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611章

作者:约翰留着长长的胡子

所谓的平台就是把卫星的框架结构设计好,做好测试,还有太阳能电池板、供电系统、电池储能系统这些所有卫星都需要的东西也做好设计。

平台搞好之后,再往里面塞的东西就叫“载荷”,根据安装的载荷不同,平台就可以变身为照相侦察卫星、气象卫星、通信卫星、……等等。

王希季:“唐部长,长春光电所那边发来新的技术进展资料,嗯,红外观测系统现在走得比较远,可能是最先出成品的。”

唐华:“红外观测……算是一个。可见光照相侦查呢?”

“610毫米直径的高精度空间镜头组,长春光学仪器厂暂时还搞不定。”

唐华:“可见光照相侦察差得确实比较多,不但镜头,胶卷返回舱是个比照相机更大的麻烦,返回式卫星得先试一次。老钱,你说苏联同志的思路就不能开阔一点吗?真的把太空竞赛当和平的人类技术竞赛了啊,搞点儿打仗用的啊。”

钱学森:“那也没办法。苏联的航天计划至少目前是这么定的。”

……

苏联人造卫星三号发射失败后,就要再发一枚火箭带人造卫星三号的备份星上天。

备份星装的测试仪器比前两颗小卫星功能更全,这一步是不可少的。

然后人造卫星系列就发完了,8K71PS运载火箭也不再制造。今年下半年,科罗廖夫要发射改进型的8K72运载火箭,第一级和第二级都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彻底和R7洲际导弹分家了。

8K72的近地轨道运力有4.7吨,能发好大的卫星上去。但是苏联人不打算用它来发射卫星。

8K72的绰号是“月球号运载火箭”,它的功能是携带月球-1A/B/C卫星或者月球一号/二号飞船,对月球进行环绕观察或者硬着陆(撞击)试验。

这就是1958年下半年到1960年的苏联航天唯一的追求目标:第一个把东西丢上月球去。没有军事航天活动。

第178章,六氟化铀开始输出

第三机械工业局(航天与弹道导弹局)是1954年改制之后就成立的,不过一直按照有限规模的“省钱模式”发展。

各方向的研究所都是单配。发动机试验基地、导弹试验基地都是一个,最近建立的太原基地算是专用的卫星发射中心。导弹/火箭的零配件生产厂也是单线,天津火箭厂同时兼顾生产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

去年11月三发长征-1运载火箭出厂交付之后,天津火箭厂就转入了为第一个弹道导弹旅生产东风-2的任务,到今年4月一共制造了6枚。下半年火箭厂的生产任务是3枚东风-2,其余的产能要用来制造东风-3的阶段性试验弹。

“我们的航天计划确实需要稳一点,”钱学森看完苏联的太空计划草案,是这么评价的,“他们R7导弹和运载火箭几次试验都很突兀,赶进度了。R7前两发失败,然后成功了4发,最近这一发又出了故障。发射失败很浪费钱。”

唐华:“美国和苏联是展开太空竞赛了,两国都会把相当大的资源投入到这方面,苏联既然参加了竞赛,那肯定得跟下去,中途退场是不可能的。”

钱学森:“我们就先观望一阵子吧。”

……

“算上在出差的阿宽,我们航天器办公室一共5个人,不过现在也俗称卫星办公室,所以估摸着人也够了。4月20日出发去趟苏联,中苏航天方面要联手,我们先准备准备。”

卫星办公室是国防高级技术研究院下辖的第三个部门,现在开会的除了唐华,就是陈芳允、杨家溪、王希季、孙家栋四个人。

“简单地说我们这次去两个任务,第一是帮苏联同志把正在制造的和正在设计的卫星,电子系统、控制系统全部更新一遍,所以这次杨家溪和我一起去。”

“第二个任务,把我们手里正在设计的、已经有谱的卫星拿出来,如果苏联方面对这些卫星感兴趣的话,就托他们的火箭把这些卫星丢上去,大家一起用,”唐华继续说,“但是有一点,返回式卫星的研制计划不用向苏联同志兜售了,他们也正在做。”

孙家栋:“唐部长,现在最有谱的卫星其实不是红外星,而是通信卫星,刚刚空军用图-2搭载做完了转发器的全套试验,完美无缺,单个转发器的数据下行链路速率超过15兆,同时接通几百路电话没问题。”

唐华:“果然是个难题,同步卫星不好做,苏联现在是有发射近地轨道卫星的火箭,但现在肯定没有用来打同步卫星的上面级。不过,还是把前进二号平台的通信卫星方案拿过去吧。”

数据下行链路速率15兆就把孙家栋给乐得抓耳挠腮的,可实际上单个转发器的速率上限高着呢。

“电子侦察卫星也快完成了,但是,苏联同志就没设计这个东西吗?”王希季问。

唐华:“我估计苏联也有电子侦察卫星的设计,但是卡在数据存储那里了,我们的电子侦察卫星是同步卫星接力,实时传递到地面站,这又卡在同步通信卫星那里了。”

王希季:“其实吧,电子侦察卫星第一版方案是有数据暂存功能,等卫星行经我国上空再下传的。”

红外和光学侦察卫星的情况倒是简单,没什么讨论的必要。

……

这次钱学森的火箭组也会有两人去苏联,他们也在准备材料。不过火箭方面,大概中国向科罗廖夫讨教的情况会更多一些吧。

进入到4月份,年初热议的“二五第一年”的话题渐渐消退,各行各业,每个人,又开始了按部就班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可能叫平淡,也可叫沉闷,或者叫做平凡孕育的伟大。

这就是六亿人一起在种田的感觉。

1957年中国钢铁年产量920万吨,在1958年1月1日的时候全国钢铁厂的产能是1050万吨。也就是说,就算1958年没有新的钢铁厂投产,也没有新扩建的高炉完工,今年钢铁产量也会超过千万吨大关。

铝产量现在反而显得有些不足——第一个现代化的电解铝企业抚顺铝厂是打算满足国防工业的需求,现在是轻工业需要更大量的铝。包头电解铝厂和聊城电解铝厂这两个电解铝大厂大概会在6月和11月投产,到时候至少铝饭盒是有着落了。

“包头及周边地区今后几年工业会有极大的发展,包钢、包铝已经落定了。稀土矿的冶炼、分离和稀土合金钢应用都会在包头进行,还有那几个国防厂,包头的城市配套设施得早做打算了。”

总会计师看到重工业和机械工业的规划之后,发现包头这个城市常住人口有爆炸的趋势。

蒋光氖:“陈副总理,还不止这些。为了平衡包头职工性别,羊毛纺织和棉纺织业也进去了,二五期间至少会有4家大型工厂。”

总会计师摊摊手,“得修多少路,盖多少楼?”

……

包头现在的工业其实还不止钢铁、有色金属、机械工业和那些纺织厂。

由于保密以及安全,核工业的各工厂需要远离城市和人员密集处,因此不少名为“包头XX厂”的工厂,其实离包头的直线距离有上百公里。

在包头西边80公里处,一家名字平淡无奇的工厂从1957年落成起,它的厂区以及周边500米就成了军事禁区。

虽然厂门口的牌子写着“羊肠湾化工厂”,但都不用看厂房里的设备是什么,光看它1公里X1.5公里面积的庞大厂区,就知道这不是一个乡镇集体企业。

不但工厂大得离谱,还有一连串大铁塔——高压输电线,从原处伸过来,进厂之后不知道用到哪里了。

1956年6月,从苏联引进的(二手)气体扩散厂设备就在这里。

气体扩散车间在化工厂厂区的西北角,三万多平方米的厂房是一个大平层,中间有几十根钢筋混凝土立柱,让这个大平房的结构异常坚固。

看似巨型仓库的厂房在建设时,地下是下挖15米、再填埋并铺上钢筋混凝土,这个地基的牢固程度,往上盖10层做成个巨型大楼都没问题。

“出料口开始输出。”“接收原料中。”

从气体扩散管路终端,六氟化铀气体正一缕一缕渗出。

羊肠湾这个地名也的确是巧合,气体扩散厂的结构就像羊肠,密封良好的金属耐压管路弯弯曲曲在厂房里绕来绕去,把一千多部气体扩散机连接起来,六氟化铀气体在管路和气体扩散机之间转来转去,从送进去到分离出来,大概要一个多月时间,这还只是生产低浓缩铀。

六氟化铀气体出来之后就迅速经过冷却系统,降到沸点以下,没有中间状态,六氟化铀直接变成固态,置于钢瓶中保存起来。

每个钢瓶储存150公斤六氟化铀,今天出的气体大概可以装10瓶,是铀235达到了4.2%丰度的低浓缩铀。

六氟化铀气体送到乌拉山化工厂分离成单质铀金属,再在乌拉山的特种机械厂熔融,加工成指定形状的反应堆燃料棒,用于兰州和包头的产钚堆。

……

“我们还是坚持两条腿走路,不先出点高浓缩铀试爆一枚铀弹么?”

郭永怀在工厂车间的中控室内,从雪花斑斑的显示器墙观看厂区情况,在低浓缩六氟化铀出口处的监视器那里看得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