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128章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陇省植物资源丰富,还是有些植物的最佳生长地。

  想着余秦的发展路线,扶持一批特色农产品初提和原料预处理企业,由技术力量更强的全王进行精深加工。

  规划不是余秦一个人做的,嘉禾战略投资部也参与了,资料很详尽,但郭阳故意拖着没看。

  集团暂时还不能动用现金流去扶持全王,一切都只能靠全王自己。

  没一会儿,杨成走了进来,“老板,农业部来电话,有领导找你。”

  领导?

  和那边沟通了两句,郭阳眼神闪烁。

  他猜得不错的话,对嘉禾来说不一定是坏事。

  郭阳对杨成说道:“晚上九三粮油那边你带队吧,我就不去了。”

  杨成也明白事情的轻重急缓,“行,只是又得拼命了,东北来的,一场恶战免不了,回去又得挨批了。”

  郭阳蹙了蹙眉,东北人能喝酒是声名在外,嘱咐道,“悠着点,不行就装醉。”

  杨成点了点头。

  郭阳随后又给薛礼强去了电话道歉,就赶往约定的地点。

  在某个装修精致的私人餐厅内,郭阳见到了畜牧业司的陈司长,在其一旁还有两名男子。

  经过介绍,郭阳了解到两人分别是华夏农业发展集团和国粮集团战投部的负责人,尤复先和庄可。

  陈司长看着郭阳谨慎小心的模样,笑着说道:“郭总,今天是私下聚会,就是简单聊聊。”

  郭阳不置可否,容不得他多想。

  华农发和国粮都是国字号企业,鬼都知道有什么问题。

  “领导,嘉禾庙小啊,经不起折腾。”

  “嘉禾现在可是农业领域的明星企业,在领导那里挂了号的。”

  “就是,畜牧业、种业、农机、农产品加工等,嘉禾都有涉及,还都做得不错。”

  庄可和尤复先接连说道,语气柔和,说的也是好听的话。

  郭阳笑道:“哪里哪里,和华农发和国粮集团比,那就是老鼠和大象。”

  闲聊了几句,就听国粮的庄可感慨道:“现在粮食安全问题严峻啊!”

  尤复先说:“所以苜禾1号面世后,领导才要求在盐碱地上种出粮仓呢。”

  郭阳琢磨出了,两人开始往正题上引了。

  陈司长笑了笑,目视着郭阳说道,“此前听闻嘉禾有意接手德隆畜牧?”

  庄可和尤复先听了,嘴角带笑的看着郭阳。

  “呵呵,德隆畜牧的摊子太烂了,国粮集团都不敢接,嘉禾哪敢?”

  郭阳敷衍了过去,租赁德隆的实物资产最好还是私下接触,被国粮和农发知道了,谁知道是什么结果。

  又闲扯了会儿。

  农发集团的尤复先冷不丁的说了句,“嘉禾的盐碱荒地改良项目,怎么不继续扩大了?”

  郭阳楞了一下,“怎么,农发也要搞盐碱地项目?”

  陈司长笑道:“今年3月,农发集团才托管了农垦总公司,原本是准备联合十几家企业去巴西承包大豆种植基地。”

  大豆种植?还是南美!

  郭阳明白了过来,国内的饲料需求旺盛,进口转基因大豆是避免不了的。

  前世华夏企业就纷纷进入南美,与美利坚硬碰硬。

  难怪畜几人会聚在一起。

  据他所知,农发也有畜牧和种子产业,陇省的山丹军马场就是农发的二级企业。

  郭阳问:“国产大豆形势很严峻?”

  庄可收敛了笑容,“说起来,还得感谢郭总,去年发表的文章给我们提了醒,国有的大豆压榨企业都做了套期保值,才免于全军覆没。”

  “但今年,美帝对大豆的补贴已不只局限于生产种植,出口和运输环节也增加了补贴,摆明了就是冲我们来的。”

  “今年国产大豆播种面积大幅萎缩,油脂加工企业或倒闭,或停产。”

  “目前四大粮商以及金光、正大等外资控制着国内40%的大豆加工能力和90%的大豆进口量。”

  “四大粮商甚至也向九三提出了合作合资,但前提却是九三要把在大豆产区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分离出去。

  一旦九三与之合作,国内大豆市场90%以上都将受制于国外。”

  信息量有点大,郭阳捋了捋才明白过来。

  “意思是上面也给九三粮油下了政治任务?”

  “你以为呢,美帝的目的从未停止过。

  其高层甚至把经济问题上升到政治问题,多次施压,不然国内的转基因管理条例是不会放开的。”

  服务员进来斟茶倒水,郭阳趁机缓了缓。

  没想到九三粮油还面临着这样的压力,东北是全世界唯一没被转基因污染的大豆主产区。

  四大粮商还真是居心叵测!

  难怪九三粮油会想从嘉禾着手。

  从大豆期货布局开始,发布关于粮食战争的文章,到盐碱地改良,天豆1号的培育。

  不知不觉间,嘉禾与国产大豆之间的牵扯越来越深。

  也或许正是这种原因,国粮和农发才来找他聊聊。

  等服务员走后,尤复先才露出了真实目的。

  “盐碱地区地方财政缺钱,补贴资金只能覆盖到中低产田,上面给农发和国粮下了强制性任务。”

  “两年内改良滨海盐碱荒地2000万亩,用于种大豆!”

  “2000万亩!”

  看着几人确信的眼神,郭阳傻眼了,2000万亩盐碱荒地?

  被老美刺激到了?

  不是郭阳对国企抵触,而是现在的国企,在开发土地资源方面,差点意思。

  诸如北大荒,坐拥几千万亩土地,也沦为了靠土地出租获取利润。

  “所以,嘉禾有没有兴趣分一块地,比如说200万亩?”

  郭阳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西北就够嘉禾经营多年了,沿海就不参与了,也玩不转。”

  “那嘉禾有没有融资的想法?”

  郭阳内心一凝,来了,来了,这才是你们的真实想法吧!

  尤复先说:“改良盐碱荒地苜禾1号是必不可少的,天豆1号的以后也能发挥作用。”

  郭阳说道:“种子方面,嘉禾肯定会全力生产,优先保障国家需要。”

  尤复先,庄可,陈司长紧盯着他,气氛有些许凝固。

  郭阳明白,拒绝了,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融资?

  他很想说不需要。

  但思考了一阵,他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可以谈。”

  想了想,就这么答应了有点落了下风,郭阳也甩出了条件。

  “嘉禾有意接手德隆系遗产:德隆畜牧以及德农农资超市,希望部里能协调。”

  “同时嘉禾也有意向海外进军,农发和国粮有大项目的时候,嘉禾也可以参与。”

  看着几人依然轻松惬意的模样,郭阳明白他的要求并不高。

  又试探着说道:“罗布泊钾盐矿项目,嘉禾有没有可能跟着插一手。”

  尤复先,庄可面面相觑。

  这还真是敢想啊!

  但细想下,罗钾公司的股东不只一个。

  国开投对罗钾公司是增资扩股,肯定有小股东没钱追加投资,让出一些股份也不是没可能。

  陈司长说:“也可以谈。”

第165章 能吃到绿色食品也是一种福气

  罗布泊钾盐项目也可以谈,这出乎了郭阳的意料。

  但想到来之前,陈司长就言明了今天只是私下聚会,简单聊聊。

  郭阳就明白了今天还真可能只是先期接触。

  各种条件自然是都可以拿出来说,至于能不能成,那是以后的事。

  也有可能是敲打,是提醒。

  嘉禾集团的股权太集中了,整个集团的子公司除了内部的交叉持股之外,几乎没有引进过其它的企业。

  换言之,嘉禾集团就是郭阳私人的公司,实际上的股东只有他一人。

  这是极其不可思议的。

  苜禾农牧,天禾种业,全王生物,丰凯农机,沙海农牧,河西乳业,微光投资。

  这嘉禾国内明面上的几大主体,其下还有各种项目。

  涉及畜牧、种子、农产品加工、农机、沙漠治理、乳业等产业,直接掌控和辐射的种植面积超300万亩,影响上百万农民。

  同时,在牧草和种业,苜禾和天禾已取得了领先地位,且利润惊人。

  全王和丰凯农机,也展现出了巨大的影响力。

  以往嘉禾低调发展,还无人在意,但随着今年几大板块业务的相继爆发。

  外界逐渐的注意到了嘉禾。

  一调查,无不为之震惊。

  其崛起速度之快,史所罕见。

  产业链齐全,业务模式清晰,利润丰厚,但无论此前外界怎么接触,嘉禾都油盐不进。

  现金流充足,不需要融资。

  郭阳也知道这是不正常的,嘉禾能发展到今天,主要是依靠他穿越者的优势,以及种子商店的支撑。

  长久以来,肯定会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

  而且嘉禾想足够快速的扩张,建设西北,走出国内,面相全球,引进足够份量的战略合作伙伴是必经之路。

  无疑,农发、国粮和国开投这样的企业是合适的。

  但嘉禾的股份也不是那么好拿的。

  聊完了正事,吩咐服务员开始上菜,一边饮酒,一边畅谈。

  几杯酒下肚,几人也稍微放开了点,陈司长举杯拉着郭阳说了好一会儿话。

  “郭总,你不知道,嘉禾有多受重视,金塔就不提了,但月初,领导再次到五原视察河套粮食生产的情况。

  放眼广袤大地,与此前所见白花花的盐碱地完全不同,绿色的草场填满了盐碱滩,仿佛全力耕耘再迎丰收的画卷徐徐展开。

  领导当即称赞此乃大国粮策,定下了‘激活盐碱地,打造新粮仓’的战略,预计明年盐碱地综合治理,就会被写入工作报告。”

  陈司长激情慷慨的说道,酒杯里的酒都不由晃悠出来,郭阳给其满上。

  “领导,啥也不说了,我干了。”

  陈司长也许是因五原项目受到了上级的认可,依然滔滔不绝的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