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太极手
叶炜信站在监视器前,忍不住感叹:
“我以为你已经够厉害了,没想到还能再上一层楼!”
杜笙笑了笑,语气平静地说:
“功夫这东西,没有尽头,每一步都是新的起点。”
这句话一出,周围顿时响起一片吹捧声:
“杜总真是太谦虚了,功夫这么牛了还在不断学习,真是我们这些人的榜样啊!”
“换作是我,早就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了,哪还会去钻研细节。”
“我觉得杜总的武学天赋,比民国那些老一辈武术家都要强。
现在这个时代能练出这种身手,简直就是奇迹!”
“其实不是时代变了,而是大家的心浮躁了。
以前的人为了练功能吃苦,现在的人只想走捷径,真正的国术精神快失传了。”
说话的这些人,大多是剧组请来的武术指导和顾问,个个都是懂行的老江湖。
他们知道杜笙的动作不是花架子,而是实打实的真功夫。
就在杜笙认真拍戏的同时,在大洋彼岸的灯塔国波士顿,发生了一件看似不起眼、却意外让他再次登上热搜的事。
3月28日,一名叫克斯特的学生在街头遭遇几名黑人持刀抢劫。
对方前后包抄,一人手里拿着水果刀,还安排人在旁望风。
他们看到克斯特身材不高大,以为是个软柿子,便嚣张地围了上去。
结果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学生,居然突然暴起发难!
一个贴身撞进,右拳瞬如崩弓打出。
咔!
铁山靠准确撞在拿刀黑人的左臂肱骨上,然后一个肘击狠狠砸在其心窝,让其当场瘫軟如蛇!
然后,克斯特又趁着另一位黑人短暂错愕,正要准备抄后腰摸枪时,夺过水果刀一甩。
飕!
那黑人右臂顿时血流如注,痛苦倒地,连手枪被踢飞都不自知。
打倒两人后,克斯特见望风的人已经逃之夭夭,将浑身爆发力一收,撇撇嘴:
“在八极面前,你们就是一群菜鸡!”
这段视频被路人拍下后,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评论区瞬间炸锅:
“这哥们儿是谁?动作也太标准了吧!”
“看他那一整套动作,像是练过的吧?”
“这不是《大宗师》里杜笙那个招牌动作吗?铁山靠+短促肘击,跟电影里一模一样!”
“难道他是杜笙的粉丝?还是说,他也练过八极拳?”
这一幕,正好被路人拍了个正着。
克斯特以一敌多、干净利落地撂倒两个持械黑人的视频,很快就在网上火了。
从画面来看,克斯特个子不高,看起来瘦瘦的,根本不像那种能打的角色。
而那些黑人,全都高头大马,满身肌肉还纹着花臂,一看就是街头混大的狠角色。
更关键的是,其中一个手里拿着水果刀,另一个腰里还藏着一把手枪,形势可以说是非常危险。
但就是在这种劣势下,克斯特不仅没怂,反而用一套行云流水的功夫,把对方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这强烈的反差感,立刻引爆了网络!
在灯塔国的慕強文化中,对“自卫反击”这件事普遍是持支持态度的,甚至可以说是推崇备至。
所以这段视频迅速刷屏,播放量高得惊人。
克斯特作为主角,也一下子成了网红人物。
不少媒体纷纷找上门,对他做了一个专访:
“你这是什么功夫?
面对几个持械的人,你不怕吗?”
克斯特很是自负说道:
“我可是练八极的,怕什么!”
“八极?”
记者追问:
“这是什么功夫?”
克斯特自豪地说:
“这是华夏武术中最刚猛的一种拳法,讲究‘硬打硬进’,出手迅猛,冷脆快狠,追求一招制敌的狂!”
“波士顿有个小型八极拳爱好小组,大家都是杜拳王的粉丝,平时就跟着他上传TVING的教学视频练拳。”
记者听得来了兴趣:
“你是说……你学的是杜笙教的八极拳?”
“没错。”
克斯特点头:
“我们这个小组叫‘杜氏门徒’,其实就是一群热爱华夏功夫的年轻人聚在一起互相切磋、交流心得。”
记者又问:
“那你学多久了?”
“不到半年。”
克斯特笑着说:
“不过你也看到了,实战效果还不错吧?”
其实,克斯特并不是外表看起来那么弱鸡。
他虽然体型偏瘦,但其实是那种线条紧实、爆发力极强的类型,常年健身加上最近几个月高强度训练八极拳,才让他能在关键时刻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但这些细节,在噱头为王的时代,早就被记者们选择性忽略。
为了制造话题,记者回去后立马写了一篇标题党味十足的报道:
《“杜氏门徒”街头上演真实格斗,克斯特凭八极拳以一敌众反杀》
文章一发,果然炸锅!
评论区瞬间热闹非凡:
“哇塞,原来练了八极拳真的可以这么猛?我也想学!”
“杜笙太牛了,居然把自己的功夫教程免费放网上,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学,这才是真正的宗师风范啊!”
“我本来以为功夫都是电影里演出来的,没想到现实里真有人能用出来,而且只学了半年!”
“我要是有这种功夫,估计天天出去见义勇为救妹!”
“建议杜笙赶紧联系这位兄弟,让他去华夏参加《功夫》擂台赛!”
………
第722章 泼天热度
当然,网上不尽是吹嘘,也有理性网友发言:
“其实八极拳确实很适合实战,尤其是近身短打,发力迅猛。
但也不是谁随便看个视频就能练成高手的,克斯特肯定下了不少苦功。”
“别盲目跟风去学,这东西不是光看视频就能掌握的,需要系统训练、老师指导,否则容易伤到自己。”
“杜笙的八极拳动作标准、节奏紧凑,普通人照着学很容易走偏,建议还是先打好基础再挑战高难度动作。”
尽管如此,这次事件还是彻底带火了八极拳。
尤其是杜笙在两大流媒体上发布的那套“八极入门十二式”的教学视频,点击量暴增。
很多原本对华夏功夫感兴趣但一直找不到门路的外国人,开始涌入两大平台搜索“杜笙八极拳”,甚至连一些健身房也开始引入这套拳法作为特色课程。
更有甚者,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发起挑战:
“你敢不敢跟着杜笙练一周八极拳?”
就在网络上一片“杜笙真牛”、“八极拳太猛了”的欢呼声中,也总有那么一些人看不惯这阵势,开始跳出来泼冷水。
“都什么年代了,还吹什么传统武术?
现代综合格斗、泰拳、巴西柔术这些才是王道,八极拳这种老古董早就过时了。”
“克斯特能赢纯属运气好,偷袭得手而已。
要是那几个尼哥知道他敢动手,分分钟教他做人。”
“还有那个什么‘杜氏门徒’?
搞笑呢吧?
就跟着杜笙的视频学几招,就敢自称门徒了?你怎么不称门神!”
这些质疑一出,原本热闹的评论区瞬间分裂成了两派。
一边是热血沸腾的杜氏门徒粉,一边是冷嘲热讽的“理性派”。
但紧接着,事情的发展就有点出乎意料了。
网络上突然冒出了一大批整齐划一的声音:
“伦敦八极协会诚邀所有热爱杜氏八极拳的朋友加入!”
“首尔八极门正式成立,欢迎各位同门交流学习!”
“悉尼八极拳训练营火热报名中,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从基础开始!”
柏林、巴黎、东京、墨尔本、温哥华……
全球几十个城市,几乎同时冒出了“八极协会”或“八极门”的组织。
而且很多人仔细一看才发现,其中一大半,都是最近几天才注册成立的!
这一波“组团出道”的操作,直接让吃瓜群众集体懵圈。
原来自从杜笙在擂台上击败泰森之后,他的拳王名声越传越广。
很多外国年轻人本来对华夏功夫感兴趣,但一直找不到靠谱的学习渠道。
结果杜笙把视频放上网后,大家一看:
动作标准、讲解清晰、节奏紧凑,关键是免费!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跟着练,越练越上头。
慢慢地,这些练习者之间就开始建立联系,组建群组、打卡分享、切磋心得,最后干脆搞起了“组织化”发展。
虽然有些城市的‘杜氏门徒’还不多,但他们有模有样地制定章程、拉群建组、搞训练计划,俨然一副“宗门传承”的架式。
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而随着克斯特事件的持续发酵,八极拳和“八极门”这两个关键词,彻底冲上了全球热搜。
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华夏功夫新势力崛起,八极拳成为海外健身新宠”。
杜笙之前发布的那些教学视频,点击量像坐火箭一样直线上升,TVING和LME平台的数据后台都被刷爆了。
“功夫之王”这个称号再次被翻出来挂在杜笙头上。
连带着他的个人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台阶。
上一篇:开局心声,高冷女教授是恋爱脑?
下一篇:首富从租车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