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玩家 第440章

作者:鬼谷孒

  “Mr.洪,岭南石油想洽谈什么业务很好猜,如果谈成,你支付商行30万港币,并拿出40%的利润分给商行,商行会把这个客户交给你个人。”

  先拿出30万的好处费,再分出40%的利润,这个条件一摆出来,洪英东顷刻间推算出岭南石油这个客户大概的业务规模。

  汽油、煤油、柴油、机油,利润率不是很高,但量会很大,这么肥的客户给他?

  “耀文的意思?”

  “No,金季商行没有亚当这个人。”谢丽尔淡笑道:“这是董事会的意思。”

  谢丽尔这话一出,洪英东秒懂——油的生意利润很大,但容易被盯上,按冼耀文的腔调来说,这是一桩容易背黑锅的生意。

  他在金季商行的定位本来就是背黑锅,多背一个也是背,又差点死在海上,面对一桩肥生意,他没有拒绝的理由。

  他稍稍考虑,便说道:“我同意。”

  “OK。关于南方贸易公司这个客户,商行希望往易货贸易的方向洽谈,商行向对方提供需要的工业品,对方向商行提供农副产品,商行会引入一家公司吃下……”

  谢丽尔的话音未落,办公室的门被敲响。

  “进来。”

  办公室的门被推开,谢丽尔的“看门”秘书走了进来,“Miss.布朗,中丰公司的Miss.陆来了。”

  “请她进来。”

  过了几秒钟,陆雁苏走进办公室,目光先后从谢丽尔、莎莉和洪英东三人脸上瞥过,然后走到大班桌前冲谢丽尔说道:“Miss.布朗,我是中丰公司雁苏·陆。”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丰公司都要突出“华商”这个标签,身为掌门人,陆雁苏对从小就已经有的英文名隐而不用。

  谢丽尔邀请陆雁苏坐下后,对陆雁苏说道:“Miss.陆,这是Mr.洪,我们商行将由他为代表和你一起去石岐拜访南方贸易公司。”

  陆雁苏向洪英东伸出右手,“中丰公司陆雁苏。”

  “陆小姐你好,我是洪英东。”

  洪英东对陆雁苏的大名早有耳闻,人也见过,当时她跟在冼耀文身后,不用说,陆雁苏是冼耀文的手下,中丰公司也是冼耀文的。

  看似金季商行两头吃差价的易货贸易,其实是冼耀文左手倒右手的把戏,但分出一笔利润给合伙人,挺讲究。

  事情很明了,也很简单,办公室里坐着四个人的状态仅保持了一刻钟,事情说好,洪英东和陆雁苏先后脚离开,办公室里剩下两个人。

  “亚当为什么要把石油生意交给别人?”

  谢丽尔莞尔一笑,“亚当说,如果有股东问起,你这么回答:金季商行是正规商行,主要的精力要放在正常的业务上,仗总有打完的那一天,不要为了不正常的业务让商行的人事过于臃肿。”

  “当没有后续业务,商行可以裁员。”莎莉理所当然道。

  谢丽尔沉脸说道:“我是珍妮,一名纺织女工。”

  “好吧,我收回刚刚的问题。”莎莉来到谢丽尔身后,俯身亲吻谢丽尔的琼鼻,“谢丽尔,我们没有试过在办公室……”

  不等莎莉说下去,谢丽尔一歪头,躲开莎莉炙热的攻势,“亚当说过,不可以在办公室胡搞。”

  “见鬼。”

  ……

  “姑姑,姑姑。”

  适逢周末,冼骞芝来深水埗六号楼找冼玉珍玩,一进四楼的大门,她便喊道。

  冼玉珍听到喊声,从书房里走出来,冲冼骞芝笑道:“这么早就来了?”

  冼骞芝扑到冼玉珍身上,“姑姑,我们去打猎。”

  “今天不行,我要帮大嫂做事。”

  冼骞芝嘟嘟嘴,“哪个阿姨这么讨厌让姑姑做事。”

  “嘻嘻,南洋阿姨。”

  “蔡阿姨回来了?”冼骞芝眼睛一亮,“她带了好吃的?”

第553章 苏氏手腕

  冼骞芝的小嘴很甜,哄得蔡金满拿出所有带回来的糕点招呼她。

  她坐在一边吃着,蔡金满和冼玉珍讨论如何建立好吃公司(Finefood),以及膳楼该怎么盖,厨子班应该有个什么章程。

  “嫂子,大哥盖膳楼是为了招待客人?”

  “老爷又不讲究吃喝,何况他不仅要盖膳楼,还要成立厨子班,定做一艘叫宝船号的珍馐舫,在南洋买一个岛改造成百兽岛,圈养飞禽猛兽作食材,这一笔笔要花多少钱。”

  “哦,一样一样来吗?”

  “嗯,先盖膳楼和成立厨子班。”

  “大哥给了多少预算?”

  “20万,老爷只给了我一半,剩下的一半要过两个月才给。”

  “这么少?家里现在的楼一栋就要八万多将近九万,招待客人的膳楼总要大一点、豪华一点,二十万都不一定够。”

  “家里地皮是现成的,不用再花钱买,膳楼的面积可以大一点,只盖一层或两层,每样建材都可以省一点。”

  冼玉珍嘻嘻一笑,“我想岔了,楼不一定要又高又大。盖得矮一点,地基可以挖浅一点,水泥钢筋也少用一点,嗯……十万块很够了,装修……嫂子,装修很费钱的,我有个同学家里买楼只花了二十多万,装修却用了五十几万。”

  “老爷说装修的风格可以仿古,窗棂廊柱稍微花点钱,里面的摆设买一些便宜的古玩还有盆栽填满,既风雅又实惠。”

  两人来回讨论了一会,定下膳楼采用徽派风格,只盖一层,楼高一点,面积大一点,并带一个院子。

  这样一来,内部装修可以是简装,通过古玩和绿植进行点缀,家具可以去乡下试着淘换,用了一两百年还舍不得扔的,花点钱买回来翻修。

  谈过膳楼,又讨论厨子班,去哪里请厨子,请回来怎么安置,等等,一板一眼,谈得很有章法。

  冼骞芝手里拿着九层糕,指甲一抠撕下一层往嘴里一送,轻盈咀嚼,两只小眼睛看看蔡金满,又看看冼玉珍,耳朵竖着,听得那叫一个专注,津津有味。

  “嫂子,我听上海来的同学说上海有不少大菜馆,手艺好的厨子肯定多,丽珍嫂子现在就在上海,可以让敏姐给她发个消息代为物色。”

  蔡金满迟疑道:“这样好吗?”

  冼玉珍心知蔡金满担心什么,宽慰道:“为家里的事不要紧的。”

  “好吧,等下去找阿敏。”

  “别等下啦,现在就去好了,敏姐这些日子好忙,等下不一定在了。”

  冼玉珍不由分说拉着蔡金满下楼往一号楼过去,在楼下刚好撞见王霞敏从一辆车里钻出来,在原地驻足,看着车子驶远。

  两人靠了上去。

  “敏姐。”

  听见动静,王霞敏藏好脸上的忧愁,转身说道:“夫人,小姐。”

  冼玉珍说道:“敏姐,你刚从外面回来?”

  “不是的,一个朋友过来说点事情。”王霞敏敷衍道:“小姐,你们要出去?”

  “不出去呀,我想给丽珍嫂子发个消息。”

  王霞敏看了眼手表,说道:“快到约好的通信时间,短消息还能发,长消息来不及了。”

  冼玉珍嘻嘻一笑,“就一句话。”

  ……

  苏丽珍拿出《斯大林选集》,将刚刚抄下的数码翻译出来,排除无用的文字,最终剩下一句话:“三,已,高薪聘请若干好厨带回香港。”

  三是下次的密码本采用三号方案;已是岭南石油和南方贸易公司一事已交接;后面的不用多说,就是字面意思,也是她不能理解的,让她在上海找大厨带回香港,搞什么名堂?

  不好理解暂时也不方便问,她只能先做,待回到香港再问个清楚。

  好在这个事情也不麻烦,从宝安一路过来,她都有看《解放日报》,摸到一点内地的宣传基调。

  苏丽珍刚嘀咕完,马上又否决了这一点,。

  一番思虑,她决定直接在报纸上登招聘启事,并就近去找好像职能范围挺宽的里弄居民委员会,如此,招若干个好厨子应该不难。

  “就是,若干到底是要几个啊?”

  她想这种含胡之词绝不可能出自先生之口,王霞敏、蔡金满还有周若云,到底是谁支使老娘做事?

  王霞敏可以排除,先生的绝对心腹,知道的事情比她这个枕边人还多,而且跟先生一个做事风格,如果需要她在上海招厨子,她出发之前就会交代好,不可能通过这种方式通知她,只可能是后两者。

  周若云大概也可以排除,忙于跑医院、买地皮、盖园子,在家里没多少存在感,而且,这个女人是大户人家出来的,见识过宅斗,这种事应该不会让她帮忙,更不会通过家里这种机密渠道。

  周若云估计未必知道家里有这种渠道,她也是王霞敏告诉才知道。反而是年都没在家里过,急匆匆去星洲的蔡金满有可能知道。

  时间久了,见先生找了一个又一个,她慢慢琢磨过味来,先生找的每一个女人,包括她自己,都是能做事的,要不然就是周若云那样,家世不凡。

  只有蔡金满,她不太能理解,既不是貌若天仙,也没有非凡家世,仅是一个自小按照贤良淑德妻子培养的娘惹,先生向来不重视自己女人能否入得厨房,更重视出得厅堂、独当一面,怎么会收了蔡金满?

  她回想当初同岑佩佩斗的那段时间,明明先生更馋自己的身子,但她永远处于下风,不就是因为岑佩佩比她会做事么。

  “蔡金满,你又何德何能支使老娘做事?”

  苏丽珍左思右想,还是觉得蔡金满没有底气让她做事,除非要做的事有一个前提,源头来自先生吩咐要做的事。

  “支使起我来了,回去找你算账。”

  家里的女人她只怵岑佩佩一个,能被先生派去坐镇据说家里有不少产业在那边的美国,这是多大的信任,她比不了,其他的,土鸡瓦犬耳。

  琢磨结束,苏丽珍销毁纸条,坐于梳妆台前,梳理头发绾成发髻,又在嘴唇上抹了一点口红。

  她在羊城已经发现原先的打扮没有必要,只需素雅一些,不要一眼大资本家太太即可。麻花辫、朴素服,与其说是出于思想方面的要求,不如说是出于纺织品供给不足的苍白现实。

  “资本家跑了,工人自组工会组织工厂生产,短时间让工厂扭亏为盈,还清贷款、补发拖欠工资,工人们喜气洋洋、干劲十足。”

  这种故事只适合出于宣传的需要出现在报纸上,内地现在什么都缺,自然生产出来就能卖出去,等市场出现竞争,这种工厂肯定干不过还有资本家坐镇的工厂。

  生意岂是谁都能做好的,自从她开始上手生意,到接触塑胶厂的老板,敢开厂,能把厂开起来的老板,哪个又不是人中龙凤。

  即使是生意上了轨道的老板,吃喝不愁,却还是经常心事重重,更别说那些刚刚起步的老板,起早贪黑地干,资金周转不过来时,嘴角能急出火疮。

  生意没有一定会成功这回事,她经手生意以来一路顺利,那是因为先生在她身后做支撑,先生是人中龙凤,但他又是如何努力?

  不是去交际,就是在去交际的路上看几张报纸,看书看报不能按册、张计算,只能用秤称重,每天少则几斤,多则几十斤,在摊上吃点吃食,都恨不得从摊贩嘴里挖出点生意经。

  一点一滴的努力、付出,才汇聚出冼家的产业,冼家的钱又岂是天上掉下来的。

  打扮好,她搓了搓脸,这两天模仿先生做多了假表情,脸有点酸麻。

  正搓着,董初宁来到她身边,“夫人,吴鸿安来了。”

  “让他先在客厅坐会,我换好衣服过去。”

  “是。”

  董初宁离开后,苏丽珍花了几分钟换好衣服,来到客厅。

  吴鸿安看见,起身说道:“冼太。”

  “吴先生,请坐。”苏丽珍虚按其手,来到吴鸿安斜对的沙发坐下,“昨天请你办的事有眉目了吗?”

  “已经搞清楚了,大康西药行有董渊、王祖蕃、马维善等员工,以及技师夏雅伦。”说着,吴鸿安递给苏丽珍一张纸,“上面是名单和住址。”

  苏丽珍接过纸,一目十行看完,随即抬头说道:“谁家的生活最困难?”

  “除了技师夏雅伦,其他人的生活都不是太好。”

  “现在西药的行情这么好,在西药行工作还赚不到钱吗?”

  吴鸿安脸色微变,张了张嘴,没敢说话。

  经过昨天细致的调查,他已经知道大康西药行不是他当初所知般简单,上一次的调查也是他负责的,看样子是出了问题,极有可能问题还不小,不然冼太不会过来。

  他很担心自己要有大麻烦。

  吴鸿安的脸色,苏丽珍看在眼里,她和颜悦色道:“吴先生,你不用给自己背上不必要的包袱,大康西药行一事不是你的本职工作,你仅是帮忙,出了问题也不是你的责任,有什么新情况,请直言。”

  闻言,吴鸿安悬着的心放下,脸色也有所缓和,平复一下情绪后说道:“冼太,我昨天重新调查了大康西药行的情况,发现和我之前了解到的有很大的出入。”

  “那你把重新调查的情况说一下。”

  “好的,冼太。”吴鸿安点点头,说道:“王康年,1924年生于杭州,自幼家庭条件优越,家里人很惯着他。17岁时,王父介绍他进入大亚电台当电台报告员,这是一个商业电台,报告内容基本为商品行情和商品广告,他自然耳濡目染了不少生意经。

  不久,王康年结婚,他的岳父原是公共租界巡捕,由他相助在XZ路的生吉里租了一客堂间开一爿大康行,做小百货掮客生意。

  后来上海国产西药因进口药断档销售转好,他就搬到北平西路434号的景星里开了爿大康西药行,做起了西药生意。

  但那时新亚、信谊等大药厂产品热销,批药一定要付现金,王康年是空麻袋背米,只能玩空手套白狼的把戏。

  由于抗战后的内战促使经济愈发动荡,西药价格飞涨,大康西药行搬到老闸区三马路456号308室开业,但生意未见起色。

  此中关键一是王康年不肯老实经商,热衷于投机贩卖;二来本无资金,冇正常进货能力,就靠抛空头栈单,套客户定金,搞得声名狼藉,又负债累累,被人告上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