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只想安静地睡觉
“那为什么不建议他回香江养老呢?”
“老板,这可能是祁德尊自己的想法,他在失去和记国际后,可能不想再回来了。”
章廷点点头。
但是,他记得历史上祁德尊即使失去了和记国际,还在香江一些协会上担任公职到他死了才结束。
章廷当然不是无缘无故问起祁德尊。
因为现在香江抵垒政策已经不通过后,章廷已经开始准备今年的第三大行动。
那就是狙击九龙仓洋行。
历史上,怡和洋行之所以能够一直是香江四大洋行之首。
很重要的原因。
旗下,除了已经被章廷吞掉的香江置地外。
还有就是九龙仓洋行。
可以说,九龙仓也在维多利亚海港的对岸进行同样的地产发展。
九龙仓是一家老牌英资公司,创办于1886年,当时称为香江九龙码头及仓库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经营九龙的码头及仓储业务,在尖沙咀海旁拥有庞大土地。
九龙仓的创办人是著名英商保罗·遮打爵士及怡和洋行,因而成为怡和旗下置地公司的联营机构,怡和大班亦同时兼任九龙仓董事长。
到20世纪40年代,九龙仓已发展成香江一家以效率著称的大型码头仓储公司,其码头能够同时停泊十艘远洋巨轮,货仓能储存约75万吨货物。
五十年代初期,高丽战争爆发,以M国为首的向Z国实行贸易禁运,香江的转口贸易自此衰落,进出香江的船只大幅锐减,九龙仓的业务深受影响。
为了稳定公司利润,九龙仓开始推行业务多元化政策。
到六十年代初,香江的对外贸易再度蓬勃,九龙仓于是决定兴建一座现代化的客运大楼。
1962年,九龙仓取得香江总督府的资助,将原第一号码头重建为楼高4层的海运大厦。
1966年3月 3日,海运大厦落成,由玛嘉烈公主剪彩揭幕,第一艘巨轮“坎培拉号”首先停泊海运大厦码头。
海运大厦还设有两层面积宽广的商场,给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租金收入。
1965年,九龙仓再接再厉,与华商许世逊及陈德泰合作,建成香江酒店和海运戏院。
这是九龙仓从事地产投资的开端。
1970年,九龙仓盈利1800万港元,比10年前增加10倍以上。
进入七十年代,随着香江货运方式的革命,九龙半岛沿岸的面貌迅速发生哲变。
在六十年代以前,九龙半岛沿岸主要的是码头、货仓和船坞。
当时,尖沙咀一带是九龙仓的旧式码头货仓,主要为客货轮服务,沿岸而上,在尖沙咀与大角咀之间是众多的码头泊位、供货船和趸船使用,各停泊区之间,有无数的驳船等候接货。
从尖沙咀向东伸延,是著名的蓝烟囱轮船公司的货仓,而尖东红磡一带,则是庞大的黄埔船坞,与港岛侧鱼涌的太古船坞遥遥相对。
沿岸街道上,是各种为航运服务的店铺,充斥着麻绳、机械及各种船舶用品、此外就是专供水手使用的酒吧、餐馆。
然而,进入七十年代,香江的航运业已进入货柜化时代,葵涌货柜码头相继建成使用,九龙仓原有的功能日渐式微。
1971年,蓝烟囱货仓停业,其地段售卖给华资地产商郑玉彤,郑氏在原址上建起雄踞尖东的新世界中心和著名的丽晶酒店。
而黄埔船坞和太古船坞合并后亦迁到青衣,其庞大地皮日后并矗立起两座现代化的居民屋村黄埔花园和太古城。
这时,受到早期地产发展成功的鼓舞,九龙仓遂订下发展大计,通过在股市集资等各种方式独立进行规模宏大的重建计划。
该计划耗资约15亿港元,历时10余年,在原有的海旁码头、货仓地段上,先后建成了海洋中心、海港城等综合物业,到八十年代初大体完成。
自此,美轮美奂的高级商厦和酒店矗立在尖沙咀沿岸,面貌焕然一新。
尖沙咀地区更发展成繁盛的商业中心区。
九龙仓所发展的海港城,被誉为“亚洲最庞大及成功的综合商业中心”,该中心拥有3个相连的商场,即海洋中心商场、海运大厦商场及海港城商场,内设逾600间精品商店、3间一流酒店(包括香江酒店、马可孛罗酒店及太子酒店,客房共逾1500间)、约50间酒楼舞厅,以及一批高级写字楼和住宅物业。
至此,九龙仓已蜕变成尖沙咀地区赫赫有名的地王,几可与港岛中区的置地并驾齐驱,分钳维多利亚海港两岸,遥相辉映。
历史上,1978年,经过数年的急速成长,李加成的长茳实业已羽翼渐丰,声名大振,它更加雄心勃勃,准备为80年代的发展作出筹划。
这时,香江地产市道已升到高位,香江总督府正实施高地价政策,地价已开始升到不合理的水平。
期间,香江股市仍然疲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一批优质的英资上市公司,因经营保守或对前景信心不足,股价普遍大幅低于它们的资产净值,而大股东的控制权亦颇脆弱。
李加成以敏锐的目光,看到长实的新发展方向,决定动用现金,收购这些上市公司。
早在一年前,李加成已小试牛刀,以2.3亿港元收购了美资的永高公司,开创了香江华资公司吞并外资企业的先河。
永高公司的主要资产是香江岛中区著名的希尔顿酒店,由于经营不善,公司赢利停滞不前。
当时舆论普遍认为李加成出价过高,但事后证明,长茳实业对永高的收购极为成功,因为要在同样地点兴建同等规模的一流酒店,再花费多一倍资金也办不到。
初露锋芒之后,李加成即将目标指向九龙仓。
在这之前,九龙仓搞得有声有色,成为香江最知名的洋行之一。
可惜,九龙仓的投资策略有两个致命的弱点:其一,其地产发展主要以发行新股筹集资金为主,如1973年至1974年间,九龙仓为筹集海洋中心及海港城发展资金,先后多次发行新股及送红股,令公司股数从990万股增加到8501万股。
1975年及1976年,九龙仓再先后发行可换股债券及附有认股证债券,结果使股价长期偏低,大股东对该公司的持股量被大大摊薄。
其二、九龙仓兴建的商厦,以出租用途为主,现金回流极慢,赢利增长低,这也是造成九龙仓股价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1978年初,九龙仓的股价最低为11.8港元。
当时,香江地价不仅没有回落,反而大幅飙升,地处繁华商业区的尖沙咀海旁,更是寸土尺金。这种强烈的对比当时已经被敏锐的香江股评家察觉。
1977年 10月 12日,《信报》资深股评家思聪就以“九龙仓物业开始蜕变,未来十年赢利保持增长”为题,指出九龙仓如能充分利用它的土地资源,未来十年可以出现年增长20%的势头,这只每股市价仅仅13.5港元的九龙仓已极为偏低,将是 1978年的热门股。
然而,比股评家更敏锐的是李加成。
当时,李加成得到一项情报,说只要购入20%的九龙仓股票,便可挑战置地的大股东地位,事实上当时作为大股东的置地,对九龙仓的持股量仅达10%。李加成遂以“暗度陈仓”的方式,不动声色地从各种渠道吸纳九龙仓股票,从每股10多港元一直买到每股30多港元,前后共购入约1000多万股九龙仓股票,约占九龙仓已发行股票的18%。
随着九龙仓股价不寻常的大幅飙升,嗅到“腥味”的大小财团以至市民意识到正有财团收集九龙仓股票,一场空前激烈的收购战爆发在即,纷纷蜂拥入市,将九龙仓的股票炒得热火朝天。这时,市场已盛传李加成有意收购九龙仓。
1978年3月,九龙仓股价已飙升至每股46港元的历史最高水平。
直到这时,一直自以为高贵堂皇的怡和才慌了手脚,记起长期以来被他们忽略的持股量严重不足的事实。
其时,怡和因20世纪70年代中前期对香江信心不足,大规模投资海外,结果泥足深陷,资金短缺。
虽然紧急部署吸纳九龙仓股份,然而为时已晚,且资金有限,只好向汇丰银行求助,由汇丰董事长沈弼亲自向李加成斡旋。
据说,当时出任汇丰董事的“世界船王”包裕刚亦正计划部署其“弃船登陆”的策略,亦有意问鼎九龙仓。
面对错综复杂的激烈竞争局势,李加成权衡利弊,觉得眼前仍不宜与历史悠久且根基深厚的怡和公开对抗,不宜得罪汇丰,也必须妥善地处理好与“世界船王”包裕刚的关系,既要避免剑拔弩张的局面,又要谋取实利并为长实的长远发展留下回旋余地,几经反复思考,李加成终于决定鸣金收兵。
1978年的一个夏日,李加成在中区文华酒店的一个幽静的雅阁约见包裕刚,双方经过20分钟的商议,李加成将所持九龙仓股权全部转售予包裕刚,让包氏继续接手九龙仓的争夺,而李加成则取得了约6000万港元的赢利,全身而退。
之后,包裕刚向传媒宣布其家族已购入九龙仓15%至20%的股权。
两日后,香江明报晚报刊登李加成的专访时曾有这样的解释:“他(李加成)本人没有大手吸纳九龙仓,而长江实业的确有过大规模投资九龙仓的计划,是以曾经吸纳过九龙仓股份。他本人安排买入九龙仓全部实收股份35%至50%,做稳健性长期投资用途,但吸纳到约1000万股之时,九龙仓股份的市价已经急升至长实拟出的最高价以上,令原定购买九龙仓股份的整个计划脱节。结果,放弃这个投资计划。”
李加成收购九龙仓功败垂成,不少人替他可惜。
也就是说,一开始李加成先看中的是九龙仓,但是,李加成知道自己惹不起怡和,也惹不起汇沣银行,最终被迫放弃九龙仓股份,转而把目标看向更有希望的和记黄埔。
而当时包家包裕刚已经准备弃舟登陆,卖掉大部分的大船换成资金,也准备投资陆地的产业。
九龙仓拥有的产业,包括位于九龙尖沙咀海旁、新界及港岛的一些码头、货仓、酒店、大厦、有轨电车以及天星小轮,资产雄厚。
可以说,谁拥有了九龙仓,谁就掌握了香江最重要的货物装卸、仓储业务。
这与包氏的庞大船队极为配套。
尤其重要的是,九龙仓在寸土尺金的尖沙咀海旁拥有极具发展潜质的大片土地,其时陆续兴建成海运大厦、海洋中心及海港城等贵重综合物业,成为尖沙咀区内赫赫有名的地王。
最搞笑的是,历史上李加成最先看中的是九龙仓,但是,包裕刚早已看上九龙仓洋行,李加成又无法单独面对怡和,汇沣银行,只能放弃九龙仓,从而和包裕刚合作,把自己持有的九龙仓股份卖给包裕刚,包裕刚和汇丰银行相当于欠下李加成人情,汇丰银行和沈弼最终也就同意和和记黄埔卖给了李加成。
不过,现在还是1974年,和历史上还是很不一样。
现在九龙仓的股价已经跌到历史上最低的时候,除此之外,现在怡和作为九龙仓最大的股东,直接持有的股份也就是10%左右而已。
也就是说,怡和也就是通过这10%的股份掌控现在的九龙仓洋行。
这种情况下,章廷知道,也是最适合吞掉九龙仓洋行的时候。
“劳纳,现在九龙仓股价多少?”
“老板,我问问。”劳纳打电话过去询问。
等劳纳打完电话说道:“老板,现在九龙仓股价不到4港币每股。”
也就是说,按照现在九龙仓总股数8501万股,算下来,大概也就是3亿4千万港币,和之前和记国际最低总市值差不了多少。
章廷知道,他已经让人准备了那么长时间,现在时机确实已经成熟了。
“我先下班回家,你通知,麦理思,马世民,韦理,唐恩,还有凯丝到浅水湾别墅见我。”
第283章 章廷一举确定九龙仓洋行的未来!
如果把怡和洋行当成一个巨人,那么九龙仓洋行和香江置地就是这个巨人的左膀右臂。
章廷先是吞掉香江置地,也就是相当于先切了这个巨人的左手,如今怡和这个巨人也就剩下了右手九龙仓洋行。
想到这里,章廷忍不住一阵兴奋。
在让劳纳通知麦理思他们到浅水湾别墅见他的时候,章廷则是离开。
可能凯瑟琳还不知道,因为她跟着章廷做事没有多长时间,但是,劳纳知道,老板必定又要开始做大事了,否则,不可能把麦理思他们叫去浅水湾半山别墅。
章廷上到车上。
张华开车离开这里。
然后往浅水湾半山别墅的方向过去。
将近一个小时,来到深水湾和浅水湾的交叉口弯道那里。
“张华,先去包家。”
张华也就开车往深水湾包家别墅过去。
当张华把车停下来,已经到别墅门口。
章廷从车上下来,其他人则是在车上等着。
当章廷在门口外按门铃。
过了一会,是包家的女佣人过来开门,看到是章先生,立刻打招呼道:“章先生,你来了。”
“裴慧小姐在家吗?”
“章先生,四小姐还在楼上休息。”
上上周六跟着章廷去南丫岛吹到海风发烧感冒咳嗽到现在算下来也有十天了。
章廷往里面进去。
这包家别墅,来得多,章廷也比较熟悉了。
很快,章廷先见到包夫人黄秀瑛。
“章廷,你今天怎么提前下班了?”看到章廷主动过来看望她女儿,黄秀瑛还是有些高兴。
“阿姨,我有些事先提前回来,然后顺便过来看看裴慧。”
黄秀瑛一边走一边说:“那位朱医生的中药看起来还不错,现在裴慧喝下去,也没有流鼻水,只是偶尔还有些咳嗽,想着这两天也可以正常回去上班了,她爹地看到她身体还有些弱,也就先让她在家休息。”
章廷跟着黄秀瑛来到包裴慧的闺房门口,推开门进去,果然看到包裴慧正在床上看书。
可能是因为这些天喝中药汤的原因,房间里面有股中药味。
“章廷,你怎么过来了?”
包裴慧看到章廷下午的时候过来,明显有些惊讶。
章廷只是说道:“想到有些天没有过来了,今天有事提前下班,先来看看你。”
黄秀瑛没有留下来。
离开房间,关上门。
章廷看着床上的包裴慧。
此时,包裴慧看到章廷眼神有些不一样。
当然,和她想象中那种眼神很不一样。
这种流露出的眼神,她也只是偶尔在她爹地包裕刚身上才能够看到。
上一篇:别人听劝仿明星,你开局扮神明?
下一篇:从婴儿开始无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