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64章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贵也有贵的道理,我们就一两亩地,怕什么?”

  两人都是老夫老妻了,种了这么多年的蔬菜,老婆子也知道有些洋种子卖的很贵,也不再纠结。

  两人配合着栽植辣椒苗。

  按照天禾技术人员嘱咐的种植模式,天椒一号每亩地需定植4000株,赤红一号定植3750株。

  连着栽了三天,两人才栽完两亩地,老婆子看着还有点空荡的土地,担忧的问道。

  “会不会太稀了点。”

  “应该不会。”

  陈老汉擦了擦汗,一手收拾着家伙什,一边又补充说道。

  “这苗壮实,株产量高。”

  但其实他也有点隐忧,株行距确实宽了点。

  回去的路上,又路过了赵明智的菜地。

  一百多亩地也已栽完了大半,赵明智夫妻两和几个劳务工正在地里忙活着,有的在栽苗,有的在浇水。

  陈老汉疑惑道,“这两口子前几年都是种黄瓜、菜花之类的,今年怎么突然想着种辣椒了呢。”

  陈老汉又看了会儿苗,他眼神不太好,椒苗远远看着焉不拉几的。

  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管他那么多呢。”

  两人回了家。

  陈老汉倒了二两小酒,抓了点花生米,独自晕了起来,等着老婆子做好饭菜。

  与此同时。

  赵明智的菜场,工人已经下班了,但夫妻两还在忙活着浇水。

  等忙活的差不多时,已经八点了,天色渐黑。

  赵明智的眉头却皱了起来,半蹲在地上,打量着一株辣椒苗。

  看他这样,妻子气冲冲的吼道,“愣着干嘛,收水管啊。”

  半响没动静,胖妇人唾沫横飞。

  “赵明智,马上天黑了,发什么颠呢,老娘跟了你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赵明智也气急,怒吼道:“你懂什么,这辣椒苗不太对劲,当初真不该听你的,买便宜种子。”

  “伱有种再吼老娘一句!”

  赵明智扭回头,气势弱了下来,只是依旧看着辣椒苗闷声不吭。

  见状,胖妇人也稍微冷静了下来。

  “苗能有什么问题?”

  “最早栽下去的苗都三四天了,还一点缓苗的迹象都没有。”

  “就这,大惊小怪的,明天去种子站问问不就知道了。”

  第二天。

  从种子站出来后,赵明智松了口气。

  经过卖种子的老板的分析,缓苗慢的原因找到了。

  5月份,地温还不高,不宜采用定植后浇水的做法。

  而像他们定植后,浇大水的做法会引起地温下降,不利于缓苗。

  胖妇人瘪了瘪嘴,

  “正事不干,整天疑神疑鬼的,种子站买的种子能有什么问题。”

  “是我多心了,这不想着我们买的种子没有检验合格证书吗,再加上陈老汉的苗势好,急了嘛。”

  “哼,种子站比证书靠谱,我看陈老汉这次才要栽个大跟头,太监苗不结果实,到时可有的他哭的。”

  赵明智连连点头。

  天禾育苗基地。

  段海涛陪同郭阳在基地里巡视着,空荡荡的大棚里,工人们正忙着清理废弃物和消毒。

  “老板,本季共育苗1.18亿株,只对外销售了150万株,剩下的都供应了示范基地和民勤的温室。”

  郭阳还挺惊讶,“那150万株都是些散户买的?”

  “也不是,有一家蔬菜专业种植合作社就买了两百多亩的赤红1号甜椒苗。”

  “哦?不是有很多人在传我们的是‘太监苗’吗?”

  “那都是种子公司和其它育苗基地传的,看我们来势汹汹,担心苗子卖不出去,便暗自造谣。”

  郭阳无所谓的笑了笑,这一季育的辣甜椒苗,天禾和沙海基本就能消耗完,本就没指望着外销。

  而且很多专业的种植大户和合作社因为面积大,做事谨慎,即使知道可能是谣言,也会先选择观望,所以大户们依然沿用此前的品种,或者选择更贵的洋种子。。

  至于天禾的种苗是不是不结果实的‘太监苗’,等两月不就知道了?

  但到那时,再想买到5分钱一株的天椒1号和赤红1号,无异于痴人说梦。

  ……

  随后的时间里。

  赵明智一家人每天都是起早贪黑,辛辛苦苦耕作。

  反观陈老汉,早上起个大早就到地里忙活,下午就溜去打牌了。

  起初,赵明智还时不时的会到陈老汉的地里比对一番。

  陈老汉的辣椒长势不错,但自家地里的辣椒也长势喜人,看样子是铁定丰收了。

  赵明智一家人都很高兴,放下心来。

  又过了段时间,

  有一天,赵明智突然发现陈老汉地里的辣椒苗茎叶间开出了朵朵小白花。

  而自家的辣椒苗却迟迟不见花的踪影,甚至下侧的几片叶子还开始枯黄了。

  赵明智四处打听。

  当了解到周边农户种的辣椒都在开花时,他有点急了。

  开始和老婆争吵。

  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连带着种子站也受到了影响。

  时间进入七月。

  已回了九泉的郭阳收到了各地传来的喜讯。

  三处辣甜椒示范基地,民勤日光温室,还有购买了天禾种苗的合作社和散户,辣椒株株挺拔有力,果实饱满且充满活力,丰收的景象宛如一幅鲜艳的画卷。

  到这时,那些观望的种植大户彻底傻了眼,后悔信了谣言。

  陈老汉的地里,第一批果实也到了采收的时候。

  青绿色的螺丝椒从枝头上垂下来,果实色泽鲜亮,娇艳欲滴,空气中仿佛弥漫着诱人的香气。

  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甜椒地里,甜椒的个头极大,但没开始转色。

  夜幕时分,趁着月色,老两口摘了两背篓的螺丝椒和甜椒,准备第二天上集市卖。

  早上卖椒的过程,陈老汉感觉平平无奇,还没有下午打牌时来得惊心动魄。

  而在陈老汉打牌时,他家的老婆子揣着卖椒的钱回到了村里,逢人就笑。

  经过赵明智家时,更是夸张的向路人吹嘘着。

  “一个菜椒就有一斤重。”

  与陈老汉家不同,此时天禾的辣甜椒示范基地,早已客商云集,群英汇聚。

第95章 甘谷

  兰市、甘谷、金川三个万亩辣椒示范园,甘谷以天椒1号为主,兰市以赤红1号甜椒为主,而金川各占一半。

  示范基地都是采用的订单种植的模式。

  与天禾种业签订协议的农户、合作社和企业,直接在天禾种业购买种苗,到辣椒成熟后,天禾再前去收购。

  满足一定条件时,天禾也同意农户把成品椒外销给其余商贩。

  刚开始时,天禾在农户那里毫无名气。

  天椒1号和赤红1号也都是新出来的品种,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

  农户和天禾签订订单的意愿并不强烈。

  但随着天禾承诺种苗、农膜等物资可先由天禾垫付,后期付椒款时一并扣除费用后,订单才开始多起来。

  对于一些有实力和信誉保证的企业,以及专业蔬菜种植合作社,天禾还预付了一定比例的定金。

  同时,为了让农业部门协助在散户中的推广,天禾还设立了受监管的辣椒款专用账户。

  最终,整个订单种植环节的所有风险都集中在了天禾的身上。

  常规栽培的辣椒,每亩成本在920元左右,天禾就至少先垫付了一半。

  不算购椒专款账户里的两千万资金,天禾投入的现金就达到了一千三四百万。

  种植户的收益有了保障,相关部门有了政绩,天禾也能达到推广示范的目的。

  多方推动下,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才能如此顺利。

  ……

  甘谷县,素称‘辣椒之乡’,是全国最早栽培辣椒的县份之一。

  甘谷渭河川区,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是辣椒最适应种植区域。

  但由于辣椒的效益远比不上种西瓜、大葱、蒜苗、韭菜等的收益。

  所以,川区农户种辣椒的积极性不高。

  天禾的辣椒示范基地在川区也只有不到一千亩的面积。

  最终天禾调整了策略,把突破口定在了灌溉条件没有保障的山区台地和南北浅山区。

  半山区的磐石镇上,已停满了各种大巴车、货车和小汽车。

  有天禾邀请来参加推广会的种子商和种植大户,也有自行从各地赶来的蔬菜商贩,不一而足的都涌入了盘旋在山区的辣椒地里。

  只见一串串青绿的辣椒缀满枝头,工作人员穿梭在一行行辣椒树之间,采摘、分拣、装运辣椒。

  辣椒属于多次采收作物,果实成熟一批采收一批,以减少养分消耗,增强辣椒的再结果能力,提高产量。

  种植大户和种子经销商们,关注的自然是辣椒的产量和品质。

  这些人都是行家里手,数了数株数,以及每株的结果量,就知晓产量低不了。

  全邦庆是兰市某家蔬菜种植合作社的理事长,辣椒虽不是社里的主栽品种,但今年也种了两百亩。

  看着甘谷山区里的辣椒都是一派丰收的景象,全邦庆有点难受。

  他为什么要来参加这狗屁推广会呢!

  “老全,难受就说出来,我不会笑的。”

  说话的是郑元,同样管着个蔬菜种植合作社,和全邦庆是老熟人了,也是唯一一个栽种了天禾种苗的合作社。

  只不过是栽的赤红1号甜椒苗,此时地里也挂满了大个大个的甜椒。

  但为了获得最大的收益,他计划等甜椒变红了之后再采摘,成熟的红甜椒味道也更甜。

  全邦庆看不惯郑元得意的神色,说道:“这会儿是辣椒的产销旺季,价格低得可怜,一斤才4毛钱。”

  “可是产量高啊。”郑元说话的同时,又向走在一旁的技术人员问道。

  “天禾预估的鲜椒产量能达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