停滞。
红光厂就是最早一批被削减计划订单的单位。
谢威扭转了红光厂工资发不起的局面,并且让这家小工厂的小日子红火起来。
“跟试点有关系?”
李瑞低声问吴浩文。
吴浩文茫然地摇头,他并不清楚这些。
虽然每天都会看报纸,听广播。
“最大新闻是昨天发表的《中美建交公报》,从明年1月1号开始,咱跟美帝相互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另外,南边有频繁军事调动……”
一旁的刘德宝把目前国内最大的新闻说了出来。
“从尼克松访华后,跟西方的交流就变得频繁,恢复外交关系是早晚的事情。南边的军事调动,广播跟报纸没有任何报道,谢威接触不到,跟军事应该没关系。”
刘德宝刚说完,李瑞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花都油脂化工厂是为了出口;红光厂的电饭煲跟高压锅也准备出口创汇……”
吴浩文突然说到,“这两家厂跟校企联合办一样,都是试点!”
试点!
李瑞跟刘德宝两人瞬间恍然大悟。
“难不成,谢威有未卜先知的本事?”
李瑞刚说出这话,就果断地摇头把这不切实际的想法给甩出了脑海。
“校长,现在怎么办?是先等等还是?”
对于校长跟学生争夺权利的事情,吴浩文不想去介入。
可根本绕不过去。
“他不是说让等么?那就先等几天,看看再说吧。”
李瑞也没有好的办法。
真按照谢威提出来的,他不去动校企联合办的钱?
做不到。
另外两人,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当12月23日李瑞通过中央广播电台的广播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体会议公报》后,整个人再也坐不住了!
“~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并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公报》内容很多。
善于从中抓取关键内容,并且解读政策的李瑞整个人都愣住了。
这些内容综合起来,其实不多:改革开放、国家工作重心全面转移到经济基础建设上来!
看到这些内容,再联想到谢威当初忽悠自己去问上级要政策,建立校企联合办,不刚好都符合这些政策?
一想到这些,李瑞整个人都麻了!
谢威真的具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第101章 不给权利谢威不干,李校长被上级责难了
“与其没有依据地胡乱猜测,不如直接问谢威。开诚布公地谈,也利于以后发展。我相信谢威同志不会反对。”
一大早,李瑞召集学校主要领导在小会议室里开会。
改革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
国家不仅提出改革、开放,更提出加强科学教育事业建设。
如何响应国家号召,接下来学校工作如何展开,都需要有所准备。
政策出来了,具体如何操作,没人清楚。
李瑞以谢威让他去问上级要政策、建立校企联合办的事情来展开话题,所有人的神情都变得怪异:国家政策出台前,谢威就已经把握住了!
红光厂的一切,完全符合改革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向导,设计开发新产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
谢威提前知道国家政策,并且如此运作,吓到了众人。
有人认为是谢威接触的大佬透露过;有人认为谢威是瞎猫撞上死耗子;有人认为谢威通过各种蛛丝马迹分析出来;更有人不负责任地提出谢威有未卜先知能力……
如此情况下,刘德宝直接提出跟谢威开诚布公地谈。
有一个能准确把握上级政策的人,工作就好干了。
“直接问谢威是最好办法。从一开始就没把他当普通学生看,现在才发现,依然看轻了他……情报整理能力如此强悍的年轻人,应该好好谈。校长之前不是也说谢威心思缜密,做事都先谋划好了么!”
张鸣秋也开口了。
很快,谢威就出现在会议室。
学校领导大早上小会议室开会,谢威没有丝毫意外。
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落幕,刊登《公报》内容的报纸还没到学校,广播已经详细地介绍了会议的内容跟决策。
“你让我等的结果出来了。改革,开放,一切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说说你的看法吧。”
打量了谢威好一阵,李瑞都没能从他脸上看出任何端倪。
无奈之下只能开门见山。
谢威的看法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们需要知道谢威如何知道会有这样政策出台的。
看了一眼众领导的神色,谢威没有犹豫就开口了:
“从76年开始,一些单位计划订单就在逐步削减……红光厂属于军工配套厂,技术基础差,生产设备落后……去年计划订单削减40%,今年更是直接削减70%……在这之前,我也向其他厂了解过情况。基础薄弱、产能落后的厂都处于这种状况。就连军工厂,订单也在削减……”
谢威早就准备好了说辞。
任何政策出台,都伴随着大量调研、试点。
国家不会在没有任何准备,也没有经过测试就推行足以对整个国家造成非常大影响的政策。
“以前红光厂这种自己开发产品、生产不纳入统筹计划是不可能的。在上级号召自力更生的情况下,不仅没有问题,还得到上级大力支持,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谢威一脸平静地以红光厂来举例。
78年开始个的改革开放,实际上在76年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就已经有了端倪。
“确实。以前学校自主立项、自筹经费没问题,自主经营跟自负盈亏这是不可能得到支持的。”
刘德宝赞同谢威的说法。
其他人点头不已。
政策如何,都是知道的。
“红光厂好几个月发不出工资,想贷款也没有太大可能。自己寻求市场生存是逼不得已……而花都油脂化工厂,却没有发不出工资的担忧,但是他们依然成了厂长责任制试点……”
为了让自己的话更有说服力,谢威把花都油脂化工厂的试点拿出来说事。
全国的试点,很多。
蓉城跟花都距离远,谢威之前也给了解释:厂里安排到花都考察市场的销售人员回来告诉谢威的!
敢拿出来说事儿,自然是不怕调查。
“就通过这些你判断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李瑞依然无法完全相信谢威的说辞。
换成他,或是在座任何一个人,得到这些信息都不可能做出如此判断。
“不只是。尼克松访华后,国内开始引进一些先进技术跟装备,与西方国家交流多了起来。引进技术需要大量外汇……国家都缺外汇,所以这几年对能创造外汇的企业扶持力度越来越大……”
能出口创汇的企业,负责人都能横着走。
谁都知道国内工业基础薄弱、底子差,能引进技术跟先进装备,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哪怕最先进的顶级技术被限制,能引进的二手设备都比现在国内提供的先进。
上一篇:拼爹系男神!
下一篇:我的超能力不是催眠,是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