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自由,从月入三千开始 第475章

作者:贰叔叔

  当时他也让人做了一份调查。

  调查结果就是现在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为时过晚。

  雷老板造车的事情他也关注过,他很清楚雷老板能造车不代表王家就能造车,也不代表远方就可以造车。

  小米已经有了那么大的用户群体。

  虽然这个用户群体不够高端,但是量有那么大,总要有一部分人富裕起来的。

  一个车企,也不可能服务所有人。

  只要雷老板造的车能卖出去一二十万台,那就已经成功了。

  现在有不少车企,一年也就卖个几万台汽车。

  一二十万台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

  至于和吉利,比亚迪这样的车企去比,更没有意义。

  所以,

  最初老王是不看好的。

  他卖一部分商场为的也不是抽出一些资金给儿子去造车,而是在等远方护肤品的入场机会。

  但是,

  现在王思超提出远方竟然已经研发出一款高转速电机,而且对汽车底盘设计技术和电控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这就让他很惊讶了。

  什么是突破性的进展。

  就是在目前行业水平线上进行了创新,有了一定科技壁垒的发展。

  哪怕这个科技壁垒并不高,但是突破就是突破。

  特斯拉为什么能成为全球第一的新能源汽车。

  因为特斯拉做了很多人没有做到的事情,这个事情引领了汽车领域的剧变。

  老王深知,如果远方汽车真的取得了这样的技术突破,那么参与其中不仅意味着潜在的巨大利益,还代表着站在了行业的前沿。

  不过他也清楚,这样的项目风险同样巨大,需要慎重考虑和精密规划。

  他知道,这样的机会确实非常难得,尤其是对王家目前的状况来说。

  “这是个好机会,但是我们得谨慎对待。”老王缓缓说道,“造车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还有技术和市场的考量,我们不能只凭情绪做决定。”

  “那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

  老王问道,他希望从王思超那里听到更详尽的计划。

  王思超已经有了自己初步的想法。

  他开始慢慢对老爸说道:“我们可以先去了解一些新能源车企工厂的情况。从中看看能不能挖一些人才过来。”

  “同时,我们要打通汽车配件供应链方面的渠道,确保在供应链和技术开发上能够紧密配合。”

  王思超继续说道。

  老王沉默片刻,然后点头表示同意。

  “嗯,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我们也要考虑资金的问题,投资造车不是小数目,我们必须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还有,我们必须对远方的技术实力和项目进展有足够的了解,不能仅仅凭借情绪和对高远的信任。”

  老王盯着儿子的眼睛补充道。

  现在远方的这些信息还都是儿子通过高远说的。

  具体怎么样,还是要看到实物的。

  前些年空口白牙就忽悠人投资的事情多不胜数。

  王家现在也不是以前了,每走一步都要很慎重。

  王思超清楚,老爸说的每一点都至关重要。

  他认真地回答道:“我会跟远方的团队保持密切沟通,确保我们能够实时了解项目的最新进展。同时,我会让财务团队做好预算和资金安排。”

  王思超点头,他理解老王的顾虑。

  “我知道,所以我想我们可以这样做,我们细致地研究远方汽车的项目,评估我们能提供的资源和能力,然后制定一个详细的合作方案。”

  老王赞同地看着王思超,他能感觉到儿子的成熟和决心。

  “很好,那我们就这么办。我会让公司的财务和市场团队配合你,一起来做这项工作。”

  两人接着详细讨论了一些可能的合作模式和策略。

  老王还是以往那位严谨的商业大亨,而王思超则展现出了他对新事物的热情和敏锐的洞察力。

  “很好,那你就去准备,尽快给我一个详细的方案。”

  老王站起身,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再次郑重地说道:“我们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但也不能盲目行动。”

  王思超站起身,心中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他还是相信高远的,认为高远并不是在忽悠他。

  他心中十分清楚,这次的机会可能会改变王家乃至他个人的命运。

  至于高远所说那些技术,到时候拿着汽车制造工厂的规划书去见高远,那个时候一起看看就完全明白了。

  这么大一个投资,涉及几百亿的资产,高远也不会就凭空口就让他签署协议。

  随着王思超的离开,老王又一次沉浸在了思考中。

  儿子是有激情,是相信高远的远方集团。

  可以说是把王家崛起的宝压在了高远身上。

  但是他却不能这么去赌。

  年轻人有这样心理和情绪他可以理解。

  但是,

  他要确保王家在这次合作中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同时也要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所以老王打出了一个电话。

  “雷老板,有没有时间见个面。”

第324章 电池的麻烦

  同样是在萧山科技城。

  高远送完王思超回到办公室。

  他也有着他的规划。

  通过和王思超的交流,他也产生了一些别的想法。

  新能源汽车,远方汽车可以说是只做超级电机和电控方面的研究。

  汽车制造方面交给王思超的话,那电池方面的业务就要交给李家。

  但是,

  高远不觉得李家能够扛得起这个大旗。

  这不是钱的事情,而是资源的事情。

  甚至往大了说,这是一个可以上升到国家层面的事情。

  目前来说,新能源电池是大宁和比亚迪在扛旗做事情。

  如果远方这边公布了固态电池技术,并成功的量产了,那对大宁和比亚迪的冲击将会是致命的。

  他一家企业的成功,换取两个巨无霸企业的倒下。

  这怎么看都比杀人父母的仇要大。

  甚至,关键时候有关部分也会找他聊聊。

  这可和他交给王思超的汽车制造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性质。

  国内外有太多汽车制造公司了,而且巨头还是在国外,远方和王家合力打造的汽车制造公司越牛逼。

  那么对国家来说这个事情越好。

  毕竟是民族企业的崛起,虽然对一些国内汽车制造企业有所冲击,但是肉还是在国内。

  而且以远方目前的汽车底盘技术和电控技术来说,冲击力也很有限。

  无非就是造出来的车安全性能更好一些。

  整体的车辆控制更加好一些而已,并不是说划时代的改变。

  但是,

  固态电池却是划时代的改变。

  目前全球的电池格局,可都是在看大宁和比亚迪的脸色。

  这是民族的骄傲啊!

  高远坐在办公室里,目光投向窗外,但思绪却飞得很远。

  固态电池的问题确实是个大难题。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涉及到整个产业链的重新洗牌,影响深远。

  他需要在这件事上做出非常谨慎的决策。

  一方面,

  高远很清楚固态电池技术的商业价值和对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重大意义。

  甚至对很多军工产业都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如果远方能够成为国内外固态电池技术的领跑者。

  那么不仅能够为远方汽车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还能够为集团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品牌影响力。

  另一方面,

  这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必将触动现有的利益格局。

  这不仅包括其他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还有整个石油和汽车产业链的利益相关者。

  他需要考虑的不仅是技术的成熟度和量产的可能性。

  更要考虑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平衡各方的利益,确保远方能够在这场游戏中稳健前行。

  高远想到,或许可以在初期选择与国家的一些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推进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这样既可以利用现有的科研力量,加快技术成熟。

  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国家力量,为远方在面临巨头竞争和市场挑战时提供一定的保护和支持。

  这样一来,他就需要聚集一支强大的团队。

  这支团队不仅要有卓越的技术能力,还要对电池行业有足够深的研究。

  所以,

  电池项目完全交给李家,已经注定不可能了。

  哪怕是把萧家加进来也不够。

  他需要把两大电池巨头拉进来,把对方从敌人的角色,转变为朋友,以及合伙人的角色。

  高远坐在办公室,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

  这是他思考问题时的习惯动作。

  他的脑海中开始构建一个宏大的战略布局,涉及国家层面的合作,行业巨头的互动,以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固态电池技术的成功不仅仅关乎远方集团。

  更是关乎整个国家能源战略和汽车产业的未来。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决策,而是一个可能影响整个行业生态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