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230章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你好,久等了。”

  “郭总,你好。”

  郭阳和其轻轻握手,随后便打量了起来。

  高德身材高大挺拔,面容刚毅,线条分明,头发微微有些发白,但这反而让其显得更加的成熟稳重。

  而且其提前到,也说明其很重视这次交流的机会。

  高德毕业于北大投资经济专业,经济学学士,后又获得了工商管理学硕士。

  其1993年加入国粮集团,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在粮油领域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郭阳看重的也是这一点。

  此前也见过几个人,但强项大都是商业洞察力和战略规划能力。

  但嘉禾粮油更缺的是管理型人才,能将目前的种植基地、工厂建设以及并购等产业链理顺,就满足了郭阳的要求。

  而且高德在国粮还有跨国工作的经历,精通多国语言,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

  交流了一会儿,郭阳就知道高德完全符合他的选人标准。

  而且高德也有意到嘉禾。

  郭阳好奇的问道:“高总为什么会想着离开中粮?”

  高德与人交谈时,总是面带微笑,“一是内部竞争失败。”

  “另外,也想和嘉禾一起迎接粮油行业的新挑战。”

第250章 非洲农业

  高德的目光坚毅,但脸上淡淡的微笑,配合那微微发白的头发,给人的感觉充满了自信。

  粮油行业的新挑战?

  这个挑战是什么东西,郭阳和高德都心知肚明。

  国内的粮油市场,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巨人的帝国,寡头的世界!

  在食用油领域,金龙鱼、福临门之间的竞争从来都是巨头的抗衡。

  福临门隶属国粮集团,旗下拥有两家港岛上市公司和4家A股上市公司。

  而金龙鱼为新加坡郭氏家族所有的一个国际性粮油集团--嘉里及丰益国际。

  金龙鱼食用油最初为国粮和嘉里粮油集团成立的合资公司生产。

  后来因故国粮退出成立“福临门”,嘉里实现对“金龙鱼”的全资。

  两者从合作转为竞争,而竞争主要是双方综合势力的对抗。

  尤其是近年来,两大巨人内部的大手笔资本运作、产业调整等方面做足功夫。

  导致华夏粮油行业竞争全面升级到资本和战略导向的竞争,而非营销技术的竞争。

  嘉禾要进入粮油领域,和这两大集团的竞争是必不可免的。

  然而,嘉禾集团不仅要应对粮油领域的竞争,还要守护国产大豆的阵地。

  由于国产大豆的非转基因属性,大部份被用于食品加工领域,饲料工业则全是用的进口转基因大豆。

  同时,国粮和益海嘉里等油厂对国产大豆的收购力度不大。

  食用油也不只是豆油,有些人喜欢吃花生油、有些人喜欢菜籽油、有些人喜欢玉米油……

  此外,还有小麦、玉米、水稻等加工产业。

  粮食本身是战略物资,粮油市场也是个特殊的市场。

  别看现阶段的利润还可以,但郭阳清楚,未来粮油行业也是个利润率极低的行业。

  诸如此类种种,综合来看,嘉禾粮油要面临的挑战确实不小。

  但嘉禾也有独特的优势。

  只是略一思考,郭阳就站起了身,再次向高德伸出了右手。

  “欢迎你加入嘉禾的大家庭!”

  两人紧紧握手,在待遇方面郭阳也开出了丰厚的价码,不仅基础薪资高,同时还享有丰厚的利润分红比例。

  不过这个分红却没有那么好拿。

  一切都尘埃落定后。

  郭阳让服务员开始上菜,这时高德却突然说道:“郭总,我向你推荐个人,是国粮油脂控股有限公司的。”

  “哦?具体是什么情况?”

  高德说:“这人名叫陈芸,37岁。南开大学管理学硕士,曾担任国粮油脂公司财务部总经理助理、副总。”

  “同样具备深厚的粮油行业知识和卓越的管理能力。”

  郭阳挑了挑眉,“你是也想让他到嘉禾粮油辅助你?”

  高德笑了笑,说道:“怎么安排是郭总你的事,我只是向郭总推荐,她近来也有跳槽的想法,嘉禾不行,她可能会去丰益国际。”

  郭阳想了想,嘉禾粮油虽是初创的公司,但投入却并不小。

  如果财务也是和高德一起的熟人,难免会有不妥之处。

  不过,嘉禾也确实需要补充高级财务管理人才,这个陈芸,37岁就能在国粮走到这个位置。

  要么是有关系,要么就是能力足够强。

  郭阳更愿意相信是后者,笑道:“那嘉禾可不能把她放跑了,尽快约来见见。”

  “哈哈…”高德也跟着笑了两声,“我这会儿就可以把她叫过来,她就在附近。”

  “看来你们是早有预谋啊!”

  “哈哈……”

  高德跟着打了个电话,没过一会儿,陈芸就来了,穿一身剪裁合体的职业套装,头发也被整齐的梳在脑后,得体而优雅。

  不得不说,国粮在员工的个人形象这块,是要强出嘉禾一头。

  至今,在嘉禾总部,部份习惯了常年下乡的高管,还是喜欢短裤、T恤、运动鞋甚至凉鞋的搭配。

  这样下乡也更为的舒适。

  陈芸含笑与两人打了招呼,从容的跟着坐了下来。

  给郭阳的第一印象很好。

  专业素养上,接触的时间太短,还摸不清具体的底细。

  但高德和陈芸这样的高管离职,手续挺多,一般都要接受财务审计,这期间他也可以简单调查下。

  三人边吃边闲聊着。

  烤鸭的味道鲜美,皮脆肉嫩,香气四溢,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鸭皮的酥脆与鸭肉的鲜嫩。

  郭阳习惯性的开始思考,大豆加工产业与饲料业、养殖业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嘉禾有没有介入的可能?

  但饲料行业利润这些年,竞争也趋于白热化,新希望、通威饲料业务的利润约1%,中小企业还能低到0.5%。

  直接入局不是很好的选择,不过作为苜禾牧草产品的补充却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想法来得快,去得也快。

  吃完饭,又和两人交流一些细节,才散去。

  …

  京城的夏天也很闷热。

  郭阳也趁着在京城的这两天,去各大部门拜访了一圈,能约见的领导都见见。

  搞好关系总没有错。

  刚好,国家针对国内大豆产业的各项支持政策也正在积极的制定。

  农业部和发改委也借此邀请嘉禾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番沟通下来。

  嘉禾也提前掌握了政策方向。

  主要集中在标准生产基地、大豆育种家基地建设和大豆生产补贴方面。

  比如说明年会出台大豆转向补贴实施方案,释放政府支持大豆生产的有利信号,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重点都在明年,

  今年也会补发一些。

  很快的,郭阳就发现了一些问题,没有针对西北地区,尤其是疆省的大豆补贴政策。

  一直以来,缺乏补贴政策也是疆省大豆种植面积上不去的重要因素。

  在种植业管理司的办公室,郭阳和一年约35岁,中等身材,略显清廋,戴着金属边框眼镜的男子交流着。

  “嘉禾还要在疆省泽普拿50万亩盐碱地,也会涉及到轮作大豆。”

  “啥?”肖乐惊讶的看着他,两人也早就混熟了。

  郭阳点了点头,说道:“另外,阿魏戈壁那边后期可能也会有大豆种植。”

  “为什么要在西北发展大豆?”

  郭阳说道:“一是生产区域集中,二是只要有合适的灌溉和品种,高产优势显著,三是西北大豆品质高。”

  肖乐若有所思。

  大豆补贴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多部门协同。

  初稿由种植业管理司根据国家的农业政策、市场情况,研究提出补贴建议和方案。

  不过农民需求也是重要因素,广泛意义上来说,嘉禾的需求也属于农民的需求。

  何况领导还专门提过。

  肖乐沉吟了会儿,说道:“嗯…先记下来,下次会上再提出讨论下,应该问题不大。”

  “还有什么不?”

  郭阳想了想,说道:“除了伊犁和喀什两大传统大豆种植区,阿勒泰等冷凉区和高海拔区也可以发展大豆。”

  “可以在育种上有所倾向……”

  肖乐一点点的记下来。

  郭阳也松了口气,这种能参与到政策制定的感觉,说实话,真的还挺不错。

  而且看农业部的态度,对嘉禾的意见是极其重视的

  两天里,郭阳把现有的关系网络都跑了个遍,才离京返回九泉。

  ……

  闽省。

  在丰收时节走入晋江,从绿油油的地里长出的“红长直”胡萝卜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采摘完的胡萝卜会通过净菜流水线,进入蔬菜分拣、包装车间。

  随后送往不同的销售点,争俏市场,跃升为人们餐桌上的“常客”。

  几道穿着白衬衫的人影走进了某个胡萝卜种植基地。

  霎时就被吸引住了。

  在宽广的胡萝卜种植基地,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映入眼帘。田地中,整齐排列的胡萝卜苗翠绿欲滴,蔓延至视线的尽头。

  洒水器的喷头均匀地喷洒出细细的水雾,滋润着每一株胡萝卜苗。

  整个基地给人一种宁静而有序的感觉,在这里,每一株胡萝卜苗都得到了精心的照顾。

  晋江农业局局长卫国痴痴的看着这片土地。

  在晋江,胡萝卜产业是一个外来的产业,但爱拼才会赢的福建人,21世纪初才开始较大面积的引种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