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苏木逢春 第174章

作者:正经不瘦

  “那倒也是。”

  “苏木家被偷的事儿,杨姐,你们院子了是怎么商量的?”

  有人突然开口问。

  三大妈隐晦的看了一眼旁边的贾张氏,犹豫着怎么开口。

  刘王氏也抬头看了一眼贾张氏。

  贾张氏纳鞋底的手也顿了顿,不过低着头没接茬儿。

  刘王氏也就抿嘴又低下头去。

  虽然心知肚明,可她也不想当头一个冒头说出来的。

  而且问的反正不是她,这不是还有大院三大爷的老伴儿在么。

第150章 不好了,公安来啦

  不等三大妈开口。

  对面院子的李家大婶儿心直口快的道:

  “那有什么好商量的,家不是都被抄没了么,再商量来商量去,我觉得吧,最终还是得交给警察,你们中院住的雨水那姑娘,她男人不是片儿警吗?”

  “这要是报了警,逮着人得狠狠地批评教育了吧?”

  “要我说肯定不止,棉花多贵,布多金贵,就一厨屋的锅碗瓢盆,少说也得十几二十块,还不得判刑……”

  “可不是咋滴,人家当兵打仗保家卫国,结果家里被偷了,瞧这事儿,丢人呐。”

  “哎哎哎哎,杨姐、贾婶儿还没说话呢,你们着什么急,说说呗,到底咋样了?”

  一群大娘大婶儿们都看向了三大妈和贾张氏这里。

  贾张氏突然就觉得心里堵得慌。

  有点喘不过气来了。

  傍晚时分。

  四合院门口来了一辆摩托车。

  那种偏三斗样式的,白底点缀蓝色漆。

  在这个年代,这类颜色和样式的摩托车,就是公安专用,还不是普通的小片儿警。

  最普通的片儿警是自行车,稍好一些的,资深的,偶尔也能遇到两轮电驴,就是类似自行车加装发动机的那种简易摩托。

  四合院来了一辆偏三斗。

  肯定是市局的大人物。

  瞅见有警察登门进了院子,门口围坐的大妈大婶儿们都不淡定了。

  这是什么?

  是浓浓的八卦呀。

  “是不是苏木报警了?”

  有人询问道。

  “我,我先回去了,都要到点做饭了……”

  不等别人说话,贾张氏突兀的说了一句。

  臃肿的身子费劲儿的挪起来,拎着马扎和针线簸箩就回了院子。

  其实看天色,这时候也差不多到了她们要拆伙各自回家的时候了。

  只是,贾张氏先走这种事儿,还是头一遭。

  这群胡同的大妈们谁不知道贾张氏过得是垂帘听政的好日子。

  儿子虽然没了,可该享受的一点没落下。

  儿媳妇白天去工厂上班,晚上回来还要做饭洗衣服,压根不用她这个当婆婆的操劳。

  羡煞旁人呢。

  她说回去张罗做饭?

  今儿太阳是打西边出来的吗?

  再想到刚才贾张氏说话尾音有点颤颤巍巍,看到警察进了院子就脸色煞白……

  人民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这群大妈大婶儿们绝对有朝阳群众的潜力,甚至就是其祖师传承之一。

  敏感度都是点满了的。

  此时这心里也就揣摩了个八九不离十。

  要说还是贾张氏见识少、胆儿浅。

  而且刚才也聊了不少苏木的话题。

  又是打靶吃花生米,又是判刑吃牢饭的……

  那会儿就让贾张氏有些坐蜡。

  心里后怕的要死。

  她本身没问什么文化,就是个农村妇女。

  这些年靠着有出息的儿子供养,衣食无忧。

  没有忧愁也就没有压力,自然也就没什么长进。

  这次是管不住自己的嘴,陋习之下贪便宜没够,惹了苏木家,也就歪进了坑里。

  现在警察登门了,她就下意识以为是苏木真的报了警。

  昨个儿当着前院的好些人,苏木扬声过的。

  鼻子底下都是嘴,胡同里的八卦之魂那是相当鼎盛的。

  一大早就传进她耳朵里了。

  三大妈和刘王氏也互相看了两眼。

  “今儿就到这里吧,老阎估计也要下班回来了……”

  围拢在一堆的各院的妇人们都纷纷拾掇各自的家伙事儿,准备回家继续自己的持家工作。

  该给在外赚钱的老爷们做饭喽。

  只是这心里嘛,揣着散不掉的好奇心。

  等明儿一定要问问,警察都上门了,这事儿还小的了么。

  三大妈回到院子,跟刘王氏说了两句后,各自回家。

  警察没见着,不知道是去了中院,还是去了哪里。

  院子里没有动静,她也就没去中院瞧。

  要是警察不是去斥责贾张氏一家,自己跑过去瞧,岂不是被人说道。

  再万一被当做知情人询问,自己是说,还是不说呢?

  杨大妈毕竟是在居委会做临时工的,见识还是略有一些。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阎埠贵精于算计,虽然有些过,但要说杨大妈憨厚老实不懂算计,那真就是胡口白话了。

  只不过阎大爷是精明过头,杨大妈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近墨者黑的道理。

  其实,来院子里的警察都是苏木的熟人。

  两个。

  王群和孙志勇。

  “老高有案子去山西了,本想着一起过来的,结果今天老高说有新进展,还要再过几天,我俩商量就不等他了……”

  说话的孙志勇。

  王群大哥一般都是在审讯室里才会作为主审讯员说话。

  这几个苏迎军的战友同僚之间,王哥是相对比较沉默的那一位。

  苏木很开心。

  有朋自警署来,不亦乐乎。

  从架子上拿了红色的铁罐子,里面放的是张一元的茉莉花茶。

  不是高沫,高档货,早些年积攒下来的。

  是苏木今儿才从空间里刚拿出来。

  金手指回归之后,他心神畅通,对生活,对未来,无惧无畏。

  生活的细节也就打算逐渐安排一下子。

  “王哥,孙哥,今晚不许走,留下吃饭,咱也好久没见了,必须喝一个。”

  “哈哈,我可没打算走,老孙可不一定,估计得请示他儿子批准喽……”

  孙志勇当初第一次拿了他老爷子的鱼竿陪高翔和苏迎军几个钓鱼,就说了要给老爷子下个孙子玩儿。

  只不过天不遂人愿,这要孩子吧,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直到前年,也就是苏木走后那个暑假,才得遂所愿。

  现在孩子能爬能滚,正是人憎狗厌的调皮阶段呢。

  孙志勇一家老少,都是痛并快乐着。

  “嘿,必须喝一个,难得有借口躲开,还不得清闲一下。”

  孙志勇挥挥手,不在意的道。

  “孙哥孩子多大了?”

  苏木还不知道孙志勇结婚生子的事儿呢。

  三人有说有笑的聊了起来,随后就又一起去了厨房。

  苏木家的厨房不大,仨大老爷们挤在里面着实不方便。

  但男人的友情就是很奇怪,特别是苏木当兵退伍,有了跟他们一样的经历,更被视同为一类人。

  话题就更多了。

  苏木会捡着一些能说的跟他们说,不能说的,就说外面各个国家地方的风土人情。

  王群和孙志勇也会讲一些前尘往事,怀念战友时期,感慨一下时过境迁,再聊一些最近的工作和生活。

  男人之间也有说不完的话题。

  厨房太小,那就两个人在里面忙活,一个人靠在阳台墙上,跟里面人聊天。

  等里面无论谁做了一道菜后,再换人进去。

  三个大男人不用你争我抢,都得在今晚这顿重逢宴上‘露一手’。

  当刑警办大案的男人,可不是普通那些工厂上班的男人,累上一天,到点下班回家就能当‘大爷’。

  他们工作没个正点。

  朝九晚五的固定时间,回家自然能吃上热乎饭,要是加班加点,也着实太折腾人。

  疼媳妇又不是个丢脸的事儿。

  所以他们如果赶不上单位的小灶,也会在办公室自己操办。

  长久锻炼下来,谁还没两道拿手的家常菜啊。

  京城的冬天,从夕阳晚霞到月上树梢的间隙很小。