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太极手
只能说,聊胜于无。
毕竟如今是和平年代,他不可能无聊到为了刺激,跑去当雇佣兵加入战局吧。
不过凡事无绝对,以后说不定还是有机会用上的。
返程的路上,杜笙的手机突然响了。
拿起来一看,是黄德利打来的。
“阿笙啊,刚老家县里来电话了,陈书记点名要找你。”
黄德利语气有点犹豫,像是有事不好直说。
杜笙一听就懂了。
这种事儿迟早要来。
他早料到,自己现在成了“大人物”,老家那边多半坐不住。
哪个地方想发展经济,不先想着从本地走出去的“能人”?
这叫“乡贤回哺”,古往今来都一样。
像他现在这地位,老家没道理不来找。
只是没想到会在这个时候。
毕竟奥运会的余热才刚吹过,看来县里是真急了。
地方搞经济,除了政策、位置这些硬条件,领导有没有魄力、敢不敢动,也很关键。
这个时候联系上他,说明这位陈书记是真没招了,只能搬出他这“金字招牌”。
“陈书记有说具体事宜没?”杜笙问。
两人在电话里聊了快十分钟,杜笙才搞明白原委。
原来他老家那个镇上,有家叫“飞跃缝制设备厂”的老厂,快撑不住了。
厂里两千多号工人,眼看就要失业。
今年碰上次贷危机,美元贬值、原材料疯涨……
不少企业都扛不住,这厂也跟着倒霉。
可这厂不是普通厂。
几十年历史,说是养活了全县几代人都不为过。
设备质量过硬,在浙府拿过不少奖。
杜笙小时候就常听家里人念叨,街坊邻居谁家有亲戚在厂里上班,都挺骄傲。
改开后,这厂不但是县里的“税王”,更是老百姓的“饭碗”。
杜笙的爷爷、还有好几个亲戚朋友,都在这厂干过。
现在倒好,货卖不出去,工资发不出,工人连饭都快吃不上了。
这也不是个例,当时不少国企都这样。
撑不住的,直接关门大吉。
能活下来的,基本都是靠引入社会资本,改制重组,有的甚至一飞冲天。
陈书记找杜笙,就是想让他出手。
只要有钱进来,恢复生产,厂子就能活,县里这棵“摇钱树”也能保住。
可要是厂倒了,整个县连个像样的产业都没有,这就是三四线小县城的伤痛。
不像长三角、珠三角那些有钱的县,随便一个镇都有几条产业链撑着。
杜笙对老家有感情,现在又有这个能力,帮一把就能让厂子渡过难关,他没理由推。
而且他心里也有算盘。
要是自己注资,借着这届奥运会的余热,再加上厂子几十年的口碑,说不定能把它做成行业龙头。
其实就算没他,按正常发展,前世“飞跃缝制设备厂”也能活下来。
杜笙记得到了2025那年,这厂已经是市里少有的上市公司了,年营收破百亿,县里三成税收靠它。
重要性可想而知。
作为从老家走出去的人,又不是马大哈之流,这事儿他责无旁贷。
更别说“衣锦还乡”这种事,哪个男人能拒绝?
以后全市人用这厂的设备,都会说:
“这厂是杜笙救的。”
这份面子、这份荣誉,比赚钱还值。
杜笙想了想,道:
“陈书记说还缺多少?”
黄德利答:
“大概五千多万,主要是发薪水、还账、设备更迭等,
后期宣传推广钱还没算进去。”
………
第832章 挑花了眼!
杜笙干脆道:
“那你顺便问问,这边要是投钱,能拿多少股分。”
“好,我马上去问。”
挂了电话十来分钟,杜笙到家了。
刚换完鞋,手机又响。
还是黄德利。
“阿笙,陈书记想直接跟你通电话,现在方便吗?”
“方便,就现在。”
杜笙一边往餐厅走,一边说。
“要不你先吃口饭?忙了一天,也该歇会儿了。”
黄德利很清楚剧组刚杀青,必然一堆事忙。
“没事,边吃边聊。”
杜笙笑着接过钟甄递来的面包咬了一口。
电话一通,陈书记的声音就传了过来:
“杜总,这么晚还打扰你,真是不好意思啊。”
杜笙开了免提,手机往餐桌上一搁,手里还端着半碗米饭,笑着回道:
“陈书记你才辛苦呢,这会儿肯定还在办公室加班吧?”
“哈哈,有你这么个大名人从咱们县走出去,我现在出去开会都硬气多了!”
两人客套几句,很快就切入正题。
陈书记语气一正:
“杜总,关于注资的事儿,我们开了个长会,最后定了个数。
5000万,给你48%的股份,你看这个比例合适不?”
这个数字可不是随便拍脑袋定的。
开低了,怕杜笙看不上,懒得投。
开高了,县里又心疼。
毕竟“飞跃缝制设备厂”再怎么落魄,也是块老牌子。
厂房、地皮、旧设备一算,怎么也值个两千万。
而且真要逼急了,县里还能去府里“找救济”,搞点扶持资金回来,也不是非得靠外来资金。
所以这48%,是双方都能接受的“中间价”。
杜笙一听,饭都没咽完就笑着道:
“那就这么说定了。”
剩下的份额里,县里城投公司占39%,厂子管理层分10%左右。
两人又花了十来分钟,把注资流程、股权登记这些细节敲死。
挂电话前,陈书记声音带着几分激动:
“我一会就向市里汇报,总算可以松口气了!”
第二天一早,县里就召开了紧急常务会,把“飞跃设备厂改制”列为头等大事。
征府动作快,杜笙也没闲着。
他直接在YY微博发了一条长文:
“飞跃设备厂的轰隆声算是我童年记忆之一,想不到二十年过去,这家曾经响当当的老厂居然濒临倒闭……
为了保住家乡的支柱品牌,也为了让两千多号工人能继续端稳饭碗,我决定注资5000万,帮飞跃渡过难关……”
微博一发,评论区瞬间热闹起来:
“笙哥太有情义了!必须支持,这就去搜飞跃的电子产品!”
“我是浙府人,他家的智能吊挂系统、辅料设备都超好用,我妈开服装厂就是用的飞跃!”
“不管用不用得上,先买个支持!笙哥都出手了,咱不能怂!”
“我已经在去五金市场的路上,找找有没有飞跃的经销商!”
“算我一个!为家乡企业打call,值!”
就这么一条微博,直接让飞跃设备厂的销量翻了60%。
各地经销商一看后台数据,差点惊呆双眼:
某地老板挠头:
“怪了,杜笙的粉丝不都是小姑娘吗?咋还买这种偏门‘硬货’?”
各地经销商立马坐不住,一边打电话一边念叨:
“飞跃这是要翻身啊!不行,得赶紧拿下这边的代理权!”
有些机敏的人更狠,直接对团队下令:
“飞跃底子本来就好,就差个风口!
现在杜笙入股,肯定要起飞,赶紧囤货!”
“对对!要不是该死的经济危机,它绝对能成为行业龙头。”
网上热火朝天,厂里也热闹了。
之前被迫放假回家种地的工人,接到复工通知后,一个个卷起铺盖就往厂里赶,脸上全是久违的笑容。
谁能想到,之前快要倒闭的厂子,转眼就迎来了“大救星”。
杜笙也不拖泥带水,通过自己的投资公司,5000万一次性打进了新成立的“飞跃集团”账户。
新公司股权结构清晰,杜笙、县城投、七位厂里管理层。
最关键的是。
监事会主席,杜笙亲自挂名。
这意味着他不光是出钱,还能参与经营决策,不是那种“只投钱不露面”的金主。
上一篇:开局心声,高冷女教授是恋爱脑?
下一篇:首富从租车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