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37章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事实上,其高达3亿的注册资本,已经在行业内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许多小种企只能无奈的感慨前有狼后有虎。

  ‘狼’自然是指的各大跨国种企。

  美利坚先锋公司几年前就进入了国内市场,且在TL市长期租用了两百多亩土地,建立起了育种试验站,其选育的先玉335已经在审定试验中了。

  孟山都在冀、皖两省合资设立了棉种公司,专门从事抗虫绵种子的生产经营。

  瑞士诺华收购了在我国独资建立的韩国汉城种苗公司。

  ‘虎’便是新近成立的种业新贵,比如说龙平高科和苜禾。

  郭阳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能够引起业内足够的关注,这方便他以后招人和挖人。

  不将计划中的5亿资金一股脑的投入,实在是因为没有这个必要。

  他现在手里只有苜禾1号一个牧草品种,而且还是在苜禾农牧有限公司的名下。

  就苜禾农牧的账上都还有剩下两个亿的资金,是计划用来建设牧草加工厂和奶牛场的。

  而对于新成立的种子公司,近期需要投入的主要是三个方面:生产基地、推广体系、种业人才体系。

  至于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建设中的生物科研育种体系,郭阳并不急于这一时。

  他有种子商店,用生态修复获取的自然能量定制或购买各种新品种就相当于是他的科研育种体系。

  只是为了以后企业的长久发展,生物科研育种体系也得逐步建立。

  该有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体系(转基因)、分子育种体系、育种研究平台等等都得有。

  这样哪怕他百年之后,企业也不至于轰然倒塌。

  而经过这么几天的积累,自然能量又再次来到了62点。

  郭阳已经在思考该定向培育哪些作物种子了。

  买是买不起的。

  种子商店里目前只有红色和橙色等级的种子销售,每种都需要至少500点自然能量。

  还需要消费满一定金额才能解锁购买资格。

  所以短时间只能靠着定制培育获得白色、蓝色、紫色等较低等级的种子来构建产品体系。

  而定向培育需要自己提供材料,所以种子公司还得建立自己的种质资源库。

  良繁基地和生产基地自己得有。

  但大头郭阳计划通过与制种大户、专业合作联盟等契约合作模式,未来逐步在西北、西南、长江流域、黄淮海流域、琼省南繁等全国各地建立生产基地。

  除此之外,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和物流配送体系也得逐步建立。

  推广体系和国际化战略,大区营销中心、经销商……

  以及种子公司的组织管理架构,实行总裁负责制,郭阳暂定的是自己。

  下设生产、品管、营销、财务、行政、国际事务部,以及未来的生物技术中心、育种,甚至可能会有具体的品种经营。

  经过几天的思考,郭阳对于种子公司的规划已经渐渐的明晰。

  但这一切都还停留在纸面上,想要实施得一步步来。

  人已经有猎头公司在负责,而且目前基础的办公部门已经有了。

  生产方面,也暂时从辉煌种业挖来了段海涛顶上。

  只是大田作物的制种技术,指望段海涛是肯定不够的,得有完善的技术团队。

  不过种子公司的人好招。

  据种子管理站提供的消息,九泉53家种子公司,从事育种研究、新品种开发和种子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 100多名。

  还都是些实际生产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

  种子公司有钱,挖就是了!

  让郭阳头疼的是苜禾农牧公司那边。

  苜禾1号的生长速度让人感到惊喜,苜蓿种子体内的营养物质少,幼苗本该生长缓慢。

  但苜禾1号打破了常识,离郭阳离开才过去5天,这就已经有两三公分高了。

  老向欣喜的将这一消息告诉了郭阳。

  郭阳也很高兴,但也让他惊觉,随着他的精力转移到种子公司后,苜禾农牧可还差位掌舵人。

  关系到自然能量的积累,可不能马虎!

  向天山管生产和技术没问题,但随着后续牧草加工厂和奶牛场的建立,要统筹考虑的事就多了。

  老向还真不行!

  郭阳想过挖辉煌种业的吴峰。

  虽然原先是大车司机,但其身上具有一股独特的草莽气息。

  而且能从大车司机跨行做到一家种业公司的老总,其身上总有些特殊的优点。

  只是猎头告诉他,吴峰暂时还没有离开辉煌的想法。

  “叮铃铃……”

  郭阳收回思绪,看到是吴峰打来的电话,以为他改变想法了,忙不迭的接通。

  吴峰责备的声音传来,语气里带着浓浓的怨气。

  “我前脚刚把种子交货,回来就收到了段海涛的辞职信。”

  “郭总,你这事做得太不厚道了。”

  “两个管理层,三个技术骨干,薅羊毛都没有你狠。”

  “说好要一起携手并进,共同谋求发展,结果你转头就来撬我墙角。”

  郭阳尴尬的笑了笑,事情确实做的不太地道。

  求帮忙想个种子公司的名字,不得行就只有叫“苜禾种业”了

第56章 引种(继续求推荐种子公司名字!!)

  结束了和吴峰的通话,郭阳又想到了才离开两天的余洪海。

  两人已初步达成了合作投资农业机械装备的意向。

  余洪海将以他的维坊谷沃机械有限公司参与投资,但郭阳还没想好具体该采用怎样的经营模式。

  他只是看上了余洪海的营销渠道以及他积累的人脉,并不是很想与其合资。

  如果能收购就好了,郭阳这样想着。

  千头万绪,郭阳第一次感觉到忙不过来。

  这两天首都投资公司的总经理杨成也每天都会给他打电话。

  “老板,要不要平仓?这半个月上涨得厉害,建议及时获利了解。”

  同样的话,郭阳已经听了无数遍,每次也会不厌其烦的让其继续加仓,只要保持保证金的安全比例就行。

  但杨成还是会每天汇报一两次。

  烦归烦,但好在是幸福的烦恼。

  而且外盘期货和注册香港公司的事也已经在逐步的落实了。

  回过神来,郭阳看着种子商店里的62点自然能量,想着该定向培育哪些品种。

  玉米、小麦、棉花、大豆、辣椒或者是其它的?

  这些天苜禾农牧已经陆续开始播种紫花苜蓿,但自然能量获取的速度反而变慢了。

  看来等到明年紫花苜蓿灭茬还田前,都很难快速的获取自然能量了。

  好在剩余的地应该还能提供几十点,加起来也还有一百二三十点可以用于培育种子。

  郭阳大概算了下,20万亩盐碱地的工程改良大概能给他提供两百点出头的自然能量。

  平均1000亩获得1点。

  普通的紫花苜蓿也有改良土壤环境的作用,再加上生物还田,也许未来一两年也能获得一些自然能量。

  但也很难说,毕竟中下层的盐碱土未进行工程改良,盐分很可能通过地下水再次上涌。

  只有苜禾1号大规模种上后,20万亩盐碱地改良才能算是告一段落。

  总体来说郭阳能接受,这可比自己搭建科研育种体系可省心多了。

  那些跨国种企,每年投入十几亿刀的研发费,也远比不上他的育种效率。

  而国内的大中小型种企,连续几年,甚至十几年每年投入几百万、上千万、上亿的研发费用,很多时候也难以培育出有价值的品种。

  更多的是通过拍卖或者其它形式获得科研院校的植物新品种权转让。

  国内种业市场开放之初,就已经出现了千万元级别的大单。

  2005年,我国单个水稻新品种的最高转让价——1000万元在金陵产生。

  2008年,两优1128被龙平高科以1180万元拍得专属使用权,创下了杂交水稻“标王”纪录。

  2010年,首都农作物品种转让权拍卖会上,某家首都的民营企业分别出资500万和700万一举拿下了两个大豆品种的独家生产经营权。

  而到2023年时,品种转让价的最高记录被豫省新香的某款小麦品种推高到了1600余万元。

  但这些都是极少数的个案,更多的品种是被收藏在了某个种质资源库的不起眼角落,等待着再次启封的那天。

  在农业领域,一直存在着科研和产业脱节的问题:农业的科技成果很多,但转化率很低。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常年不足10%。

  绝大多数成果都只是作为一份文件,被锁进了抽屉里。

  实验室与大田之间,似乎横亘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以品种权转让为例,除了少数热门品种实现了百万元级别以上的高收益,大部分历经多年选育而成的品种,转让价格不足10万元。

  更多的是无人问津。

  所以,当种子公司的人挥舞着钞票联系上西北地区各科研院校时,受到了热情的欢迎。

  最终种子公司采用买断的方式获得了包括玉米、小麦、油菜、甜椒、辣椒、西红柿、马铃薯、孜然等100余个品种的品种权。

  此外,种子公司还趁机从这些院校的资源库里收刮了一大批已过了品种保护期的植物品种。

  价格嘛,象征性的给了点茶水费。

  而买断的品种转让价格大多在5万-20万元不等,偶尔也有稍贵一些的,但最终种子公司预计的2000万元品种权转让费并没有花完。

  站在这些科研院校的角度,很多沉积的品种都难以在市场上有竞争力,或者是缺乏推广和转化的渠道。

  其对品种转让价格的最低要求便是收回成本,即补偿其在选育品种的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

  而在郭阳的属意下,种子公司对转让价格卡得也不是很严。

  虽然砍了价,但也在科研院校的接受范围内。

  而搜集到的这些种质资源,郭阳会挑选一下相对优良的品种来进行定向培育。

  其它的也能填充种子公司的资源库。

  ……

  郭阳抱着难以言表的心情播通了导师翁立新的电话。

  这段时间他都在有意识的逃避着学校和家里。

  现在,该是时候面对了。

  熟悉的声音传来,郭阳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海拔近3000米的河谷地上,高山草原生态系统试验站。

  翁立新站在辽阔的草原上,一边拿着手机,一边眺望着这百看不厌的景色。

  趁着暑假的时间,他带着学生来试验站做高寒牧区草地退化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