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抽取技能 第1055章

作者:太极手

  甘于抗争,拒绝拍马溜须,电影圈需要多元声音!”

  “看完采访我都心疼他。

  《孤胆特工》拿金狮奖,官方办庆功宴;

  《暗物质》提名都没人提,还被骂‘抹黑’,太不公平了。”

  “《暗物质》原型是灯塔校园枪击案,改编一下怎么就成了‘丑化华夏人’?

  国内这舆论环境太窒息了。”

  “杜笙太强势了,一手遮天,粉丝还跟当年荭卫兵似的,见不得别人说他不好。”

  杜笙当时正窝在沙发上,陪着钟甄、叶瀞芷她们包饺子、看春晚重播,手机一刷,不由愣了下。

  这陈世峥发什么神经?

  他真搞不懂,俩人八竿子打不着,也没利益冲突,

  卢川的前车之鉴就在那儿,对方突然冲自己开炮?

  杜笙甚至怀疑对方是不是采访前喝多了,

  又或者嗑了什么不该碰的东西,不然不至于这么没头没脑。

  再说了,他啥时候垄断娱乐资源了?

  他又没拦着别人拍现实题材、拍苦难片。

  虽然对陈世峥这种“专拍阴暗面讨好国外电影节”的路子不感冒,但他从没公开吐槽过《暗物质》。

  这片子么,虽然拍得有点刻意、煽情过度,质量也就那样,但也不能说一无是处,

  跟早年张毅帜切昂旄吡豢嗄衙姥А逼硬畈欢嘁桓雎肥�

  琢磨了一会,杜笙醒悟过来:

  ‘又是一个想蹭热度的!’

  《暗物质》在国内名气太小,连普通影迷都没几个知道。

  陈世峥自己最出名的作品还是早年的《桃花扇》,

  现在突然拿个圣丹斯提名,想借杜笙这棵大树炒一把,顺便立个“孤勇者”人设。

  既然如此,杜笙懒得理他。

  你越回应,他越得意,等于免费给他送流量。

  这人骨子里就是个“媚外派”,要不了多久就润去灯塔国定居。

  等他哪天真移民了,再找个机会,顺手把他那些烂事翻出来,让他彻底凉透,连发声的机会都没有。

  而且以自身地位,压根没必要跟这种人在网上对骂。

  那不是降格,简直是自降身价。

  另外,这种事也不用杜笙亲自动手,

  他那些粉丝和一大群看不惯这事儿的路人早就冲上去开干了。

  “陈世峥?谁啊?

  真没听说过。”

  “这人是不是飘了?

  碰瓷都碰出银河系了,还好意思说自己的电影跟《飓风营救》一个水平?”

  “先别吹什么艺术深度了,你那片子能上全球任意一个知名榜单吗?”

  “提名过奥斯卡吗?

  拿个圣丹斯提名就觉得自己是电影之神了?”

  “第一次听说杜笙有这超能力,还能控制全国观众的脑子?”

  “笙哥要是真这么牛,直接让全世界和平不就完了?

  战争、贫困、环境污染,全给他一键解决了,那才叫本事。”

  “有些人就是硬蹭,拿了提名没热度,心里急得不行。

  杜笙这是正儿八经‘锅从天降’,躺着都中枪。”

  “我来给大家科普一下,现在全球影响力最大的电影节是奥斯卡,含金量公认最高。

  威尼斯历史最悠久,但偏爱那种实验性、先锋派的作品……

  至于圣丹斯,三流开外的电影节,主打的就是政治批判和现实题材。

  所以为啥华夏导演总爱往那儿冲?

  很简单,只要把国内的苦难、社会问题,或者带点讽刺意味的内容,包装成‘艺术电影’拿去给老外看,基本都能拿奖或者提名。

  这就是现实,也是濳规则。

  陈世峥当了这么多年导演,能不懂这个门道?

  嘴上说着‘有尊严’,背地里是不是早就跪着求人给排片了?”

  ………

第800章 太离谱了!

  “票房差就怪杜笙太火,这逻辑也太离谱了吧?”

  “照你这么说,是不是好莱坞大片票房高,也得怪杜笙?”

  “《暗物质》卖不动,跟《飓风营救》有半毛钱关系?”

  支持杜笙的人本来就多。

  这次更是集体出动,评论区直接变成“围剿陈世峥”的战场。

  那一小撮原本挺他的网友,瞬间被怼得哑口无言,连反驳的勇气都没了。

  这下陈世峥真坐不住了,立马又接受了一波采访。

  这次不光是国内媒体,连圣丹斯那边的外国记者也来了。

  他干脆豁出去,当着中外记者的面直接放狠话:

  “杜笙就是被特殊照顾了!

  你们看看他公司的《孤胆特工》,那叫一个血腥曓力,

  湾城鼛啊r官买卖、毐品交易……全拍进去了,

  换别的导演早被毙八百回了,就他的片子能过审!

  这不是因为他会拍马屁是什么?

  他自己躺着拿资源,还不让别人说?

  我们连衡量标准都不一样,环境这么不公平,拿什么跟他拼票房?”

  这话一出,直接炸翻了。

  一方面,国内这方面本来就常年被吐槽,

  既有本身的瑕疵,也有不少文艺圈的人习惯性拿“上映规矩太严”当借口,

  不管作品好不好,先甩锅出去。

  所以只要有人站出来说“规矩不公平”,立马就有一堆人跟风起哄。

  另一方面,陈世峥这番话还是当着外国记者说的,等于把家丑往外扬。

  新闻一传出去,海外媒体也跟着报导,

  标题全是“华夏导演炮轰同行,质疑规矩准则双标”。

  不过国外网友对“杜笙被优待”这事反应平平。

  在他们看来,电影能顺利上映本身就是本事,

  说明杜笙懂规则、会沟通,挺正常的事,没啥好骂的。

  可在国内就不一样了。

  舆论瞬间发酵,有人借机大肆攻击规矩准则,顺带把杜笙也拉下水:

  “规矩就是一坨烂泥,纯粹抹煞艺术创作!”

  “赶紧规范一点吧,别让杜笙这种会搞关系的钻漏洞!”

  “这圈子就是人情社会,谁关系硬谁就能上,真正搞艺术的反而被压着。”

  “华夏几千年来都这样,还是国外好,讲契约、讲规则,没这么多弯弯绕。”

  “在国内,贝多芬、牛顿来了都得赔笑,这就是圈子文化!

  艺术?

  不存在的!”

  明眼人一眼就看出,这背后有人在带节奏,而且节奏带得又快又狠,

  话题热度蹭蹭往上涨。

  这无非是想在国际上立个“敢说真话的华夏导演”人设,为以后彻底润出去铺路。

  眼瞅着就要从一场导演口水战,演变成全社会对行业规矩的大讨论。

  杜笙一开始还真的没打算搭理这事,

  毕竟大过年的,谁家吃着饺子还要跟疯狗对骂?

  可一看这陈世峥不仅不消停,反而越说越离谱,连国外记者都叫来了,

  话里话外还把整个行业体系都踩了一脚,

  连带着不少圈内人都说成是“靠跪舔上位”的既得利益者。

  这下若再不出声,别人还真以为心虚,或者仗着后台硬不敢回应。

  于是,杜笙在自己的人人网账号上发了一条长文:

  “说实话,我到现在还是一头雾水,

  大年初二在家包饺子,突然冒出个人说我垄断话语权、打压独立电影,搞得好像我是电影圈的皇帝似的。

  本来觉得吧,跟这种人计较,等于自己掉进屎堆里打滚,犯不着。

  可这人越叫越响,估计是背后有人递话筒,觉得我不吭声就是怕了。

  那行,我今天就掰扯清楚!”

  他接着甩出一组数据:

  “先说说我那几部被说‘血腥曓力’的片子:

  《杀破狼》原版113分钟,送审7次才过,最后上映93分钟,整整剪了20分钟;

  《孤胆特工》原版110分钟,送审5轮,上映版96分钟,删了14分钟;

  《飓风营救》原版115分钟,送审4次,上映98分钟,删了17分钟。

  这几部电影,国内上映的版本,和国外发行的版本,完全一致,没有‘特供版’,也没搞双标。”

  然后他话锋一转:

  “再看看《暗物质》,原片96分钟,送审才2次就过了,国内上映88分钟,只删了8分钟。

  可笑的是,它在圣丹斯电影节展映的,是96分钟的完整原版!

  这操作合规吗?

  多出来的那8分钟,不用我说,大家心里都有数。

  无非是强化‘华夏留学生心理扭曲’‘国内教育压抑人性’这类迎合西方刻板印象的桥段。

  倌方没追究你违规展映,你还反过来骂渖核制度不公?

  自己钻了漏洞,回头骂别人管太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