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苏木逢春 第44章

作者:正经不瘦

  “听你大哥说,这上下两层的法子,是你琢磨的呀。”

  何雨柱环顾了一圈,对着苏木竖了个大拇指。

  “瞎琢磨呗。柱子哥,坐。我给伱倒点水。”

  泡茶就过了,给倒一杯热水也就挺好的。

  苏木敢肯定,四合院里好些人家如果这时候何雨柱去‘敲门打扰’一波,兴许连凉水都不给他倒呢。

  窗户和下面隔断屋子中间,放着一张方桌,一侧贴在墙上,何雨柱在南侧坐了。

  大马金刀的,恰好正对着楼梯的方向。

  “咦?你这楼梯,看着这么像抽屉啊?”

  什么看着像,就是好吧。

  “柱子哥,还真有你的。我哥和嫂子进来那么多次,到现在都没发现呢。”

  “嘿嘿,咱干啥的啊,大厨啊。眼神还能差的了?”

  “厨师还得锻炼眼神吗?”

  “不得瞧火候啊,这炒菜,火候很关键,要是火候不到,就夹生了,要是火候过了,就老……这里面门道多着呢……”

  滋溜滋溜的喝着温水,何雨柱侃侃而谈了几句。

  苏木坐到了对面,笑着附和着。

  人家主动上门,而且还是第一次。

  即便时间不太对,有些晚,可也不是苏木甩脸子的借口。

  而且自从搬过来,何雨柱跟自家大哥聊得也挺不错的。

  隔三差五就聚在院子里侃大山。

  就当是,看在大哥的面子上罢了。

  “可不是嘛。要说柱子哥你的手艺,指定是这个。”

  苏木伸出大拇指,在何雨柱面前晃了晃。

  换来了对方几声哈哈大笑。

  “要说厨艺,哥们还真的不怵谁,自小就接触呢,再加上后来专门学了艺……只不过,那啥,怎么说来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苏木心里一动,接茬道。

  “对,对,就是这个巧妇难了无米之炊,没米下锅,再好的厨艺咱也展现不出来啊。”

  “明白了。柱子哥,你想要我嫂子养的那两只肥兔子?”

  苏木憋着笑,扮做恍然大悟的样子。

  “嗐,可别瞎说。你大哥屋檐下的那俩兔子,他们两口子宝贝着呢。”

  苏木无语。

  敢情还真打主意来着。

  估计是开过口了,结果也显而易见。

  被撅了。

  “那柱子哥,你大半夜的来找我,我也没法说通大哥和嫂子把兔子匀跟你啊。”

  苏木双手一摊,无辜的道。

  “这我知道,其实吧……嗨,我就直说了。”

  何雨柱一拍大腿:“听你大哥说,你不是每周都去京郊拉酒吗?”

  “是啊。”

  “那两只兔子就是你从猎户手里买过来的?”

  “收的,交换的,咱可没有倒买倒卖……”

  苏木警觉的反驳了一句。

  “对对,对,你说得对,是哥哥用词不当了。我的意思呢,下回你要是再遇到这种好事儿,也帮哥哥收点野货呗?”

  “哦,就这事儿啊。”

  “咋,老弟你答应了?”

  “顺手的事儿,就是怕碰不到,再说了,人家是猎户,进山打猎能打到啥也说不准啊,你打算要啥样的,要多少……”

  苏木掰着手指,如数家珍似的念叨起来。

  何雨柱听得一阵头大。

  “老弟,快别念叨了,这样,我先给你5块钱,你到时候看着收,那个碰,碰到就交换过来……要是不够,回来再给你补上。你就放宽心,这事儿要是办成了,哥哥绝对不亏待你。”

  “都要啥样的货呢?上次我可是看到他们还扛着一头大野猪呢,不过那个太贵,还是死了的,当时他们还问我要不要野猪肉来着……”

  “哎吆,老弟啊,你咋不早说。那玩意儿可是好东西。”

  “拉倒吧,野猪肉又骚又腥,不好吃。”

  “嘿,听这意思,你还尝过?”

  “肯定啊,他们村里偶尔也会炖野猪肉吃。不过那味儿,真不咋地。”

  “那是他们手艺不行。要是换我手里,你就擎好吧。保准好吃到让你吞舌头。”

  “这野猪肉,得用大油、大料,清汤寡淡的可不行,而且料理的时候也要注意,该改刀的不能乱来,弄得不好,就会又柴又腥……”

  “明白了。下回我要是遇到,就照着5块钱的给你收。”

  “别介啊。”

  听到苏木答应,何雨柱反而瞪着眼急了。

  “多收,照着十块钱二十……嗯,那啥,十五块钱的来。”

  “行。就十块八块的,顶多不超过十五块钱。我心里有数了。”

  “那就好。老弟,哥哥这回可就指望你了啊。尽快,争取下周早去,早点带回来。”

  “柱子哥,你这是遇到什么事儿了,咋这么急?”

  “嗨,别提了。单位后厨的那点破事……”

  何雨柱想要啐一口唾沫,但看到苏木家地面平整又干净的地面,喉结涌动间,又给咽了回去。

第54章 男人的功勋

  第二天,一大早苏迎军就来敲苏木的门。

  苏木打着哈欠开门。

  “哥,这么早啊。”

  “不早了。再晚一点,就赶不上头过水了。”

  老京城人泡澡,讲究头过水。

  澡堂子里的水每天都要更新,而更换池水都是在打烊以后。

  客人走光了,把泡澡的水放净,人还要下去把池子整个给清洁一遍。

  等池子里打扫干净后,给池子更换一茬儿新水,待第二天开门前进行加热。

  新换的池水清澈干净,客人们都愿意抢着来洗,所以也叫“头过水”。

  要洗上“头过水”,就必须得赶个大早。

  往常里赶早抢‘头过水’的,大多是老年人,或者有闲工夫的泡澡常客。

  而一旦到了周末,大清早澡堂子门口就会有人排着队等洗澡。

  这也是京城知名的一景。

  “金鸡未唱汤先热,红日东升客满堂”,说的,就是排队赶头过水的这个场景。

  “哎,哥你等我一下,我去拿了换的衣裳。”

  “其他的不用带,我都拿好了。”

  所谓拿好了,就是一包茶叶,足够兄弟二人喝上一天的量还要有余。

  再就是两顿饭食,包括了糕点和糖果这样的甜口果子。

  不一会儿,苏木就跑了出来,兄弟俩推着一辆二八大杠出了门。

  板车丢在院子里没骑,苏迎军推了自行车。

  车把上挂着饭盒和一小袋茶叶。

  这都是要带着去澡堂子的。

  昨个儿苏迎军说了,兄弟俩今天去的澡堂子是东城区首屈一指的官堂——清华园。

  老京城比较著名的澡堂子有珠市口西大街的清华池、王府井八面槽的清华园、杨梅竹斜街的东升平园、李铁拐斜街的西升平园、壬广福斜街的一品香等。

  苏迎军单位发的是东城的清华园的洗澡票。

  恰好昨天苏木忙了一天也挺累,他也休息,索性骑着二八大杠带着苏木来放松放松。

  清华园的前身叫东兴园,坐落在王府井大街八面槽路西。

  苏迎军特意喊了苏木起了个早。

  来到清华园这边时,也已经排了些队伍了。

  还好人不太多。

  没一会儿,就轮到了苏木和苏迎军。

  一进门,就有‘串堂’的伙计迎客,嗓门脆亮:“来了您哪!二位,里面请。”

  在京城开澡堂子的多是河北定兴、易县人,说话口音有一股子怯了巴唧还带拐弯的味,听起来挺有趣的。

  喊的声音很大,除了透着接待的热情外,也是给里面站堂的传信儿。

  苏迎军掏出洗澡票递上去。

  验了票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换上店里统一的拖鞋。

  都是木质的,邦邦硬,京城人俗称“趿拉板儿”或“呱嗒板儿”。

  这种拖鞋全都是一顺边儿,据说这么做的原因是怕有人顺手牵羊,把拖鞋拿回家。

  老京城还有一句老话:“澡堂子的拖鞋——没对儿”。

  说的就是这种怪现象。

  换完了鞋,掀开门帘进里屋,有人早早的等着把你引到座位。

  清华园里所谓的座位就是像火车卧铺那样的简易单人木床,两两相对,可坐可躺,床上铺着大白毛巾,看起来挺柔软干净,木床躺上去也挺宽敞的。

  木床中间还有个小箱可存放衣服。

  这个箱子也是个小几,上面用来放茶壶茶碗等。

  苏迎军和苏木来的比较早,还有地方挂衣服。

  两人把衣服脱了,转为赤诚相见。

  旁边伙计用一根长约五六尺、顶端带铜勾的杆子把衣服挂在高高的衣架上。

  如果来的晚,人一多指定没有挂衣服的地了,就只能把衣服、鞋袜脱在竹筐里储存。

  “嘿,小弟,肌肉块可以啊。”

  这还是苏迎军跟苏木第一次坦诚相见呢。

  看到苏木八块腹肌和那一身腱子肉,苏迎军也忍不住诧异了一番。

  之前可没想到自家这个吃苦受累的小弟,竟然身材这么健硕。

  甚至比自己的,看着还要帅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