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从港岛开始当世界首富 第506章

作者:我只想安静地睡觉

  曹志明中学毕业时,大家各自谈论起自己的人生目标,大都离不开理想和情怀之类,曹志明的最俗气—要用一切合法的手段去赚钱。

  就在这时,一个机会找上门了,1969年,曹志明一个同学的伯父买了一个股票经纪牌,需要一个识英文的人帮他处理文件,曹志明就这样“误打误撞”地进入到了证券行业。

  这是他命运的第一个重大转折点,也是他后来经过不断历练成为“股神”迈出的第一步。

  进入证券行业,对一心想赚钱的曹志明来说,简直就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炒股来钱居然这么快。心动的他立马决定要炒股,但当时没这么多本钱。于是,为了抓紧积累本钱炒股,在工作之外,曹志明又找了好几份零工。

  每天股市收盘后,他就去隔壁的洋行兼职打英文信,之后再到旺角教书,晚上替人补习英文,周末给报馆投稿赚稿费。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给报社投稿,曹志明认识了当时《明报晚报》的编辑林山木,这也是他此后与报业结缘的开端。

  几番努力后,一年下来,曹志明终于积攒了5000块钱本金,他悉数投进了股市。

  在炒股之前,曹志明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资本市场知识教育,只读过三本投资方面的书,不过,他自认为自己学会炒股了。

  再加上他胆子大,就更敢放手去干了,他专挑那些高风险、高投入的股票下手。

  但曹志明也并非是盲目自信,在证券交易所打杂的那些日子里,他自己寻摸出了一套股市赚钱诀窍,当时香港股市买卖股票不需要现金交割,两周之后才交款。

  曹志明便利用这个规则,用自己手里的5000块钱,不断的买入卖出股票,最多的时候,他手持价值100万的股票,口袋里却仅有1万块钱现金。

  在1972年和1973年初,香江股市最疯狂的时候,他觉得股市就是他的印钞机,他觉得闭着双眼都可以赚钱。

  对于当时觉得鱼翅捞饭不过湿湿碎的事。

  只是,很快香江股市遭到香江总督府打压,股市的泡沫被刺破,当时他价值上百万市值的股票,等他和女朋友从南洋度假回到香江的时候,他那些价值百万的股票全部贬值了90%以上。

  而女朋友发现他很快又从百万富豪变回了穷光蛋,也也就离开了他身边。

  其实,这件事对于曹志明当时打击还是非常大的,他感觉自己人生如同坐着过山车一样,当时他拥有上百万市值的股票,如果当时股市泡沫没有被刺破前,全部卖出去,那么他在香江将至少可以买十套,甚至十几套的房子,不至于像现在住的房子,还是林山木给他租下来的。

  当然,他也只是觉得在股市里面如同捡钱一样,哪里想到,那不过都是泡沫,泡沫被刺破,全部都没有了。

  也就是那个时候,他又得从头开始。

  当然,在那个时候,他才25岁,他还是很年轻,只是那件事经历后,反而一下子让他成熟了许多。

  虽然他没有机会再像那样疯狂炒股,但是,他在股市这方面,已经变成了老油条,对于股市的研究也已经有自己的套路。

  也就是说,他从老股民变成了股票评论家。

  如今,曹志明和章廷说起那些事,他总感觉那些事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实际上,到现在也就两年多时间。

  曹志明说道:“章爵士,其实那次是我离百万富豪,甚至千万富豪最近的一次,在那次之后,我也就知道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这种抓住牛市的机会确实是很难的,可能许多人一辈子只有一次。

  但是,章廷更是清楚。

  当初最疯狂的时候,许多妖股吞噬了不知当时香江多少人的财富,不仅仅是曹志明,连拉黄包车的马夫,家庭主妇,甚至从事特殊行业的女性,她们的财富全部都被吞掉了。

  当然,并不是消失,只是转移到其他人的身上。

  包括像章廷自己在股市泡沫刺破前,他已经逃顶,自然赚了不少。

  “股市就是这样,甚至和濠江的賭场一样。”

  普通人进来,基本上都是被割韭菜或者被套牢。

  幸运也可能只是赚到一些。

  反而像章廷和怡和洋行这种收购战,其实那些投资者赚到不少。

  曹志明只是在感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似乎一个人赚多少钱都是注定的一样。

  当然,曹志明不服气,现在他倒是不炒股,但是,他现在也还要生活,所以把工作都放到报刊写文章上了。

  不过,他看着面前这位章爵士,他对于章爵士的了解是非常少的,虽然报刊经常说章爵士今天收购哪家公司,明天收购哪家公司?

  但是,章爵士的钱财从哪来的,他还真的不知道。

  也就是说,章爵士给他感觉是很神秘的。

  “其实,我老家在英德,我是在1972年偷渡来香江的。”

  老家英德?

  1972年偷渡来香江的?

  曹志明有些惊讶,但是,似乎又觉得正常。

  实际上,香江大部分华人老家都是从国内来的,特别是老一辈来说,要么是粤省,要么申城一带。

  在解放前来到香江的更多。

  只是,让曹志明惊讶的是,如果章爵士是1972年来香江,到现在这才多少年?

  这才三年,不到四年的时间。

  章爵士居然就从一个偷渡客变成了现在香江最富有的华商。

  曹志明是真的被惊呆到了。

  他知道这个章爵士绝非普通人,否则,怎么可能发展那么快?

  实际上,在香江还真的有一个。

  而且,这个人很快就出现在公众面前。

  “章爵士,那你?”

  “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有些人一年赚一万也是很难,有些人赚一个亿只是一瞬间的事。”

  章廷知道,他前世经历就不是一般人能比。

  而来到这个世界,凭借那个金融模拟器的帮助,那更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实际上,就他前世,或者这个世界的香江华商来说,像李加成这些人,其实每一个都不简单,只是对方偏偏遇到他而已。

  “章爵士,你说的确实是那样。”

  “志明,我想问问信报那个思聪是你的笔名?”

  思聪?

  “章爵士,这个笔名其实是属于信报的,当然我是今年年初才加入信报,然后我都是以思聪的笔名来写文章,不过,有些时候,我的老板林山木也会用这个笔名发一些文章。”

  也就是说,这个笔名属于信报的。

  当然,只要是林山木认可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思聪笔名来发表。

  只是,在曹志明加盟信报后,那些以思聪为笔名的文章大多出自曹志明之手。

  也就是说,曹志明读书可能不多,但是,他在证券公司,股市上的经历,还有后来看了很多财经各方面的书籍,让他对于财经,股市方面的见解已经很不一样。

  实际上,这就是曹志明的天赋。

  可以说,他天生就是吃这一碗饭的。

  或许让他去炒股,他可能很难再成为百万富豪,甚至亿万富豪,但是,让他成为股票或者财经的分析师,那么他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包括现在信报的那些文章。

  当然,文章的内容,很多纯属是他依靠一些信息或者数据进行分析的,至于是不是真的那样?他当然不能百分百确定,否则,他又何必只分析,而不去直接炒股?

  但是,因为在这方面分析得多了,准确率也高了,信报因为这些文章,销量自然也就提升了。

  而历史上,九龙仓之战,其实一开始是曹志明以思明笔名发表,然后引起李加成和周千和的关注,才让李加成可以悄悄买入不少九龙仓的股份。

  “那关于青洲英坭那篇股评是你写的?”

  青洲英坭股票?

  曹志明立刻想起。

  这确实是他写的,然后交给林山木,林山木批准后,再交给信报发行的,当然,是否引起其他投资者关注,他就不知道了。

  曹志明不知道,这一篇股票确实引起唐恩下属的关注,唐恩下属再找到唐恩,唐恩找上章廷。

  其实,在章廷看来,曹志明写的关于青洲英坭的股评和历史上写关于九龙仓的股评是一样的,只是时间上不一样而已。

  再有,青洲英坭的市值明显要比九龙仓少太多,大概也就是三分之一左右。

  历史上,1978年,九龙仓市值在二十多亿港币,而青洲英坭市值只有七八亿港币。

  如今,九龙仓已经被章廷提前吞掉,已经没有任何炒作价值,市值已经逐渐恢复到原来低价,而青洲英坭也一直没有被人炒作,股价也还是很低,市值也不高,算下来现在可能也就一两亿港币。

  但是,青洲英坭在红磡的地块都不止这个数值。

  正是这种情况下,曹志明觉得这一只股票有非常大的投资价值。

  只要买入,到时无论被谁看上,股价必然跟着上涨,如果是出现几大公司争抢这一家上市公司的情况下,青洲英坭的市值可能会飙升到更高。

  有些时候,曹志明在报刊上推荐那些可能飙升一两倍,两三倍,甚至四五倍,最高十倍回报率的上市公司。

  在曹志明看来,即使不是遇到疯狂牛市,他觉得也是有非常大的机会。

  此时。

  章廷已经知道,这个曹志明就是历史上的曹仁超,也是历史上那个思聪。

  虽然思聪这个笔名,林山木和其他报刊记者也有写过文章发表,但是,大多出自曹志明之手。

  也就是说,曹志明这个人对于股票等方面的投资还是非常敏感的,可惜的是,对方在1973年那次股市泡沫,让他变得一无所有后,他本人其实也被吓到了。

  否则,如果以曹志明这种人对股票的敏感,章廷觉得他和历史上的刘敛雄相比,还是有相似的。

  只是历史上的刘敛雄父亲是富商,可以让刘敛雄到加国留学,然后刘敛雄凭借在电风扇上积累的财富,然后在香江股市上捞了不知道多少钱。

第398章 章廷邀请曹志明加盟他的公司!

  章廷前世,刘敛雄绝对是香江八十年代最利害的股市狙击手之一,甚至可以说没有之一。

  相比起李加成等人在地产上积累很多年的财富相比,刘銮雄凭借在电风扇市场积累的第一桶金,在八十年代进入到香江股市,让其一跃成为香江最富有的财团之一。

  只是,现在可惜的对方,对方那么快就露出风头,甚至,还惹到章廷。

  此时,章廷不知道刘敛雄一家如何了,到时可以问问。

  而现在这个曹志明。

  在章廷看来,曹志明对于股市的敏感和天赋,不输给刘敛雄,只是,曹志明的第一桶金已经没有后,并且被1973年香江疯狂股市泡沫给吓破胆后,很难再进入到股市。

  但是,刘敛雄不一样,历史上的刘敛雄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不但疯狂在M股股市和债券上积累不少财富和经验,在八十年代更是在香江股市上疯狂狙击其他上市公司。

  也就是说,曹志明这个人对于章廷来说更是可以控制的。

  相反,刘敛雄这种人,明知道对方有能力,章廷也绝对不会用。

  因为对方那种野心和李蔡信那种也行也不一样。

  看着面前的曹志明,章廷觉得让对方替自己做事,那么在商业信息这方面,更是如虎添翼。

  “志明,你先前在明报晚报的待遇如何?”

  曹志明没有加盟信报前,除了是自由撰稿人,也在明报晚报公司任职,甚至还在石林投资公司任职。

  也就是说,像曹志明这种人,从小到大的经历,让他有种危机感,那就是要打几份工才能够养活自己和母亲。

  “章爵士,查先生这个人,我不是很喜欢,他是能节省就节省的人,所以对于我写的文章都是斤斤计较,更何况,明报主打武侠小说和时政内容,那些时政很多还是查先生自己写的,外人想赚他一分钱都难。”

  实际上,金庸就是通过创办明报来发表他那些武侠小说,只是1972年后他已经封笔,而其后明报大多武侠小说出自古龙,还有倪匡等人。

  而在这之前时政的文章,基本上都是金庸自己写的,他也可以多赚一笔稿费。

  因为股市财经方面不是明报的重点内容,其实金庸对于这些并不是很重视。

  而林山木这个人也是看到这一点,再加上林山木在明报晚报工作多年,对于明报那一套运作已经熟悉,又得到香植球在财力的支持,林山木夫妇自然也就开始创办自己的报刊。

  在香江来说,创办报刊还是很自由的,只要有钱有想法也就行。

  实际上,金庸在创办明报之前,也在香江多家报刊工作过,也是熟悉那些报刊运作才出来创办明报的。

  章廷只是知道金庸的武侠小说很厉害,至于金庸这个人,他并不了解,但是,如果和对方熟悉的人,可能觉得对方其实和邵逸富那一类非常相似,那就是对金钱方面是看得非常之重的。

  “那你又怎么去信报了?”章廷又问道。

  “章爵士,我在明报写稿做编辑,也只是我一份工作,我在其他公司也有多份兼职,甚至我还在石林投资公司工作,也是写文章的。”

  石林投资公司?

  章廷没有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