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抽取技能 第938章

作者:太极手

  特蕾莎拿起第二份数据:

  “影院经理评分A+!”

  莉迪亚眼睛一亮:

  “看来我们排片稳了,北美3000家不是问题吧?”

  克劳德信心满满地说:

  “今天经理们的反馈非常好,我可以保证,3300家影院都没问题!

  A+评分,说明商业院线决策者非常认可这部电影的钱途。”

  莉迪亚继续问:

  “那影评人和媒体呢?”

  克劳德看了眼数据:

  “整体还不错,好评居多,差评不多。”

  杜笙作为执行制片人之一,也开口问道:

  “可以开启口碑营销了吧?”

  “当然!”

  克劳德点头:

  “今晚就开始铺宣传,主打‘今年最爽动作大片’。”

  一部电影的成功,除了质量过硬,营销运作同样重中之重。

  像“年度最佳”这种标签,往往就是靠这种策略炒热的。

  莉迪亚舒了口气,起身离开时走到杜笙身边,低声说:

  “晚上来我家,阿曼达准备了一套新玩具。”

  杜笙原本打算今晚好好休息一下,结果又要开启“拉锯战”?

  “别等晚上了,现在就去。”

  泰勒、布莱克还在家里,不能厚此薄彼。

  莉迪亚毫不犹豫:

  “走,上车。”

  杜笙看向马姚伟,后者打了个电话,轻轻摇头:

  “没发现狗仔跟踪。”

  于是,杜笙开着莉迪亚的法拉利,载着她直奔别墅。

  路上,经过奥尔森姐妹家门口,没什么烟火气息。

  杜笙随口问了句:

  “她们迁家了?”

  莉迪亚似笑非笑看他一眼:

  “没,全家去纽约度假了。”

  杜笙没再多问,因为刚下车,穿着薄纱长裙的阿曼达就已经款款迎了出来。

  ………

  这天晚上,剧组和索尼在炒作《通缉令》男女主角的同时,也拉开了口碑营销的大幕。

  烂番茄网站第一时间解禁评分,新鲜度高达88.9%。

  与此同时,mtc(Metacritic)也公布了影片的媒体综合评分:

  80.1分!

  通常来说,试映后迅速公开各项评分和评论数据的电影,往往表现不会太差。

  相反,那些等到全美上映才解禁评分的片子,反而更容易成为烂片。

  好莱坞在这方面玩得炉火纯青,控评手段层出不穷。

  于是,各种关于《通缉令》的好评,如潮水般涌现在传统纸质媒体和互联网上。

  《好莱坞周刊》用大号加粗标题发布了一篇软文:

  “《通缉令》,今年最棒的特效动作片之一!”

  在网上,类似的宣传文章也铺天盖地:

  “《通缉令》是杜笙最佳打斗之作!”

  《洛杉矶新闻》专栏作家格林达撰文称赞该片:

  “我认为,《通缉令》树立了特效+动作美学的新标杆,

  杜笙的表现一如既往出色,成功演绎出角色从无助、沉默到爆发的极限……”

  与此同时,斯嘉丽也频频登上各大节目。

  她与主持人相拥的照片背景,正是《通缉令》的海报。

  为了增加曝光率,杜笙同样参加了北美好几场路演活动,

  并且时不时被狗仔拍到与泰勒、布莱克逛街,进一步提升影片的关注度。

  在北美这边,电影上映前男女主演的每一次亮相,每一分曝光,都有可能转化为实际的票房数字。

  英雄与三角恋等词眼,在北美市场尤其具有吸引力。

  ………

第728章 火上浇油

  四月中下旬。

  北美院线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通缉令》将在3360家影院开画!

  足见影院方对这部影片的票房前景充满信心。

  不仅如此,杜氏门徒、笙fan们也纷纷行动起来,号召粉丝们第一时间去影院支持这部电影。

  斯嘉丽目前位列好莱坞女星人气前十,她的号召力同样为票房加分不少。

  就连老戏骨摩根·弗里曼也在中老年观众群体中拥有一定的影响力。

  以好莱坞成熟的预案推测,一部电影在上映前这段时间的表现,基本就能预示成败。

  而《通缉令》收获的,全是市场的积极反馈。

  说起来,这部片的宣传早在三月份就开始预热了。

  那时候杜笙刚凭借两部电影入围奥斯卡,还拿下了最佳小金人奖,热度正高。

  索尼顺势推出花絮宣传攻势,迅速吸引了大众目光。

  到了四月,宣传更是全面升级。

  等杜笙一到北美,接下来的时间可以说是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

  报纸、电视、网络、地铁站、公交站,线上线下齐上阵,哪儿都能看到《通缉令》的身影。

  截至目前为止,宣传费用已经烧出去一千多万美元,预计整轮下来得花掉两三千万。

  这也没办法,商业大片想要大卖,前期造势必须猛。

  像小罗伯特·唐尼主演的《十二宫》,也是一样砸了不少钱做宣传。

  尤其在竞争激烈的档期里,你不打广告别人就打,

  谁先抢到观众眼球,谁就能占得先机,形成“人从众”效应。

  对《通缉令》来说,这笔钱花得值。

  电影本身标签多多:惊悚冒险、警匪动作、俊男靓女、子弹特效、合家欢……

  几乎涵盖了所有吸引观众的元素。

  目标就是尽可能拉拢不同类型的观众群体。

  而宣传重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电影特效,子弹拐弯那叫一个炸裂,视觉冲击力十足;

  二是杜笙的动作打戏。

  毕竟随着两部奥斯卡影片的热播,以及‘杜氏门徒’舆论,人气一直居高不下。

  趁着这股华夏功夫热潮,他的打斗镜头成了最吸睛的卖点之一。

  温哥华,一家三口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突然插播了一段《通缉令》的预告片。

  两个七八岁的小孩眼睛都亮了,盯着画面中子弹拐弯、命运织布机这些炫酷设定,兴奋地喊:

  “太帅了!妈妈我们一定要去看!”

  妈妈也被吸引住了,看到主角是那个拿过奥斯卡的东方帅哥,又被他一套行云流水的功夫打得移不开眼,忍不住问老公:

  “这电影好像不错?你觉得呢?”

  爸爸还在回味刚才伊万咔性感出场的画面,一边点头一边搓手:

  “哇哦,这女人走路都带节奏,剧情听起来也很刺激,首播我们就去!”

  ……

  “嘿,科思特,杜大师的新电影快上映了,要不要一起看?”

  “当然啊!我可是杜氏门徒,我觉得他比杰克陈还能打!”

  “我还是更喜欢杰克陈,不过杜大师确实利害。

  这次好像是个类似《史密斯夫妇》那种冒险故事吧?希望别又是老套路。”

  “我看预告片里的特效挺牛,应该不会让人失望。”

  ……

  “艾莉,这周末陪我去看《通缉令》呗?”

  “《通缉令》?听着像是什么恐怖片,名字有点吓人诶。”

  “你竟然不知道?这是杜笙的新作!”

  “抱歉啦,最近都在复习考试。

  杜笙?是不是之前打赢了泰森的那个亚洲帅哥?

  我还挺喜欢他的,擂台打斗很炸裂。”

  “没错!笙哥就是质量保障,从拳坛、音乐到电影,他就没有让人失望过。”

  “行,正好考完试有段假期,那就陪你去看看。”

  ……

  整个北美街头巷尾,关于这部电影的讨论越来越多。

  影院门口的海报一张张贴起,预告片一遍遍播放,社交媒体上的热搜不断刷屏。

  《通缉令》还没上映,这把火就已经开始席卷。

  离《通缉令》上映的日子越来越近,杜笙倒是不慌不忙。

  他随手翻了翻手边的报纸。

  最近北美电影市场热闹得很,最受关注的两部大片分别是刚上映的《蜘蛛侠3》和同期即将上映的《十二宫》。

  《蜘蛛侠3》上周末刚一上映就炸了场,北美票房已经冲到1.26亿美元,海外市场也陆续开画,成绩亮眼。

  据预测,全球票房有望突破8亿,妥妥的大爆款。

  而且这电影明年还极有可能横扫各大奖项,商业口碑双丰收,简直是赢麻了!

  至于《十二宫》,则是小罗伯特·唐尼出狱后的复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