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72章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郭阳捂着口鼻,点了点头。

  杨成近一年的工作做得不错,完全发挥了一个工具人应有的作用。

  依然还是那个办公区,低调朴实,完全看不出来这是一个营收几亿的金融公司。

  员工倒是多了些,已有二十来号人,公司的主要业务是股票和期货以及其它工资。

  郭阳进来时,还能看到员工们松弛的工作状态,但也没说什么。

  微光公司的性质注定了它很难忙起来。

  坐在老板椅上,郭阳从桌上拿起一迭报纸,而杨成则是忙着掺茶倒水。

  粮油市场报,期货日报,国际商报,华夏国门时报等等,琳琅满目。

  郭阳大致浏览了下,心里有数,便给杨成安排了工作。

  “微光和港岛公司各平一部分仓吧!”

  杨成倒水的手不由摇晃了下,

  “国际市场大豆需求旺盛,美利坚大豆减产,基本面供不应求,大豆还是多头市场啊!”

  “西北那边急需用钱,大概需要6000万人民币。”

  杨成说道:“那微光公司平一部分仓就够了,港岛资金进入国内要麻烦些。”

  “港岛公司也要准备些,到时以投资的名义进入国内。”

  “投资啥?”

  “大豆产业也许有捡漏的机会。”

  看着两人依旧疑惑的表情,郭阳抽出几份报纸,用笔画了起来。

  杨成凑近看了看,

  第一条,近年来,我国每年约进口1000万吨转基因大豆,主要用来生产色拉油,目前我国餐桌上50%以上的大豆色拉油属于转基因食品。

  第二条,2002年1月实行的转基因政策,是国家调节大豆进口的有效政策。

  第三条,大洋对岸的国家挥舞起了关税与配额的大棒。

  杨成摸了摸脑门,谢时杰也凑了过来,但两人都有点云里雾里的。

  这有啥机会?

  放开大豆进口,对国内期货市场虽然是利空,但基本面摆在那里,还能倒反天罡不成?

  郭阳也不意外。

  事实上,对国际大粮商和资本的运作方式,就连管理部门都很少接触。也或许清楚别人图谋不轨,但并没有太好的应对办法。

  至于大豆产业链上的企业,很多与进口大豆利益相关。

  国人这时候对转基因的了解也仅限于一些媒体报道。

  杨成就很疑惑,“我也看过报道,国际上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隐患还没有定论。”

  谢时杰跟着看向了郭阳。

  “老板知道转基因有啥危害不?”

  郭阳摊了摊手,两人完全没理解到他想表达的意思,也懒得解释,瞎说着。

  “转基因食用油吃多了,以后做亲子鉴定都不匹配。”

  两人被唬的一愣一愣的。

  过了好半响,杨成才问道:“那吃调和油,基因还能转回来不?”

  正要喝茶的郭阳被呛住了,TND还真是人才,这反应真不赖。

  同时又上下打量起来,

  这杨成看着就很老实,莫非被绿了?

  ……

  魔都,陆家嘴。

  两年前成立的益海集团是家相当低调的公司,但其工厂遍布全国,已逐渐成长为全国最大的粮油加工集团。

  然而,其背后的控股股东却是美利坚ADM和新加坡丰益国际集团。

  ADM,一个更像石油企业的粮食巨头,全球四大粮商之一。

  和嘉吉、邦吉,路易达孚掌控着全球的粮食贸易。

  鹰国卫报曾这样形容四大粮商--“只要你活在世上,就不可能摆脱四大粮商。”

  无论是二战后对欧洲附带政治条件的粮食援助;

  对前北极熊的粮食联合禁运;

  南美大豆转基因之殇;

  东南亚稻米市场的崩塌;

  或者是未来几年的粮食危机,革命的火种烧到了阿拉伯队长身上,海地、索马里、阿三等多国也发生暴乱。

  甚至连北极熊和二毛的战争的背后都有四大粮商的身影。

  北极熊等产粮国的农产品大量流入市场后,四大粮商的利益受到影响。以农场主、军火商组成的财团不断游说政府挑起冲突。

  冲突爆发后,四大粮商则是趁机谋取暴利。

  而在历史上的明年4月,国内的大豆产业遭受重创,无数的企业破产。

  而这时四大粮商现身了,以解救的姿态兼并收购大豆压榨企业。

  陈长涛是益海集团的总经理,留着大光头,肚子上有明显的肚腩。

  他强忍着激动挂断了电话,随后便仍不住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

  门口走进来位瘦高个,“哥,什么好事啊,笑的这么开心,隔老远就听到了。”

  陈长涛笑着说道,

  “总部传来消息,从2月底开始,进口大豆的限制永久放开了。”

第105章 一份报纸引发的关注

  瘦高个闻言也笑了起来,

  “那确实是好消息。”

  对于大豆压榨企业来说,进口大豆的成本要远低于国产大豆。

  商人逐利,肯定愿意使用进口的转基因大豆。

  何况是他们这种国际大粮商控股的企业,放开进口限制,无论是在大豆期货市场,还是现货市场,都有很大的操控空间。

  国内进口大豆将彻底放开的消息不胫而走。

  一时之间,很多利益相关方都高呼春天来了。

  另一边,郭阳也通过国内国外的渠道,针对性的搜集了大量的信息。

  作为引发‘大豆风波’的关键因素,美农业部发布的市场信息一直广受诟病,但国内企业抱怨其操控数据的同时,还不得不信。

  因为国内缺乏相关的公共信息服务。

  并且,结合搜集到的信息,郭阳添加了很多自己前世知晓的私货。

  四大粮商的前世今生,以及他们是如何利用粮食武器在全球各地兴风作浪的。

  随后联系上了相关部门,希望能为这个国家帮上点忙,但却意外得知了大豆放开进口限制的消息。

  部里也很无奈,此前国内曾下达了对邦吉,嘉吉,路易达孚等6家国际贸易粮商的大豆进口限制禁令,

  但随后几个大豆出口国却作出了激烈反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悄然无声的开启。

  随后又草草落幕。

  大豆进口唯一的调控手段放开了,许多企业已经准备组团出国采购大豆了。

  为了避免这场悲剧,郭阳发声了。

  但无异于蚍蜉撼树。

  “华夏需要进口大豆,因为华夏大豆缺乏竞争力。”

  “国内大豆榨油率低于进口大豆。”

  利益相关方们高呼着口号,但事实真如此吗?

  从种植成本来说,因为人工和化肥还没有暴涨,国内生产成本比美洲大豆还要低40%以上。

  但国内大豆价格比进口大豆高这也是客观事实,这主要是受了运输条件的限制。

  导致东北等产区大豆对沿海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不及时,运输成本也较高。

  与之相对应的,四大粮商掌控着全球粮食运输的进度。

  以嘉吉为例,该公司掌控着全球最大的水陆运输船队。

  拥有一支超过500艘轮船组成的干散货运输船队,在全球近1000个港口进行货物装载工作,年运输量超过20亿吨。

  虽然美洲大豆需要跨越太平洋,但供货及时性和运输成本却还要远优于国内。

  进口大豆便宜,面对低价原料带来的丰厚利润,我国油脂行业很不理性的盲目扩张。

  当时,国内的大豆加工是当之无愧的暴利行业。

  油脂加工企业多达1000多家,主要原料都是国产大豆,每吨可以有4000元利润。

  而采用进口大豆为原料,利润只会更高。

  要知道同期魔都的房子均价也不过3000元每平。

  于是,老厂扩建,新厂辈出,年生产能力迅速提升,随后又严重过剩。

  对进口大豆的依赖也越来越重。

  国内大豆种植的收益也越来越低,并且随着人工和化肥成本的上涨,大豆生产成本的优势也将不复存在。

  这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局。

  “死就死吧,到时候收购、兼并,救这些企业于危难之中。”

  “四大粮商能做的,我们也能做。”

  郭阳自言自语的说着,让一直跟着他的谢时杰有些莫名其妙,感觉老板最近神神叨叨的。

  “老板,你在念叨什么?”

  “准备好大干一番吧,前段时间不是收购不过瘾吗,今后一年有得你们忙的了。”

  “啊?”

  “最近多了解了解大豆压榨行业,也许会涉及到收购。”

  谢时杰更懵逼了,钱他倒是不担心,在了解到微光公司的财务状况后,他更有干劲了。

  但大豆压榨行业,完全不懂啊!

  郭阳并不担心谢时杰的能力,作为经济管理方面的高材生,谢时杰拥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关键公司有容错的能力!

  公司也需要自己培养的年轻人,但这还远远不够。

  几大公司的管理都还比较粗糙,基本还是他的一言堂,连集团化管理的雏形都还没有。

  公司内部的整合也要提上日程了,只是谈何容易啊。

  他急需引进一位懂金融服务、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全球并购、供应调度、零售业务和专业学术的超实力管理强人!

  但现在最要紧的还是度过眼前这场‘大豆风波’。

  对于知晓历史大势的他,这就是一场饕鬄盛宴。

  是积累扩大资本的绝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