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抽取技能 第950章

作者:太极手

  图文结合,既丰富了内容,也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

  接下来的几页,杂志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揭开杜笙的其他身份:

  编剧、演员、制作人……

  看到这儿,威廉姆斯忍不住心里嘀咕。

  这期《福布斯》不会是收了红包吧?

  怎么字里行间全是夸人的词儿?

  其实毛都没一条。

  《福布斯》只是客观地呈现事实,结果因为事迹太猛,反而让人觉得像是收钱软文。

  最后一大块篇幅,聚焦在他最不为人知却最厉害的身份。

  ——白手起家的创业者。

  这部分写得格外详细,整整用了三页纸。

  先是介绍他在东方创办的一系列企业:

  功夫派、人人网、奇迹唱片、星际网络科技……

  每一个名字都响当当,随便拎一个出来都是行业里的风云项目。

  而在灯塔国这边,他的履历更耀眼:

  他是TVING视频的联合创始人之一,投资社交网站Pinterest成功后套现1亿美元;

  之后又重金收购Digital Domain特效公司,动作频频。

  威廉姆斯虽然是做音乐的,对东方科技圈不太熟,但看到报道里动不动就是数亿美元的投资和回报,还是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尤其是当他发现自己平时用的几个互联网产品,居然都跟杜笙有关时,才算真正服气了。

  杂志最后来了个简单粗暴的小结:

  通过估算杜笙旗下企业的市值,得出结论:

  身家保守估计超过20亿美元!

  “年仅24岁,已成为全球富豪榜上最年轻的面孔!”

  看到这里,威廉姆斯整个人都有点发愣,心跳都不自觉加快了。

  这一整期《福布斯》,足足用了八页来讲述一个人。

  而且这个人还不是什么国家领导人,而是一个刚满24岁的黄种人。

  虽然听起来离谱,但他却不妒忌。

  因为杜笙的经历确实配得上这样的待遇。

  作为一名资深业内人士,威廉姆斯见过太多光鲜亮丽的人物。

  可杜笙的故事依旧让他感到震撼,甚至有点不敢相信。

  大约半小时后,威廉姆斯合上杂志,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不得不说,《福布斯》这次操作也很“接地气”。

  把杜笙的成功归结为“灯塔梦”的一部分。

  文中强调,杜笙虽然是黄种人,但深受灯塔自甴冥煮的影响。

  尤其是起步的那笔资金,是靠炒纳克达斯赚来的。

  所以他的成就,也被包装成了灯塔梦的代表案例。

  威廉姆斯看完后立刻把助理卡斯丽叫了过来:

  “马上召开临时会议,调整宣发策略!

  另外,杜笙这张新专辑在灯塔国的备货量要加急!

  从华夏那边再调一批过来,准备卖爆!”

  不光是他,估计不少灯塔国人都被这份《福布斯》炸得懵圈。

  哪怕一些认识或听说过杜笙的人,看完后才知道这位原来如此牛掰!

  当天下午,这一期《福布斯》的报道截图就被网友扒了下来,迅速传上社交平台。

  无数网友刷屏转发,“#Du Is Everywhere#”直接冲上了谷歌热搜榜第一。

  【杜笙身家超20亿美金!】

  【史上最年轻上榜富豪居然是他?】

  这些话题一出,直接在北美网络上炸了锅。

  在灯塔国这片崇尚金钱与奋斗的土地上,比起唱歌、绯闻,大家更爱听的是一个人白手起家、逆袭成王的故事。而杜笙的创业经历和财富积累,简直就像为灯塔追梦人量身定制的励志剧本。

  再加上《福布斯》还给他贴了个标签:“灯塔梦的代表”,这下可真是火上加油。

  网上讨论热得像煮开的火锅:

  “刚看完这期《福布斯》,真的太震撼了!

  从一个穷小子到亿万富翁,只用了几年时间,这哪是人,简直是神!”

  “杜笙的故事确实传奇!

  我决定以后也拼一把,不当咸鱼了!”

  “钱不钱的我不在乎,我就想说一句:

  他在杂志里那几张照片是真的帅爆了!

  多面型男,谁能扛得住啊?

  我要嫁他,哪怕只是其中一个女朋友也好!”

  “之前那些说他是靠女人上位的,现在可以闭嘴了吧?

  人家自己就是钻石男,谁依赖谁还说不准呢!”

  “真以为那些千金小姐是蠢货?

  显然杜笙不止有钱,还有点东西在别的地方。”

  “我是东方人,其实杜笙去年就已经登过东方富豪榜了,没想到国外很多人到现在才知道……”

  “兄弟们,《福布斯》这期已经卖断货了!

  谁有看过的旧刊,我愿意八折买几本!”

  “算盘打得真响啊!可惜大家都是拿来收藏的,以后说不定能卖十倍!”

  “买不到期刊没关系,可以入手专辑或光碟啊!

  杜笙的新专辑过两天就要正式发售了。

  想想看,一个亿万富翁亲自唱歌给你听,值回票价!”

  最后一句话,其实是索尼安排的宣发水军悄悄放出来的。

  威廉姆斯看到《福布斯》专访后就知道,杜笙这波热度要彻底炸裂,甚至会成为全国范围的现象级人物。

  毕竟在灯塔国,人们最爱的就是那种“穷小子逆袭”的故事。

  几年时间,从默默无闻到身家数十亿,这不就是他们口中常说的“灯塔梦”吗?

  索尼趁势调整了宣传策略,在所有相关话题中不断强调一点:

  **别忘了,他还是个歌手,新专辑马上就要来了!**

  这天一大早,杜笙在阿曼达、莉迪亚、李伊馨等女伴的陪同下,乘车前往机场。

  车上他翻了几份报纸和杂志,才了解到这两天自己又成了全网焦点。

  阿曼达手里拿着那本《福布斯》,看得津津有味。

  这还是她第一次这么详细地了解杜笙的背景。

  看完之后,她一脸崇拜地看着他,忍不住问:

  “笙哥,这上面写的有没夸大成分?”

  杜笙笑了笑,摇了摇头:

  “基本都是事实,但我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

  跟你们这些在灯塔国打拼了几代的家族比起来,我的财富还远远谈不上真正的影响力。

  现在最重要的是稳扎稳打,彻底稳固下来。”

  他顿了顿,略带打趣道:

  “至于什么‘灯塔梦’,我觉得挺搞笑。

  我是地道华夏人,骨子里的文化认同也没变,居然都能强行灯塔化,这主编是高手啊。”

  李伊馨若有所思道:

  “欧巴打算回应一下吗?”

  杜笙耸耸肩:

  “再说吧,先看看风向,有时候澄清反而越描越黑。”

  ………

第736章 信息差诈骗!【感谢迎难而上的打赏】

  阿曼达不愧是从小在传媒圈长大的人,当即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些舆论不用急着理会,‘灯塔梦’是个加分项,尤其在灯塔国特别吃香。

  《福布斯》这篇专访一出,你立马就成了年轻人眼里的全能偶像,说不定还有不少人拿你当风向标呢。”

  莉迪亚点头认可,笑道:

  “你现在已经是全美热议的明星人物了,但热度来得快,也容易散。

  如果《Endless Joy》这张专辑卖得好,你的知名度就能稳下来,甚至甩开程龙、李晓龙等东方影星,真正成为灯塔国人最熟悉的亚洲面孔。”

  杜笙自然不介意什么灯塔梦,回到东方过一遍分分钟就能变成华夏梦。

  能够带来名气与影响力,谁管它叫什么。

  而赫斯特姐妹看问题的角度很准,分析也到位,这是站在他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那就按你们说的办。”

  阿曼达忽然想起什么,转头对杜笙眨了眨眼:

  “笙哥,你在华夏那边要是有新项目缺资金,不如让赫斯特风投也掺一脚?

  那边负责的是高俊姚,这人还算精明。

  我会想办法把他拉到我这边来,只要能投中你的好项目,他手里的回报率绝对飙升,

  我也好顺水推舟,让他帮我一起驾御赫斯特集团。”

  杜笙听完点点头,道:

  “没问题,TVING和联众平台的后续融资,你们可以继续参与。

  新闻集团已经收购了Pinterest,开始大举进军互联网媒体这一块。

  你们赫斯特作为老牌传媒巨头,总不能一直按兵不动。

  而你想真正掌控一个集团,光靠拉帮结派、搞点小圈子是不够的,得有清晰的战略方向,踏实推动执行,做出成绩来别人才会服你。”

  他顿了顿,语重心长地补充道:

  “现在玩点小手段没关系,但从长远看,还是要有个明确的发展蓝图才行。”

  阿曼达听着若有所思。

  她确实年纪不算大,虽然在人际手腕上很有天赋,懂得笼络人心、站队布局,但在整体战略层面还有所欠缺。

  而杜笙这番话,不仅像一盏灯点亮了方向,更像是给她画了一张通往权力高峰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