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苏木逢春 第38章

作者:正经不瘦

  不过那个大杂院不像这个四合院规制高,而且年久失修。

  前两年接连两场大雨导致房子塌了,街道办给调剂到了这里。

  也才搬过来住没三两年的时间,平日里挺沉默寡言的。

  张大爷倒是在家。

  正在自个儿屋里摆弄一个木头箱子。

  苏木是头一个推门进去的,看到了箱子内的一角。

  感觉像是满满当当的书籍。

  不像是现代版的那种。

  最后这一户的糖果送下。

  苏迎军、李晓兰小两口和苏木这个弟弟搬到四合院的礼节也就算彻底搞定。

  回到家。

  东厢房的客堂上,三人围在桌子前准备吃饭。

  头一顿在四合院里吃饭,苏迎军特意叮嘱李晓兰不要太高调。

  普普通通的两个青菜,一盘子腌咸菜,配二合面馒头就可以了。

  顶多还有半锅地瓜粥。

  李晓兰心疼两个大老爷们,怕他们吃不饱。

  锅里的粥都能立的住筷子。

  苏木心中腹诽。

  李晓兰这小嫂子还真是有点不知老百姓的疾苦情况。

  棒子面也敢这么煮,要是被别人看到,可绝对算不得低调。

第46章 阎埠贵又动心思

  晚些时候。

  四合院逐渐热闹了起来。

  苏迎军穿着跨带背心和大裤衩,叼着烟卷跟贾东旭、阎解成、何雨柱他们在院子里闲聊。

  李晓兰也去了中院,跟贾家小媳妇熟络熟络。

  毕竟都是女人,是居家过日子的小媳妇。

  李晓兰也是想要尽快适应四合院普通人家的生活吧。

  苏木没有出去。

  他傍晚吃了饭就直接回自己屋了。

  外面的嘈杂和热闹无法破碎苏木此时的心境。

  任由外界杂乱无章,苏木内心平静安详。

  躺在床上,缓缓的进入了梦乡。

  这是他入住四合院的第一个夜晚。

  伴随着星空美景,苏木陷入了沉睡。

  而在贾家‘取经’回到东厢房的李晓兰,躺在床上拉着苏迎军聊得起劲儿。

  一点困意都没有。

  “迎军,你知道吗,别人家熬的棒子面粥都可稀了,恨不得一眼就能看到碗底……”

  “贾家秦淮茹挺会来事儿的,家里摆设也都不错,我还看到她家有个缝纫机呢。”

  “贾东旭跟你以前熟吗?感觉你们聊起来有些生疏呢……”

  “对了,我看到贾家里屋有两个大箱子,装的满满当当的书,难怪贾东旭是技术练习生呢。迎军,伱知道技术练习生现在啥情况吗?”

  初入四合院的李晓兰觉得什么都稀奇。

  她也只是头一晚,第一次接触贾东旭家而已。

  看这样精神头和架势,大哥苏迎军的‘磨难’,保不齐还得要有一阵子了。

  贾家。

  贾东旭和秦淮茹也在聊苏迎军一家子搬过来的事儿。

  院子里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再进来新住户了。

  以后也几乎不再可能。

  因为58年之前,京城外来人和回归的常居人口都进行了按人头的分配与安置。

  再后来,各种大院纷纷建立,部队大院、空军大院、外贸大院等等……

  搬走了一批人,又补充了一批新人。

  很多专业人士和高学历人才,都分配去了楼房居住。

  像这种四合院改的大杂院,也几乎都住满了。

  哪怕住不满,也都会紧着街道办对类似张大爷那种,年久失修坍塌的住户进行调剂。

  苏木住的房子,包括陈刘氏赖着住的地方,都是苏迎军的名额。

  也是得益于他归来太晚,而且本身家里长辈就有一套私宅在这个大院的缘故。

  是王主任特意帮忙‘调剂’出来的。

  基本就是最后一个新住户家庭了。

  所以,今天苏迎军一家子搬进来,肯定是各家各户茶余饭后的谈资。

  何况苏迎军以前就在这里住过,现在重新回来,还有了公安局的干警工作,岂能不被人议论一番?

  贾东旭中午瞧见苏木,心里就隐隐有点恍惚。

  傍晚吃了饭后,李晓兰过来找秦淮茹聊天,贾东旭灵机一动,也就让秦淮茹帮忙打听一下苏木现在的营生。

  “都问过了。”

  秦淮茹悄声的跟贾东旭汇报道:“苏木现在每天去街上拉货,他们南边那个板车就是他的。还是苏木跟人分了好多期买的,每月有息要供呢。”

  “问没问那小子经常跑城外郊区吗?”

  “也问了,人家每周都要去一趟牛栏山,一早走,晚上八九点才能回来,据说是给前门那边的一个小酒馆送酒。板车就是小酒馆原来送酒的转给他的呢……”

  “要说苏木这孩子也挺不容易的,现在算是有点盼头了……”

  贾东旭放了心。

  既然不是苏木,那就没什么担心的了。

  苏木的情况,贾东旭之前也是知道的。

  不过他跟苏川军没什么太多交集。

  虽然苏胜利总爱追着贾东旭请吃请喝,但那也不过是一群人凑一起聊一聊。

  要说特别深的交情,那也算不上。

  “当家的,晓兰说苏木也能从外面搞到野兔子,你说咱要不要让他也给帮帮忙?”

  “嗯……问过价格吗?”

  “她也不知道。就是随意说了一嘴,我想着先问问你意见的呢,就没主动问。”

  “先别问了。”

  贾东旭想了一下。

  “毕竟野兔是次要的,上次已经跟对方说了,不要因小失大,能买着白面和很多紧俏物资才是正经。几只野兔子,贵能贵多少,便宜还能便宜到哪儿去啊。”

  “嗯,说的也是,都听你的,当家的……”

  隔日。

  苏木一大早醒来,下楼洗漱,推门走出屋子。

  天刚蒙蒙亮。

  大部分家里都是妇人们出来点了煤球炉子,估计是点了炉子后才回屋里洗漱吧。

  没什么人。

  苏木这算是相当早的了。

  可对面西厢房的三大爷家,阎埠贵阎大爷,却已经蹲在房门口,用一块灰色的麻布在擦拭车子的横梁。

  “阎大爷,早啊。”

  苏木主动跟阎埠贵打招呼。

  阎埠贵也恰好听到动静回过头。

  立刻就露出了一脸褶子的笑。

  “你也挺早呀,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日之计在于晨……”

  老掉牙的文绉绉话一箩筐。

  苏木都有点后悔主动跟这位大爷打招呼了。

  “行了,一大早就絮絮叨叨的,木头,过来一起吃点吧,你哥那边看着还没生炉子呢……”

  “不用了,三大妈,我这就去做饭了。”

  打了声招呼,苏木趁机赶紧撤退。

  他是受够了阎埠贵的拽文。

  过去可能是他瞧不上自己住搭建的窝棚,觉得没什么前途,也就懒得搭理自己。

  现在跟过去大相径庭。

  不仅人有出息了,还有了大腿可以抱。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阎埠贵精于算计,怎么可能不趁机缓和和拉近双方的关系呢。

  所谓的邀请去吃饭,苏木也知道就是邻里间的客气。

  你要是当真,那可就尴尬了。

  就是面子事儿。

  两家人和和气气的聊两句,然后各自回家关了门自己吃自己的粮食。

  非常时期,谁家的粮食也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紧缺着呢。

  阎家。

  “老阎,你听说了没,中院贾家好像有渠道能搞到粮食……”

  阎埠贵老两口和几个孩子围坐在一起,孩子们狼吞虎咽着吃着稀稀拉拉的粥,啃着二合面窝头。

  三大妈突然跟阎埠贵说道。

  话音落地,孩子们也都竖起了耳朵。

  “吃饭。想那些干什么,别人家的事儿少打听。”

  是真的不想打听吗?

  阎埠贵心里琢磨,是不是有渠道把细粮换成粗粮,能多好多斤粮食,就可以撑好些天呢。

第47章 家底和约定

  苏木睁开眼,屋外还是黝黑的夜晚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