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91 第104章

作者:陈家过河卒

“我可以坐在这里吗?”

“当然可以,为什么不呢。”布尼科夫挪动了一下身子,给小男孩腾出一个位置,招呼他坐下。布尼科夫从破旧的大衣口袋里翻出几颗糖果,把手伸到小男孩的面前,说道,“你要吃糖吗?”

望着诱人的糖果,小男孩吞咽了一下口水,小心翼翼的从布尼科夫温暖的手心拿过糖,说了一声谢谢。

布尼科夫只是笑着摆摆手,以前有小孩来参观博物馆的时候他从会随身带几颗糖果送给那些孩子。不过现在他已经很久没在乌里扬诺夫斯克的航空博物馆见到参观的旅客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座象征着苏联航空发展史荣耀的博物馆变得四下无人,冷冷清清。

听说外面的年轻人都在为了什么民主啊,自由啊进行奋斗,布尼科夫不懂这些东西,他只有些想不通,那些捣毁列宁铜像,羞辱二战老兵的年轻人,有什么教养和资格说自己是正义和伟大?

是他真的老了,还是这个世界已经变得陌生不认识了?

“老爷爷,你就一直坐在这里看这些飞机吗?”小男孩一边嚼着糖果一边问道,“我是第一次来这里看飞机,我希望有一天也能成为像先辈一样的英雄。”

“你会的,孩子。总有一天你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布尼科夫微笑着说道,“我只是在这里等待我的战友而已,我们之前约定在每年的这一天相聚在这里,看看一起开过的战斗机。”

“但是他们现在都生锈了,再也飞不起来了吧?这些飞机都快成为报废的废铁了。”小男孩望着不远处的那架米格19战斗机,积雪快要将它的起飞架埋没在一片苍白之中,锈迹斑斑的蒙皮也在宣告着这架战斗机的终结命运。

小男孩天真无邪的回答却触动了布尼科夫内心深处最温柔的地方,他想起之前在战争中死去的战友,对着小男孩说道,“不,他们并不是报废的废铁,起码在我眼中,他们不是。”

“不是的话,那是什么?”以小男孩现在的认知,很难理解布尼科夫的话。

“它们啊,是功臣。”布尼科夫小声的重复道,“这些战斗机,都是共和国的功臣。”

“小家伙,时间还早,我给你讲个故事吧。”为了打发漫长无聊的时间,布尼科夫索性跟小孩子讲起了自己的经历,“你看到那架战斗机了吗?对,就是机翼上有一个洞的米格战斗机,那是我一位战友曾经驾驶过的,当初在朝鲜的时候,他曾经被三架美国的战斗机纠缠,最终还成功的逃脱了。只是最终战斗机被集中了机翼,结果只能提前退役了。”

“后来每次聚会的时候他都会向我们吹嘘自己的经历,每当我们听到他将这些成年旧事的时候就想打他啊……”说到这里,布尼科夫突然停顿了一下,他像是想起了什么,有些苦笑着自言自语,“只可惜在五年前他脑溢血去世了,我们后来再也没有机会嘲笑他了。”

“还有那架战斗机,他的主人获得的勋章是我们这些人之中最多的,只可惜后来因为一次车祸去世了,他最后的理想,就是再飞一次,哪怕只是从天上看看自己曾经保卫的祖国也好啊。”说到这里,布尼科夫的眼中落下两滴浑浊的泪水。这些战斗机的主人都已经化为了一撮黄土,但是布尼科夫一直坚信战友们未曾离开,他们的灵魂一直都在,陪伴着曾经一起作战的战斗机。

或许人老了之后布尼科夫就会想起很多永远停留在烽火岁月里的战友,例如那个为了掩护他们航队而驾驶着弹尽粮绝的拉7战斗机冲向敌人同归于尽的战友,最后跟布尼科夫一行人说的那句话,“我已经无法返航了,你们继续前进,重复,你们继续前进。”

布尼科夫现在甚至记不起他的名字,但是他永远不会忘记,那张年轻稚嫩的脸庞,还有最后坚毅的神情。

风雪慢慢的猛烈起来,航空博物馆已经是白蒙蒙的一片,布尼科夫不能继续在这里待下去了,他拉起小男孩,跟他一起离开这座寂静而又庄严肃穆的航空坟场。

“这里的很多的战斗机下周就要被运走了,他们会运到其他地方的博物馆去展出,我想我再也见不到它们了,不过这样也好,与其在这个地方生锈腐朽,不如让其他人知道,伟大的共和国,曾经有这样一群无名的功臣。”

小男孩感觉到布尼科夫的手掌突然握紧了自己的手心,他疑惑的问道,“那你的战友们呢?老爷爷,不等他们了吗?”

“我想他们不会来了。”布尼科夫默默闭上眼睛,“他们永远都来不了了。”

第二百二十四章 电影与艺术

拍摄战争电影的光荣任务交给了莫斯科制片厂,并由苏联电影大师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操刀,为此亚纳耶夫还特地的抽空与罗斯托茨基导演见了一面,作为导演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大师级人物,亚纳耶夫非常相信罗斯托茨基能够完成这个光荣而伟大的任务。

原本罗斯托茨基对亚纳耶夫下达的指令也没什么兴趣,作为一个电影大师如果不能随心所欲的拍摄自己喜欢的电影,只能拍一些政治宣传片那人生有什么区别。所以刚与亚纳耶夫见面的时候,罗斯托茨基对亚纳耶夫的态度也是客客气气,这意味着他与政府并没有想要发生什么太多的交集。

但是亚纳耶夫没有放弃,导演总会有一些不和主流的脾气,否则电影大师帕拉杰诺夫和安德烈·塔科夫斯基也不会逃离到西方世界,来躲避共产主义的制裁。前者因为被当局认为表达消极思想,以至于在牢狱中度过了十五年宝贵的时光,后者的大部分作品则遭到苏联当局的抵制和封禁,以至于他不得不在海外发布自己的作品。

所以最后一个罗斯托茨基导演亚纳耶夫还不把他当做宝贝一样的供着。

“这是我们为罗斯托茨基同志提供的电影剧本。”亚纳耶夫将一份厚厚的文稿纸递到罗斯托茨基的手中,当罗斯托茨基接过稿件之后没有阅读,只是放在了一边。而这个傲慢的动作却并没有让亚纳耶夫感到愤怒。

反正罗斯托茨基也是豁出去的人,在苏联活不下去大不了就去巴黎,去西欧,反正那些地方的电影制片人都会将他当做神一样的供奉起来,只是他热爱这片养育自己的故土,才一直没有选择离开。

“你可以不必急着回答我要不要接下这个任务,反正我们有的是时间。”亚纳耶夫采取欲擒故纵的形式,先在罗斯托茨基的心中埋下一个良好的印象而已。

“告辞了,罗斯托茨基同志。我希望能在大屏幕上看到你的作品。”亚纳耶夫微笑着说道,然后起身出门。这次的拜访只有他跟一些克格勃的保卫特工而已,低调的几乎没有人能认出他这位苏共总书记。

苏尔科夫之前也像亚纳耶夫抱怨过罗斯托茨基的傲慢,并且表示为什么这些才华横溢的文艺工作者就是不喜欢与当局合作,这才导致亚纳耶夫亲自去一趟罗斯托茨基的住宅,将稿件亲手递给他。

“政治人物必须表现得足够亲民,才能打动那些挺有个性的家伙啊。”亚纳耶夫怎么会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任凭对方表现得如何拒之千里的模样,他总有耐心等待着打动对方的心。其实这些家伙都是吃软不吃硬的,只要亚纳耶夫表现足够友好,就算最终没有达到目的,他们也不会以抵触的态度面对你。

果然几天之后亚纳耶夫就接到了罗斯托茨基的话,电话中的导演语气有些结结巴巴,显然是太过激动所导致的。他在电话中询问能不能与电影剧本的编写者聊一聊,亚纳耶夫表示自己就是这些电影的编导。

于是罗斯托茨基强烈要求与亚纳耶夫见一面,这次不再是横眉冷目的模样,而是带着一副知音难求的表情,他强烈的询问亚纳耶夫总书记之前是否为编剧专业毕业的。

“我是高尔基农业学院毕业的,怎么可能去读编剧专业呢?”亚纳耶夫否决掉罗斯托茨基的提问,他表示这些电影剧本的确是自己编写出来的,但是他不过是提供一个主意而已,剩下的则是由他人负责编写。

“但是这些故事,已经足够精彩了啊。”罗斯托茨基说道,他作为导演的这些年,也不过是出过接触过几部精品而已,而亚纳耶夫提供的剧本,可以说部部都是精品,只要通过自己的拍摄将它搬上大屏幕,绝对会是一部经典之作。

见到罗斯托茨基的态度,亚纳耶夫总算松了一口气,心想那是自然的,他可是将好莱坞所有的经典战争片都囊括在里面,怎么可能会是垃圾。

“之前宣传部的那些官员们给我提供的剧本跟这些比起来简直就是垃圾,什么政治正确还不如一部经典来的有意义。”罗斯托茨基几乎就像遇见了宝贝一样,恨不得让莫斯科制片厂立刻开机,来进行电影拍摄。

“只要你认为这些剧本值得就行了,我们的任务是希望能够为人民呈现出更多的精彩作品。”亚纳耶夫补充说明,只要不触及某些政治底线,政府并没有权利的把持电影拍摄的自由,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在苏联都应该有百花齐放的春天。

“我们反对一些无政府主义的糟粕东西,并不代表我们反对电影拍摄的自由,相反应该鼓励和支持你们的创作。并不能说电影中带着政府认为不对的东西,他就不是一部好的电影。任何形式的艺术高压政策都是错误的。”

而亚纳耶夫所说的话,正是对1983年为苏联政治松绑的安德罗波夫最好的描述。当时已经应接不暇的苏联政坛开始了改革,首先就是适当的放宽了政治高压形态,才使得那些电影大师们的作品能够重见屏幕。

“是啊,还是总书记说的对。艺术的发展不能采取高压的态势,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见对方已经顺着自己的思维去走了,亚纳耶夫就直截了当的说道,“还有你们所需要的服装,道具还有资金,政府都会鼎力支持,而你罗斯托茨基同志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剧本拍摄好。”亚纳耶夫说道,“我相信你有这个实力,所以我才会将这些剧本交付给你。也不需要太多,一年只要有一部精品搬上屏幕就行了。”

“我非常乐意,亚纳耶夫总书记。”罗斯托茨基兴奋的说道。

亚纳耶夫成功的解决了罗斯托茨基这个最大的难题,之前就连苏尔科夫上门都碰了一鼻子灰,没想到亚纳耶夫却轻松的将他搞定。接下来他只要静静的等待罗斯托茨基的作品就行了。

苏尔科夫有些惊讶,为什么连他这位苏宣部部长亲自出马都没有解决的问题,亚纳耶夫总书记却轻而易举的解决了呢?带着好奇,当他向亚纳耶夫讨教这个问题。而亚纳耶夫却回答道,“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别人的肯定,他们也一样,不过是想要自己的想法得到主流的肯定。所以当我们提供一份与他们的想法几乎相同的剧本时,激动怎么可能不溢于言表。”

“我最好奇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会让总书记亲自出马呢?这样的琐事明明不需要麻烦你的。”苏尔科夫对亚纳耶夫事必亲躬的态度很不了解,按道理来讲,总书记注意力应该放在大方向上,这样的小事根本不值得他去动手。何况苏联历史上的这几位高层中,也就只有亚纳耶夫一个人会专注于这些没人注意的小细节问题。

听到苏尔科夫所说句话,亚纳耶夫严肃的批评道,“苏尔科夫同志,你所说的琐事是错误的,这并不是一件小事。别忘了我们为人民服务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正落实到具体的细节。为什么我一个苏共总书记,就不能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一直表现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而与人民脱节,迟早会成为腐败的官僚。”

“一切为了人民并不是一句空泛的理想,落实到具体就是这么简单,忠诚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如果那群享受惯了阶级特权的家伙有这个意识的话,我们的国家还会衰落?”

第二百二十五章 秘密出售化学武器

这是维克多第一次踏上了巴格达这座城市,尽管他是以南非人的护照来到这个地方,但是与苏联取得联系的巴格达内部高层自然知道这个看起来身上没有半点俄罗斯气质的人,是苏联派遣过来的谈判代表。

而亚纳耶夫这一次打算来一笔大单且冒险的交易,在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正式启动之前,给萨达姆销售来一桩意外惊喜。这次亚纳耶夫可不是给萨达姆一批化学武器,而是直接提供一批生产化学武器的机械配套设施。

就算维克多是一个久经沙场的国际军火商,但是这样的交易他却是第一次经手。万一东窗事发,维克多可是要面对摩萨德,中情局,军情六处的多重追杀,毕竟他现在也是CIA黑名单上的重要人物,当然他的罪名可不是什么破坏世界和平,而是抢夺中情局的军火生意。

维克多从大巴上下来之后,就将阿拉伯方巾遮住脸,大街上很喧闹,来来往往的人群摩肩接踵,他不得不小心翼翼的避开这些人,朝着约定的偏僻巷道中走去。同时还得警惕后面有没有人跟踪自己。

巷子的尽头,一辆吉普车正在等待着自己,几个面容不太友善的家伙正等待着维克多上车,他们将一个头套丢给维克多示意让他带上。

维克多毫不犹豫的将密不透风的头套戴在自己头上,然后在接受了一系列的搜身检查之后被他们推搡着上了吉普车,向不明的目的地进发。一路上都非常安静,维克多甚至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还有汽车在行进过程中的引擎轰鸣声音。

现在的维克多就像一只无助的苍蝇一样。虽然他现在在全世界的局部武装冲突中获得了大量的军火订单,甚至让他成为了一名富有的资产阶级。但是维克多非常清楚他的利益是和苏联,和亚纳耶夫紧密联合在一起的。假如他起了叛逃的念头,那么无论去到世界哪个角落,都会有一群想要刺杀他的锲而不舍的克格勃特工,还有苏联国内家人的性命安危。

所以无论苏联给他的目的地是天堂还是地狱,他都必须义无反顾的前进,因为他没有退路可走。就像现在一样,只要身边的人给他一颗子弹,维克多也毫无办法。

但是至少萨达姆是一个有理智和野心的人,苏联方面派来的代表他怎么敢得罪。所以特地安排到萨达姆的秘密据点里会面。维克多感受到道路上的喧哗越来越微弱,他现在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远离了巴格达城,走向沙漠深处的某一片荒凉戈壁之中。

维克多只觉得映入眼睑的光线突然变得有些昏暗,汽车已经驾进了某一个山洞之中,萨达姆与他的戍卫队已经在这里等待维克多多时了。对于梦寐以求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萨达姆可是亲自介入了这场谈判。

上一篇:重生之抽奖空间

下一篇:游戏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