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227章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双重热度的迭加,很快的就反应在了市场表现上。

  从刘翔夺冠后的第二天起,河西乳业的日销量就一路长虹。

  很快就赶上了春节时的热度,然后又迅速达到新高。

  日销2200万,2500万,3000万元……

  和以往不同的是,很多从未品尝过河西牛奶的人,在这种热度下,这次也进行了尝试。

  随后就被那丝滑鲜美的口感,以及浓浓的自然气息给吸引住。

  “以往家里都是喝伊利蒙牛的,真没想到河西牛奶这么好喝!”

  “建议你们尝尝祁连山有机奶,那才叫好喝又有营养。”

  “话说伱们注意到河西牛奶的营养成份表没有,无论是蛋白质含量还是脂肪含量都要比其它品牌高好几个点啊!”

  在这种好评不断的情况下,河西乳业开发了很多的新客户。

  其中不乏以前伊利、蒙牛,甚至国外品牌的忠实客户。

  而今经过实打实的对比后,纷纷成了河西乳业的忠实客户。

  这也意味着,河西乳业日销3000万元以上,将会逐渐的成为了常态。

  河西的产能问题也早已解决。

  去年在奶源基地上投入了14亿,今年同样保持了高强度的投入。

  华东、华北、西南三个中央工厂,全国六个万头大型牧场,以及数个建成和在建中的中小型牧场。

  奶源基地上两年合计投入了27亿元。

  加上营销的费用,嘉禾在河西乳业上前后投入已超过了50亿元。

  河西乳业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也有三十几个亿,但河西乳业并没有参与奶业价格战。

  所以实际利润也有六七亿元。

  总体来说依旧处于回本的过程中,却已经加速进入了良性循环。

  在嘉禾转向布局粮食加工领域时,极大的缓解了整个集团的资金压力。

  …

  简单的浏览了会儿新闻,趁着还没下班,郭阳又开始了处理工作。

  除了牛奶业务迎来了快速上升期,天禾的蔬菜贸易公司也迎来了惊喜。

  正值暑期,河西走廊的高原夏菜也喜获丰收,然后今年的市场行情不出意料的出现了结构性滞销。

  一些产品开始烂大街。

  然而靠着嘉禾的热度,天禾涉及的蔬菜贸易业务根本不愁销路。

  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一辆辆满载黄瓜、菜心、番茄、胡萝卜、娃娃菜的车辆从陇省出发。

  运往魔都、粤省、蓉城等大型农批市场以及各大型商超。

  从田间采收、入库预冷、分拣包装到装车运输,高原夏菜整条供应链有条不紊,及时把夏菜送上了市民餐桌。

  甚至有位粤省客商,不远千里来到陇省,为一批欧盟蔬菜订单选货。

  经过看货、询价,最终与天禾蔬菜贸易公司签订了1200吨的蔬菜采购协议。

  天禾的蔬菜也走出了国门。

  在这种情况下,滞销的农户和村镇政府都希望天禾蔬菜公司帮着解决一部分销量。

  蔬菜公司现有的业务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且滞销的蔬菜利润极低。

  本不想插手。

  但郭阳却毫不犹豫的下了指示,甚至找到了天禾蔬菜的负责人罗建。

  其原来负责蔬菜供应链。

  年后就被提拔为了蔬菜业务的负责人,今年的销售工作又很火爆,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

  没成想老板会亲自打来电话,语气也颇为的严厉。

  郭阳说:“有利润为什么不做?”

  “才开完会就忘了吗?嘉禾全产业链成功的核心——为农民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与农民、客户、政府都形成良好的关系网络。”

  罗建虚心的接受。

  学供应链管理的他,也在想着,是不是也应该去进修一下。

  ……

  处理完蔬菜业务,郭阳的精力又回到了嘉禾粮油以及苜禾需承包的盐碱地上来。

  嘉禾粮油缺一位掌舵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物色,已经初步有了几个备选。

  但需要郭阳亲自去挖人。

  东和农机服务的张伟要回老家创业,九月初就是川省水稻收获后的茬口期,顶多还有两个月。

  郭阳决定暂时让张伟的副手蔡斌顶上,说实话,农机服务也不需要多高的学历。

  同时,嘉禾的各个海外大区也缺少领军人才。

  论对海外市场的熟悉程度,嘉禾目前就只有两个人。

  余洪海和余小川。

  一个农机,一个牧草。

  郭阳准备把两人提到集团总部,然后再任命为海外大区的总裁。

  非洲、中东、欧洲、亚太、南美、北美,都是嘉禾潜在的几个市场。

  至少还差四个核心高管!

  其中至少得有两个海外本地的领军人物。

  全球是一个整体,不能因为局势复杂和政治风险就放弃某一个市场。

  不过这些都是长远的规划,嘉禾当下最重要的还是经营好西北。

  所以新的盐碱地流转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去京城前,郭阳就和谢时杰、严群有了商议结果。

  同时也和向天山作了沟通。

  阿魏戈壁剩余的收尾工程尽量在八月底完成,农机队伍九月份就能陆续转移到九泉。

  又经过了连续一段时间的策划。

  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嘉禾决定再次承包100万亩盐碱荒地进行改良。

  由于油价等物料上涨,每亩投资成本来到了1500元,也就是15亿的总投资。

  项目选址位于金塔和疆省喀什地区泽普,两地各50万亩。

  金塔的50万亩选址靠近巴丹吉林沙漠的西缘,荒漠区,最大限制依然是水源。

  即使是苜禾1号,在非灌区条件下,亩产干草也会从2.5吨下降到1吨左右。

  不过自然能量收益值得期待。

  因为沙海农牧新增的100万亩沙漠在巴丹吉林沙漠的东缘。

  一左一右,未来值得想象。

  也许有一天东部民勤和西部金塔实现连接,在巴丹吉林沙漠的南缘会形成了一条横跨上百公里的绿色长廊。

  北锁黄龙,南护绿洲。

  …

  疆省有各类盐碱地面积2亿亩左右,其中盐碱荒地也不少。

  嘉禾在疆省的盐碱地则选址在了喀什地区的泽普xian,这里含耕地在内,有两千多万亩盐碱地。

  在嘉禾的规划中,泽普基地兼顾盐碱地治理,同时也是重要的粮棉基地。

  如果从产量和品质角度来说,西北才是我国大豆的最适宜种植区。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国产大豆的产量记录就一直由疆省保持着。

  只是疆省大豆没有补贴,作为棉花的夏季复播作物,收益比不上小麦和玉米。

  所以疆省的大豆面积常年只有100万亩左右,且多是分布在阿勒泰等冷凉地区,以早春大豆为主。

  在郭阳的计划里,这里将成为嘉禾的苜蓿、棉花、大豆以及内陆海水稻基地。

  南疆地区气温稍高,速度快,入冬前能播下去一部分新鲜收获的苜禾1号种子。

  明年开春即可以轮作种子储备充足的天豆1号。

  天棉20到明年春播时,种子扩繁也有一年半时间,种子上更不存在问题。

  同时天禾科学院也会在泽普建立盐生植物园,针对疆省的盐碱地环境进行研究。

  但依然也会面临水的问题。

  …

  下午开完会,郭阳回到办公室,找出世界地理图,整个西北地区最大的问题依然是缺水。

  嘉禾要想成为世界级农牧企业,国内市场必须是根基,但其余地区都存在着残酷竞争,唯有西北还有很大的潜力。

  水的问题又困扰着西北农业的发展。

  难道真去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个口子?

  先不说工程量有多大,单是炸开了,很多因素也不可控,暖湿气流一来,青藏高原的冰川融化。

  四川盆地可能会变成湖,东部地区也可能变成一片汪洋大泽。

  但郭阳却记得,后世疆省因为气候变暖,是出现了几次暴雨的,印度洋季风和太平洋季风都到不了西北。

  那就只能是大西洋带来的暖流,或者是受西伯利亚地区的沼泽气流影响。

  这些都是初高中地理学过的知识,郭阳还有大概的印象。

  但这些气流都只能影响到局部,比如大西洋暖流一路穿过东欧大平原,遇到南北天山抬升形成降雨,成就了伊犁河谷。

  还有与印度、不丹接壤的青藏亚东山口。

  南北走向的亚东沟为印度洋季风的北进打开一个缺口,气流所到之处植被繁茂。

  1888年,英国入侵雪区就是从亚东沟向北推进,亚东沟也被称之为红河谷。

  除此之外,藏南的墨脱,雅鲁藏布江流经国内的最后一个县,也是降水丰沛之地。

  未来设想中的红旗河调水工程也是从雅鲁藏布江地区出发,绕过青藏高原边缘,沿途经过多条河流,最终到达玉门、喀什等地。

  郭阳的目光停留在雅鲁藏布江附近,说实话,这个工程无论看多少次,都太过于异想天开了。

  从工程角度来看,也根本就不具备可行性。

  但郭阳在想,从种子商店的角度来看,有没有可行性呢?

  自然能量、种子、农机,似乎都不怎么靠谱,除非是逆天超级种子,不仅能适应青藏的高寒气候,还能凿山穿石,或者是黑科技工程机械。

  那样也不用绕那么大一圈子,给喜马拉雅山开个小口子,或者是从雅鲁藏布江直线引水到柴达木盆地,再到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

  西北缺水太令人头疼。

  思维发散了一会儿。

  除去庞大的调水工程,郭阳能想到的解决方法依然是从自身出发。

  培育耐旱作物,以及瀚海红麻等涵养水源能力超强的植物。

  保护生态环境,恢复植被覆盖率,静待未来气候的变化。

  这是郭阳心中可行性最高的方案。

  当然,如果有一天真能有给喜马拉雅山开个口子,或者从雅鲁藏布江调水,嘉禾肯定会跟着掺和一把。

第249章 爆发的自然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