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144章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以至于国产奶粉长期打折促销,卖个水价,而羊奶粉却高价大量进入国内市场。”

  “作为一名牛奶爱好者,我常常为不能支持国产品牌,而感到羞愧不已。”

  “华夏奶牛不配吃苜蓿吗?”

  赵曼玲的文章迅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

  近些年乳企的那些仇事又相继被拉出来鞭尸。

  联合压低奶价,压低等级,将市场风险转移到奶农身上,导致倒奶杀牛;

  早产奶,还原奶,细菌超标;

  私自将学生奶推向学校;

  环境卫生极其差的加工车间……

  这些都是2000年后发生的,短短四五年时间,一桩桩的事件被人再次回顾。

  而这时,质检总局等部门接到了某电视台的举报。

第179章 焦点

  苜禾农牧签订外贸大单的消息,在商界和畜牧界等媒体的推动下,迅速的传入千家万户。

  草什么时候这么值钱了?

  随后又是各路草业科学家站出来解释苜蓿是为何物,为什么苜蓿草对牛奶生产这么重要。

  但这些科学家写科研论文是一把好手,但在如何吸引媒体注意力方面就差点意思。

  导致火力不足。

  而这时赵曼玲的文章则通俗易懂的解释了科学家们想表达的意思。

  牛奶不好喝和乳蛋白率低的原因是因为奶牛没吃上优质牧草。

  国内有优质苜蓿吗?

  那肯定有,岛国等外商都不远万里来国内进口呢,

  人们很快讨论起了牧草,

  但很快又被新的事件转移了注意力。

  有关部门收到了几份来件。

  一些信息也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流露出来,引起了社会群体的热议。

  几乎一夜间,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就变了。

  不论是跨国巨头,还是其它几位大哥大,都陷入了麻烦之中。

  但大哥们业务能力强,处理起来轻车熟路……

  这次也只是稍微麻烦些。

  有些东西,社会上看到了,也就看到了。

  当天,几大口碑极好的优质蓝筹股形象蒙尘,股票纷纷跌停。

  充斥于各大媒体版面上的都是关于污染和安全的信息。

  乳企们一时慌了神。

  有关部门也很懵,不是才搞了全面大摸查吗?

  咋还有蛀虫呢?

  几位大哥大连续几个交易日拉出大阴线,在股市上损失惨重。

  大哥们的反应不可谓不快,但论谁危机公关炉火纯青,那还得数鹿姐。

  经过多次危机洗礼的三鹿在这方面显得轻车熟路,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下午,三鹿的所有高层出现在京城举行说明会。

  说清真相,拿出处理结果。

  三鹿的领导人更是连连喊冤,“创造一个名牌不易,保护一个名牌更难。”

  “不要让李逵替李鬼受罪。”

  其余几家也有样学样,有的靠良好的关系度过难关,有的负责人亲自到场交流……

  媒体们的报道重心开始转移。

  但这也可能是一个的暗示,是大病来临之前的阵痛。

  公众会把自己的情绪潜藏于内心的角落,等待着某天再次将内心的伤疤撕开。

  在国内市场上,消费者已经产生了恐惧,少部分人走进超市看都不看***一眼。

  还有的则是直接选择不喝。

  但更多的人知道这是生活必须品,只能不停地更换品牌。

  兰市。

  牟宸是一名高中生,但他的成绩并不理想,个子也不高。

  他穿好校服,背上书包,大声喊道:“妈,我走了。”

  “等等,儿子。”

  一位腰间系着围裙,脸上挂着和蔼笑容的妇女走了出来。

  手上还端着杯鲜牛奶,“来,把牛奶喝了。”

  牟宸疑惑的说道:“我们家不是在学校定了学生奶吗?”

  从卧室又走出来个魁梧中年男子,眼神一凝,说道:“叫你喝你就喝,哪那么多废话?还会害你不成。”

  “哦。”

  包兰瞪了丈夫一眼,“学校的牛奶不要喝,试试这个,陇省本地的奶,每天早上新鲜到户。”

  牟宸接过杯子,闻着淡淡的奶香,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喝吧。”

  牟宸先是浅尝了口,浓郁的天然奶香味让刺激着他的味蕾,感觉整个人都升华了。

  随后忍不住一口闷了。

  “你慢点喝。”

  牟宸满足的大了个饱嗝,嘴角还带着奶渍,说道:“这牛奶太好喝了。”

  包兰笑了笑,“好喝就行,以后每天就喝这个配送到户的了。”

  “太好了。”

  “好你个大头鬼,还不去学校。”

  牟宸兴冲冲的走了。

  丈夫抱怨道:“河西牛奶太贵了,照这小子的喝法,一个月牛奶都得喝两三百块。”

  包兰也头疼,外地来的Y利、M牛一箱才卖24元,节日促销还外加两袋奶,本省同样价格的地产鲜奶,也会加一袋奶。

  但上市两年多的时间里,河西牛奶最低档的牛奶每盒都要4.5元,高档的每盒7元,而同类的只有2.5元。

  订送到户的鲜牛奶就更贵了,250毫升的鲜牛奶,每天最少需要7元。

  包兰说道:“现在国产奶谁还敢喝啊。”

  想到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丈夫沉默了,“河西牛奶不也是国产的吗?”

  “那能一样吗?要不是没钱,我还想订大瓶的呢,你就不馋啊?”

  丈夫不敢吱声了。

  河西乳业虽然名声不显,即使是在本地也没多大的市场份额。

  但这两年来也做了不少免费推广活动,其口感醇厚,带有浓浓的天然奶香味。

  喝了河西牛奶,再喝其它的奶就如同喝水一样,完全没味。

  河西乳业在本地的广告也与众不同,蓝天白云下,茫茫草原轻风吹拂,阳光和煦水草丰茂,花白色的奶牛或悠闲的啃草,或慵懒的躺在地上。

  最关键的是嘉禾集团早已成了本地的明星企业,苜禾农牧的盐碱地改良和优质牧草出口更是家喻户晓。

  河西乳业是从苜禾农牧脱离出来的公司,其肯定是不缺优质牧草的。

  牧草也是自建的规模化牧场,不会和其它公司抢奶,奶源让人放心。

  但就是太贵了,有调查显示,零几年大城市居民平均每周花在乳品三上的消费是40元。

  河西牛奶的价格贵到让很多人承受不起。

  包兰看着眼前魁梧的丈夫,又想着身材矮小的儿子,抱怨道:“小宸现在都还没长个子,再不喝多喝点奶,以后不长个了怎么办?”

  “那以后就定河西的牛奶吧!”

  “哼,我们局长家的女儿喝的都是河西最高档的鲜牛奶,那品质才是传的神乎其神。”

  “我也在单位里听说了,限量供应,还得有关系。”

  ……

  天涯论坛。

  05年的天涯社区已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时期,会员数达300万人,影响力不断提高,成为网民生活的一部分。

  用户属性也更加多元,社区论坛内容也更加丰富,覆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赵曼玲作为一名新兴的网络媒体人,每天浏览天涯社区也是她必不可少的爱好。

  近几天,奶业的战火也烧到了天涯社区。

  她看到一个网友发表的帖子,贴子的层数已经很高。

  【一个奶业工人的良心话:离职后,我没喝过一滴奶。】

  我所学的专业是乳品工艺,曾在某老大级乳业集团工作,职位——收奶员。

  我先讲一下收奶的过程。

  奶农的牛奶由当地附近村镇的奶站化验收集,按品质高低,分等级付给奶农钱。

  品质的指标不外乎PH值,蛋白质,干物质等几项。

  奶站是私人老板的,

  由奶站用罐装车混装后运到工厂,然后由工厂取样化验,测算指标同样按品质高低,分等级付给奶站钱。

  不知道大家想没想到这种操作模式会出现什么问题?

  奶农想多赚钱怎么办呢?

  简单,掺水啊!

  奶站想多赚钱怎么办呢?

  简单啊……

  奶站的奶,是从各个散户收来混装到罐车的,有一家的突然变质了,怎么办?

  倒了吗?

  奶农的那点小伎俩能瞒过奶站吗?奶站的那点小九九能瞒过工厂吗?

  对,都是不法奶农干的事……

  一件东西是要充分利用的,怎样才能取得最大的价值,获取最大的利润……

  一盒奶的成本,还没有包装盒值钱。

  我们有全球最大的立体式仓库,媒体都赞扬过,但快消品,搞那么大干嘛?酸奶越存放,味道越好?

  关于超高温灭乳,有没有营养,我不想再说了。

  因为这涉及到一个口号,我们正在向这个口号迈进,别管你喝的什么奶,反正是牛奶。

  某企业快做到了超高灭菌乳全球第一,乳业发达国家已经比不上我们了吗?

  其实,人家只是不生产这种乳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