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月红日
两只手一只年轻有力,一只布满岁月的痕迹却依旧稳健——在镜头前紧紧一握。
李桉嘴唇微动,清晰地说了句:“恭喜,实至名归。”
林宇则微微欠身,回以得体的感谢:“谢谢李导。”
在全场的注目和掌声中,林宇从容不迫地整理了一下西装前襟。
他迈着稳健的步伐,穿过一排排座椅,走向那灯光汇聚的舞台。
他的背影挺拔,步伐间不见丝毫新人的局促,那份气度,仿佛早已习惯在这样的高度接受世界的审视。
接过那座沉甸甸的、棕榈叶环绕的金色奖杯,林宇站在麦克风前。
耀眼的灯光让他微微眯了下眼。
林宇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台下,流利而标准的英文随之响起:
“非常感谢戛纳电影节,感谢评委会。”
“创作《寄生虫》是一次深刻的个人与启示之旅,它探索了我们光滑世界表面下隐藏的裂痕。”
“我与我的出色团队分享这份荣誉,也与所有值得被讲述故事的人分享,谢谢。”
简洁,得体,紧扣创作本身,带着年轻导演的锐气又不失对电影传统的尊重。
官方感言的标准模板,被他说出了几分独特的真诚。
掌声再次响起,热烈而短暂。
林宇举起奖杯示意,从容转身,灯光追随着他沉稳的步伐,直到他回到第二排属于自己的位置。
这个奖,像一块精准投入湖面的石子,瞬间在国内的网络世界激起了千层浪!
然而,这浪花并非全是欢庆的浪涛,更夹杂着无数酸涩的泡沫和暗藏的漩涡!
那个早已成为风暴中心的论坛直播高楼,在林宇名字被念出的瞬间,如同被按下了暂停键,死寂了一秒。
随即,新的回复如同蝗虫过境般疯狂刷屏:
用户[键盘侠本侠]:(短暂消失后满血复活)呵呵!最佳编剧?就这?就这???我还以为多大个奖呢!闹了半天就是个写剧本的奖?[抠鼻]果然,某些人也就配拿点边角料!金棕榈?导演奖?做梦去吧!舒淇在评委会里没少使劲吧?[阴险笑]
用户[专业打假二十年]:意料之中!柏林、威尼斯拿导演奖,那是撞大运!戛纳水深,露馅了吧?只能靠写剧本捞个安慰奖!坐等后面颗粒无收!看你们粉丝还怎么吹!
用户[电影节懂王]:理性分析:编剧奖分量有限,常被视为对影片整体冲击最高奖实力不足的一种补偿。林宇获此奖,恰恰暗示《寄生虫》在导演、影片层面的竞争力……可能不如预期。坐等后面打脸验证!
用户[宇林军-闪电侠]:@键盘侠本侠@专业打假二十年酸鸡跳脚现场!最佳编剧不是奖?你行你去拿一个?组委会盖章认证的故事牛逼!懂?这只是开始!等着看林导后面拿更大的奖抽烂你们的脸![打脸]
用户[菲常美丽-心飞扬]:一菲鼓掌的样子好美![截图]恭喜林导!编剧奖也是实力的证明!某些人别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后面影后奖我们一菲也不是没机会![加油]
用户[围观群众007]:打起来打起来!刚消停一会儿又开始了!不过说真的,编剧奖分量确实不如导演和影片……林宇后面压力更大了。要是空手……啧啧,不敢想。
高楼再次以惊人的速度向上疯长。
嘲讽派抓住“编剧奖分量轻”大做文章,极尽阴阳怪气之能事,甚至影射舒淇动用评委身份。
“宇林军”们则奋力反击,强调奖项的权威性,并将希望寄托于后续奖项。
中立看客则敏锐地嗅到了风雨欲来的气息。
这个编剧奖,非但没有平息争议,反而如同在滚油下又添了一把猛火!
京都,冯晓刚家中书房。
电视屏幕上,林宇正用流利的英文发表感言,那张年轻英俊的脸在特写镜头下显得意气风发。
冯晓刚鼻腔里重重地哼出一声,将手里半截香烟狠狠摁灭在水晶烟灰缸里,烟蒂扭曲变形。
“最佳编剧?”他嗤笑,嘴角下拉,扯出一个刻薄的弧度。
“呵,这小子……倒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稀松啊?演能拿影帝?导能拿银熊金狮?写还能拿戛纳的编剧奖?”
他拿起遥控器,将林宇手持奖杯的特写画面放大,眼神阴鸷地盯着。
“全能?全能的下一步,就是全不能!”一丝带着快意的冷笑爬上他的嘴角。
“捧吧,接着捧!捧得越高,等会儿摔下来那声响……才够脆!够亮!够让全国人民听个响儿!”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林宇空手而归时,媒体那翻脸比翻书还快的嘴脸,和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嘲讽反噬。
那份期待,甚至让他暂时压下了心头的酸意,重新点燃了一支烟,惬意地靠回沙发,准备好好欣赏接下来的“好戏”。
京都,王静花的高档公寓。
气氛截然不同。当林宇的名字被念出时,王静花直接从沙发上弹了起来,用力地挥舞了一下拳头。
“Yes!编剧奖!开门红!”她脸上是毫不掩饰的狂喜。
对她而言,艺术价值或许排在第二位,但这个奖背后蕴含的商业价值,才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她一把抓过茶几上的计算器,手指如飞,噼里啪啦地按着:
“编剧奖!戛纳认证的剧本!这含金量!《寄生虫》的海外版权费,至少能再上浮15%!”她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
“林宇的身价,导演+编剧双重身份,代言费基准线可以上调……30%!不,40%!”她兴奋地对着空气比划。
第243章 连续落空,林宇怕是不行了?
“一菲!舒畅!媛媛!师师!沾光!统统沾光!红毯压轴+影片获奖,这暴光组合拳!之前谈的那些国际品牌观望态度?现在可以主动出击了!把报价单给我调出来!今晚就发邮件!”
她仿佛已经看到四位女星身价后面不断跳动的零,以及自己经纪公司水涨船高的佣金。
这个“分量不重”的编剧奖,在她精明的商业版图里,已然是一座闪闪发光的金矿!
几乎就在林宇走下舞台、回到座位的同一时间,国内几大门户网站的娱乐版头条,如同被一只无形巨手瞬间刷新!
新浪娱乐:【戛纳快讯!林宇凭《寄生虫》斩获最佳编剧奖!华语电影闪耀欧洲!】(配图:林宇台上领奖特写)
网易娱乐:【剧本力量获认可!林宇戛纳摘得最佳编剧殊荣!】(配图:林宇与李桉握手瞬间)
搜狐娱乐:【林宇全能才华再获证明!《寄生虫》剧本征服戛纳评委!】(配图:林宇发表感言)
腾讯娱乐:【华语之光!林宇戛纳捧回最佳编剧奖杯!《寄生虫》冲击更高荣誉!】(配图:林宇手持奖杯微笑)
标题虽然不如红毯压轴时那般爆炸,但也足够醒目。
文章内容更是极尽渲染之能事,将“最佳编剧奖”与林宇过往的导演、演员成就并提,突出其“全能才子”的形象。
高清现场图迅速填充版面。编辑们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争分夺秒,力求在时效性上碾压对手。
整个编辑部回荡着敲击键盘的噼啪声、催促图片的吼叫声和打印机疯狂的吞吐声,硝烟味弥漫。
然而,传统的纸媒记者们,则只能一边看着网络快讯干着急。
一边疯狂记录现场细节,同时焦虑地等待着最终的重磅结果,以便在明天的头版上做一篇“盖棺定论”的大文章。
谁能蹭上最大的热度,就看谁能抢到最全、最深的赛后采访!
颁奖典礼并未因这个小小的插曲而停滞。
短暂的喧嚣过后,流程继续推进。
舞台灯光再次变幻,气氛变得更加凝重。接下来颁发的,是份量更重的评审团奖(Prix du Jury)。
颁奖嘉宾登台,拆开信封。
“评审团奖授予……《蝙蝠》(??),导演朴赞郁!以及……《鱼缸》(Fish Tank),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
掌声响起,带着对两部风格迥异但同样出色影片的敬意。
朴赞郁和阿诺德激动地走上舞台。
直播镜头扫过台下,捕捉着其他入围者的表情。
林宇的脸上依旧是那副沉静的模样,只是鼓掌的节奏似乎比刚才快了一丝?
又或者只是错觉?
李扬则轻轻吐了口气,眼神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
刘一菲等人的笑容依旧保持着,但那份祝贺的意味,似乎更加“职业化”了。
评审团奖尘埃落定。紧接着,是让无数演员屏息的最佳男演员奖(Prix d'interprétation masculine)!
大屏幕开始播放提名者的精彩片段剪辑。
其中一闪而过的,是《寄生虫》里那位饰演富家男主人的资深演员的表演片段。
虽然《寄生虫》并非以单一男主角驱动,这位演员的表演也足够精彩,但明眼人都知道,这部群像戏的演员冲击个人奖项的难度极大。
颁奖嘉宾的声音带着悬念:“最佳男演员……克里斯托弗·瓦尔兹,《无耻混蛋》(Inglourious Basterds)!”
热烈的掌声献给实至名归的瓦尔兹。镜头扫过《寄生虫》剧组区域。
林宇带头鼓掌,表情管理堪称完美,无懈可击。
李扬也跟着鼓掌,只是那笑容多少有点勉强。
那位获得提名的男演员,脸上是真诚祝贺的笑容,但眼底深处,一丝遗憾还是被高清镜头敏锐地捕捉到了。
两个奖项接连揭晓,都与《寄生虫》无缘。金色大厅里的空气,仿佛悄然注入了一丝凉意。
国内网络的风向,如同被狂风裹挟的旗帜,瞬间发生了剧烈的偏转!
论坛直播楼里,阴阳怪气的言论如同雨后毒蘑菇般疯狂滋生:
用户[键盘侠本侠]:哈哈哈!看到没!评审团奖没了!影帝也没了!我说什么来着?一个编剧小奖就到头了!舒淇的面子也就值这么多了![大笑][鞭炮]坐等颗粒无收!@宇林军-闪电侠脸疼吗?出来走两步?
用户[专业打假二十年]:原形毕露!评审团奖看整体创新和勇气,影帝看表演深度,《寄生虫》一样不沾!之前吹上天的群像演技呢?柏林威尼斯的导演光环呢?在戛纳不好使了吧![抠鼻]
用户[电影节懂王]:趋势明显。评审团奖给了两部风格强烈的作品,影帝给了无可争议的瓦尔兹。这传递的信号是:评委会更青睐个性表达和表演突破。《寄生虫》的工整和社会批判……可能被认为匠气有余,锋芒不足?后面最佳导演和金棕榈……悬了。
用户[宇林军-小飞刀]:@键盘侠本侠闭嘴!评审团奖本来就不是我们的目标!影帝本来机会也不大!急什么?后面还有最佳导演!还有金棕榈!林导的导演功力才是核心!等着瞧!
用户[菲常美丽-守护]:一菲别灰心!影后还有机会![祈祷]林导加油!不到最后绝不认输!
用户[围观群众007]:完了完了,宇林军气势肉眼可见地弱了……现在只剩嘴硬了。后面三个奖,一个比一个难拿啊!感觉悬了……
“宇林军”的反击明显失去了之前的底气和锋芒,变得有些苍白和口号化。
那份因编剧奖和压轴红毯带来的狂热自信,在这接连的“落空”面前,如同被戳破的气球,迅速干瘪下去。
论坛高楼里的气氛,开始弥漫起一股越来越浓的焦虑和不安。
京都,冯晓刚家中。
看着屏幕上林宇在影帝揭晓后依旧保持微笑鼓掌的画面。
冯晓刚脸上的阴霾彻底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快意和轻蔑的表情。
他舒服地陷在沙发里,翘起二郎腿,手指在沙发扶手上得意地敲击着。
“瞧瞧,瞧瞧,”他对着电视屏幕指指点点,仿佛在点评一件即将破碎的瓷器。
“这笑容,绷得多辛苦?强撑的!心里指不定怎么慌呢!”他拿起酒杯,惬意地啜饮一口。
“编剧奖?那不过是吊命的参汤!现在参汤的药劲儿过了,该现原形了!最佳导演?金棕榈?做梦!小子,捧杀的刀子……现在才真正架到脖子上呢!”
他眼中闪烁着幸灾乐祸的光芒,仿佛已经听到了那声期待已久的、清脆的碎裂声。
京都,王静花公寓。
气氛急转直下。
王静花脸上的狂喜早已消失无踪,她紧紧盯着电视屏幕,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计算器被她随手扔到了沙发角落,屏幕上还残留着刚才计算代言费时的一串数字。
“评审团……没了?影帝……也没了?”她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绞在一起。
“怎么会……连个提名都没捞到?”巨大的失落感和一种不祥的预感攫住了她。
她之前的商业蓝图,是建立在《寄生虫》至少获得一项重量级奖项的基础上的。
编剧奖的“小胜”带来的兴奋,此刻被这两个“无”字彻底浇灭。
她拿起手机,想联系法国的现场人员打听内部消息,手指却在拨号键上犹豫了。
万一……万一后面真的颗粒无收呢?
她烦躁地抓了抓头发,精心打理的卷发被抓乱了几缕也浑然不觉。
代言费的上调方案?
此刻显得如此可笑和遥远。
她只能死死盯着屏幕,祈祷着最后的奇迹。
上一篇:综武:为解毒邀月,我只能破戒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